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玉米虚拟生长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植物生长是农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虚拟植物生长就是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的生长过程,它在农林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分类和生成植物图形的方法,综述了玉米虚拟生长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植物虚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阐述虚拟植物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成植物图形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虚拟植物模型研究情况,提出了虚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虚拟植物根系生长模型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植物根系生长可视化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该研究对于提高虚拟植物生长研究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对虚拟植物根系生长研究的进展,分析和比较了常见根系建模模型,预测该研究的发展前景,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模型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水稻生产和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植物模型进行分类,并阐述了每类模型在水稻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水稻功能模型能够预测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产量在内的群体指标,能够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农场主或农业决策部门提供支撑,同时能够进行虚拟实验,完成田间实际难以完成或者消耗较大的科学实验;水稻结构模型能够描述水稻的空间结构变化,用以对水稻冠层进行分析,进行冠层光合潜力的计算,评估理想株型等;水稻功能结构模型可以模拟生物量在器官间的分配,用以进行模拟实验,寻找更为合理的根冠比等,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本文还探寻了制约模型推广应用的各种原因,并且给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病机制与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病分子机制与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一直是分子植物病理学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主要从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菌无毒基因的分子克隆与结构分析、二者之间互作模型、SA信号传导途径与JA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等方面概述了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物质[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今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和园艺植物[2]。植物生长调节剂依据对植物茎顶端的作用方式分类,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三大类[3]。植物生长延缓剂能够抑制植物茎部近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伸长和生长速度,而对顶端分生组织不产生作用。但由于作用特点是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所以其抑制作用可以被赤霉素逆转,根据抑制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季铵类化合物、含氮杂环化合物和酰基环己烷二酮三类[4]。  相似文献   

7.
植物可视化(也称为"虚拟植株"),是在计算机设备上,通过虚拟技术来实现植株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再现。本研究采用VC++结合OpenGL的技术,根据水稻的三维形态特征,通过绘制Bezier曲线来实现对水稻叶片边缘曲线和叶中脉曲线的可视化,最终实现水稻叶片在二维平面上的三角网格化模型和在三维空间上的弯曲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水稻叶片的弯曲程度与其Bezier曲线的中间控制点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8.
植物品种权市场化是品种权实施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对促进植物品种权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意义重大。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回归模型.研究植物品种权市场化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品种权交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品种权市场化主体因素、交易方式因素、媒介因素、交易运行因素及绩效因素对植物品种权市场化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州地区广泛收集引种的乡土植物,以及现有栽培的地毯式屋顶绿化植物种类品种的栽培观察,初步筛选适合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的植物共39科65属85个种类品种。利用自行构建的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综合评价模型对85个种类品种进行评价,其中有21个种类品种适合在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福州市金牛山公园植物应用现状,从植物造景角度分析了某些节点的植物景观效果,并对金牛山公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乔木、灌木、草本和攀援植物等在金牛山公园的绿化配置情况进行评述。分析了金牛山公园植物配置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光调控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魁  黄枝  金心怡  徐永 《热带作物学报》2017,38(6):1163-1170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之一。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物质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光环境始终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不仅能感知外界光环境的变化,而且还能调节自身去适应周围的光环境。本文阐述了光调控在植物生长各阶段的进展,并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思路和可能的方向,以供生产和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是一种由部分蒿属植物产生的倍半萜内酯,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对癌症、肝炎和血吸虫病等均有疗效。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对其它植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综述了青蒿素的合成、影响青蒿素化感效应的因素及释放途径、青蒿素对土壤成分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阳台,窗台是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因此它们的绿化美化也不可忽视。本文主要从植物的选择和植物配置等方面就如何进行阳台窗台的绿化设计及如何进行养护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采用查阅文献、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阳朔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和鉴定,阳朔县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919种(包括种下单位),隶属于160科527属;其中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70种,栽培重点调查药用植物6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7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8种。(2)对样方调查中发现的57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的出现频率和蕴藏量进行统计,其中60.00%的物种蕴藏量小于100 t,野生重点中药材总蕴藏量11 610.18 t;66.67%的物种出现频率低。可见,阳朔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多,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各物种的出现频率和蕴藏量差异大,很多物种野生资源稀缺,对部分药用植物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建议把旅游业与中药种植业相结合,保护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确保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不同地点玉米杂交种中单9409子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吉林梨树、山西寿阳和山东禹城,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中单9409子粒品质的影响.同一种植密度不同地点子粒营养成分差异显著.在3万株/hm2下(接近单株水平),子粒蛋白质含量为梨树点>寿阳点>禹城点,子粒淀粉含量为寿阳点>禹城点>梨树点,子粒油分含量为梨树点>禹城点>寿阳点.子粒蛋白质、淀粉和油分三者总含量(POSC)为寿阳点>梨树点>禹城点.