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实践中,我们多次观察到,香菇原基先育成菇蕾后,如果搬动菇木改变了菇蕾的原有生长方向,菇蕾就会萎缩或者长成畸形菇。特别是平菇更为明显,只要一改变原有的生长方向,珊瑚状原基就会萎缩,再在这个原基旁边长出新的原基,这就势必影响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在栽培平菇过程中,常见子实体出现各种畸形症状。现将常见的五种子实体畸形原因及防止方法介绍如下: 一、珊瑚状菇。该菇在现蕾三天后可明显见到菌柄比正常菇长,中部膨大、顶端仅有小菌盖,菌柄间丛生交叉,基部连在一起,看上去很象珊瑚。这种菇的形成原因是出菇前后通风不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致。倘平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前就处于上述恶劣环境中,且延续的时间又长,还会出现象花椰菜花球状的畸形菇。这种畸形菇重量可达2公斤。它的出现,消耗了培养料中的养料,且该菇可口性差,几乎不能食用。防止办法是加强菇房的通风换气,特别是在菌丝布  相似文献   

3.
以黑平8号平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工厂化瓶栽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出菇温度,通过测定原基形成时间、密集度、色泽,子实体颜色、朵形和菌盖光亮度,采收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出菇温度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出菇温度越低,原基形成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子实体朵形越紧凑。随着出菇温度的升高,菌盖光亮度变差,子实体采收时间变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下降;最终确定以16℃为黑平8号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的适宜出菇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香菇注水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温、注水量以及腐殖酸钾添加量对香菇出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注水温度可以缩短香菇原基形成时间,注水量增多会延长香菇原基形成时间并减少菇蕾发生量,添加一定量的腐殖酸钾也能减少菇蕾发生量,但对原基形成时间影响不明显.在各处理中,注入含有0.05%腐殖酸钾,...  相似文献   

5.
1.高湿。出菇期,湿度持续维持100%,子实体原基多、密,不利形成子实体。有的子实体原基一层接一层长下去,形成很大的子实体原基堆。已经长成子实体后,持续高湿,子实体上将长出子实体原基,并进入珊瑚期,但不能长成正常平菇。湿度超过95%,一般能够出菇,但菌盖不大,菌肉薄,菌柄纤维含量高,食味没有正常菇鲜。高湿情况多出现在山洞、床栽的上层床架。解决办法:将原基移植到没有原基的地方,或者直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6个羊肚菌菌株的核桃林下栽培试验,以期为大理地区羊肚菌的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观测各个品种羊肚菌菌丝、菌核、原基、子实体整个生长周期的特点,综合对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成熟时间、出菇特点、品质、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6个羊肚菌试验菌株中以六妹系列的LL-1出菇时间最早、品质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成时间为52d,3潮菇总产量为2.17kg/m2,槟榔芋产量为2.88kg/m2。  相似文献   

8.
灰树花子实体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厂化栽培设施条件下,使用工厂化栽培菌株"灰M云"进行袋栽试验,观察记录灰树花原基形成及分化全过程。从形态学角度出发,将灰树花原基形成过程划分为:菌丝恢复期、现蕾期、原基愈合期,其中关键时期为菌丝恢复期;灰树花原基分化过程分为:脑状体期、蜂窝期、珊瑚期及成熟期,其中关键时期为珊瑚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塑料袋栽培猴头其产量不低于瓶栽,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据我们试验头茬菇,每袋产量在0.225公斤左右,还能出第四潮菇。只要把好关键技术,就能获高产。现将袋栽猴头的栽培要点简述如下。 (一)菇房要求:袋栽猴头一般要求普通瓦房达到保温保湿又有通气窗即可。生产规模大小根据菇  相似文献   

10.
针对获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龙爪菇的培育关键技术,围绕提高龙爪菇的品质和产量,开展出菇方式、割口方式、开口数量的优化试验.从产量、优质菇率等方面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卧式出菇单袋产量高,设施投入大,适合设施栽培;立式出菇单位面积产量高,优质菇率高,设施投入小,适合大棚栽培.比较短"|"形、长"|"形、"×"形、"Λ"形、"O...  相似文献   

