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7种除草剂防除小麦/玉米带田玉米杂草的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玉米发芽出苗、生长发育及小麦带小麦安全,可有效地控制玉米杂草;其中以50%玉米膜草净悬浮剂和18.9%玉米田灭草净可湿性粉剂的除草效果较好,药后50d株防效分别为83.30%、72.14%。鲜重防效分别为72.43%、80.56%,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缺株产量效应的探讨结果表明:玉米缺株,能使其邻1株产量增加16%~21%,邻2株的产量平均提高7.5%,从而为玉米缺株产量的估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利用供体DNA溶液的三种处理,通过柱头导入受体进行育种研究。结果表明,受体D1可产生5.06-13.6%的变异株;D2的变异区在30.8-100.0%。变异的主要经济性状是株高、株型、生育期、抗病和抗逆性。D0的结实率、D1、D2的变异率和入选率,三者关系密切。本研究还对玉米各部位DNA含量进行了比较,对D2的分离规律进行了调查。从育种实用技术综合比较,三种处理的名次排序顺序是:直接涂抹、预先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探讨了大田玉米弱小株形成的原因,规律,指出,随着密度的增加,大田弱株率也随之增加,弱株的生产能力通常是健株的40%左右,弱株是影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并提出了在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增中予留苗基数,及时分期去除弱株的增产措施,经大田示范,证明该项技术可增产玉米4.8%~11.7%。  相似文献   

5.
利用酸枣仁起垄覆膜育苗1.4hm^2,1998年5月3~10日进行单芽劈接,嫁接成活率达80%以上。1.4hm^2产合格枣苗12.6万株,平均苗高1.2m,嫁接口以上5cm处粗度1.0cm以上,有二次枝11~15个,两年预计出圃优质枣苗12.6万株,获纯利18.9万元。  相似文献   

6.
以1a生硬枝的饱满的芽作外植体,接种于N6附加玉米素1mg/L的培养基诱导成苗.芽苗切成带腋芽的茎段转入“中华”+Ⅰ、砂糖2%、琼脂0.7%、pH5.5的培养基中.每30-40d继代一次,在获得大量芽苗后,把其转入N6附加IBA0.4mg/L的培养基中生根成苗.健壮的试管苗经炼苗后移植到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并加强管理,成活率一般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2,4-D处理玉米苗并接种根瘤菌,诱导根瘤菌与玉米苗结瘤共生.试验结果如下:5个玉米品种的始瘤期仅需2~3d,结瘤率高达90%~100%,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在45~55nmol株-1d-1之间.在闽单88中,还出现琼脂液化、结红瘤等特殊现象.经显微镜观察表明,根瘤菌可从弯曲、膨大、变形的根毛侵入,可形成类侵入线;瘤组织细胞内含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说明了2,4-D能诱导根瘤菌进入非豆科植物根瘤,并能在瘤内繁殖.  相似文献   

8.
牛大肠杆菌油乳剂疫苗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K99、F41菌毛兼生性牛大肠杆菌分离株8511-2菌毛亚单位油佐剂灭苗、8511-2全菌体灭活苗、8511-2菌毛与菌体混合灭活苗给产犊前7周的怀孕母牛免疫,用玻片凝集试验检测母牛抗体水平;产犊后8-10h犊牛口服攻毒800亿菌/ml8511-2株。结果表明:三种苗免疫母牛均能使犊牛获得一定保护,犊牛腹泻平均保护率分别为55.6%、98.1%、94.6%,对照组为16.3%;菌毛苗和混合苗效  相似文献   

9.
于1992-1995年对阔叶散防除小麦玉米带回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5%阔叶散悬浮剂19.5g/hm^2于小麦带麦苗3叶1心期、玉米带玉米苗3-8叶期分期主季药,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在87.3%以上,增产效果明显,且对小麦、玉米和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10.
银杏种粒大小影响种胚生长所需养分,不同种粒大小的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具显著差异。4年生播种苗的第1,2,3,4年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5%,10.8%,26.6%和56.1%。采用不同栽培措施处理表明,根际覆草促进播种苗的根系生长发育,加速苗木的后期生长,减小不同种粒大小间苗木生长的差异,与600粒/kg以内的用种大小配套使用,不仅可使4年生播种苗达到株高166.3cm,径粗1.9cm,而且可节约用种成本6000元/hm ̄2。  相似文献   

11.
脱毒甘薯培育、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1991~1994年通过甘薯茎尖培养,筛选出适于甘薯茎尖成苗的培养基和简便快速的消毒方法;并采用目测、指示植物鉴定、血清检测和电镜观察法汰除带毒苗,采用切段培养、单叶扦插或防虫冬暖大棚越冬繁苗,加速脱毒苗繁育;1991~1993年在济南选地区用7个品种在田间系统挖株调查,看出脱毒苗长势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平均增产88.7%,大、中薯率平均提高19.9%,出干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1993年用5个品种,在9个点进行大田示范试验,平均增产42.9%,增产幅度为16.7~158.1%。脱毒苗对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新研制的床土调酸剂,经93年在南郊董茹村试验,与用糠醛渣相比:调酸亩用量减少2600公斤,节省投资236元。培育的旱苗比糠醛渣苗株高增加3.9cm,叶片增多0.2片,单苗根数增多1.3条,地上部分百株干重增重1克;产量经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t值=7.03>t0.01=4.604)增产17.4%。  相似文献   

