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草原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五十年代未—七十年代中期,我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方针和提出“牧民不吃亏心粮”的错误口号,到处开荒造田和掠夺式的放牧利用,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对草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造成了人类生活环境恶化,这是一个迫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有关调查资料,阐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使草原能永续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前草原盐碱土危害导致草原植被覆盖率少,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草原资源,改良利用培肥草原土壤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草原盐碱土主要分布在西部17个县市,总面积92.37万hm2,占本区草原的6%,由于受经济、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草原盐碱化治理进展缓慢,且治理速度落后于草原盐  相似文献   

3.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作为渭河的发源地,草原面积广阔,草原也成为当地发展畜牧业、旅游业等的重要资源。同时,保持一定量的草原,也有助于当地生态平衡,实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草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但是,近年渭源县草原有害生物增多,并开始危害到草原生态平衡,所以本文首先对渭源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21,(9)
正1草原保护发展的战略地位草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多重效益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草原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5。岫岩县是农业大县,全县有天然草原88万亩、已划定的基本草原18.85万亩,制定岫岩"十四五"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草原不仅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还是“生态调节”之源,对干旱、极干旱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深入分析阿克苏地区草原管理和草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加强草原管理,优先发展草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原管理的生态学理论与概念模式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期CLEMENTS的演替学说被引入草原科学,标志着草原科学理论的一大进步。在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演替学说为代表的平衡生态学理论对全世界草原科学研究和草原资源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平衡生态学和稳态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批评。一方面,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发现植被动态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而这与传统演替理论和稳态管理观点不一致。另一方面,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展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建立起来的草原科学理论和管理模式,在亚洲、非洲等环境随机干扰比较频繁的生态系统并不适用,因而呼吁研究新的框架模型,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实际的草原植被动态,更有效地为草原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非平衡生态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在东非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生态系统是非平衡的但又是可持续的(持续非平衡模型)的观点。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干(冷)季关键资源相对比例对家畜数量和草原植被的潜在影响。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状态与过渡模型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替代性概念框架,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被应用于草原管理实践,取代了盛行多年的草原基况评价。而非平衡理论则逐渐被后出现的恢复力理论所替代,因为研究发现过去认为的“非平衡态”,被解释为“多平衡态”似乎更为合理。生态恢复力在涉及多稳态生态系统管理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草原生态学理论的进步,也伴随着草原资源管理模式的平行发展,其中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是人类的角色从自然资源的利用者转变成了自然资源的管理者。20世纪草原管理的主要模式被概括为稳态管理,其目标是获得牧草和家畜产品的最大可持续产量。恢复力理论代表了当代生态学最新、最重要的进展,其应用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社会生态系统,并促进了适应性管理等概念和方法的发展。目前,上述几种管理模式在草原生态学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生态学理论和管理模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整合,从而形成更完善的框架模型,能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兼具复杂性、适应性和社会性的草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彰武县是辽宁省国家级半牧县之一,草原资源丰富,发展草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县草原资源与生态变化状况。按照农业部和辽宁省草原监理站的要求,我们全面开展了草原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半牧县.草原面积辽阔,同时草原沙化现象亦十分严重。为了治理沙化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从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等草原建设项目,共治理沙化草原40余万亩。治理后的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大幅增加。为了更好地掌握草原治理项目实施后对草原生态的作用.指导草原保护与生态建设.开展防灾减灾T作,发展草原畜牧业,县草原监理站对全县境内的草原进行了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草原是难得的生态旅游宝地,其不仅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而且具有雄厚的人文背景和动植物资源,因此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本文主要分析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并研究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希望能为我国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草原资源丰富,西部与北部地区是草原分布的主要地区。草原不仅对生态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帮助改善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可以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草料作为畜牧业饲料,是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不断的破坏,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调整草原生态环境,达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发展生态畜牧业是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拥有的草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占国土面积约40%,草原所拥有的生态作用、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环境的污染,工业的发展,过度的放牧,草原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草原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加强我国的草原资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从我国草原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提出了加强我国草原资源保护的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拥有丰富的草原野生植物资源,作为陆地最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及产区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意义重大。在概述中国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重要性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管理及开发情况和目前工作的重点,展望了中国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管理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草原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保障,同时草原面积的扩展,还可以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的进程。草原资源无论是对经济建设还是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可以有效的保护草原资源不被侵蚀,对整体生态环境的改良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现阶段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探究,并整理出相关意见,希望对草原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国草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这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草原保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草原旅游是内蒙古巴林右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直接关系到巴林右旗旅游业发展的兴衰。笔者在对巴林右旗草原旅游资源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巴林右旗草原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巴林右旗草原旅游资源的构成,并对现阶段巴林右旗草原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景点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找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巴林右旗草原旅游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草原退化与兴办草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指出草原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双重作用的同时,分析了草原退化的原因和趋势。对近年把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划为“玉米带”提出了异议,列举了由此而引起的生态问题。文章着重阐述了兴办草业的意义。并提出了恢复草原退化的可能性和措施。推荐了兴办草业的适宜草种及粮草轮作“互补型农业”模式。对兴办草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草原畜牧业既是以放牧为基础,它就必然要涉及到草原的保护、利用和建设等问题。草原作为农业资源,它是一种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只要人们对它保护好、利用好、建设好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远造福于人类,为我们提供生活必需的各种畜产品。  相似文献   

18.
张祖群 《农学学报》2015,5(3):63-70
文章辨析了草原退化与土地荒漠化2个概念,草原退化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最终演变为土地荒漠化。选取鄂尔多斯草原与坝上草原2个北方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概述其现状,两者均发生生态退化现象。从自然机制上说,自然气候、降水、土壤、植被、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易发生的生物灾害等均是导致其退化的原因。鄂尔多斯草原和坝上草原的草原退化的人为原因表现出一致性,例如不合理的开垦土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挖掘中药材,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工程建设等。退化机理表现为:自然地理因素决定了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人文地理因素进一步影响了自然环境的脆弱性,这样导致草原退化,反作用于人类生态系统,又进一步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因此,从草原退化演替规律、定牧的原则、制度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文章认为草原畜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以草定畜”与“草畜平衡”制度,实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  相似文献   

19.
草地资源是畜牧发展的基础,作为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此外,草原作用还体现在净化空气、保护植被等。但作为较为珍贵的生存资源,在近些年的开发利用中却存在着草原生态破坏严重,草地资源越来越少;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养殖技术水平低大大影响禽畜生产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约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也是草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探索草原畜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对我国草原生态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以来,科技部农村中心与ACIAR(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共同围绕着‘草原管理、减少贫困’的目标,先后合作实施了三期‘中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成果卓著。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