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30个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AS等软件对30个旱稻品种的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关系数等参数的分析,特别是进行了性状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对旱稻单株产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而穗长、主茎杆粗、单株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作用不大,甚至会出现负相关作用。因此认为,通过对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的选择,有助于旱稻的培育,加强灌浆期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发掘可提供西藏青稞育种利用的优异品种资源,并为西藏青稞生产提供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考察了来自6个地区34份青稞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西藏青稞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和千粒重偏低等特点。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青稞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穗粒数与株高、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总小穗与穗长等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和偏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负偏相关。主成分分析将西藏部分青稞7个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91.192%,穗型的贡献率最高,达到46.4338%。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5.18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分为矮秆短穗少粒型、长穗多粒型、穗多粒重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选择有代表性的 1 4个优良籼型两系杂交稻亲本 ,包括 5个不育系和 9个常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 ,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对 1 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株高、剑叶长、穗长、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上 ,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而在单株产量、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有效穗等性状上 ,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所有 1 0个农艺性状受恢复系影响更大 ,但不育系对主茎剑叶长、穗长、千粒重、生育期、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 :株高、千粒重、剑叶长、每穗总粒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水稻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水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西藏部分青稞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发掘西藏青稞的优异种质资源,考察了来自西藏6个地区34份青稞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西藏青稞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千粒重偏低等特点。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青稞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穗粒数与株高、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总小穗与穗长等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和偏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负偏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参试的34份青稞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91.192%,穗型的贡献率最高,达到46.4338%。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5.18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型:矮秆短穗少粒型、长穗多粒型、穗多粒重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南方稻区不同年代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23个早籼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早籼品种更替中,单株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提高;生育期延长、植株增高;单株有效穗数、主穗长、千粒重和叶片长宽趋于稳定。决定早籼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育种上,应主攻穗粒数,适当增加株高和穗长,在增加株高的同时,重点对基部节间的有效选择,以增强抗倒性。  相似文献   

8.
西藏14份紫青稞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紫青稞富含紫色素等多种营养功能成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从西藏大麦产区收集的14份紫青稞农家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紫青稞株高较高,分蘖力较强,千粒质量较大,穗密,不耐倒伏。各农艺性状因子对单株产量贡献大小依次为:主穗粒质量单株有效穗数分蘖穗粒数主小穗数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稻区早籼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南方稻区不同的代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23个早籼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早籼品种更替中,单株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提高;生育期延长,植株增高;单株有效穗数,主穗长,千粒重和叶片长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安邦 《玉米科学》1993,1(2):030-033
本文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了5个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差异较大。玉米单株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其它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因品种不同而异。农艺性状值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旱地小麦品种聚类分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减少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34份在中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旱薄地、旱肥地、水肥地及水旱兼用型小麦材料,以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组,第Ⅰ组是节水高产型品种,可作为高产型亲本;第Ⅱ组耐旱性强的旱薄地品种,可作为改良耐旱性状的亲本材料;第Ⅲ组在旱作条件下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为有效分蘖多,株高适中,单株粒重、千粒重大,是较为理想的节水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研究表明,中国小麦育种已经从耐旱潜力的挖掘转向了节水高产潜力的挖掘,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是现代育种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淮主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济麦22、周麦22、矮抗58、西农979等8个小麦新品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有效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矮抗58、西农979和郑麦366株高的一般配合力较低,济麦22和矮抗58有效穗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烟农19和郑麦366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济麦22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烟农19的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穗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新麦26和周麦22主茎穗长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烟农19、济麦22/西农979、济麦22/郑麦366、矮抗58/烟农19四个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向效应。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差别较大,变化范围为2.83%~97.39%,其中,株高的狭义遗传力最高,达97.39%,其次为主茎穗长(72.07%)、千粒重(40.64%),这三者在杂交育种时以低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受加性效应(24.4、6.8)和显性效应(6.1、14.67)共同作用,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生物学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和主茎穗长受加性效应(0.22、3.09、0.27)控制,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受显性效应(8.88、6.29)控制。  相似文献   

