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5种植物的单宁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测定了15种植物的乙醇粗提物对TMV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11种具有明显效果,这11种植物粗提物经水/氯仿萃取,水萃取物具有明显抑制TMV效果,而氯仿萃取物抑制效果差。水萃取物用明胶去除单宁后,基本失去抑制TMV的能力,表明单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杠板归与假槟榔种子中提取的总单宁对TM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粒体样品在分别加入这2种植物总单宁后,电镜下表现为聚集结合;TMV分别与这2种植物的单宁混合后,通过透析,可恢复大部分侵染力,表明单宁对病毒并无直接毒害作用;TMV外壳蛋白(CP)与单宁混合后,在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表现为结合现象;单宁对TMV体内抑制复制效果不明显;单宁在接种TMV前后施用并没有降低TMV侵染力;这些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单宁对TMV抑制作用可能是与TMV-CP结合而引起病毒侵染力下降或影响病毒CP对侵染位点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商陆中三萜皂苷类成分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垂序商陆中筛选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为开发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的天然抗病毒剂提供依据。通过现代化分离、纯化技术,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采自于贵州省的垂序商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抗TMV活性逐级筛选,获得了两个抗TM V活性较强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商陆皂苷丁和商陆皂苷H,利用光谱解析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商陆皂苷丁和商陆皂苷H均具有一定的活体钝化与抑制病毒增殖作用,其中活体钝化及病毒增殖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药物宁南霉素。该研究首次发现垂序商陆中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TMV的活性,为下一步系统研究该种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从水母毒素中获取抗植物病毒物质的应用前景,采用半叶枯斑法、整株法和漂浮叶圆片法,对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 Kishinouye刺细胞毒素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白色霞水母刺细胞毒素对TMV具有很强的直接钝化作用,枯斑抑制率随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0.99 mg/m L毒素体外钝化TMV 30 min,枯斑抑制率达98.85%,将TMV与0.80 mg/m L毒素体外混合后立即接种,枯斑抑制率仍达89.57%;20~70℃之间,毒素对TMV的钝化作用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又表现出一定的高温耐受性,70℃下处理30min,1.33 mg/m L毒素对枯斑的抑制率为61.73%。毒素对病毒初侵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可抑制TMV的增殖;1.93 mg/m L毒素处理接种TMV的叶圆片2 d后,对TMV的增殖抑制率为49.41%;但该毒素对TMV所致病害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该毒素还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与其抗TMV活性相关。表明白色霞水母刺细胞毒素抗TMV作用明显,其抗植物病毒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Tpb55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生-NN烟测定Tpb55菌悬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钝化、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Tpb55菌悬液对TMV具有较好的钝化、预防和治疗效果,枯斑抑制率分别为96.15%、79.72%和65.71%。为进一步揭示Tpb55抗毒机理,选用易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实验材料,研究以Tpb55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测定烟草中与抗病毒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先用Tpb55菌液再接种毒液处理的烟株,对TMV的抑制作用优于先接种毒液再接种菌悬液处理,说明Tpb55对TMV的预防具有积极效果;不论在烟株接种毒液前或后,用Tpb55菌液处理烟株的叶片与只接种毒液的相比,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以接毒前Tpb55菌液处理的烟株活性水平最高。从本试验结果来看,Tpb55具较强的抗TMV活性,可通过直接接触钝化作用及诱导烟草抗病性提高来抑制TMV侵染。  相似文献   

5.
嘧肽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嘧肽霉素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体积混合后接种,对心叶烟的枯斑抑制率为96.5%,对系统寄主NC89的防效为84.9%。在接种病毒前24 h喷施药剂,枯斑抑制率和对系统寄主的防效分别为75.4%和69.5%。接种病毒后24 h喷药试验表明,药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入植株体内病毒的增殖。药剂与病毒混合处理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有断裂现象,混合时间越长,破坏作用越强。嘧肽霉素对TMV具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且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新型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 (TMV) 作用的化合物,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以取代苄胺、氨基酸及亚膦酸二烷基酯等为原料,按照由C端向N端依次接肽的合成策略,采用缩合剂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膦酸酯 (HBTU) 合成酰胺的方法,获得了18个新型寡肽手性膦酸酯硫脲,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1H、13C、31P、19F)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和表征,并首次研究了该类化合物抗TMV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物对TMV具有较高治疗作用,其中化合物 5i 、 5j 和 5p 在500 μg/mL时对TMV侵染的活体治疗作用效果分别为52.6%、55.7%和56.1%,接近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55.4%)。值得进一步结构改造和构型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海洋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分离鉴定抗菌活性产物,以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物活性进行跟踪,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技术,对海洋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1-9抗菌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ESI-MS、1H NMR、13C NMR等波谱分析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活性组分的抑菌谱。得到了2种具有强抗菌作用的组分B1和B2;认为组分B1和B2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DBP和DEHP对供试的5种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抑制作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抑制作用高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相似文献   

8.
