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对从不同地区引进多株云芝菌株,进行云芝液体发酵试验,筛选出云芝菌丝体多糖产量高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运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出云芝液体发酵高产云芝多糖的新菌株。对新菌株最佳培养基及液体发酵参数的研究与优化使其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产量高于高产出发菌株50%,液体发酵量菌丝体多糖达到了2.26 g/L。  相似文献   

2.
应用低能N+离子注入筛选所得高产抗病融合云芝菌株原生质体进行诱变,以获得一株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适用于栽培的诱变菌株。试验确定了低能N+离子注入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为9×1014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靶室真空度10-3Pa,以5 s脉冲式注入,间隔时间为15 s。离子注入后,筛选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显著差异和拮抗实验呈阳性的突变菌株,分别以液体发酵生物量及固体栽培子实体转化率、对病菌平均抗性水平为初筛和复筛标准,经遗传稳定性实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云芝高产抗病菌株,其子实体产量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0.3%,抗病水平提高了5%。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云芝诱变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法选育灰树花多糖高产新菌株,经过大量的诱变筛选试验,获得一株灰树花新菌株,其液体摇甁发酵试验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分别达到1.15 g/100 m L和0.78 g/L,在同样条件下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2%和37.5%,且遗传性状稳定,有望作为优良菌种应用于液体深层发酵法制备灰树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以2株茶薪菇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其多糖深层发酵的培养特征及发酵的控制条件。结果表明:茶薪菇多糖发酵罐深层培养以26℃,pH 6.5,150~250r/min搅拌,0.03~0.05MPa罐压,0.2~0.4m3/h通风,发酵96h较适宜;菌丝胞内多糖达937~1 080mg/g。2个菌株罐批培养多糖高峰期与摇瓶一致,但产量略高,较固体栽培子实体多糖高1.3~1.5倍,时间缩短12倍。比较发现,菌株U27厚垣孢子数量较多,液体培养效果较好,摇瓶种子菌球小而齐,直径1.0~2.0mm,密度(1.5~2.5)×103个/mL,液体深层发酵的菌丝多糖达1 080mg/g,为子实体多糖的1.5倍,是1株良好的多糖深层发酵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5.
以荷叶离褶伞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荷叶离褶伞菌株进行单因素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荷叶离褶伞液体培养最适碳源、氮源及适合发酵菌株,并为探索其工厂化发酵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ZY01、ZY02及ZY03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为麸皮、尿素;菌株ZY04、ZY05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蛋白胨;菌株ZY02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626g/L与ZY03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1.5148mg/L在分别以2%蔗糖+0.2%蛋白胨、2%蔗糖+0.3%蛋白胨组合试验中值最大;不同碳、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呈正相关,菌株ZY02、ZY03分别是各指标下的适宜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能离子射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桑黄菌株SH009,在确定诱变剂量效应曲线的基础上选择了1.5×1015 ions/cm2氮离子的诱变处理剂量.经过对诱变原生质体单个再生菌落的筛选,得到8株变异株,选取生长速度较快的5个菌株进行摇瓶培养,这5个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和总黄酮产量均比出发菌株有所提高,其中P4的多糖和总黄酮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7.76%和73.24%.5个诱变菌株经平板传代5代以后的生长速度均保持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果表明,采用低能离子射线诱变桑黄菌株是一种有效的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桑黄菌株为试材,采用航天诱变的方法,通过多代分离、纯化得到109株诱变菌株。对诱变菌株编号后培养,通过宏观菌落观察、微观菌丝比较和拮抗试验,初步筛选出47株桑黄诱变菌株,比较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H0母种生长速度,发现9株诱变菌株的速度显著大于出发菌株。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方法比较菌丝生物量,优化桑黄液体发酵菌丝黄酮的提取工艺后比较诱变菌株的黄酮产量,以期为桑黄航天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诱变菌株H68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菌丝黄酮产量显著高于出发菌株的特点。经鉴定,H68属于桑黄孔菌属,GenBank登陆号MN153566.1,同源性99.85%,判定为出发菌株H0的航天诱变株。  相似文献   

8.
松口蘑 Tm-3 菌株的紫外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松口蘑(Tricholorna matsutake)Tm-3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将茵丝体生长快且茂盛的诱变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比较茵丝体生长量和胞内多糖产量.筛选出诱变株Tm-3-21为胞内多糖发酵的优质菌株,其胞内多糖产量达0.67mg/mL,得率是9.41%,比出发菌株提高1.19倍。  相似文献   

