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配合我省《蚕桑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搞好蚕桑生产服务体系的建设,由省农牧渔业厅植保植检站组织的省首届“桑保”研讨学习班,于1991年12月24日至28日在我所举办。学员来自我省主要蚕桑生产县的植保站、蚕桑办和省蚕茶研究所等单位,共计40余人。副省长舒惠国到会,并就我省今年农业  相似文献   

2.
<正> (一)蚕桑生产是我省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蚕丝是我国出口仅次于石油的“拳头”商品。我省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素有栽桑养蚕的传统。解放后,蚕桑生产虽有一定恢复和发展,但速度较慢,远不能适应外贸出口和省内市场需要。1979年全  相似文献   

3.
<正> “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这是《人民日报》一九八二年元旦社论,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各行各业,都要有志气,振奋精神,为实现这个总目标,去努力工作。我省蚕桑生产今年能不能胜过去年,怎样才能胜过去年,这是摆在我们全省蚕桑工作者面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承担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生产一年更比一年好,连续三年增产超历史。一九七九年蚕茧总产六十四万四千六百担,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省乐至县是陈毅元帅故里,也是四川省重要蚕桑生产基地,产业资源基础雄厚,蚕桑文化积淀深远。1959年,陈毅元帅回家乡视察,题诗“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盛赞乐至蚕桑的兴盛。196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荒乐至”十年变成“桑乐至”》的报道,自此“桑乐至”“桑城”闻名于世。2019年乐至县委、  相似文献   

5.
<正> 四川省丝绸公司于1994年12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市双流县召开了全省蚕桑生产会议。会议交流总结了1994年蚕桑生产情况,研究安排了1995年蚕桑生产工作,促进我省向“一优二高”(优质、高产、高效)蚕业发展。在会议上省丝绸公司副总经理何永刚作了《总结经验,开拓前进,把“三高”蚕业提高到新水平》的报告;总经理助理赵廉作了《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在落实“三高”蚕业措施上下功夫》的专题讲话。 会议期间,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忠彬受张中伟副省长委托,专程到会祝贺并讲话;省直机关的各有关部门领  相似文献   

6.
发展蚕桑生产,是发挥我省优势,加速农民致富步伐的一项重要措施。出口丝绸,又是我省创造外汇的“拳头商品”之一。切实改变我省蚕桑生产的严重落后状况,把蚕桑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是当务之急。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特别适宜于种桑养蚕。在别的省,每年只能收三、四期蚕茧,我省由于桑树发芽早,生长快,休眠  相似文献   

7.
<正> 2003年8月8日江苏省蚕桑学会科普委员会在海安县召开了“蚕桑标准化工作研讨会”。生产、科研、教育等部门及学会老科技委员会近30名会员参加了研讨。会上海安县介绍了建设“省级桑、蚕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制订和实施蚕桑生产标准体系的情况。海安县“省级桑、蚕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是我省第一批《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项目之一,形成的丰产桑园栽培、桑树病虫害防治、高  相似文献   

8.
要尽快把我省蚕桑生产搞上去,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首先要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特点和外贸出口、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强领导,制定有利于“巩固提高老区,积极发展新区”的蚕桑发展方针、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陸,是加快发展我省蚕桑生产的重要因素。其次,要靠科学技术,不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10,32(1):5-5
2010年3月8—9日,江苏省蚕桑工作暨2010年蚕种合同订购会议在东台召开,全省有关市、县(市、区)蚕桑站站长、蚕种生产单位负责人,共计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蚕种管理所许明芬副所长主持。省蚕种管理所唐国强书记作了题为《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我省现代蚕桑产业建设》的讲话,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林工作会议和全省种植业工作会议精神,从蚕桑产业实际出发,“以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建设”为目标,着力推进我省蚕桑产业的“六个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蚕桑、丝绸在丘陵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我省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在全国居于重要位置,蚕桑生产一直是我省农村经济的一个骨干项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六年多来,产茧量翻了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浙江省蚕桑学会会刊——《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根据省蚕桑学会2014年工作重点,以及省科协“《蚕桑通报》期刊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要求,11月8日省蚕桑学会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纪念《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省科协、中国蚕学会、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业科学》、《丝绸》、《中国蚕业》,我省蚕桑界的老前辈、老专家,学会老领导,省内重点市县蚕桑站、受表彰的优秀作者、发行单位的代表,学会1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以及《蚕桑通报》全体编委,共5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蚕桑工程》的实施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了解并掌握桑园害虫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其防治办法,搞好桑园病虫害的防治,是今后“桑保”工作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桑苗,历史悠久,向来运销全国各地。在主要产区,群众有丰富的育苗经验。解放后,各级领导加强桑苗生产,组织、整顿、巩固、提高了老苗区,对桑苗生产经营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育苗工作,扩大了一批新苗区,使桑苗生产迅速增长,基本上适应了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和推动我省蚕桑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大发展必须大培苗三十年来我省桑苗生产发展的过程说明:桑苗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先行官”,有  相似文献   