13.
红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筛选出的68份优异种质为材料,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红花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以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3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5.08%,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参试资源和性状指标的选择均有关系。将主要农艺性状归纳为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势因子和子粒因子。采用DPS 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19个性状在红花种质资源间的不同表现,在遗传距离13.29处将68份供试材料聚为7大类群。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同一类群,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少部分资源品种表现差异大,表明品种类群间的性状分化与地理分布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不绝对相关,即不同地区的材料聚类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分枝总数为15.779 2,其次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产量和分枝长度,依次为15.673 9、10.617 5和10.415 5,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实践证明在杂交或其他方法育种中,选配亲本材料应依据主成分的排序,具体分析与全面评价每个亲本材料综合指标的优劣,依据红花育种目标,结合聚类分析,合理地选配组合。对于红花品种改良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94份国外小麦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优异外源小麦种质材料,分析了94份引进小麦种质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及它们间的相关性,并以7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94份小麦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容重外,94份小麦材料的其他6个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以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62.07%)最大;有效穗数、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效穗数与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9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g-1020、g-1043、09A452等6份种质的产量三要素极为协调,产量水平与不孕小穗数也表现较好,可以用作配置杂交组合的亲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播期对多小穗和寡小穗小麦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对13份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两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和6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播期的推迟导致材料间出苗期差异变大,抽穗期差异缩小,但开花期和成熟期差异变化不大,各农艺性状值减小。经方差分析,各农艺性状在不同播期和品种(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穗粒数次之,每穗小穗数最小。多小穗材料10-A和寡小穗材料BE89的穗长、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在播期间差异较小。经相关分析,播种至出苗和分蘖至抽穗天数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至分蘖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与平均日照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抽穗至开花天数与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日最高温和日均温对多小穗和寡小穗材料的分蘖至抽穗天数有显著影响,平均日照时间在开花期、日最高温在成熟期分别对多小穗材料发育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小穗数特异性材料的每穗小穗数在不同播期下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蚂蚱麦是小麦骨干亲本之一,对蚂蚱麦进行研究可为探讨小麦骨干亲本的遗传机制及对小麦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和提高育种效率提供帮助。本研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蚂蚱麦×碧玉麦杂交F2代185个单株的株高、有效分蘖、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有效分蘖受一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0.557,加性效应为6.916,主基因表现为负完全显性;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无主效基因存在。蚂蚱麦和碧玉麦在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二者是一对优异的杂交组合,有利于在后代中选择出优异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宁麦9号×镇麦168小麦F2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遗传育种中产量性状改良提供参考,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植物数量性状主效基因与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宁麦9号×镇麦168)F2代162个单株的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以及单株粒重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农艺性状均属于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有效穗数和单株粒重仅受微效多基因调控,株高和总小穗数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而穗长和穗粒数则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株高、穗长和总小穗数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4.98%、51.22%和47.12%,可能存在效应较大的QTL。  相似文献   

18.
二棱大麦种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二棱大麦种质,对来自国内外97份二棱大麦种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等8个性状的多年多点表现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二棱大麦种质的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及单株生物量的变异较丰富,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变异相对较小,二棱大麦育种的增益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穗数适度增加。聚类分析将参试二棱大麦分为8类,分布较分散,不同类群各有特点,较大程度地反映了品种(系)的地理生态类型。结合主成分与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到以大粒、高产为基础、穗数与穗粒数并重、穗长多粒、矮秆抗倒的3类种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二棱大麦种质多性状的综合评价方程,并筛选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2013,27(1-2):223-233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evalu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me plant traits and grain weight per spike of spring barley (Hordeum vulagre L.).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1999, 2001, and 2002 in central Poland. Data were collected on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individual plants of two cultivars, Rasbet and Rastik.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path analysis. Causal relationships studied were similar for both cultivars: grain weight per spike was determined mainly by number of grains per spike (path coefficient was 0.723 for Rasbet and 0.700 for Rastik), whereas the effect of mean kernel weight was weaker (0.487 for Rasbet and 0.510 for Rastik). The only noticeable indirect effect was that of spike length on grain weight per spike via number of grains per spike (0.490 for Rasbet and 0.468 for Rastik); all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shoot length on grain weight per spike were negligible. We concluded that to develop new semi-dwarf and dwarf genotypes,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increased number of grains, kernel weight, and spike length.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2)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支链淀粉含量,除紫糯麦1号外,其余糯小麦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97%。(3)通过聚类分析,将44个糯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Ⅰ类包含28个品种,占总数的64%,产量和品质中等;Ⅱ类包含11个品种,占总数的25%,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Ⅲ类含5个品种,占总数的11%,产量和品质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