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鳞鱼仔稚鱼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银环 《河北渔业》2003,(1):16-16,29
<正>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cdei)、细鳞鱼属,目前已濒临灭绝。为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我们对野生细鳞鱼的池塘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于2000年已获突破,并通过专家鉴定。为进一步摸索出细鳞鱼一整套人工养殖、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达到人工养殖增殖目的,从2001年至2002年在围场,初步建设了细鳞鱼自然救护中心及人工繁育场,重点对细鳞鱼的仔稚鱼培育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2000年8月9日,承德市科委受河北省科技厅委托在围场县邀请北京市自然博物馆、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野生细鳞鱼池塘驯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和工作报告,审查了研究资料,核对了科技项目查新报告和现场验收报告,并考察了现场,专家一致认为,野生细鳞鱼池塘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成功,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开辟了一条切实可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黄河上游特有鱼类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在池塘、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养殖试验情况。395g/尾的花斑裸鲤855尾,经过170d的池塘驯养,成活778尾,驯养成活率91.0%,均重450g/尾,平均增重55g/尾,增重率13.9%;378g/尾的花斑裸鲤405尾,经过180d的流水池驯养,均重530g/尾,平均增重152g/尾,增重率40.2%,成活308尾,驯养成活率76.0%;345g/尾的花斑裸鲤2029尾,经过14个月的网箱驯养,均重500g/尾,平均增重155g/尾,增重率44.9%,成活1002尾,驯养成活率49.4%。野生花斑裸鲤驯养试验平均总成活率为72.1%。寄生虫病是导致花斑裸鲤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驯养试验对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了黄河上游特有鱼类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在池塘、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养殖试验情况。395g/尾的花斑裸鲤855尾,经过170d的池塘驯养,成活778尾,驯养成活率91.0%,均重450g/尾,平均增重55g/尾,增重率13.9%;378g/尾的花斑裸鲤405尾,经过180d的流水池驯养,均重530g/尾,平均增重152g/尾,增重率40.2%,成活308尾,驯养成活率76.0%;345g/尾的花斑裸鲤2029尾,经过14个月的网箱驯养,均重500g/尾,平均增重155g/尾,增重率44.9%,成活1002尾,驯养成活率49.4%。野生花斑裸鲤驯养试验平均总成活率为72.1%。寄生虫病是导致花斑裸鲤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驯养试验对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6月9日-10日,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吴更雨率闫建民副局长以及水产养殖处、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有关同志到承德市围场县调研并督查指导细鳞鱼繁育工作。承德市农牧局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牧局相关领导协助调研督查工作。调研督查组一行首先赶赴坝上全省唯一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细鳞鱼供苗单位——细鳞鱼繁育场,现场查看了细鳞鱼亲鱼采卵授精过程,勘查了亲鱼培育池、苗种培育池、  相似文献   