引起辣椒黄白花叶、内卷的一个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辣椒病毒病株上分离到一株病毒PV分离物。测定表明能侵染6科34种植物,引起辣椒局部褪绿斑和圆环,系统白色至黄色花叶,内卷和矮化。桃蚜不能传毒;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3个月以上;病毒颗粒杆状,大小258×16nm;外壳蛋白分子量18.0 KD;琼脂双扩散和交互保护反应测定PV与烟草花叶病毒(TMV)关系密切;电镜下观察到辣椒病组织中含有病毒粒子的集结体、假晶体、叶绿体内的网膜状结构和分散的病毒粒子。初步认为该分离物是TMV,但寄主反应、粒体大小、致死温度和异常内含体与文献报道的TMV各分离物有所不同,可能是TMV普通株系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9.
荧光假单胞菌CZ菌株定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Z能分泌包括碱性磷酸酶在内的抗病毒蛋白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侵染?本文利用抗生素利福平逐级诱导获得抗药性标记菌株CZ-rif, 生测试验显示:野生型和抗药型菌株的发酵上清和粗蛋白液对TMV的体外钝化效果均大于90%, 无显著差异?灭菌和非灭菌的根际土拌CZ-rif菌液后盆栽烟苗, 取根际土在含抗生素的平板上检测定殖菌量, 结果显示, CZ-rif能够在烟株根际土壤中有效定殖, 第31天在灭菌土中的定殖菌量为4.3×104 cfu/g, 显著大于在非灭菌土中的定殖菌量6×103 cfu/g, 在叶面上的定殖菌量显著低于根际土壤?叶面喷施CZ-rif菌液后24 h接种病毒, 对TMV-GFP的预防效果为45.85%?田间试验中喷淋菌株发酵稀释液, 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为42.02%?此外, 水培试验显示生防菌发酵液对烟草幼苗具有促生作用?总之, 荧光假单胞菌CZ能在烟草根际定殖和促进植株生长, 叶面喷施能钝化TMV并抑制其初侵染, 可以研发防治病毒病害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B8菌株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抑制作用及对番茄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菌株B8及其发酵液能抑制蜡状芽孢杆菌和TMV,发酵液与TMV体外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87.52%;B8无菌发酵液喷施烟草NC89对其TMV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2.40%和58.91%。番茄预先喷施无菌发酵液、灌根和种子浸泡处理后接种TYLCV的处理,均能减轻TYLCV的侵染,其中灌根处理对TYLCV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抑菌蛋白粗提物与TMV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42.50%;用发酵液稀释20倍液处理番茄种子能促进种子提早发芽、生根和番茄幼苗生长。菌株B8在培养过程中可分泌吲哚乙酸(IAA)。推测抑菌蛋白和IAA是菌株B8抑制病毒和促进番茄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牛蒡低聚果糖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牛蒡低聚果糖对烟草花叶病毒抗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叶(第三叶)中,接种烟草花叶病毒24h时对照处理叶片中该病毒含量大约是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叶片中的2.6倍,相对防效达61%;在未处理叶(第四叶)中,接种烟草花叶病毒24h时对照处理叶片可检测到TMV-CP的表达,而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叶则检测不到TMV-CP的表达。通过对抗病相关基因的检测发现,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和接种烟草花叶病毒都可诱导抗病相关基因(包括PR-1a、PR-2、PR-3、PI-1、PI-2和PAL)在烟草局部叶和系统叶中大量表达。这些结果表明,牛蒡低聚果糖可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产生抗性,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诱导了抗病相关基因在植株体内的表达,增强了植株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2.
