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甜菜新品种陇糖2号在3a16点次的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为60991.0kg/hm^2,较对照品种甘糖1号增产8.9%;平均糖产量为10731.0kg/hm^2,轻对照增产5.3%;平均含糖率为17.7%;黄化病毒病发病程度平均为1.4级,白偻发病程度平均为1.3级,明显低于对照。该品种属标准型二倍体多粒品种,适宜在我省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高产抗逆强适应性红麻新品种福红2号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红2号系福建农业大学以湘红1号与粤红1号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和穿梭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新技术,于1990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福红2号1991~1992年通过福建省红麻联合区域鉴定,平均比对照粤743增产21.3%;1994~1995、1996~1997年分别参加浙江省和安徽省红麻联合区试鉴定,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15.8%和17.9%。1988~1997年,福红2号在全国多年多点区域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4.
春秋适应型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的双单倍体自交不亲和系Q2-1及(W3-1×M65-1-1)-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该品种生育期60天,抗病、丰产、优质,菜型整齐,适于春、秋两季种植。净菜产量4113.4~5001.3kg/亩,比对照新早89-8增产8.4%~81.7%。  相似文献   

5.
福红2 号系福建农业大学以湘红1 号与粤红1 号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和穿梭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新技术,于1990 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福红2 号1991~1992 年通过福建省红麻联合区试鉴定,平均比对照粤743 增产21.3% ;1994~1995、1996~1997 年分别参加浙江省和安徽省红麻联合区试鉴定,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15.8% 和17.9% .1988~1997 年,福红2 号在全国多年多点区域试验鉴定,平均产原麻6.563 t·hm - 2,比青皮3 号增产23.18% ,比粤743 平均增产21.3% .福红2 号表现出丰产性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1995、1998 年分别被农业部和国家科技部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的优良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施锌对青花菜产量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 在青花菜上进行了施用硫酸锌的试验。试验设0 、0-5 、1 、2 、4、8kg/667 作为基肥施入和叶面喷施等7 个处理。研究了施锌对土壤有效锌含量和对青花菜生理代谢、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667  地施用1kg 锌肥, 土壤有效锌平均提高1-0645μg/g ;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锌量的提高, 青花菜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硝酸还原酶活力、根系活力、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干重、产量等随之提高; 超过这一范围后又随之下降。本试验认为: 2kg/667 是各项指标的最佳值。花球的含锌量在0 ~8kg/667  范围内随着施锌量的提高, 花球的含锌浓度提高, 但锌肥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号”是通过品种间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主要优点是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3年区试结果,平均产量7896.0kg/hm^2,比对照增产5.7%,2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78979.5kg/hm^2,比对照增产7.6%^,为吉林省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8.
平衡施肥配套技术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增产效应,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994-1996年,在毕节地区6种作物上,采用目标产量法,开展了平衡施肥用量,种类,品种,方式和深度的多点试验研究。结果;优化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平均目标产量达标率为110.8%,比不施肥对照新增粮食204.9kg/667^2,增产71.7%,投入1kg养分增产粮食7.8kg;新增油菜58.kg/667m^2增产59.2%,投入1kg养分增产  相似文献   

9.
白菜型高产油菜新品种延油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油二号是我所根据基因互补遗传理论,进行白菜型与甘蓝型油菜种间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白菜型油菜新品种。经在延安南部埋塬5a18点次试验,平均产量126.6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9.3%-63.2%。通过大面积与推广,一般产量为150kg/667^2,最高产量可达205kg/667m^2,且表现早熟,抗旱,耐冻,抗病,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油菜远缘杂交新品系YD16多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度8个点的试验结果,YD16平均单产435.45kg/hm^2,比对照种(中油821)增产17.28%,增产极显,田间菌核病株率平均为18.89%,病指9.36。比对照分别降21.78%和37.77%,YD16在分枝习性,结果密度及角长粒多等方面,比原有品种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经与对照(全明星)、母本(群星)连续2年露地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6-1始收期较对照及母本早6d;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43.5%~46.3%,显著高于对照及母本;最大果重40~42g,平均果重14.5~16.2g,平均每公顷产量20520~20715kg,较对照增产9%~11%,较母本增产11%~22%;且早熟、丰产、抗旱力极强。56-2始收期较56-1早2d;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52.7%~54.1%;最大果重42.2~43.5g,平均果重17.5~18.1g,平均每公顷产量19080~19230kg;且大果率高、极早熟、结果期集中、品质极佳  相似文献   

