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明确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F0代成蚜和F1代的干扰作用。通过在室内组建不同亚致死剂量下马铃薯桃蚜生命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繁殖、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LC10LC25LC40分别处理马铃薯桃蚜成蚜后,成蚜的平均产蚜量显著小于对照,其平均寿命也显著短于对照。其中阿维·吡虫啉LC40组的平均产蚜量最低,为9.52头,平均寿命最短,为8.07天。与对照组相比,F1代的若蚜期显著延长,成蚜期显著缩短。对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率(rm)以及周限增长率(λ)都显著降低,种群加倍时间(Dt)显著延长。即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亲代成蚜后,会明显抑制其寿命和产蚜量,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F1代种群再猖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全面评价田间杀虫剂对害虫的非致死作用,[方法]我们选择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种群拥挤作为处理因子,测度了大豆蚜的产蚜量、成蚜寿命、若蚜历期及有翅蚜数量等指标,评价两个因子对蚜虫的寄主植株上种群的增殖力和转移扩散风险的影响性质及大小。[结果]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大豆蚜植株上种群有明显降低繁殖率的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本地危害;另外,用药导致有翅蚜的数量显著降低,能降低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拥挤降低了第一代蚜虫种群的繁殖力,对第二代种群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拥挤造成有翅蚜数量增加,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药剂和拥挤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会降低大豆蚜后代的在原植株上的为害和转移为害,拥挤会消减药剂在植株上的控害作用,也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为探明吡虫啉拌种后在下一代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影响,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技人员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小麦籽粒按照2、4、6和8克/千克的比例进行处理,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对收获后的小麦籽粒进行残留分析,并通过室内生命表方法,研究了麦长管蚜取食上述剂量吡虫啉拌种处理收获后的小麦籽粒所长幼苗后的各项生命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种群的控制效应,为大田间作套种防控烟蚜提供科学参考。本试验采取室内盆栽饲养的方法,测定紫白皮品种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驱避效果与干扰效果的影响,模拟紫白皮品种大蒜对烟蚜种群的控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紫白皮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与干扰作用都具有显著影响(P<0.05)。29 d内,紫白皮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与干扰作用分别减少了76.84%、27.03%和27%。然而,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的驱避率影响不显著(P>0.05)。越到后期,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的控制效果越明显,最强时为0.34。试验结果说明大蒜挥发物能对烟蚜种群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种群繁殖力的影响,采用浸渍绿豆法对绿豆象成虫开展室内生测。结果显示:苏云金杆菌的剂量分别为80.0 IU/mg、53.3 IU/mg、32.0 IU/mg、26.7 IU/mg、20.0 IU/mg时,绿豆象成虫的致死率依次表现为95.56%、70.00%、36.67%、21.11%、7.78%,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0.38x+2.91。苏云金杆菌亚致死剂量LC10LC30LC50可明显缩短绿豆象成虫的寿命、抑制雌成虫的产卵能力。亚致死剂量处理组绿豆象种群的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的值均低于对照组,亚致死剂量处理组种群的加倍时间显著延长。由此可见,苏云金杆菌对绿豆象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亚致死剂量对绿豆象种群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科研人员近期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LC25)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和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旨在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小菜蛾3龄幼虫抗性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4毫克/升和0.09毫克/升;对敏感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0毫克/升和0.07毫克/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木醋液对桃蚜短、长期影响,以桃蚜为试虫,用1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小白菜饲养蚜虫,测得桃蚜繁殖发育数据。结果显示,木醋液处理显著缩短桃蚜繁殖期,而F1代繁殖期比F0代繁殖期延长37%;F0代和F1代产蚜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62%和66%;处理组F1代和F2代的存活率比对照组降低23%和24%,但F1代和F2代之间差异不显著;F1代寿命缩短25%,F2代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证明木醋液能够缩短桃蚜的繁殖期,延长其若蚜历期,整体缩短桃蚜寿命,降低子代存活率。总之,木醋液对桃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施用频次增加而逐渐减弱,即木醋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存在差异,所以木醋液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清2个地区的棉花花生间作农田中的棉蚜和花生蚜,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进行了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测定;使用增效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 DEM)、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 PBO)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3种增效剂进行了增效剂效果试验;并检测了2个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花生蚜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临清和巨野2个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倍和54.6倍;而花生蚜对吡虫啉则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2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3.7倍和8.3倍。防治花生蚜的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巨野种群中,PBO、DEM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到3.63、1.95,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在临清种群中,PBO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3.05,而DEM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蚜的代谢酶活力测定发现,巨野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P450和GST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临清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和GS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P450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间作农田中2种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需要合理施药延缓抗药性的增强,同时推断P450和GST在花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美国白蛾自然种群消长动态,采用作用因子组建了美国白蛾1年连续3个世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美国白蛾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第一代最高为230.39,第三代最低为43.97;寄生天敌是影响第一、二代美国白蛾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第三代重要因子是自然死亡和寄生天敌,并且寄生天敌对美国白蛾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逐代升高,第一代最低为1.150,第三代最高为1.862。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美国白蛾的优势种。该结果为美国白蛾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在浓度为17mg/m^3的SO2胁迫下,研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3龄幼虫和成虫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es(Blanchard)捕食的功能反应及自身密度干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SO2可以提高异色瓢虫3龄幼虫、成虫捕食能力,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桃粉大尾蚜的寻找效应也有增加的趋势,同时SO2减缓了随着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增加存在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桃蚜作为世界范围内农作物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因其繁殖能力强以及对蔬菜尤其是辣椒质量造成危害而成为重要防治对象。为了明确四川省成都主要辣椒种植区桃蚜空间分布格局,本试验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K, C, CA, I, M*, m*/m, L*, L*/(1+m))对桃蚜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计算桃蚜种群理论抽样数,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桃蚜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桃蚜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原因是由桃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但8月下旬开始聚集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决定;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久野指数(CA)及L*/(m+1)分析桃蚜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2.