在3万~12万株/hm2范围内,梨树、寿阳和禹城3点随种植密度增加,子粒蛋白质含量分别出现降-升-降、升-平-平和降-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分别出现升-降-升、升-降-升和升-升的趋势,油分含量分别出现降-降-降、降-降-升和降-降的变化趋势.梨树点容重随密度增加稍有增加趋势,寿阳点容重从3万~6万株/hm2,稍有增加,之后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在禹城点密度对子粒容重基本没有影响.这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可因地理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同,考察玉米子粒品质的种植密度效应时应注意分析其它生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Flower Development and 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Flowering in Ri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loral transition,which is referred to as a plant’s transition from vegetative stage to reproductive stage,is considered to be a critical developmental switch in higher plants,for a timely flowering is a major factor of reproductive success.Endogenous and environmental cues,such as photoperiod,light quality,plant hormones concentrations and temperature,provide information to the plants whether the environment is favorable for flowering.These cues promote,or prevent,flowering through a complex genetic network,mediated by a careful orchestr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gene expression.One of such cues is photoperiod.Rice(Oryza sativa L.) serves as a powerful model speci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flowering in higher plants,including flower development and 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flowering.In this review,we over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flower development and its model.We also overviewed the photoperiodic pathways in rice flowering control,and summarized the pathways at molecular level.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盐地产出植物,因此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植物在长期演化中主要形成嗜盐植物和非嗜盐植物两类,在细胞乃至群体处理盐的机制方面发生了广泛和深度的遗传变异。鉴于发掘植物耐盐、使植物耐盐和改变植物盐环境的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结合植物的演化扩展对植物耐盐的认识,从细胞机制、个体机制扩展到群体机制乃至多基因组参与的生态互作,进行以盐基因组学为视角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该领域的新近进展,对植物耐盐性进行演化和组学视角的回顾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植物耐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发生与危害状况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有效监控永乐群岛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定殖扩散与爆发成灾,本研究对永乐群岛5个岛屿的害虫进行了系统性普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永乐群岛5个岛屿97种野生盐生植物、绿色固沙植物、耐盐蔬菜上共查获害虫(螨)83种,其中,晋卿岛38种植物上共发现26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甘泉岛30种植物上共发现20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银屿16种植物上共发现14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鸭公岛5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羚羊礁10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发生危害。调查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拟三色星灯蛾(Utetheisa lotrix蔷薇三节叶蜂(Arge geei榕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危险性害虫在5个岛屿32种植物生严重发生和危害。针对国家检疫性毁灭性害虫扶桑绵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这2种害虫的风险评估指数R值分别为2.21和2.23,在永乐群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应严格管控。本研究对于可持续防控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的发生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宜居环境和岛礁作物安全生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玉米株高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玉米杂交组合PH4CV/昌7-2(组合I)和PH6WC/7873(组合Ⅱ)的6世代P1、P2、F1、B1、B2、F2为试验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玉米株高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组合Ⅰ的株高符合E-3模型,组合Ⅱ的株高符合E-1模型;夏播条件下,组合I和组合Ⅱ的株高均符合C-0模型。春播条件下,组合Ⅰ和组合Ⅱ株高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夏播条件下,组合Ⅰ和组合Ⅱ株高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在利用这两个组合对株高进行遗传改良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该采用不同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s allows offseason production, potatoes are planted in autumn-winter and harvested in spring. During this period, potatoes are subjected to low temperatures and short day lengths which modify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For this reason, our analysis of competition response was conducted to better clarify the bi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plant density.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Sicily (south Italy), a highly representative area of early potato crop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with the aim of studying effects of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on tube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Ten planting densities (ranging from 3.0 to 8.0 plants m?2) were studied on cv. Spunta using “tuberpieces” with a different number of eyes (one eye or all the eyes in 1996; one eye, two eyes, or all the eyes in 1997).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reduced the tuber yield of individual plants, which became gradually less evident with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Competition affected the number of tubers per plant in the lower plant populations only (from 3.0 to 5.8 plants m?2), whereas effects on average tuber weight were at times more marked in the higher populations (from 5.8 to 8.0 plants m?2) and at other times in the lower densities (from 3.0 to 5.8 plants m?2). As a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plant density, and notwithstanding the higher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the yield of tubers per unit area increased linearly.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eyes per tuber-piece, when passing from the lower to the higher plant density, yield increased from 34.0 to 54.11 ha?1 in 1996 and from 39.9 to 56.7 t ha?1 in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