9.
液体发酵真姬菇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18个真姬菇菌株在平板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和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各菌株液体发酵菌丝体胞内多糖、胞外多糖、总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在固体平板上的生长速度与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生物量问呈负相关(-0.442);18个菌株中,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49菌株,其产量为244mg/L;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JB06菌株,其产量为1353mg/L;总多糖产量高产菌株为JB06,其总多糖产量为1575mg/L。  相似文献   

10.
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尖端菌丝选育猴头菌多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尖端菌丝,在辐照剂量为800Gy和剂量率为27、84Gy/min的条件下选育出一株猴头菌多糖高产菌株。其拮抗试验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试验均证明其为变异株。经液体培养其生物量和原始菌株相比提高14、2%,菌丝多糖产量提高2倍。经6次传代培养后,其生物量和菌丝多糖产量较稳定,且明显超过原始菌株,表明其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引进和自有保藏的猴头菇菌株共8株,在江苏地区进行品比试验。通过进行猴头菇菌株的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菌丝液体发酵生物量以及出菇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筛选到一株产量较高性状较好的猴头菇品种(中国农科院保藏号CAHHFT一7010),为进行适合本地栽培的猴头菇新菌株诱变选育提供了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2.
N~+离子束诱变杏鲍菇菌株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出发菌株Xck和经过N~+离子束诱变后筛选得到的耐高温菌株X072进行发酵试验,其优化的液体培养条件为:出发菌株Xck装液量100 ml/250 ml,初始pH值5~6,培养温度25℃,摇瓶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240h;耐高温菌株X072装液量100ml/250 ml,初始pH值5~7,培养温度30℃,摇瓶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192 h。  相似文献   

13.
吴强  ;胡宝坤 《食用菌》2014,(5):20-21
以莲花菌多糖产生菌GF1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原生质的方法,获得1株莲花菌多糖高产菌株,其摇瓶发酵产糖最高达1.0 mg/ml左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6.25%。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传代产多糖能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次传代,GFS2402产多糖能力没有改变,遗传性状稳定,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深层发酵灰树花菌株的诱变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灰树花Gr980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分离纯化、驯等方法,以斜面生长速度和液全摇瓶发酵产多糖总量为监测指标,筛选出一株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适应液体培养的灰树花菌株-GrUv04,该菌株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菌体丰满纯白。经驯化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生长力强,生物量达1.97%,发酵多糖总量达216mg/100mL,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29.1%和75.6%。  相似文献   

15.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M.conica、Morchella sp.(50647)、Morchella sp.(50648)和M.esculenta]进行液体发酵,筛选出这5株羊肚菌的最佳碳源、氮源以及最适合液体发酵的菌株.实验结果表明:5株羊肚菌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分别为:硫酸铵、蛋白胨、酵母膏、硝酸钠、硝酸钠.最适合液体发酵的菌株为Morchella angusticeps,其生长到第7天时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可达5.76 g/L;第12天左右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2.17 g/L.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菌活性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株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株的菌丝多糖产量和体外免疫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猴头菌菌株发酵所产生的菌丝多糖量及其多糖对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产量不同;其中华中猴头(H10)不仅菌丝多糖量高且对巨噬细胞的刺激作用也较强,可作为深层发酵生产猴头菌菌丝多糖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
吴清山 《北方园艺》2015,(21):146-149
以猴头菇菌丝体为试验材料,紫外线诱变后,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优质菌株,运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培养筛选出的优质菌株菌丝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规模化生产常用碳源、氮源对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11-3为最佳菌株;表现优异碳源为蔗糖和高粱粉,表现优异氮源为麸皮和米糠;深层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0.4%、高粱粉0.4%、麸皮0.3%、米糠0.3%。  相似文献   

18.
60Co-γ射线辐照菌丝选育多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诱变茵丝,在辐照剂量为1000Gy,剂量率为67.8Gy/h的条件下,经过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功酶电泳验证,选育出一株巴西蘑菇新菌株。经液体培养其胞外多糖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2%。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9,(6)
为优化金耳液体发酵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方法,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单位发酵体积的多糖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耳多糖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18W、超声时间16 min和超声温度50℃,此条件下金耳多糖单位体积提取量预测值为2.88 g/L,实测值为2.85 g/L,两者相对误差为1.05%,说明优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20.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猴头菌新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红  李莉 《食用菌》2006,28(5):18-19
对猴头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从中筛选出诱变株HT65,其摇瓶液体发酵菌丝收率达到21.61g/L,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经过6代斜面继代培养并进行摇瓶液体发酵实验证明所得诱变株为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菌丝收率的适宜液体发酵培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