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黑龙江省黑木耳主栽品种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筛选出8对扩增多态性较好的引物,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三类,目前主栽黑木耳品种聚为一类,以前主栽黑木耳品种聚为一类,分离野生黑木耳聚为一类。供试黑木耳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97,表明遗传多样性较高,主坐标分析也可将其分为三类,这与UPGMA聚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离子束选育姬松茸新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工酶、ISSR分子标记技术等方法对3个离子束选育获得的姬松茸菌株(AbML2,AbML7和AbML11)和一株孢子分离株(AbMD3)与出发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AbML11、AbML7在酯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谱带数量上与AbM9有较大的差别,有特征带出现;ISSR聚类分析看出,在相似系数大约为0.64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分为两大类,AbML2、AbMD3、AbML7、AbM9归为一类,菌株AbML11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应用I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保存的16个灵芝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ITS序列,将2个“白灵芝”鉴定为乳白栓孔菌(Leiotrametes lactinea),并非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其他菌株均为灵芝属。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水平在0.64时,16株供试菌株可以聚为三组。第一组中的1号与9号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95以上,11号与12号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达到1.00,可能属于同物异名。研究结果将为纠正灵芝种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20个(M1~M20)黑木耳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试验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辽宁黑木耳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试验共检出迁移率不同的谱带21条,20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60~1.000。当遗传相异系数为0.50时,供试菌株被聚成3个类群,M1和M9自成一类,其余为第三类。说明绝大多数黑木耳菌株亲缘关系很近,且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五个野生木耳属菌株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个栽培菌株为参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野生木耳属菌株进行分析,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12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11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78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8~0.822,在相似系数为0.51时,12个菌株聚为6个群,其中5个野生菌株各自聚为不同类群,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生产收集的24个黑木耳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24个黑木耳菌株共扩增出11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4时,将2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两大类;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67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2.0 kb,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85时,将24个菌株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菌株选择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10个毛木耳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的毛木耳菌株进行鉴别,并研究其原种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0个毛木耳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3;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左右时,10个毛木耳菌株可以将10个菌株分为4类:第1类为"黄耳10号""北京8号""北京1号";第2类为"川黄耳1号";第3类"川白耳1号""川耳5号""上海1号""琥珀木耳";第4类为"43-1"和"毛9722",通过出耳试验筛选出耳片厚、商品性状好、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的毛木耳菌株"北京1号",其生物学效率为343.47%;其次是"北京8号",其生物学效率为292.77%,这2个毛木耳菌株为适宜冀中南地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杏鲍菇多孢分离菌株的ISSR、RAPD分子标记和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得出子代杏1、杏3、杏4与出发菌株湘杏98有拮抗线,杏1、杏2、杏3、杏4四株子代均有明显的拮抗线。16条ISSR引物和19条RAPD引物分别扩增出99、154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分别占48.48%、61.00%;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分别为0.63~0.86、0.57~0.83。湘杏98、杏2、杏3在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上存在差异。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从表型上(拮抗线有无)反应了菌株的遗传变异。RAPD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小于ISSR标记,表明ISSR标记更适合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黑木耳菌株的ITS序列分析,对秦巴山区44个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CTAB法提取黑木耳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并通过软件ClustalX 1.83和MEGA 