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验证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基因工程化生产γ-亚麻酸打下基础。【方法】将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pCPN2301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PNRAD6,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子叶节转化法,将该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H165,获得转基因植株,最后通过气相色谱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CR、GUS组织化学染色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分析进一步表明目的基因在RNA水平获得表达,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到转基因油菜叶片中γ-亚麻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生成,证明目的基因获得功能表达。同样,用改变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基因RAD6-1所构建的转基因酵母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而且各种目的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提高。【结论】初步建立了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2.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可将亚油酸转化为γ-亚麻酸。我们将克隆的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重组质粒pBI121-D6DMI。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tom tumefaciens)介导途径,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了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经过诱导分化获得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可将亚油酸转化为γ-亚麻酸。我们将克隆的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重组质粒pBI121-D6DMI。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途径,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了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经过诱导分化获得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高山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从高山被孢霉中克隆的△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BMICL6,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该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35、吉林43、吉林47、绥农10、绥农14和黑农37等品种中,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mRNA水平上获得表达。通过气相色谱(GC-MS)对大豆种子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发现转基因大豆产生了γ-亚麻酸,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紫草科植物新疆软紫草(Arnebia euchroma)和假狼紫草(Nonea capsica(willd.)G.Don)为材料,翻译延伸因子EF1a为内参基因,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RT-PCR)技术,对2种紫草植物中γ-亚麻酸合成关键酶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紫草植物的叶、茎、根中均表达,在低温诱导不同时间后紫草植物叶片中△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有所增强。气相色谱分析显示,其产物γ-亚麻酸在低温下积累,推测紫草科植物叶片中△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量增加可能与适应低温胁迫的逆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na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克隆了种子特异表达napin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试验得到扩增片段长1148bp,含有其它napin启动子序列共有的高度保守序列。将扩增序列与真菌匍枝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RnD6D连接,构建了RnD6D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pCNR,为获得高产γ-亚麻酸的转基因油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技术从大豆品种吉林43基因组DNA中分离到大豆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BCSP666)。序列比较和分析表明,这一启动子片段与其它两个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和β-伴球蛋白β-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在序列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并具有多种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所特有的序列元件,据此推测该启动子片段具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活性。Δ6-脂肪酸脱氢酶是亚油酸脱氢形成γ-亚麻酸的限速酶。将启动子片段BCSP666与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I D6D)连接,构建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BMI666。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子叶节,在转基因愈伤组织中表达了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I D6D),获得γ-亚麻酸,初步验证了启动子片段BCSP666的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皱瘤海鞘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法]以广西北部湾沿海分布最广泛的皱瘤海鞘为研究材料,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其油脂类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皱瘤海鞘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56.9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中ω-3系列(亚麻酸、EP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18.82%;ω-6系列(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16.70%.[结论]皱瘤海鞘中ω-3和ω-6系列相对含量呈现高度均衡性,说明皱瘤海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棉花GhHsf基因的功能,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对棉花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hHsf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构建pCAMBIA1301-GhHsf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并进行鉴定.[结果]棉花GhHsf基因在棉花各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构建GhHsf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GhHsf,转化烟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结论l棉花Gf基因在棉花的不同组织中是组成型表达,获得了转GhHsf基因烟草株,为进一步开展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研究LWT1基因在调控低温和干旱应答中的功能,构建拟南芥LWT1基因过表达载体,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株系.[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LWT1基因全长,将该基因连接到pART27载体上.将获得的重组载体转化至农杆菌菌株GV3101,通过浸花转化法将LWT1重组载体转化到拟南芥野生型植株中,利用转基因筛选与遗传鉴定获得LWT1转基因阳性植株.[结果]LWT1基因CDS全长990 bp,PCR电泳结果一致,测序比对结果正确.通过抗性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结论]LWT1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株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宗自卫  杨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06-10607
[目的]研究转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基因(mtlD)花生幼苗的抗盐性。[方法]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外源mtlD导入花生,通过检测植株的鲜重、高度等指标来判断转基因花生的抗盐性。[结果]PCR Northern杂交显示,mtlD已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转基因植株的鲜重、高度、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的活性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结论]mtlD基因在花生中的表达增强了转基因花生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2.
