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水土保持》2010,(6):F0004-F0004
<正>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秉持"开拓创新学习发展"的企业精神,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近2年,公司承担完成了深圳市横坪公路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客土喷播、喷混植生、三维网植草等先进技术,复绿效果得到建设单位的大力好评。在深圳布吉水径采石场大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2010,(1):F0004-F0004
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秉持“开拓 创新 发展”的企业精神,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近2年,公司承担完成了深圳市横平公路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客土喷播、喷混植生、三维网植草等先进技术,复绿效果得到建设单位的大力好评。在深圳布吉水径采石场大型生态恢复工程中,采用公司的发明专利类芦这一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边坡快速绿化技术的应用与水土保持效果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液压喷播和喷混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的应用,并对其水土保持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液压喷播和喷混植生技术可以快速恢复坡面植被,水土保持护坡效果明显,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科学开展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寻找适用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设置长2000m,宽20m的试验示范段。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类型的生物砖排水沟,喷播适生草本和灌木,实现黄土裸露面有序排水和快速复绿,为该项目全线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指南》和《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多年技术审查经验,对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措施,总结相应的编制要点,为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行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使喷混植生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并取得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以深圳市梧桐山道立交边坡为例,提出新的修复理念。根据当地边坡特点,采用工程护坡和生态护坡的科学结合,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不断试验改进,按近自然、可持久的生态恢复新理念,设计了边坡排水系统、平台种植槽、生态复绿措施、滴灌措施,创新应用了V形槽+挂双层网喷混植生技术、滴灌系统、平台排水沟在种植槽外侧布设、先锋乔灌草种优化组合模式等技术。据竣工后7年的跟踪调查,高陡岩质边坡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边坡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梧桐山道立交边坡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华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林牦毛主席是物资源饲料化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介绍了热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技术原理及应用效果。阐明了经热喷处理的农、林、牧废弃物,取得了消毒,除臭和提高蛋白质及可消化有机物的效果。为我国这类废谟物的饲料化开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黎国健 《南方农业》2008,2(3):64-67
通过深圳福龙路边坡绿化方案的现场实施,介绍喷混植生技术的特点及施工工艺流程和材料参考配比,对喷混植生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后的具体情况及景观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华南地区边坡绿化采用该技术的一些看法和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9.
综合生态防护工程技术在改善城市地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景建设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内容。深圳市近年来开展了开发区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裸露山体缺口的综合整治和水源保护林工程建设3个阶段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对各阶段城市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生物砖排水沟、直接喷播绿化、喷混植生、人工植生盆(槽)、挂笼砖、景观再造法、生态袋护岸和水库消落带生态防护等关键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以达到城市地景生态近自然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深圳市水源保护林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松子坑水库、铁岗水库等水源保护林的建设实践,结合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水源保护林功能的特殊性,提出了深圳市水源保护林的建设目标和一系列针对现有不同植被类型的建设和改造技术措施,并分别筛选了适宜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1.
水力喷播技术引进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水力喷播技术和水力喷播机,以及喷播辅料国产化的试验研究成果,并对水力喷播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为工程边坡生态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将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于湖北省鄂州市花马湖水系连通渠护坡工程,现场观测了护坡和水土保持效果、植物盖度、植株密度、植物平均高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标。[结果]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能促使边坡稳定。所用基材能较好地附着于坡面,未出现冲沟和滑塌,水土保持较好,成功解决了基材可喷射性和坡面附着性之间的根本矛盾;1个月后坡面整体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缓坡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陡坡区均较为接近,但与自然边坡存在差异;湿喷综合成本比干喷节约5%~15%。[结论]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作为干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升级版,具备显著的先进性,能用于工程边坡的生态防护。  相似文献   

13.
客土喷播在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推广客土喷播技术在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中的应用,结合业已完成的客土喷播技术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适用范围进行了较完整的介绍。客土喷播技术,融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为一体,其特点是,以高分子黏结剂代替水泥,重视生态保护,采取以柔性防护为主的措施等,以求自然生态景观得以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具有典型性。自1995年开始,深圳市大力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已由全面防治转向信息化发展。阐述了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历程,介绍了深圳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情况和福田区智慧水务系统建设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少对水土保持后续设计的相关审批要求,因此深圳市水土保持后续设计落实率严重不足,导致水土保持措施完整性和可行性较差、施工期水土保持设施管护不到位、水土保持专项经费无法保证等。2020年深圳市率先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相关工作,深圳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业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指引(试行)》。针对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要点,并从设计、资金、措施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后续设计相关要点,以期深入推进深圳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采石形成坡面的植被恢复为例,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因地制宜采用了生态植被毯铺设、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客土大苗造林、浆砌石坡脚挡墙+攀缘植物垂直绿化、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挂三围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袋、岩面容器苗垂直绿化、清淤土整地+撒播植物种子、生态灌浆+植被毯铺设等10项技术组合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为其他类似坡面的植被恢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液压喷播在黄土地区边坡植被建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喷播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边坡快速绿化播种工程技术,目前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应用,但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地区应用效果不理想。为解决黄土地区喷播植被群落建设问题,开展了微环境改良技术(土壤改良、覆盖改良)、植物选择与配比、边坡坡向等不同处理措施对植被建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水平阶截持水分量是未处理的1.75倍,初始植株保存数量较未处理高82.5%;覆盖稻草与遮光网下的截持水量是覆盖无纺布的1.14倍与1.71倍,最高,遮光网与无纺布覆盖下初始植株保存数量分别为麦草覆盖下的43%与52%;麦草比无纺布覆盖下植被盖度高5%~23.7%;柠条+外来草种与唐古特白刺+本地草种当年生长季末盖度可分别达到59%和56.5%,第2年为52.5%和77.5%。研究指出,黄土地区边坡土壤可蚀性强,喷播层易于流失,干旱、盐碱性突出等因素是造成喷播植被难以建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微环境改良、选择乡土灌木+乡土草种组合可以成功建植液压喷播植被,实现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斜坡喷播绿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斜坡喷播绿化大量实践、试验的基础上 ,总结了喷播绿化技术的特点 ,并对喷播立地条件的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同时筛选了适合深圳地区的喷播草种 ,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秀美城市的探索之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深圳市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了园林式、花园式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目标。水土流失曾是深圳市头号生态环境问题,深圳市力求在水土保持管理机制和技术上的创新,通过近几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探索了一条建设秀美城市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喷动床的基本结构与喷动条件,并从物料在喷动区及环形区的运动、物料的循环与混和、循环时间与停留时间等几方面,综述了喷动床内物料运动规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