11.
从全国各地分离和收集了54个草菇菌株,对它们的菌丝生长速度、抗逆性、原基形成时间、初潮出菇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原基形成最早为V0061,6 d;抗性最强为V0036、V0060两个品种;生物学效率最高为白色品种V0045,达到28.96%,其次是V0053为19.52%,而黑色品种V0032、V0061、V0062的生物学效率分别是19.38%、18.69%、18.53%。  相似文献   

12.
陈水泉 《长江蔬菜》1990,(3):32-32,36
在栽培平菇过程中,常见子实体出现各种畸形症状,现将常见的5种子实体畸形原因及防止方法介绍如下:一、珊瑚状菇。该菇在现蕾3天后可明显见到菌柄比正常菇长,中部膨大,顶端仅有小菌盖,柄间丛生交叉,基部连在一起,看上去很象珊瑚。这种菇的形成原因是出菇时通风不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野生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成功,介绍了珊瑚状猴头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人工栽培技术。珊瑚状猴头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发菌期间需勤通风;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形态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15℃~22℃,湿度保持在80%以上,温度、湿度适宜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子实体形态与野生状态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杏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杏鲍菇原基形成最早、菇蕾形态最好,子实体菌盖较小,菌盖菌柄之间比例适宜;黄光、绿光、白光和蓝光处理子实体菌盖普遍偏大,蓝光效果尤为显著,菇体形态均表现为畸形;黑暗处理原基形成较大的疙瘩状不分化;说明光照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不同光质作用效果不同,红光为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阶段最适宜光质。  相似文献   

15.
猴头畸形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剑 《食用菌》2001,23(2):41-41
猴头菌子实体直径2~3cm时,往往未长菌刺,随着子实体的增长,菌刺逐渐生长,生长发育好的子实体球状,直径5~8cm,球心大,菌刺短,5mm左右时采收。但生产中常因管理不当,出现各种畸形菇,猴头商品价值低。常见畸形菇有“花菜状”菇,有人称“瘤状”菇,子实体表面像花菜,凹凸不平,有的长20天左右.似瘤仍无菌刺,应尽早采摘,以免影响下潮菇的生长。珊瑚状菇.菇柄上长出好多分枝,菌盖小;有些子实体近球形,不长菌刺“光头菇”等。其实生产上只要采取合理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防止产生畸形菇。1 栽培袋或蘑菇瓶…  相似文献   

16.
柳松菇的遗传生活史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的研究发现,该菇由菌丝生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进入原基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可产生正常的子实体,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担子上着生双孢担孢子,单个担孢子隅适宜条件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次级同宗结合菌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单孢分离方法进行品种选育,获得了出菇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  相似文献   

17.
金福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热门珍稀菇类.出菇温度较高.适宜在春末至中秋间栽培,解决了目前菇房实施周年栽培的品种搭配和夏季食用菌栽培面积小、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各地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方式多样.因而出菇和产量也很不稳定.特别是在原基阶段易发生死菇的现象。由于室内日夜温差变化小(特别是用泥土墙房屋培养出菇效果更佳),不会因室外大棚遇突然高温天气引起菇蕾死亡的现象:控湿容易.在地面及周围喷水后.水汽上升,形成良好的高湿出菇环境,为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且菇形好。现将金福菇室内层架式熟料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金福菇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双孢蘑菇W192、福蘑38、福蘑58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用时、第1潮菇采收期、出菇周期、产量、生物转化率等。结果表明,福蘑58出现原基比其他供试菌株提早2~3 d,第1潮菇始收期比其他供试菌株提早1~2 d;福蘑58子实体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高,适宜在玉林市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在桂东南地区栽培的秀珍菇品种,对引进7个秀珍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各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出菇温度、生物学效率等。试验结果表明罗秀1号菌株在供试菌株中表现最佳,适合在桂东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以8个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观测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整个生长周期的菌丝、无性孢子、菌核、原基、子实体等生长特点,比较分析了8个羊肚菌菌株出菇特点、产量和性状等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于苏南地区种植的羊肚菌菌株,为苏南地区羊肚菌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8个羊肚菌菌株中,以Y4菌株出菇时间最早,出菇整齐率高,抗逆性好,菌盖长度最长,产量最高,适合在苏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