桃蚜和萝卜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常在同种蔬菜作物上混合发生。为深入了解2者的种间互作关系和潜在的竞争机制,研究了2种蚜虫分别为害后,对其寄主甘蓝的氮素营养,以及后取食的异种蚜虫的生命特性和种群数量变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桃蚜为害的甘蓝植株,可显著降低在被害叶上后取食的萝卜蚜的种群数量、种群净生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也可显著降低在系统叶上的净生殖率;而萝卜蚜取食为害,仅可使被害叶上桃蚜种群净生殖率降低。桃蚜为害后,甘蓝叶片的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异亮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而萝卜蚜为害后的蛋氨酸含量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桃蚜危害介导的甘蓝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能抑制了萝卜蚜的生长发育,多食性的桃蚜比寡食性的萝卜蚜也许具有更高的进化发育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温度及烟草CMV病株对烟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CMV烟草病株和健康烟草与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健康烟株(对照)和病株(处理)叶碟饲养条件下,烟蚜的成虫寿命和世代历期都显著缩短,繁殖力减弱。19℃时烟蚜的成虫寿命和世代历期最长,31℃时烟蚜最短。CMV烟草病株对烟蚜存活率和繁殖力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烟草病株造成烟蚜成活率降低。烟蚜取食CMV烟草病株时,19℃烟蚜的繁殖力最强为36.9头,31℃最弱为2.17头。净增殖率R0在22℃时最大,在31℃时最小。周限增长率λ和内禀增长率rm在28℃和31℃时最大,在22℃时最小。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在22℃时最大,在31℃时最小。研究结果说明,烟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和感染CMV的烟草有关。  相似文献   

14.
70%吡虫啉WDG防治杭白菊蚜虫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杭白菊上蚜虫危害,进行安全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来优化70%吡虫啉WDG防治蚜虫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不同品种杭白菊(‘金菊2号’、‘小黄菊’、‘早小洋菊’、‘异种大白菊’、‘麻城福田白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浙江和湖北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菊花上的棉蚜、桃蚜、菊小管蚜等蚜虫具有很好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防治效果;使用量为52.5ga.i./hm2时,喷雾1天后的校正防效即可达70%以上,喷雾3天后的防效达85%以上,喷雾7天后的防效达90%以上,喷雾14天后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且没有观察到对杭白菊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70%吡虫啉WDG适宜在杭白菊上登记防治蚜虫,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玉米幼苗产生抗性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玉米幼苗在4种浓度的外源MeJA处理后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情况,并利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饲喂MeJA处理后的玉米幼苗对次代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外源MeJA诱导的玉米幼苗后,亚洲玉米螟幼虫死亡率增加,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除了100 μmol/L MeJA处理组蛹重高于对照外,其他处理亚洲玉米螟体重与蛹重均降低,影响程度与MeJA的浓度有关。225 μmol/L MeJA诱导处理后的玉米幼苗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幼虫历期长了5.41天,成虫寿命减少1.33天,产卵量减少3.6头。MeJA的诱导抗性显著影响了亚洲玉米螟幼虫对玉米幼苗的取食,100 μmol/L和225 μmol/L MeJA处理组与对照组虫体体重相差3.29~6.86 mg,达到统计学差异,生长抑制率达28.34%~59.09%。对次代种群的影响表现在净生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降低,内禀增长率(rm)由0.0725降至0.0502,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较对照显著延长。这些结果表明MeJA处理玉米幼苗能够降低亚洲玉米螟的发育速率,这将对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感染病毒的烟草对烟蚜种群及蜜露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感染CMV,PVY后的烟草对介体烟蚜的种群及蜜露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PVY病株有助于介体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CMV病株在接蚜初期,不利于烟蚜若蚜的存活与发育,但到后期种群数量与健株之间无明显差异。24 h内,以PVY病株上烟蚜的蜜露排泄量最大,健株次之;CMV病株最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粤北烟区烟草上主要害虫对烟草的危害问题,以烟草上烟蚜、烟青虫和斜纹夜蛾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上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进行了研究。通过3年连续田间调查,确定广东南雄烟区主要害虫为烟蚜、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烟蚜种群发生规律呈现双峰型,烟田烟青虫成虫和幼虫1年有多个发生峰值,斜纹夜蛾幼虫在烟叶生产季节有2个发生高峰期。烟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寄生于斜纹夜蛾的侧沟茧蜂;优势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红彩真猎蝽、烟盲蝽、狭带食蚜蝇和青翅隐翅虫等,其中红彩真猎蝽不仅捕食烟蚜,还捕食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