嘧肽霉素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为测试体系,用3H-尿苷和3H-亮氨酸2种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4%嘧肽霉素水剂抗TMV的作用机理。通过3H-尿苷示踪实验发现:无论是叶盘法还是整株法测定,嘧肽霉素均能抑制病毒对3H-尿苷的利用,抑制率分别为72.43%和68.95%;而对寄主植物RNA合成,2种方法的抑制率分别为8.09%和11.02%。通过3H-亮氨酸示踪结果可以看出:嘧肽霉素较强地抑制了病毒对3H-亮氨酸的吸收,但能促进寄主对3H-亮氨酸的吸收。3H-尿苷和3H-亮氨酸分别是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前体物,因此,嘧肽霉素通过抑制病毒R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来扰乱病毒的增殖,从而减弱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为明确海带多糖抗病毒剂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病的诱导抗性及其对TMV感染后的保护作用,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0.5 mg/mL海带多糖水剂、0.5 mg/mL香菇多糖水剂、6.25 mg/L氨基寡糖素水剂和0.1 mg/mL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对TMV侵染的预防保护作用和对TMV感染植株的治疗作用,并检测施用海带多糖后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和海带多糖对感染TMV后烟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接种前喷施0.5 mg/mL海带多糖后,再接种TMV病毒,其抑制率可达42.42%,与喷施6.25 mg/L氨基寡糖素抑制率44.96%的效果相当,预防保护作用较好;但两种药剂处理感病植株的治疗效果较差,其抑制率仅分别为38.93%和40.13%。海带多糖能够系统地诱导烟草体内POD、PAL及SOD活性,从而控制了感染TMV后烟草叶绿素含量下降。说明海带多糖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用超声波法使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首次采用超声波法把烟草花叶病毒(TMV)粒子导入带壁烟草细胞,建立病毒-细胞高效侵染体系。将烟草细胞置于含TMV粒子的缓冲液中,用声强为0.5 W/cm2的脉冲超声波处理5 min,培养48 h后使用荧光免疫法检测烟草细胞转染率为59.7%。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TMV粒子在烟草细胞体内增殖48 h后达到高峰。电镜观察细胞体内有大量的TMV粒子。用枯斑寄主法测定表明TMV子代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符合高效、低毒且环境友好的新型烟草花叶病毒(TMV)抑制剂,以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新型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并研究了不同浓度该纳米银溶液诱导烟株产生抗TMV的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在透射电镜(TEM)下显示分布较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7~12 nm。在珊西烟上以25μg/m L的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对枯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4.0%,比50μg/m L壳寡糖溶液和2%宁南霉素水剂分别高41.5%和24.4%;对于普通烟K326,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可缓解被病毒侵染的烟草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PPO)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明壳寡糖季铵盐纳米银溶液可提高烟株对TM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烟草和TMV为供试对象,评价了114种植物提取物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同时测试了这些植物提取物对TMV的钝化活性和抑制病毒粒子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山苍子、平姜、苦参、八角、白屈菜、余甘子和五倍子共7种植物提取物对烟草具有显著的诱抗活性,对TMV的诱抗效果分别为78.90%、67.23%、66.82%、58.87%、53.92%、51.56%和51.28%,具有作为激发子诱导烟草抗病毒活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植物源免疫诱抗剂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异噻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了扩大先导结构的发现范围,以3,4-二氯异噻唑-5-甲酸为原料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4-二氯异噻唑-5-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Ⅲe对9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了广谱的抑菌活性,在50 μg/mL下其抑制率均超过50%;在100 μg/mL下,大部分化合物展现了较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或诱导烟草抗TMV活性,其中化合物Ⅲa和Ⅲi的诱导活性分别为41.88%和42.92%。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诱导对烟草体内TMV-C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研究了壳寡糖诱导对烟草体内TMV-CP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壳寡糖诱导后烟草表达了对TMV侵染的系统获得抗病性, 植株显症推迟4~7 d, 症状减轻, 平均严重度比对照降低了82.9%。同时烟草叶片中CP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壳寡糖诱导处理的植株在接种病毒时(0 h), CP基因的表达量(拷贝数/2μL)为0.918, 接种后168 h增加到167.730。而在不诱导对照植株内, CP基因的表达量在0 h为1.218, 接种后168 h猛增到648.623。换言之, 不处理对照的表达量在此期间增长了532.53倍, 而壳寡糖诱导处理植株中仅增长了182.71倍。试验证明壳寡糖诱导的系统获得抗病性强烈抑制了烟草体内TMV-CP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β-氨基丁酸诱导烟草产生PR蛋白及对TMV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β-氨基丁酸(BABA)诱导系统侵染寄主烟草NC89产生PR蛋白及其对TMV的抑制作用。用5mmol/LBABA对抗性烟和非抗性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均可以抑制烟草叶片中TMV的产生,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59%和49%。BABA和SA处理均可以诱导2种烟草叶片中PR1PR2PR5基因的表达,其中对PR1的诱导作用相对较强。分别用BABA和SA处理非抗性烟草,在处理后的不同时间内2种药剂对PR1基因的诱导规律基本相同。用BABA和SA分别预处理非抗性烟草2d后接种TMV,2种药剂对烟草叶片中PR1基因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其中,BABA处理后接种TMV抑制PR1基因的表达,在接种后第72h已经检测不到PR1基因的存在,SA处理后接种TMV对PR1基因的影响呈现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在接种后第24hPR1的表达量达到最强,以后逐渐减弱。试验结果表明:BABA能够提高非抗性烟草对TMV的抗性,但是BABA诱导烟草产生抗TMV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种不同于目前普遍公认的S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