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和济麦20号为核心技术,先后申请承担了两个跨越计划项目。项目的实施加速了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据初步估算,六年来全省共增产优质小麦58.5亿kg,农民增加收入141.75亿元。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新品种.在1996~1998年山东省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对照鲁麦14号增产6.9%、4.6%、4.4%,其中高产点亩产超600kg,并通过生产试验.1998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高肥和中肥地力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强筋小麦济南 17号的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根据品质、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籽粒产量氮素生产效率和蛋白质产量氮素生产效率综合分析 ,在高肥和中肥土壤条件下 ,济南 17号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分别为每 6 6 6 7m2 12~ 16kg和 12kg。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面包小麦924142,已正式通过审定,并被定名为济南17号.我国每年约需优质小麦225亿公斤,而目前国内专用优质小麦仅能满足10%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近育成的优质面包专用小麦济南 17号、95 5 15 9和优质高产面条小麦 935 0 31为材料 ,选择我省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不同地力水平的菏泽市 (鲁西南区 )和陵县 (鲁北区 )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施用量对产量和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要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栽培 ,不论地力、气候、产量如何 ,氮肥最佳施用时期为春季实行 2次追肥 ,即在基肥 15 0kg/hm2 尿素基础上 ,追肥以拔节期 2 2 5kg/hm2 加孕穗期 75kg/hm2 尿素最为理想。在中等地力和中产水平条件下 ,纯N施用量以 2 2 5kg/hm2产量高。二者结合起来 ,为相似类型品种优质高产栽培的理想氮肥施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两年的示范考察,对目前在青岛市广泛种植的8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认定济南17、济麦20是适合中高肥水地块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23、青丰1号、烟5286、鲁麦21是中肥水地块的广适性高产品种,济麦22号、烟农24是适合高肥水地块种植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地区2000-2001年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强筋面包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在地区农业试验站进行品种区域适应性比较试验,并对其生育和植株性状进行了观测,在参试的8个品种中,济南17号平均产量6804kg/hm2,位居第三,较对照邯5316(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增产840kg/hm2,增产率14%。2001-2002年又在地区农业试验站对该品种示范种植800.04m2,产量8550kg/hm2,首次实现本地区引种面包小麦单产超8250kg/hm2的产量水平,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阿克苏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同时取得了实现强筋小麦济南17号高产栽培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为试材,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地块666.7m2总施氮量14kg、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条件下,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生长有显著影响,拔节期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追氮时期。  相似文献   

9.
该麦是以加拿大优质小麦红春和济南17号杂交子一代激温诱变培育而成的. 一般亩产700千克,高产可达750千克以上,比济南1 7号增产23.70%,千粒重53克,粒大色白,商品性好,食之香甜,面筋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缺磷土壤在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 ,提高了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适量施磷的P1处理显著提高了鲁麦 2 2号和济南 17两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增加了鲁麦 2 2号的沉降值 ,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 ,对济南 17的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无显著影响。提高施磷量的P2处理降低了济南 17的沉降值 ,缩短了面团稳定时间 ,对两品种的其它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表明在强筋小麦生产中 ,获得高产优质小麦的施磷量是有一定适宜范围的  相似文献   

11.
莱农9214小麦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旱高产优质小麦菜农9214是莱阳农学院育成的一个耐旱优质小麦新品系.1999年12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颁发"新品种示范许可证".目前,己在青岛、烟台、潍坊、临沂、威海等地市示范开发共计6.67×104hm2,平均每666.7m2产436.2kg,比当地推广品种(鲁麦21号等)平均增产34kg,增产7.8%,共增产小麦28586t.  相似文献   

12.
该模式是山东农业大学针对山东省现有套种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上茬轻下茬或轻上茬重下茬的问题,运用小麦边行优势理论,通过不同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试验研究,筛选出集"高产稳产,优质高效,间套通用,夏秋双高产"于一体的"20+40"麦田间套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1超高产抗倒冬小麦新品种—石麦18号1.1高产稳产。2009年6月12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栾城县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进行验收,石麦18号在大旱之年全生育期仅浇2水情况下,发挥出高产潜力和节水抗旱的优势,7亩地经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67.89 kg,首次突破河北省小麦亩产650 kg大关,创全省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2011年6月17日,河  相似文献   

14.
"济南17号"系山东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高产优质中熟小麦新品种.其粗蛋白含量15%,湿面筋33.9~39.7%,沉降值39.8~54.7ml,面团稳定时间9min,面包体积800cm3左右.1999~2000年,在我所示范种植18亩,平均亩产466.7kg,比本地区主栽品种"淮麦16"增产9.5%.  相似文献   

15.
济研麦7号是以优质高产小麦郑麦366为母本、济源市农业科学院自育品系济研05-5053(豫麦47/济南17)为父本进行杂交,以后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培育而成的。该小麦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12 d。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57 kg/hm2。适宜河南省南部区域种植。本文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济研麦7号的选育经过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种植模式 一般180cm一带,种植6行小麦,1行西瓜,4行花生,2行甘蓝(或早熟大白菜). 二、主要栽培技术 1.小麦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于上年10月份适期播种,行距20cm,播量按常规播量的2/3,每亩约6kg.按照小麦高产技术管理,一般亩产小麦350kg. 2.西瓜 选用早中熟品种.3月底,选择冷尾暖头天气,浸种不催芽直播,株距43cm,每亩种植900株,按照朝阳洞地膜西瓜高产栽培技术管理,一般亩产2500kg.  相似文献   

17.
李春姣 《河南农业》2020,(13):49-49
2019年6月2日,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滑县新区寺东村安排的小麦新品种滑育麦1号超高产攻关田,经滑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现场测产验收,3种不同种植模式产量分别为:15 cm×25 cm宽窄行种植模式产量为755.7 kg/667 m^2;20 cm×20 cm等行距种植模式产量为693.5 kg/667 m^2;25 cm×25 cm等行距常规种植模式产量为620.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优质强筋小麦主要推广郑麦769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等。力争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小麦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二、科学施肥整地(一)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加氮肥用量,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1.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40~45 kg/667 m~2,硫为3~5 kg。2.中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400~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35~40 kg/667 m~2,硫为3~5 kg。  相似文献   

19.
正为扎实推进邓州市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并承担了2016年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项目。截至2017年5月底,河南省农技总站专家和邓州市多名技术人员组成测产小组,对2016年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万亩综合技术示范区进行实地测产验收,测产方法采取实打实收,腰店镇黄营村种植大户王海波有7hm~2小麦,实收60 200 kg,平均产量573.3 kg/667 m~2,比项目区周边463 kg/667 m~2增产110.3 kg,比计  相似文献   

20.
华丰1号小麦是我所在906小麦田块发现变异植株经人工授粉精心选育而成.经2000年大面积示范种植,667米2产分别获得696.4公斤和745.8公斤.经化验分析,品质是强筋优质小麦,突破了我国长期以来优质不高产、而高产质不优的缺点,是目前继而取代跨世纪特抗倒特耐肥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