14.
<正> 蚕桑生产在我省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闻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就是从我们现在的西安出发,经西域各国传播于世界,据历史记载,蚕桑生产始于西周(今歧山、风翔、扶风一带)。汉唐时代,蚕丝已达到繁荣昌盛时代,前汉《管子牧民篇》中说:“务五谷,民则食,养桑麻、民则富”,把蚕桑,六畜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据1918年资料,,我省产茧曾达28万担,但是,现在我们只有5.8万担,仅能供给本省现有缫丝工业原料的一半,因此,为了为“四化”提供建设资金,很有必要加快发展蚕桑的步伐。我省除长城沿线发展蚕桑有一定困难,其余各地、县都宜于大力发展蚕桑,从桑树所需求的高温多湿环境来讲,陕南优于关中,关中优于陕北,从养蚕所需要的环境来讲  相似文献   

15.
<正> 建设优质蚕茧基地是我省“十五”蚕桑生产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省各地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调整产业布局,发展蚕桑生产,推动了行业升级,使我省蚕业得到恢复性发展。至2000年,全省有126个县(市、区)从事蚕业生产,有桑树150万亩,发放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位于我国开放改革的前沿,进入七十年代末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我省蚕桑生产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稳定和发展我省蚕桑生产,是全省蚕业工作者面临的机遇和桃战。开放改革十五年来,广东蚕桑生产和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蚕业界人士的瞩目。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我省改革传统的养蚕技术,使蚕茧生产朝着“优质,高产,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优良蚕品种和优质的蚕种,是发展茧、丝、绸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省蚕桑生产正处于调整时期,在蚕种生产上仍须要继续坚持贯彻“以提高质量为主,质量并重”的方针,并根据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期做好生产和供应工作。八十年代初我省蚕桑生产基地向新区转移后,新区蚕种场迅速发展,生产蚕种直线递增,承担了全省蚕种主要任务。我省蚕桑自新区转移后,在蚕种生产上出现了二个特点:(1)蚕品种单一化,八十年代以前,我  相似文献   

18.
《蚕桑通报》2004,35(4):67-67
初秋时节,华家池畔,浙江省蚕桑学会会刊《蚕桑通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举行。浙江省蚕桑学会负责人、编辑委员会成员、历届学会领导和编委会代表、主要会员小组代表、作者和读者代表等,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相聚一堂,纪念我省我国创刊最早的蚕业科技期刊———《蚕桑通报》的50华诞。本省主管单位有关领导和外省有关代表应邀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由浙江省蚕桑学会秘书长顾国达主持。学会副理事长、编辑委员会主任楼程富作了“与时倶进五十年――纪念《蚕桑通报》创刊50周年”的主题发言。浙江省科技协会副主席张明生和浙江…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与现状江西省蚕桑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据史载,我省养蚕远在东晋南朝时代就已经很发达了,距今已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宋时《义宁州志》(即现修水县)上有一首诗,“迢迢一水绕千山,桑柘阴阴聚落宽”,“好事莫传江北信,渔樵自不织衣冠”。在县志上记载栽桑养蚕之事的还有许多,特别是在唐、宋、元朝代更多,可见当时蚕桑生产是相当发达的。到了明、清,江西的蚕桑生产逐渐下降,泰和县记载“明初泰和有桑一园,故有绢匹之税,后园废,而税仍征”。这一记载可见一斑。江西在二次世界大战前,曾产蚕茧1.11万担,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盘剥,已是奄奄一息,到1949年,年产茧仅210担。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蚕桑生产,省农业厅1956年在广丰县举办了全省蚕桑技术训练班,以后陆续又培训了一些县农业局的在职农业技术员,使得重点产茧县都有  相似文献   

20.
《蚕桑通报》自195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传播蚕桑科技信息,提高蚕学学术水平,促进我省乃至全国蚕丝业发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湖州市广大蚕桑科技人员深深体会到《蚕桑通报》六十年来对推动我市蚕业科技进步,促进蚕丝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