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性诱测报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桃小性诱剂,诱测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羽化高峰期及卵期,可适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 桃小食心虫是为害苹果、梨、桃、杏、山楂、枣等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近几年来,一些果园出现了桃小食心虫回升、为害程度加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桃小食心虫的观测与防治。 1 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大多分布在距树干1米范围内4~6厘米的深表土内,尤以根颈周围居多。越冬幼虫在翌年6月份,雨后土壤湿度大时破冬茧出土,在地面爬行数小时后,在土块旁、缝隙处吐丝筑长茧(夏茧)化蛹,成虫羽化后由羽化孔爬出,从幼虫出土到成虫羽化,大约需13~15天。成虫白天在树上不活动,夜间较  相似文献   

3.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危害症状1.桃小食心虫。成虫为灰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苹果、李子、杏等,每年发生1~2代。第1代成虫一般于6月中下旬羽化,在幼果上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钻入幼果为害。8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2.李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是黑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李子、苹果、梨等,每年发生2代,以茧在土中越冬。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在果实上产卵,约1周便孵化为幼虫,而后钻人果内为害,被害果变红易  相似文献   

5.
1 发生情况。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一个扁圆形的冬茧,在树冠下5~10cm深的土层中越冬。幼虫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出土后在土坷垃或砖头瓦片下结一个纺锤形的夏茧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2~3天产卵,卵期7天,幼虫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脱果作茧。凡7月中旬~7月下旬脱果的幼虫,完全发生第二代。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的监测与防控,在两个疫情发生县市的网室内开展了越冬成虫发育、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老熟幼虫入土羽化、一代羽化成虫生理发育过程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调查,得到了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发生规律,确定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田越冬,越冬成虫一般在第二年6月中旬出土,4~7 d后交尾产卵,卵孵化期5~6 d,后卵孵化为一代幼虫取食为害,13~15 d后老熟幼虫入土羽化,土层深度5~10 cm。蛹期10~12 d羽化为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发育10~12 d后,交尾产卵,孵化为二代幼虫,为害7~10 d后入土化蛹,蛹期10~12 d,羽化为二代成虫,二代成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7.
(1)桃小食心虫在青岛一年发生2代,少数1代,室内出现了3次成虫。成虫出现期自6月上旬至9月中旬。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2)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越冬深度以土表下4-9厘米最多;愈靠近树于密度愈大,采果时堆积果实的地方越冬虫密度很大。(3)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在5月开始咬破园茧出土,幼虫出土数量与土壤湿度有密切失系,降雨后土壤湿度高大量出土,幼虫出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降雨情况出土高峯可能提早或推迟。出土幼虫和以后各代老熟幼虫均在土表结纺缍形长茧在内化蛹,然后羽化。(4)桃小食心虫的寄主在青岛有梨,山楂、枣、苹果、桃、花红等,其中以梨被害最重。在苹果单植区亦严重为害苹果。(5)桃小食心虫有天敌寄生蜂一种:Cheloaella SP.寄生率很低。寄生菌数种,其中Beauveriabassina寄生率很高。蚂蚊一种。(6)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必须采用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消灭越冬幼虫和蛹是防治中的重要失键之一。消灭越冬幼虫的方法可在幼虫出土盛期在果园地面撒用6、6、6、和D、D、T粉防治.或者幼虫出土盛期雨后10日内复土灭蛹效果亦好;其次尚可在果地休眠期筛土作茧。村上喷雾以D、D、T,E605,石灰烟草水防治效果较好。在卵出现初期和成虫出现盛期各喷雾一次共4次。并随时摘除虫果,和防治堆果地方的脱果幼虫,采用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基本控制使苹果园的果实不受桃小食心虫为害。(7)使用3D00倍E605对桃小食心虫卵的杀份力达100%。(8)D、D、T喷雾后在果面上如不受日光直接照射和雨水冲刷相当稳定,在喷雾后15天损失量甚微。但受80公厘降雨量的冲刷后,在果实上附着药剂完全损失。 (9)D、D、T对于初孵化幼虫的杀份力在药液浓度为0.2-0.25%时在短时内全部幼虫中毒,并能杀死幼虫。在浓度降低的0.05%时只能使50%的幼虫中毒。(10)其他果树防治系统的拟订必要考虑果树的生长特性和栽培地环境。梨园进行防治时底全面开展,在第一代成虫出现盛期前集中在7-8月连续防治4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枣树桃小食心虫,又名枣蛆,是为害枣果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枣果为害,桃小在行唐县1年发生2代,且世代重迭。出土期长而不齐,故难以防治,近年来,我们采用"性激素诱扑雄蛾"法预测预报桃小危害高峰期,为枣农及时提供防治信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于1999—2007年在宁夏灵武果园村等地,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通过诱集越冬代成虫预测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利用灵武1999—2007年5月的气象观测数据与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日和高峰日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月下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5月份降雨量与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我国各地发生代数不同。在河南和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僵果、玉米秸秆内等处结茧越冬。在黄河流域越冬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片背面或树冠内膛的叶片上,以双果、三果或贴叶果着卵较多。卵散产。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孵化后,在果实上爬行很短时间即蛀入果内。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果外或果内吐丝结茧化蛹,个别幼虫爬到树皮裂缝处化蛹。第一代成虫发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仍产卵于桃果上。7月下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蛀果危害。第  相似文献   