6.
池养细鳞鱼亲鱼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细鳞鱼,是我国低温水域所栖息的一种较大型鲑科鱼类河流定居种。近年来,资源濒临绝迹,在华北已由原来的连续点状分布变为现在的孤立点状分布状态。为保护及开发这一珍贵资源,国内一些单位对细鳞鱼的繁殖进行了研究。黄浩明(1988)曾报导在封闭式的湖泊、水库中栖居及繁殖并获得发眼卵。白桂芝等(1999)报导利用水泥池试养野生细鳞鱼试验,但利用水泥池培育亲鱼进行繁殖至今未曾见过报道。本课题是在细鳞鱼移植驯养的基础上进行亲鱼培育达到成熟产卵的。现将研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细鳞鱼人工繁育、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此次验收工作由辽阳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查阅了原始试验记录,并现场对实验成果细鳞鱼进行了检验和测量。验收结果如下:养殖池面积20米2,水深40厘米。2013年7月4日放养细鳞鱼夏花6472尾,平均体长2.91厘米,平均体重为0.402克/尾。经过314天的饲养,细鳞鱼平均全长为21.364厘米,最大全长24.5厘米,最小全长17.5厘米,平均体长为18.72厘米,最大体长21.5厘米,最小体长15.5厘米,平均体重120.876克/尾,最大体重271.55克,最小体重52.9克,成活率75%,总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对野生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 Temminck et Schlegel)在池塘、微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试验情况。均重9.0g/尾的尖头塘鳢7 707尾,按规格大小分为3级(≤10g/尾、10~15g/尾、≥15g/尾),放在三种不同驯养环境共7组(池塘1组、玻璃钢微流水池3组、网箱3组),经3个月的驯养,共收获6 742尾,总成活率87.74%,均重29.4g/尾;其中,池塘组驯养成活率为86.51%,平均增重率为227.8%;微流水组驯养平均成活率为92.45%,平均增重率为232.1%;网箱组驯养成平均活率为90.26%,平均增重率为212.5%。不同规格尖头塘鳢驯养结果也存在差异,其中,规格≤10g/尾驯养成活率为86.72%,平均增重率为226.9%;规格10~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3.11%,平均增重率为222.0%;规格≥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4.74%,平均增重率为218.5%。驯养试验对尖头塘鳢具有较大的研究保护及推广养殖价值。  相似文献   

9.
细鳞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我国珍贵的濒危物种细鳞鱼人工繁育研究的进展和最新试验结果。试验采卵3 000粒,受精率98.3%,发眼率80%,孵化率95%,但上浮率较低,仅24%。细鳞鱼苗的培育在不同水温下进行,经34 d对比试验:平均水温16.4℃的A组由0.08 g增至0.8 g,成活率77.7%;平均水温11.6℃的B组由0.08 g增至0.43 g,成活率66.9%。  相似文献   

10.
野生细鳞鱼池塘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细鳞鱼 ,又称细鳞鲑、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 ,为鲑形目Salmoni formes、鲑科Salmonidae、细鳞鱼属。中国仅1属 1种 ,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细鳞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图门江、鸭绿江、松花江 ,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近几年来 ,细鳞鱼资源急剧衰退 ,已濒临灭绝。因而 ,研究细鳞鱼的人工驯养、繁殖 ,继而开展细鳞鱼的人工养殖和增殖 ,拯救这一珍贵物种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组…  相似文献   

11.
<正>细鳞鱼,身材纤细,头圆、嘴宽、身披豹纹,几乎看不见有鳞片,是有名的冷水经济鱼类,但在人工繁育期间孵化率却不高,有的地方甚至达不到50%。胚胎的发育过程历来是极为细致复杂的,特别是敏感期阶段,稍有动作便会导致受精卵的大量死亡。而在非敏感时期,适时做些改变,如消毒、挑拣死卵等,不仅不影响受精卵正常发育,还能优化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率。为了提高其孵化率,我们在涞源县昌源渔场,设计了细鳞鱼受精卵不同发育阶段随水流搅动、  相似文献   

