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油菜品种资源371份的含油量、7种脂肪酸的组成成份和硫甙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为: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中具有含油量较高的优异种质资源,含油量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的含油量普遍较高;云南省地方品种中缺乏低芥酸(<1%)和低硫代葡萄糖甙(<30 μmol/g)的种质资源,优质油菜育种所需的低芥及低硫源资源只能从外引入利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油菜品种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积累变化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油菜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30%以上,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但现有生产的品种,含油量偏低,芥酸偏高,还含有有害物质硫葡萄糖甙,急待研究改良。本专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的是:(一)研究高油份与低油份、高芥酸与低芥酸油菜品种间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的积累变化差异,为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二)观察油菜发育胚中脂肪形成规律及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芥酸、花生烯酸积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仪精确测定了黑龙江垦区油菜品种的脂肪酸组成,并用一元、二元线回归分析了油菜籽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及芥酸间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黑龙江垦区栽培条件下油菜籽的油酸、亚油酸含量高、品质好;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芥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可降低芥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十八碳烯酸的进一步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无)芥酸油菜中不同十八碳烯酸含量的进一步调整是油菜脂肪酸组成改良的第二步目标,本研究通过向普通无芥酸油菜导入低亚麻酸基因,探讨了这一改良的可能性,遗传分析表明,油酸,亚麻酸的遗传受1组主效基因控制;亚油酸的遗传受2-3组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指出,3种十八碳烯酸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连续4代对亚麻酸含量进行负向选择,获得了亚麻酸含量为4%左右,油酸含量高达70%或亚油酸含量高于  相似文献   

5.
红壤磷素水平与油菜生长及根际土壤磷素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研究江西鹰潭和湖北咸宁红壤上残留磷对油菜生长吸收磷素的影响及根际和本体土壤的无机磷组成,结果表明:在2种供试红壤上油菜产量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相关;油菜植株对P吸收增加最快的时期在90-200d,且土壤残留量影响其吸收动力学;鹰潭红壤的根际土pH低于本体土,咸宁棕红壤上趋势相反;NH4F和NaHCO3提取土壤有效磷,鹰潭红壤上根际土壤有效磷亏缺,而咸宁棕红壤的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本体土壤;2种土壤的Ca2-P及Fe-P含量与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而O-P含量的相对高低与有效磷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镁肥对红壤耕地油菜的增产提质效果,在典型红壤丘陵区(江西进贤)的水田和旱地分别设置了0、15、30、45和60 kg/hm2等5个镁肥施用量试验,研究了施用镁肥对油菜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粒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4.9~46.7 kg/hm2时,油菜籽产量达到最高。与不施用镁肥相比,增施镁肥增加了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但对收获密度影响不显著;施用镁肥显著提高了油菜籽含油率,但降低了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对油菜籽的含水率和硫甙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籽粒油脂产量和蛋白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两者均达到最高;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施用镁肥对籽粒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均有显著提升效应,同时降低了亚油酸和芥酸含量,而对其他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较小。综合上述,红壤耕地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有利于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质量,并提高了籽粒含油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蛋白产量,协同实现了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芥菜型低芥酸油菜品种新油4号、5号的单株含油率进行连续定向选择,提高了品种含油率;对其脂肪酸组分之间以及与含油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初步得出,亚油酸含量与油酸、亚麻酸含量、含油率呈负相关,油酸含量与含油率成正相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遗传与母本有密切关系。由此提出了几种优化脂肪酸组分的方案,以期为芥菜型油菜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谷粒饱对油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谷粒饱和对油菜库源形成及产量的影响,1997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生长调节剂谷粒饱在油菜上施用试验,结果表明,4种质量浓度(375,750,1125,1500g/hm^2)中,以施用质量浓度为750hm^2增产最显著;以单为试验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谷粒饱和埋没一菜库容增加,促进源(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促进有益脂肪酸形成,抑制不利脂肪酸和总硫苷形成的作用,对蛋白质和油分形成没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是指油菜籽中的油含芥酸低,菜籽中的天然毒性物质硫甙含量低的油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双低"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是植物油中最合适的,被列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标准,"双低"油菜榨出的油中芥酸含量小于5%,制油后的饼中硫甙含量小于40微摩尔/克.  相似文献   

10.