11.
一、梨小食心虫的生活史梨小食心虫在我場一年发生四代纳钍?据历年观察,在桃园里每年4月上旬越冬的老熟幼虫化蛹,中旬出現第一代成虫,并产卵于桃芽及嫩枝上;同时在梨树上羽化的第一代成虫也飞迁至桃树上产卵。卵期七天,便孵化成幼虫,鑽入桃树新梢为害,5月上旬幼虫老熟后跌落树下,进入表土縫內化蛹,蛹期六至八天,于5月中旬羽化成第二代成虫。第二代成虫仍在桃树上产卵,孵化后幼虫繼續为害桃树的嫩芽、新梢或果实,6月間幼虫老熟后,复又入土化蛹。第三代成虫于7月上、中旬交尾后紛紛向梨园內飞迁,在梨叶及果实上产卵;但还有一部份第三代成虫在桃树上产卵,孵化为幼虫,继续为害桃树,并于7月底至8月初老熟入土化蛹。8月中旬羽化成第四代成虫,再紛紛迁往梨园內在梨果上产卵;还有一部份第四代成虫仍在桃果上产卵,孵化的幼虫于8月底至9月老熟,鑽入桃树皮的裂縫內过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其习性。[方法]以梨小食心虫为供试材料,观察其在蟠桃园的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其习性。[结果]梨小食心虫在石河子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幼虫出蛰期不整齐,造成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特别是第2代与第3代、第3代与第4代,各代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因此其防治适期应在卵高峰至幼虫孵化高峰期,也可将防治重点放到第1代幼虫上,可有效降低后3代和越冬虫口基数。应用性诱剂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四川西部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出土数量与前旬降雨量呈正相关;幼虫出土至羽化的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并推导出了成虫初见日与5月份温雨系数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幻虫在果内的成活率随果实膨大而增加。幼虫危害苹果的空间分布型属典型的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是:低密度,高聚集;高密度,低聚集。本文还研究了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防治技术措施是在研究李小食心虫在呼和浩特和包头一带果园的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李小食心虫一年发生2—3代(三代为少数)。以老熟幼虫脱果入土作茧越冬。李小食心虫老熟幼虫入土结茧,绝大部分在距树干半径1米范围0—3厘米土层越冬。第  相似文献   

15.
成虫体长7毫米-8毫米,身体浅灰色,前翅灰白色,中部近前缘有一蓝黑色近似三角形斑。卵为深红色,近圆桶形,顶部略宽。卵面密生小点,卵顶周围有2~3圈“Y”型刺毛,卵大小约是比针尖略大的红色小圆点。发生特点: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从5月份出土,在地面结纺缍形夏茧化蛹,13天~14天羽化成虫,成虫发生的高峰期约为6月中、  相似文献   

16.
刮树皮、绑诱虫带、清洁果园以及覆土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缺少系统的定量化评价,在生产上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情况,以不同熟期的桃树为试材,对这几项技术措施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刮树皮对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8.64%,是防治桃地上部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的技术措施;绑草把诱虫带的防治效果为74.13%,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3月中旬地表覆土3 cm可阻止土中越冬茧羽化出土;清除地面枯枝可防治地表的越冬幼虫。  相似文献   

17.
刮树皮、绑诱虫带、清洁果园以及覆土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缺少系统的定量化评价,在生产上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情况,以不同熟期的桃树为试材,对这几项技术措施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刮树皮对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8.64%,是防治桃地上部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的技术措施;绑草把诱虫带的防治效果为74.13%,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3月中旬地表覆土3 cm可阻止土中越冬茧羽化出土;清除地面枯枝可防治地表的越冬幼虫。  相似文献   

18.
刮树皮、绑诱虫带、清洁果园以及覆土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缺少系统的定量化评价,在生产上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情况,以不同熟期的桃树为试材,对这几项技术措施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刮树皮对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8.64%,是防治桃地上部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的技术措施;绑草把诱虫带的防治效果为74.13%,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3月中旬地表覆土3 cm可阻止土中越冬茧羽化出土;清除地面枯枝可防治地表的越冬幼虫。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山楂园桃小食心虫预测预报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海阳村西北天山楂园,应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结果表明,通过性诱剂诱集成虫和查卵果率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期比较准确。同时,采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山东中石化工有限公司)对桃小食心虫进行化学防治,当始见卵日卵果率>1%时,进行第1次化学防治,施药后7~10d,若卵果率仍>1%,则继续喷药防治,防治效果较好。据此方法,2006年试验喷药4次,2007年喷药1次,结果山楂虫果率由原来的70%以上降至2.65%,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