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这里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长治市中心区驱车东行约6000米,我们来到位于城区东南部的南石槽村。顺蜿蜒山路,登塔岭山顶,巍巍塔顶山天水相融,仙雾茫茫。积目远眺,秀美的塔岭山南连秋谷山,北接壶口山,东依翠秀山,山势连绵,起伏跌宕,景色秀丽。俯视近景,坐落在半山腰苍松翠柏中金碧辉煌的碧霞宫,  相似文献   

2.
江西龙虎山旅游资源现状研究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龙虎山当前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对龙虎山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的建议。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的贵溪、余江两县的交界之处。龙虎山南靠武夷山脉,北临曲折之信江,泸溪河水由南东向北西穿境而过,山水秀美,素有"山比桂林,水似漓江"之称。  相似文献   

3.
浙江宁波余姚市兰江街道的冯村地处四明山北麓,四周围绕着金沙岭、清贤岭、赵宦岭、灵源山、乌丹山。冯村是由溪流冲积而成的一块谷地,面积约有3平方千米。区域内有上冯村、下冯村、西翔岙、乌丹山、外桃花岭五个自然村,东与箬岙相家弄水库分界,南与梁弄湖东村相连,西邻上虞永和;北与风亭村横贯山相隔。石冯公路穿过金沙岭与外界相通,是一块与姚城闹市仅5千米之遥的世外桃源。这里有风景优美的山水田野,更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省临安市南天目山为例,总结出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方法: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向,以扭转资源劣势;通过借用旅游区区外景观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与区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观赏场景转换,以提升普通景观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将旅游区小的特色加以扩展与强化,以突显易被认知的特征;将某些旅游设施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增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大地景观化平常为独特等。这些手段可改善和促成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旅游开发优区转变,从而使这类区域变得较有开发价值。表1参1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柱山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指出了天柱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常首梁 《现代农业》2012,(9):104-105
一、南太行旅游资源概况南太行旅游资源开发概况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绵延于豫西北部,西与山西交界,为太行山系的南段,因而通常称之为"南太行"。南太行山旅游区就是随着南太行山及其边缘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区域。行政区划涉及河南省安阳、鹤壁、新乡和焦作四市,包括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该区位于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带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57-158
南温泉是重庆老四大名泉之一,历史悠久且本土知名度高。但近几年来却出现旅游客源渐少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南温泉旅游缺乏特色、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旅游基础设施老旧等所致,建议从打造区域整体旅游资源、重视营销推广、增加游客体验等方面来促进南温泉发展。  相似文献   

8.
舟山全域旅游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不论是数以千计的保存完好的岛屿礁石,还是蓬勃发展的现代港口文化,都成为舟山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而大小洋山为古渔汛发祥地之一,有着浓厚的海洋文化特色,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开工和东海大桥的建设,不断开发的港口文化和日益发达的交通设备都为大小洋山全域旅游开发做好了准备。发展洋山全域旅游,需把握大小洋山海洋渔业特色,与正在不断积淀的港口文化相结合,合理利用好大小洋山独有的渔村风光和海洋文化,将目标定位到全国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9.
老王山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旅游设施设计不合理,人文景观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老王山地质地貌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后续开发对策、人文资源保护对策以及旅游设施建设对策,并着重对老王山景区喀斯特洞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概述的基础上,结合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定性评价采用“三三六”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帽儿山旅游资源的综合的评价结果为中级,说明帽儿山旅游资源具有开发潜力。对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岑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71-12973
总结国内外旅游安全研究现状之后发现,有关山地旅游安全的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旅游风险高的高山和极高山旅游安全及其保障体系的研究缺乏。笔者以高山和极高山旅游地为例,总结了山地旅游安全事故的隐患及其来源,研究高风险山地旅游安全的保障体系,提出了由旅游安全政策法规、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安全救援和旅游保险5要素构成的高山和极高山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并指出各要素的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33-10434
从淡水资源这一限制性因子出发,计算了南麂列岛的旅游生态容量和大沙凹、三盘尾景点的旅游物理容量及南麂列岛的设施容量,最后得出了南麂列岛的合理容量。  相似文献   

13.
卓德兵  谢文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52-5553,5555
通过分析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及围绕天门山旅游文化“天文化”进行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发,总结了天门山旅游文化品牌开发的特征及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其他景区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巩志 《农业考古》2006,(2):12-21
亿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沧海桑田的演变会给神州大地留下了许许多多壮美无比的名山大川,处处有奇峰、异洞、流泉、飞瀑,真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闽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山水集雄、奇、险、秀之美;兼幽、旷、古、趣之妙;丹崖绿水,相得益彰。有山无水不精神,有水无山不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地考察,结合获得数据对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提出合理的建议与策略,旨在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及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其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有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该地区如何构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塑造特色品牌和独特优势,健全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提升区域旅游业的品质和整体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陇东南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该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小幸 《农业与技术》2010,30(3):110-112
八百里伏牛山是秦岭山脉向东的延伸部分,本文从伏牛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对伏牛山的旅游文化所构成的要素作了详细的介绍,揭示了伏牛山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伏牛山与众不同的旅游魅力。为八百里伏牛的旅游开发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乡村地区正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探索了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以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围绕区域旅游空间布局、重点体验区旅游产品提升、特色绿道线路设计、"宜南自由行"系统设计等开展深入研究,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区域一体化导游团队建设、旅游环境"五化"工程等新思想,从而丰富乡村全域旅游研究内容,并助推宜南山区乡村旅游全域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桂平市山台村作为山区村,拥有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是存在交通条件差、土地流转困难、村民文化水平低、环境设施差的问题,需要通过多方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集中,促进土地流转;外引内培,提升文化素质;紧抓机遇,打造良好环境等措施,推进山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BOT模式的大洞山新农村旅游基地运营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林秀  张莉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57-9259
在大洞山新农村建设BOT模式下,通过阐述乡村旅游基地的项目融资、商业用地取得方式、"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内容,构建了大洞山新农村旅游基地运营机制,以期为大洞山乡村旅游开发提供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