5.0进行序列比对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黑木耳菌株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部分菌株之间同源性较高,甚至可能为同一品种,当相似系数为0.002时,聚类为5个分支,其中耳268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较远,为今后秦巴山区黑木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优良品种的遗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对12株蘑菇属菌株(其中菌株S1、S2为河北康保分离的菌株,具自主知识产权)和3株属外参照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康保分离的两株菌株S1和S2与现存生产上应用的同类菌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表明ISSR分子标记在蘑菇品种的鉴别和菌株亲缘关系分析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21株不同来源的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ISSR引物对桦褐孔菌基因组DNA进行了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DNA谱带18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5~0.8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3时,可将21个桦褐孔菌菌株划为6大类群,菌株聚类结果与菌株的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香菇菌株遗传多样性ISSR、RAPD和SRAP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RAPD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到的26株供试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分析数据合并构建UPGMA亲缘关系树状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6株供试香菇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9~0.97,在相似系数0.61时可分为3个类群,具有相似遗传背景或来源于野生资源的菌株优先聚类在同一亚群,由5株野生菌株组成的第三类群与21株主栽菌株相似系数仅为0.50,存在非常明显的遗传差异.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供试香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加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现有主栽香菇的品种改良和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香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8个核桃品种叶片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条对8份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位点34个,其中多态位点24个(比例达70.58%),构建出8个核桃品种的数字化指纹图谱。以NTSYSpc2.1软件计算品种指纹图谱的相似系数(GS)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样品间的GS在0.54~0.94之间,在GS=0.64处将8个核桃品种分成2组:第一组母本为‘扎343’(1号),矮化品种有‘新温724’(4号)和‘新温908’(5号);第二组母本为‘新早丰’(2号),矮化品种有‘新温609’(3号)、‘新温915’(6号)、‘新温916’(7号)和‘新温917’(8号),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2株不同的尖孢镰孢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遗传多样性角度探讨尖孢镰孢菌专化型。结果表明:11条引物共扩增出10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占总条带数的90.82%,扩增的条带大小为120~2 000bp。供试的32株尖孢镰孢菌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91,在相似系数0.705的条件下菌株被分为5个类群。同一类群中,相同寄主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19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ex.Fr.) Quel]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外类群参考的情况下,供试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448到0.857之间,其中栽培菌株的相似系数较高,以0.72为阈值时,分成两个类群:来自台湾(3)、三明(5)、武汉(15、16、17)、上海(19)和日本(1、12)的8个菌株构成一个类群,而另外2株台湾菌株(2、6)和1株武汉菌株(18)以及一株来源不明的13号菌株构成另外一个类群.栽培菌株与其它菌株相似程度较低,而且在子实体形态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出更多适于寒区生产的草菇菌株,从6个草菇生产省引进了25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菌株,利用表观形态与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技术对不同来源的草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c PDA培养基,在30℃恒温培养条件下,依据草菇的表观形态将25个供试草菇菌株划分成4个组群。利用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相似水平在0.90时可将25个供试草菇菌株细分为8个组群。18号菌株在2种鉴别方法上的归类有差异,有待于栽培农艺性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Auric ularia auric ula-judae)是一类栽培广泛的食药兼用菌,为调查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市售黑木耳的种质资源,收集了东宁县黑木耳批发市场黑木耳干品11个和牡丹江市售黑木耳试管菌种6株.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菌丝体,提取菌丝体DNA,扩增ITS片段并测序.测序结果发现,经比对,17株供试黑木耳菌株ITS序列同源性均在99%~100%,其中16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59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17种黑木耳菌株可分为7种不同类型,表明市售黑木耳菌种存在商品名不同但实际为同一品种的情况.以上结果为黑木耳种质资源调查及当地黑木耳品种引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收集并采集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野生菌株与主栽品种23份,以设计的10对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对23个菌株扩增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050~0.320,均值为0.216,Shannon信息指数0.100~0.690,均值0.455,引物MR005扩增效果最好,多态性最为丰富。对黑木耳23个菌株的聚类分析表明,北方地区黑木耳主栽品种与野生菌株可划分为4类,大部分主栽品种和野生菌株聚到了第三大类群(主栽类群),说明北方地区黑木耳栽培品种与野生菌株间遗传背景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10个广西野生灵芝菌株为试材,采用酯酶同工酶分析和拮抗试验的方法,研究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广西野生灵芝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试验共检测到22条谱带,10个菌株间的谱带均有差异。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6~0.95;在相似系数为0.55时,10个菌株可以分为3类,即菌株C3(红芝)为一类,菌株C9(白芝)为一类,C1、C2、C4、C5、C6、C7、C8、C10(黑芝)为一类;在相似系数为0.64时,黑芝类又可分为2类,即C1、C2、C4、C8、C10为一类,C5、C6、C7为一类。菌株C4与C10、C5与C7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0,亲缘关系很近,且这2对菌株间无拮抗,说明菌株C4与C10为同一菌株,C5与C7也为同一菌株。  相似文献   

20.
秀珍菇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优质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生产菌株为材料,从100个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8个ISSR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序列多态性;同时,从不同类群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秀珍菇菌株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66~1.00之间,将36个秀珍菇菌株聚为7个群,不同类群10个秀珍菇菌株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菌株(秀57)产量最高,达0.326kg·袋~(-1),比对照高15.2%,菇体色度整体优美,综合表现佳,为值得推广的设施栽培秀珍菇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