12.
细鳞鱼属鲑形目、细鳞鱼属,是我国珍稀濒危的野生冷水性鱼类,生活在清澈的流水环境中。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之珍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价值,属北京地区土著物种。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捕捞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种群数量的减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依据GB/T18654,检测了东北细鳞鱼与北京细鳞鱼形态特征、生长特征、遗传特性的各项指标,检测及鉴定结果一致,确定两种为同一品种。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从吉林省引进细鳞鱼育苗3万余尾,驯养达到放流规格后放入了玉渡山水系,进行野外驯化,开启了北京市的细鳞鱼物种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3.
1 细鳞鱼增殖保护现状 细鳞鱼,学名秦岭细鳞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为做好细鳞鱼的保护工作,1995年承德市组织水产技术人员开始着手细鳞鱼驯化养殖技术研究.从1997年省市开始研发,2002年细鳞鱼人工繁育技术获得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在农业部和河北省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围场机械化林场建设了细鳞鱼繁育场,养殖细鳞鱼亲鱼500余尾,年可孵化培育5万多尾细鳞鱼苗种.此后,每年承德市和围场县渔政部门都要联合开展细鳞鱼人工增殖放流,特别是2006年,国家、省、市、县四级渔政部门一次性在坝上小滦河流域放流细鳞鱼苗种5万尾,开创了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年龄组(3~8龄)细鳞鱼(Bachymystax lenok Pallas)亲鱼的繁育效果,分析其繁育主要技术,包括亲鱼培育、繁育技术、受精卵孵化、鱼苗培育等,结果发现,5~6龄和7~8龄细鳞鱼产卵量没有明显差异,产卵量、孵化率、出苗率均较高,繁殖效果明显好于3~4龄亲鱼。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我国珍贵的濒危物种细鳞鱼人工繁育研究的进展和最新试验结果。试验采卵3300粒,受精率97.9%,发眼率80%,孵化率95%,但上浮率较低,仅24%。细鳞鱼苗的培育在不同水温下进行,经35d对比试验:平均水温16.4℃的A组由0.08g增至0.8g,成活率77.7%;平均水温11.6℃的B组由0.08g增至0.43g,成活率66.9%。本文为细鳞鱼的保护、资源恢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细鳞鱼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养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野生长鳍吻鮈驯化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野生鱼类的养殖、繁育过程中,野生鱼类的收集驯养是实现养殖乃至繁殖的首要关键因素。作者团队为了有效保护长鳍吻鮈物种资源,对野生长鳍吻鮈进行了人工驯养研究,结果显示:野生长鳍吻鮈在驯养70d能主动摄食沉性配合商品饲料,存活率为40%~50%。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广州梅县鱼类苗种场为试验基地,研究了池塘水体自然净化系统技术在鱼类人工繁育中的应用。试验中应用成果的核心技术对该场老化鱼池和陈旧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形成了鱼类人工繁育两套鱼池水体自然净化系统。结果显示:经过2007—2008两年运行试验,25亩鱼池和繁育设施展现出高效功能,亲鱼成熟率和催产率达100%,受精率和孵化率达95%以上,年鱼苗生产总量达5亿多尾的规模化程度,比试验前提高效率达38.7%;育成10 cm以上的草鱼鱼种成活率达80%以上。结果表明,该两套系统特别适合水源较为缺乏,水质不同程度污染区域应用;也可作为鱼池建设和改造升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在流水中设置网箱进行细鳞鱼养殖,同时在水泥池中设置对照组,在水源相同,饲料相同,管理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探讨鱼苗生长速度及病害发生情况,为细鳞鱼大面积网箱养殖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网箱养殖细鳞鱼生长速度比水泥池快65%。在水质、环境条件许可情况下,细鳞鱼可在网箱中进行大规模培育,水流量大小是影响细鳞鱼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石家庄这一低海拔地区采用全淡水人工驯养和繁育青海湖裸鲤,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发现,其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雌性从4龄以上提前到不足2龄,雄性从原来的3~4龄以上提前到1龄多;雌、雄性比:原产地的苗种经驯养成熟后,雌、雄鱼的性比例为1∶50~1∶80,而人工驯养培育的亲鱼所繁育的子一代,成熟后的雌雄比为1∶16.25;在全淡水人工饲养条件下,青海湖裸鲤病害很少,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亲鱼的怀卵最明显高于野生亲鱼,但雌、雄性个体间和群体间的性腺发育不问步,群体催产率不高.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0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科研人员通过人工调控,成功使人工养殖的达氏鲟在没有外源激素诱导下自由交配产卵,获得了自然交配繁育的后代。达氏鲟为国家一级保护鱼类,是长江中上游定居性鲟鱼类,水利建设、捕捞等人类活动导致其自然资源显著衰退。随着栖息地环境的不断恶化,2000年以后达氏鲟未监测到自然繁殖,目前长江中上游达氏鲟的自然种群也寥寥无几。所幸的是,通过人工驯养和繁育,达氏鲟的人工保种已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