13.
继1997年我区首次发现瑞典麦秆蝇危害春玉米以来,经防治未造成大面积危害,但2006年呈现出严重危害症状。进入5月中旬后,正常播种的4~6叶期的玉米苗先后出现被害状,田间被害株率达5%~30%(地膜玉米很轻),田间分布不规则。玉米苗被害后症状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一是顶部散乱,叶片变短,形成破头疯,或发生不同程度的皱缩;二是被害叶尖被粘液粘着不能展开,下部组织继续生长,形成环状株,后期心叶常呈卷缩状弯曲生长,一部分心叶展开后边缘残破变黄,并有发亮的粘液痕迹;三是展开的叶片上有纵裂孔或白色条痕;四是因绝大部分主茎心叶停止生长并枯死,玉米苗下部变粗,分蘖增加,使黑粉病、蓟马危害加重。被害玉米株明显矮化,解剖后可发现:在近生长锥的嫩叶组织上可见水浸状变薄或穿孔,  相似文献   

14.
组织培养在苎麻多倍体研究中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苎麻试管苗的诱导效果,发现组织培养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株的成活率,0.1%秋水仙素处理6d仍有30%左右的植株成活。首次采用不定芽技术稳定苎麻多倍体,获得了四倍体细胞达94%的单株,并发现了三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同时对处理过的试管苗进行了气孔鉴定和染色体检查,发现试管苗的气孔鉴定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苗应用移栽灵混剂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引进的移栽灵混剂,经1996年太原市南郊良种场试验,与当地用的调酸剂相比亩用量少365.3kg,节省投资253.2元。培育的旱苗比调酸剂苗增高0.24cm,叶面积增大0.2cm2,地上部百株苗干重增重0.2g,单株总根增多2.3条,有效分蘖增加25.1%,千粒重增重1.9g,亩增产32.6kg。  相似文献   

16.
鸡败血霉形体免疫效力的研究及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项研究以内蒙古地区分离株H3株、BR1株作为研究对象,以S6株作为参考对象,以3株鸡败血霉形体分别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经物理性状及安全性检验合格后,分别对18d龄雏鸡进行免疫接种。免疫42d后,免疫效力分别为75%(H3株)、70.0%(BR1株)和83.3%(S6株)。免疫鸡血清中HI抗体滴度规律性变化是,从免疫接种的第14d起,血清中可检出HI抗体,名免疫组HI抗体滴度均在53d龄时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从上海、江苏、大连等地的患病鸡群中分离到8株病毒,经鉴定确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从中挑选出2株具代表性毒株(C9001、DLZ9111)研制出二价油佐剂灭活苗。结果表明,1∶100稀释的二价油佐剂灭活苗最小免疫剂量0.5ml/只,一次免疫对支气管炎型IB的保护率可达66.67%,对肾型IB的保护率可达83.33%。0.2ml的二价苗免疫15日龄的雏鸡,15d后攻毒,对肾型IB的保护率达100%,而肾型和支气管炎型单价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和80%。通过实验室的免疫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8.
该技术体系包括3部分内容:1)棉花苗蚜特定时间生命表及其应用系统;内含小苗期和大苗期2个特定时间生命表,可根据生命表中的生命期望值(EX)大于1来确定防治关键期,用它指导防治苗蚜,可减少用药1~3次;2)棉花苗蚜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优化模型系统。即卷叶株率(x)与产量损失(y)的优化模型:小苗期y(1~3真叶期)=-0.3890+0.3886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9.5662+0.2307x,其小苗期和大苗期经济允许为害损失水平分别为4.13%和15.9%.3)其卷叶株率(y)与百株蚜量(x)的回归预测式为:小苗期为y(1~3真叶期)=4.2384+0.0351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18.6326+0.0069X.因此,在中低产棉区,棉花苗蚜小苗期的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11.67%或百株蚜量212头,大苗期苗蚜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27.46%或百株蚜量1460头。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油菜92P183试管苗为材料,以B5基本培养基添加生长素类物质NAA、IAA、IBA及其组合作为处理,筛选适合甘蓝型油菜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10种处理的培养基,其生根效果差异显著,以IBA0.5mg/L的处理效果最佳。接种后6-7d第1株试管苗生根,8d50%试管苗生根,培养25d统计,生根率100%,平均根数11.22条,平均根长度6.99cm。第1株试管苗生根后的2-4内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到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稻秆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筛选到防效在48.47%~90.95%的13株。其中,MSE1-7,PBR-1,MS2-1,L1-3-1,H1-4,L1-5-3的防效均达80%以上。对上述13个菌株补加MSE1-4,共14个供试菌,接种病菌,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效为32.00%~47.78%的5株(其中MSE1-4为47.78%,L1-5-3为40.44%)。其中,MSE1-4,MSE1-7对稻苗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85%和1.34%,但对根系有促生作用,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和2.81%;L1-5-3,3′-71和MS2-1对稻苗地上、下部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