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属于寒冷稻作区,丰欠年之间产量波动较大.不少地区因盲目追求晚熟高产,大面积种植越区品种,致使成熟度降低,产量忽高忽低,为此开展了利用大穗型品种,提高成熟度的安全成熟、高产、省工、低成本、高效益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水稻“大养稀”栽培,“大”指大穗型或偏大穗型的穗重型品种,“养”指营养土(或  相似文献   

2.
水稻穗重构成因子与根系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有代表性的18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不同部位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数显著多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大于小穗型品种,中下部表现更明显;每条不定根根粗与根重、单位长度根干重、每穗根干重、每穗不定根长、每穗根条数、每穗根系总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力与单穗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根系活性是大穗型品种穗大穗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江优9527和Q优6号)为研究对象,以高产氮低效水稻品种(丰研425和冈优527)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类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氮素吸收与利用、根系生长等指标的差异,探讨水稻高产与氮高效的协同性。结果表明:较高产氮低效型品种,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有效穗数降低,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高产氮高效品种拔节前的氮素积累量降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抽穗后的茎叶氮素转移量和转移率增加。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单茎根干重、单茎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大养稀栽培施氮肥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正> 为了开发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从1982年开始探索了选择在当地安全成熟的大穗型或偏大穗型品种,营养土育苗稀播育壮秧为基础,双垄宽行超稀植为核心,以有效地利用边际效应,增加每穗粒和粒重,提高光能利用率,与成熟度,从而达到高产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增产增收的新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大养稀栽培。  相似文献   

5.
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采用切根方法,研究了土表15cm和30cm以下根系对杂交水稻组合65002和汕优63的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在穗分化期切断土表15cm处根系,65002和汕优63穗长分别下降2.7和2.4cm,每穗总粒数下降36.0%和26.6%,对结实率影响不大;切断土表30mc处根系,对穗长影响较小,每穗总粒数分别下降17.2%和7.8%,结实率下降11.7%和5.%。开花期切根使结实率显著降低,切断15cm处根系使65002和汕优63的结实率分别下降17.2%和11.8%,切断30cm处根系使结实率下降14.4%。切根对大穗型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小穗型品种的影响;在穗分化期切根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倒3叶最显著。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切根还显著降低了倒1叶的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6.
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采用切根方法 ,研究了土表 15 cm和 30 cm以下根系对杂交水稻组合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 ,在穗分化期切断土表 15 cm处根系 ,6 5 0 0 2和汕优 6 3穗长分别下降 2 .7和2 .4 cm,每穗总粒数下降 36 .0 %和 2 6 .6 % ,对结实率影响不大 ;切断土表 30 cm处根系 ,对穗长影响较小 ,每穗总粒数分别下降 17.2 %和 7.8% ,结实率下降 11.7%和 5 .8%。开花期切根使结实率显著降低 ,切断 15 cm处根系使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结实率分别下降 17.2 %和 11.8% ,切断 30 cm处根系使结实率下降 14 .4 %和 7.3%。切根对大穗型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小穗型品种的影响 ;在穗分化期切根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切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倒 3叶最显著。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切根还显著降低了倒 1叶的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7.
在大养稀栽培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均比普通栽培提搞穗粒数、成熟度、干粒重、大穗型品种其增加幅度大于小穗型品种,增加穗粒数20%,提高成熟度5.6%、提高千粒重3%。  相似文献   

8.
根系是水稻生理代谢活动的重要器官,也是高产的基础。Weaver(1926)、佐佐木(1932)、马场(1953)、川田(1959)等,对稻根的形态与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自1973年育成杂交水稻后,湖南农学院杂交水稻利用研究协作组、何芳禄、陆定志、吴志强、郑相穆等都分别对杂交水稻的根系活力及形态特征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一致认为杂交水稻与亲本比较,有明显的根系优势。近年来,受杂交水稻栽培方法的启示,常规品种采用“稀播、少苗、匀株”方法,也有明显增产效果。戚昌瀚等研究认为,同在“杂优法”栽培下,大穗型常规品种具有同杂交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贵州不同穗型超级杂交稻根系特点的差异,对不同穗型的超高产水稻的根系,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横向的分布特征和根系活力特征.结果表明,后期耐早衰的多穗型金优431表现根系生物量大,深根系比例高.根系横向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趋向离开植株中心分布.根系重量密度以表层最高,并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多穗型金优431在表土层以下的根系重量密度比大穗型黔南优2058明显提高,齐穗期后根系活力下降比黔南优2058慢,表层浮根也比黔南优2058生长量多.  相似文献   