对收集到的15个国家的2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份、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含油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的种质资源为低芥酸(<1%)品种,部分为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高含油量(>45%)的品种仅在日本及德国品种中发现。通过鉴定筛选出22份优质油菜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并成功地利用了其中的部分种质育成11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60余万公顷。90年代,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省的优质油菜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低湿平原湖区农田微观地势对杂草繁衍与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湿平原湖区因地势高低不同农田水分存在一定差异,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及其产量明显不同,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禾本科杂草和稻槎菜在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的油菜田中明显处于优势,而碎米荠和泥胡菜则多发生在地势高、土壤湿度较小的油菜田中,从杂草田间均度指标的变化来看,牛繁缕和稻槎菜对土壤湿度反应不十分敏感.排水条件好的农田杂草产量低、油菜产量高,排水条件差的农田杂草产量高、油菜产量低,这说明农田通过排水改良可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我国油菜生产现状的分析,探究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前景。方法:以2014年我国油菜情况为对照,根据地区优势种植不同品种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最终调查种植面积、产量、杂交品种普及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分析我国油菜种植发展前景。结果:面积扩大潜力方面,在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可以达到全国的85%以上;在单产提高潜力方面,我国的油菜杂种优势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产区杂交品种普及率可以达到60%以上;品质改善方面的潜力,低芥酸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均衡,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达到90%以上,所有数据均高于2014年。结论:我国的油菜生产还是非常具有潜力的,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机械化生产进程的加快、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均可以让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的产量优势机理,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9年度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植株、品质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杂交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54.98 kg/667m2,平均产量169.31 kg/667m2;常规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04.28 kg/667m2,平均产量159.83 kg/667m2;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平均产量提高5.93%。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单株有效角、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常规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角粒数和千粒重。【结论】杂交油菜在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单株有效角、千粒重、单株产量较常规油菜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14.
生长调节剂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以高氮素利用效率油菜品种2号及低氮素利用效率油菜品种6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上,研究了油菜生育后期涂抹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6-BA)及脱落酸(ABA)3种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能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与低氮素利用效率油菜品种6号相比,高氮素利用效率油菜品种2号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生长调节剂对氮素生理效率的影响与品种及氮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创制可以稳定遗传的黄籽甘蓝型油菜种质,为黄籽油菜材料的创制与利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TT2基因为研究对象,以甘蓝型油菜K407为受体材料,构建相应单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载体转化入油菜植株,测定获得的黄籽油菜基因编辑材料TT2-Mutant的籽粒色度和千粒质量,并用红外分析仪测定其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和含油量。【结果】对甘蓝型油菜T1代转基因株系靶位点的序列检测和突变类型分析结果表明,BnaTT2基因靶位点被成功编辑,编辑类型为单碱基的插入或缺失。获得的T2BnaTT2基因缺失油菜材料籽粒千粒质量(4.74 g)相比对照材料K407(3.62 g)增大;种子颜色变黄,黄色度等级为4.8;籽粒中的含油量极显著升高6.10%,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分别极显著提升3.13%和4.99%,芥酸相对含量则极显著降低1.53%。【结论】BnaTT2基因敲除后可导致相应功能缺失,从而改变油菜籽的种皮颜色,并对其脂肪酸组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富含亚麻酸油菜种质资源研究,为高亚麻酸保健功能油菜新品种(系)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结合化学分析法对3 500余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高亚油酸高亚麻酸材料筛选,获得2份高亚油酸高亚麻酸的油菜品种资源,采用穿梭育种方法创新育成高亚麻酸保健功能油菜新品种(系)高亚麻酸908(暂定名)。【结果】高亚麻酸908菜籽经脱皮冷榨获得菜胚油脂肪酸组成为饱和脂肪酸7%、芥酸0.1%、油酸50.6%、亚油酸26.4%、亚麻酸15.9%;亚麻酸含量比普通油菜(8%)高7.9百分点。【结论】高亚麻酸908的亚麻酸含量高,脂肪酸组成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脂肪酸组成比例;产量中等,可作为特殊(高亚麻酸)需求品系实行订单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品."油菜全身都是宝",它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们健康十分有益,,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现将油菜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在油菜角果期遇30℃以上高温,促使油菜高温逼熟,昼夜温差越大,油菜产量越高;降雨量在本试验中对产量没有很大影响,日照时数越多产量越高;冬季冰冻使菌核病发病基数降低,开花期的霜冻导致油菜分段结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菜籽油在烹饪、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根据生产需要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2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的QTL及影响本群体脂肪酸组分的候选基因。方法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研究材料,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个年度在重庆市北碚区2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气相色谱法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DNA样品预处理及芯片处理严格按照Illumina Inc 公司Infinium HD Assay Ultra操作说明进行。取最小阈值LOD 2.0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Mapping V4.1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结果 2种环境中,两亲本各性状间差异及RIL群体各性状在株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6种脂肪酸含量在2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分布,适合进行QTL检测。构建用于QTL定位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平均图距1.69 cM。利用此图谱,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位于8条染色体上的23个控制脂肪酸组分QTL位点,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6、3、4、5、2和3个,其中在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发现多种脂肪酸含量的QTL“富集区”。在A05染色体上检测到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亚油酸与亚麻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同;在A08和C03上都检测到油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油酸与廿碳烯酸及芥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反。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在17个QTL置信区间内筛选到22个候选基因,主要通过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全羧化酶合酶、碳链延长酶和参与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等途径调控脂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结论 利用甘蓝型油菜6K SNP芯片准确定位了2种环境条件脂肪酸组成的QTL位点,筛选到位于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多种脂肪酸QTL的“富集区”,并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脂肪酸代谢基因,可作为改善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区段及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的含油量约占种子干重的35—45%,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目前开发利用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提高油菜产量,不仅能为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轻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培肥土壤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现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