12.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7号是我省育成的第一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为四棱皮麦,属春性。具有产量高,综合抗生好,适应性强,品质优,而迟播等特点,全生育期175d左右。每公顷成穗600万,每穗实粒数40粒,千粒重32g,株高90cm。,1995-1996年两年省区平均每化顷产量达6674.3kg,比对照鄂皮2号增产19.6%。在省内外试种示范,一般每公顷产量4875.0kg,比对照增15.0%;高产地区每公顷  相似文献   

13.
亚麻新品系8777-24-1(亲本组合为793-4-1/美国亚麻)是庆阳地区农科所1991年从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引进后经过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系在品鉴、品比、区试以及全省联合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 1483.35、1754.55、1113.30、1352.40kg/hm^2,比对照品种陇亚7号分别增产35.67%、20.30%、10.97%、10.84%;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品种陇亚7号高5.  相似文献   

14.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96(R)和  相似文献   

15.
短季棉豫棉14号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皮棉产量876.75kg/hm2,生育期110d左右,霜前花率85%,衣分38%,子指11g,25%跨长28.8mm,比强度21.8g/tex,麦克隆值4.7,缕纱强度122磅(约55.4kg)气流纺纱指标1816。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具苗情好、快长速发、耐湿耐热、早熟不早衰、铃大絮畅特点。是一个适合豫南和长江中下游棉区麦(油)茬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短季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CPPU对藤稔葡萄果粒增大及品质改善和提早成熟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年生藤稔葡萄盛花后15d用CPPU5-20mg/L浸果穗一次,果粒平均重比对照增加23.6%-62.8%,最大单粒重达21.9g,单株产量提高20.0%-48.6%,同时对品质也有明显改善,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提高1.4-2.3个百分点,固酸比增大3.4-5.8,且成熟期提早3-5d。  相似文献   

17.
谷子新品种大同14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用“宣农3号”作母本,“晋谷9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经省内外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均表现抗旱、耐瘠、抗病、抗例伏、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在1988 ̄1990年山西省谷子区域试验中的折合平均产量4482.0kg/hm^2,比对照品种晋谷4号增产5%,在1990 ̄1992年的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为3360.0 ̄5490.0kg/hm^2,比当  相似文献   

18.
青海10号以青海3号为母体,马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5-1996年省旱地蚕豆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牙平均增产10.9%,在1996-1997年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马牙平均增产14.1%,低,中位山旱地种植,一般产量3750kg/hm^2(250kg/mu)。全生育期155-170天,青海10号丰产性好,粒大,籽多,较耐旱,籽粒粗蛋白质含量27.5%,栽培以麦茬为宜,秋耕深翻,适时早播,蚜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在不同时期喷施50mg/kg,烯效唑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具有明显的控长效应,控长率达7.7%-33.4%,基部节间茎壁增厚31.6%-94.7%;并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各处理每穗实粒数比对照多0.86-3.23粒,千粒重也有所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其中拔节后10d喷施50mg/kg烯郊唑的处理产量最高,比CK增产8.6%。  相似文献   

20.
以西峰16为父本,76-89-13为母本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兰天9号线比试验和全省区试,表现丰产,稳产,抗寒,抗旱性强,抗锈病性广,产量达4597.5-6075.0kg/hm^2,较对照增产16.7%-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