颠茄PMT·TR-I和H6H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1,4-丁二胺-氮-甲基转移酶(Putrescine N-methyltransferase,PMT)基因、托品酮还原酶-I(Tropinone reductase-I,TR-I)基因和莨菪碱6-β-羟化酶(Hyoscyamine 6β-Hydroxylase,H6H)基因的植物高效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颠茄中克隆到PMT、TR-I和H6H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p1304^+)中。[结果]成功构建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1304^+-PMT、p1304^+-TR-I、p1304^+-H6H、p1304^+-PMT-H6H、p1304^+-TR-I-PMT和p1304^+-TR-I-H6H,并转化农杆菌,获得可直接用于遗传改良颠茄的工程菌。[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东莨菪碱的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融合杀虫基因对甘蔗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及融合杀虫基因,以期克服外源基因失活,增强抗虫基因表达能力,延缓昆虫抗性的发生,获得高抗虫转基因甘蔗植株.[方法]以甘蔗品种ROC25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芽苗分化和生根的Hyg抗性筛选试验.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含MAR序列介导融合杀虫基因(AVAc-CpTI)导入甘蔗基因组.[结果]愈伤组织增殖、出芽时Hyg的最佳筛选浓度为50 mg/L,生根时Hyg的最佳筛选浓度为30 mg/L.获得13个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基因系,48株Southern杂交阳性甘蔗植株;获得8个无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基因系,7株Southern杂交阳性甘蔗植株.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使转化过程中转基因系的获得数量提高了62.5%.[结论]建立了ROC25的潮霉素抗性筛选体系;MAR序列介导融合杀虫基因进行甘蔗遗传转化,可提高甘蔗外源基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0-methyltransferase,COMT)是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催化,通过转基因技术深入研究GhCOMT1基因在棉纤维发育和木质素代谢途径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由棉纤维组织特异性启动子E6驱动的GhCOMT1基因构建正义、反义表达载体GhCOMT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RNAi干扰载体并转化棉花.[结果]目的基因成功整合至表达质粒中并且获得转基因后代.[结论]构建了由棉纤维组织特异性启动子E6驱动的GhCOMT1基因正义、反义表达载体;同时克隆了GhCOMT1基因的一段450 bp高度保守的NBD区序列,构建了GhCOMT1基因的RNAi干扰载体,并将上述载体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并成功转化棉花.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苦豆子凝集素基因(SAL)的功能,将该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RT-PCR技术,提取苦豆子总RNA进行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PCR扩增得到苦豆子凝集素基因SAL,并将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产生重组质粒pCAMBIA1301-SAL.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质粒转化烟草,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SAL,转化烟草后经筛选获得76株转基因植株,经抗性筛选及PCR和RT-PCR鉴定,其中27株显示为阳性植株.[结论]苦豆子凝集素基因已经在烟草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验证转基因烟草的抗病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PnsICE1基因的植物表达栽体,并进行拟南芥遗传转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小黑杨PnsICE1基因功能提供材料.[方法]以pROKⅡ载体为骨架,利用In-Fusion连接方法构建由CaMV35S调控的小黑杨PnsICE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结果]通过PCR检测,结果证明PnsICE1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获得3株转PnsICE1基因拟南芥.[结论]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研究小黑杨PnsICE1基因功能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红麻不育系和保持系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DGH)基因,并构建其RNAi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红麻花药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红麻花药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结果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6PDGH基因全长cDNA拼接序列,分别以红麻不育系(P3A)和保持系(P3B)的花药反转录cDNA及总DNA为模板克隆红麻6PGDH基因全长.依据RNAi载体设计原则,选取红麻6PGDH基因cDNA序列中段389bp的特异片段做为RNA干扰片段,构建红麻6PGDH因的RNAi载体.[结果]克隆获得的红麻不育系(P3A)和保持系(P3B)花药6PGDH基因全长均为1751 bp,均包含145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5个氨基酸残基,无内含子;其碱基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仅存在两个碱基差异.该基因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KF964027)与拟南芥、玉米、大豆、苜蓿、三角叶杨、蓖麻的6PDGH同源性分别为75.07%、84.57%、86.50%、87.24%、91.19%和92.01%.成功构建了红麻6PGDH基因的RNAi载体,获得了干扰表达载体pART27-pKANNIBAL-R1+2.[结论]成功克隆获得红麻6PGDH基因全长序列,构建的干扰表达载体可用于红麻6PGDH基因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棉花GhCAD6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GUS基因的瞬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GhCAD6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和基因枪法.[结果]用PCR法,以pGEM-T-CAD6质粒为模板,获得GhCAD6基因目的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瞬时表达载体pRTL2-GUS/NIa中,获得由CaMV35S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的pGUS-CAD6融合表达载体,使目的基因能够和GUS基因同时表达.采用基因枪法将pGUS-CAD6转化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暗培养24 h,经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多个洋葱细胞呈现蓝色.[结论]构建的瞬时表达载体可在植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棉花GhCAD6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棉花△ 12脱饱和酶基因ghFAD2 - 1进行倒位重复基因构建 ,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陆地棉品种Coker315。经PCR及Southern杂交证实倒位重复基因已转入棉花中。种子内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该倒位重复基因构建的表达及沉默效应在不同的转基因品系间存在差异 ,油酸由对照的 19 6 %提高到 2 6 0 %~ 77 8% ,其余组份含量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ERF是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棉花抗枯萎病相关GhB301基因是从棉花中获得的ERF-B3亚组基因,探索该基因在烟草异位表达后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棉花抗枯萎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pPZP35S表达载体为基础,构建GhB301的过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RT-PCR检测,获得3株转基因阳性植株;qPCR分析显示,转基因阳性植株中部分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明显升高.[结论]棉花抗枯萎病相关基因GhB301在烟草中异位表达后可能会通过增强部分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植株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