10.
1选用品种抛秧栽培秧苗根系入土浅,分蘖旺盛易倒伏,穗数增加穗型变小。因此应该选择矮秆抗倒、分蘖力中等或较强、穗型中等或大穗型品种作为抛秧栽培。  相似文献   

11.
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根系衰老状况以及子粒灌浆特性。以重穗型杂交稻Ⅱ优498为试验材料,测量根系伤流量并用原状土柱法挖根考察根干重,用Richard方程拟合宽窄行栽培、三角形强化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的子粒灌浆过程并进行比较研究。与翻耕稻相比,免耕稻根量较小,但灌浆前、中期根系活力要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方面深入探讨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大穗型品种增产8.71%-11.11%,中穗型品种增产6.85%-7.89%,小穗型品种增产5.30%-6.3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茎蘖数栽后增长快,高峰苗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最终有效穗数足,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钵苗机插水稻显著高于对照,拔节期两者相当,孕穗后钵苗机插水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17%-11.00%,干物质积累量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36%-9.20%。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为带土带蘖栽插,秧苗素质高,群体起点质量优,活棵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栽后地上和地下部物质积累多,为争足穗、促壮秆和攻大穗奠定生物学基础;抽穗期株型紧凑,叶系配置优,叶面积大,比叶重高,基部茎秆粗壮,粒叶比高,形成高光效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灌浆充实量大,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结论】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发快,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大、粒数多”。  相似文献   

13.
伤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是根本.根多则穗多,穗数相同时根多则穗大,而且根量多者其产量必高.所以高产的水稻必须有高产的根系.自早年岩槻信治研究水稻地上部生长与其根系的关系以来.将近半个世纪人们对水稻根系的研究论文是众多的,也是值得综述的.和我共同工作过的沈锡英同志在六十年代初曾比较研究了水陆稻及其中间类型的根粗;后来张龙步同志又曾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力等等;近年又开始研究根数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群体根系活性与成穗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网袋栽培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麦不同分率成穗类型品种群体根系活性与成穗数的关系及不同类型品种干物质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尽管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鲁麦22号、鲁麦23号)群体根系活性较强,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鲁麦14号、济南17号)群体根系活性较弱,但每形成一个穗子,大穗型品种需要较多的根系活性来支持,而多穗型品种则需要较小的根系活性来支持。对不同类型品种干物质分配规律的研究表明,大穗型品种分配到茎鞘中的干物质比例较大,而多穗型品种分配到穗部的干物质较多。文中讨论了多穗型品种提高成穗率的关键措施及高产栽培条件下小麦品种类型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稻根系生理参数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上位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活性表面积密度与叶片含氮量、每蔸有效穗数及水稻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成熟期的根系活力也有较好的相关,与土壤生物量的关系品种间表现不一,并对水稻根系参数与产量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稻根系生理参数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上位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活性表面积密度与叶片含氮量、每蔸有效穗数及水稻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成熟期的根系活力也有较好的相关,与土壤生物量的关系品种间表现不一,并对水稻根系参数与产量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对杂种增产优势的潜力与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受杂交水稻栽培方法的启示,在常规品种中,采用“稀播、少苗、匀株”措施,证明“省种、增产”的效果也是显著的。本研究试从杂交水稻与大型穗常规品种在杂优栽培条件下的物质生产特性,探索形成大穗优势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与大穗型常规品种的增产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于丽萍 《新农业》2005,(6):38-38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吴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常用措施。水稻叶面肥的种类及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气整根营养钵育苗方法研究了身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培育的秧苗移栽后不缓苗,植株生长健壮,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量大,分蘖发生早,分薛数多,根系发达,根体积大,根系数量多,活力高。群体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提高,产量比普通秧苗增加5.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水稻群体的根系分布特征。[方法]以沈稻3号(半直立穗型)和沈稻7号(弯曲穗型)为供试水稻品种,分别在其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以稻株为中心。挖取长30cm、宽13.3cm、深30cm的土块,将土块至土表向下每10cm划为1层,测定不同土层中的根系体积、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结果]沈稻3号在成熟期仍保持较高的根系活性,且成熟期上层(0~10cm)根系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沈稻7号齐穗期根系生长旺盛,中层(10~20cm)和下层(20—30cm)根系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2水稻品种根系在各层中的分布总体表现为越接近稻株中心,所占比例越大。[结论]不同水稻品种根系体积、干系干重及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