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省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针对太行山区的立地类型和气候条件,飞播工作人员在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播期确定、播区规划设计、成效调查和播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地自然条件和飞播造林要求,将豫北飞播宜林地划分为二个造林类型区,即豫北太行中山油松区、豫北太行低山丘陵侧柏油松区。在飞播宜林地造林类型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的造  相似文献   

2.
<正> 1988年7月下旬,我们按照《河南省飞播造林工作细则》要求,在中站区龙洞乡的桑园、赵庄两个行政村开展了油松飞播造林作业。1989年4月初对播区进行了出苗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桑赵播区是我市自1984年开展飞播工作以来飞播效果最好的播区之一。现仅对该播区种子在不同植被盖度、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出苗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探索自然规律,为今后油松飞播造林在播区选择、植被处理和补植补播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行山中段土石山的飞播造林试验,对油松飞播造林的播区选择、播期的确定以及不同坡向、坡度,不同土层厚度和植被状况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调查总结。油松飞播造林有苗面积占到有效面积的66.8%超过部颁优级飞播造林40%的标准,亩均保存幼苗186.8%株。每造成1亩林,较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成本降低1.72元和8.87元,取得造林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省工省力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位于宁强县城以北,是宁强林业的北大门。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实验林区以五丁关播区为中心,连同周围茅庵寺、滴水铺、旋家坪和四道水共五个播区,总面积18.8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1.44万亩,成林面积8.67万亩。而五丁关播区设计面积5900亩,实测面积6800亩,成林面积 5396亩,占实测面积的79.3%,是我县飞播造林成效最好的播区。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1984年经省上批准建立为全省油松飞播实验林区,又将80年代初期飞播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实践表明,评价飞播造林的成效,不仅仅看其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还要看其以后的生长和成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油松幼苗在播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和成林过程,对正确选择播区、全面评价飞播造林效果以及合理经营飞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试验区自然概况试验是在延安地区宜川县的甘义沟播区(1976年飞播)、圪背岭播区(1977年飞播)和木头沟播区(1978年飞播)进行的。这三个播区均属黄龙山余脉,海拔高900-  相似文献   

7.
雷文成  赵志连 《林业科学》1993,29(5):449-455
关于飞播成效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国内早期飞播造林已有较多的定性研究和报道,但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面做得较少。本文根据鄂西北郧西县庙川播区油松飞播调查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数量化逐步回归分析法,就其成效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选择播区、评价播区立地质量和预测飞播成效提出可行性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谈山地飞播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选择播区是飞机播种造林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我区的飞播造林经过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巨大成绩。1984年赤峰市喀喇沁旗在半干旱石质山地乔灌草混播油松飞播成功,开创了自治区山地飞播的新局面。近年来,山地飞播造林技术已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大青山沿线、乌盟山地飞机播种造林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仅就山地飞播的播区选择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对我区山地播区选择而言,自然条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降水量,这也是制约自治区山地飞播成败最主要的因素。目前我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7~9月季节性降水量100mm以…  相似文献   

9.
<正> 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效率高,能深入边远山区的优点,是加速荒山绿化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飞播作业技术与设备的限制,不能够达到一次成林的目的,所以如何搞好飞播区播后建设是飞播造林工作重要课题之一。辉县市近几年来在加强播区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播后管护,及时进行补造,集约经营飞播林区是巩固扩大飞播成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飞机播种造林,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深远山区,是一种绿化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成本低的现代造林技术,是恢复与扩大森林资源的有力措施之一。我区于1981年在太行山中段的和顺、左权、寿阳三个县进行了油松飞机播种造林试验,总面积达10万余亩。为了研究飞播造林的可行性,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效果,促进飞播造林的广泛开展,我们于1983年4月18日至7月底对上述地区的飞播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一、飞播区的概况和顺县的万山、赵村播区位于和顺县西北部的横岭公社。主要山脉多为东北—  相似文献   

11.
<正> 为掌握飞播造林效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飞播造林质量和投资效益,我们依据林业部林资规(1987)19号文件和省林勘院《湖北省飞播造林成效调查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对肖家荒播区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播区自然、地理状况肖家荒播区总面积2.84万亩,该播区位于秭归县江南的杨林区。海拔在1200—1800之间,地形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土壤  相似文献   

12.
<正> 太行山南端自1982年开展飞播造林至今已有七年历史。几年来,我们针对该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飞播造林的技术要求,在播区选择播种量与播期确定等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主要因子和播后管理及播区经济生态效益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截止1988年,共飞播造林32  相似文献   

13.
汉中市位于陕西西南部,土地总面积4078万亩,活立木蓄积80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12%.汉中市的飞播造林经历了试验、推广和发展三个阶段.1971年在宁强县拉开了汉中市飞播造林的帷幕.1972年五丁关播区飞播油松7887亩,当年成苗4757亩,使飞播造林迅速在全市推广.从此,汉中市飞播造林步入推广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提高飞播成效,成阳市加强对飞播种源质量管理,加大对播区地面处理工作力度,全面采取人工砍灌和挖设接种坑等措施,为开展飞播造林创造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目前,成阳市平均每年实施播区地面处理的面积,已占到整个播区面积的30%左右,这给实施人工点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飞播用种主要为油松、侧柏等树种.  相似文献   

15.
我省从1979—1986年,在伏牛山北坡飞播油松13万公顷。通过对其中29个飞播区3.1万公顷的调查,有效面积2.2万公顷,成效面积0.7万公顷,占有效面积的31.8%。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调查研究了该区的17个飞播区,找出了影响播效的主导因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实践表明,评价飞播造林的成效,不仅要看其成苗情况,还要看以后的生长和成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立地条件对飞播成苗及其幼林生长的影响,对正确选择播区,全面评价造林成效及合理经营飞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准确地确定立地条件中影响飞播成苗及其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弄清油松飞播成苗及其幼林生长的最适立地条件,我们采用数量化方法对太行山区1982年的飞  相似文献   

17.
岳洪林 《防护林科技》1995,(1):27-28,36
通过对山西省岢岚县飞播造林调查,总结了选好播区、选好树种、掌握播期、及时补播的飞播造林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8.
石泉县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5月进行了4次飞播造林,涉及六个播区,面积98970亩,其中2000年对梧桐沟、七里沟、金家沟、大雁山四个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2年对肖家梁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3年对金家沟、大雁山播区进行了复播;2009年对黑家山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通过飞播造林成苗和成效调查得知,飞播造林为我县的植树造林绿化、林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无人机选择、播区调查、树种选择和处理、播种量确定、播种方式、播期、飞播作业实施以及播后管理、造林成效评估等方面介绍了无人机飞播造林,为推广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飞机播种造林,落种的均匀发度是保证实播有效面积的基础。为了合理利用飞播种子,提高实播有效面积率,我们于一九八一年结合飞播造林生产试验,对油松种子的落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设计播带的宽度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