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审玉米新杂交种濮单6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濮单6号于1997年由河南省濮阳农科所育成,组合为P97×9444.2000~2002年在国家西南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多抗,较对照农大108增产显著.适宜在我国西南、西北、东华北和黄淮海(河南、安徽、陕西等)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高科  潘光堂 《玉米科学》2005,13(2):003-007
西南玉米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总产量的30%左右。但该区玉米育种和生产用种同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潜伏着玉米病虫害的大流行和大暴发的巨大危机,同时狭窄的种质基础还导致了玉米产量水平徘徊不前。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年来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在地方种质、野生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在玉米种质利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7~2018年在西南4个省市开展的机械粒收试验,分析当前西南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现状,探讨影响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子粒破碎率和损失率高是当前西南玉米机械粒收面临的主要问题.西南玉米区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平均为7.41%,机收总损失率平均为5.84%,均高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21961...  相似文献   

4.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地介绍了西南山地玉米区的生态、生产特点及其对玉米新品种(杂交种)主要特征特性的要求。根据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原理及玉米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西南区域玉米主推品种选择原则及应克服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我国西南区的玉米育种者们在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每更替一个年代,杂交种籽粒产量均在上一年代基础上提高5%左右。与籽粒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以株高、穗粗和生育期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行粒数,而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
大穗型玉米杂交种绵单8号及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2001年四川省玉米区试(山区组)结果采用高稳系数法等分析表明,绵单8号(绵2826)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新杂交种,具有广泛的地区适应性。该品种含有热带亲本血缘,抗逆性突出,特别适合西南山地玉米生态条件下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钟鑫  张忠明  王琛  吴敬学 《玉米科学》2016,24(1):166-172
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0~2013年中国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3大优势区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生物化学型和机械型两种技术的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3大核心优势区玉米技术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两个优势区的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西南优势区;3大区域生物化学型技术利用效率均高于机械型技术,不同区域变动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部下发的《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 000万亩以上。"镰刀弯"地区,指的是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区域,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该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意见》指出,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主要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对优势核心产区不仅不调,  相似文献   

9.
优良的品种是种子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玉米品种郑单958的出现,上演了中国种业历史上"一个品种托起一个企业的神话"。郑单958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特点,尤其是高产、超高产、地域适应性突出,在我国冀、鲁、豫、皖、苏、陕、晋、京夏玉米区和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均适应种植.种植产量都很喜人.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也正是这一划时代的优良玉米品种给几家拥有其经营权的种子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新闻集锦     
●国家计委发布《省际间粮食收购价格衔接办法》据悉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做好毗邻地区省际间粮食收购价格的衔接工作 ,共同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促进粮食有序流通。粮食收购价格衔接的主要内容有 :小麦、稻谷、玉米3大主要粮食品种的定购价和保护价水平、品种差价、等级差价、季节差价、地区差价及相关收购政策等。粮食收购价格衔接按品种分区域进行 ,小麦分为北方区和西北区 ;玉米分为东北区、北方区和西南区 ;稻谷分为东北区、湖广区、江淮区和西南区。国家计委负责省际间粮食收购价格衔接的指导工作。该办法共分19条。●国家标准《糙…  相似文献   

11.
赵久然 《玉米科学》2004,12(1):103-105
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玉米产业现状,概括总结了玉米的三大类:子粒用、鲜食和青贮;三冠王:高产之王、饲料之王和加工原料之王;三种产销关系:自给有余、自给自足、自给不足;四元利用:粮、经、果、饲;六区一带:即我国6个玉米产区和一条从东北经黄海至西南形成的主产区玉米带;3个竞争优势:市场区位、食品安全和成本空间;3个竞争劣势:规模小效益低、水分高商品品质差和流通体制不完善.指出了由于我国目前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的突显,使玉米栽培学科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栽培学科本身应融入到整个玉米产业链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向生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育种单位众多,但所育品种同质化程度高,个性化品种少,品种寿命短。应组建生态区玉米育种中心,协作开发,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对玉米品种审定、区试、扩展DNA指纹鉴定用途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中高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解决好山区农民的粮食问题是改变山区面貌的基础.稳定粮食产量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保障.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是山区实现粮食稳产和粮食基本自给的重要手段.四号黄是镇坪农科所利用当地农家品种资源选育组配的"改良单交型"杂交组合.全生育期130 d,株型半紧凑,高抗倒伏,高抗大小斑病.一般单产6 750 kg/hm2,适宜我国西南及西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中高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解决好山区农民的粮食问题是改变山区面貌的基础.稳定粮食产量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保障.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是山区实现粮食稳产和粮食基本自给的重要手段.四号黄是镇坪农科所利用当地农家品种资源选育组配的"改良单交型"杂交组合.全生育期130 d,株型半紧凑,高抗倒伏,高抗大小斑病.一般单产6 750 kg/hm2,适宜我国西南及西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国春玉米区大面积发生流行,给玉米制种和大田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玉米矮花叶病发病规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毒危害,夺取玉米丰收。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在西南玉米新品种选育中,以重视和充分利用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为核心,以育种目标多元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品种推广集团化为内涵的“一核三化”生态育种思路,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育种技术路线,集成创新了定向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以过去40年所选育的不同杂优类群骨干自交系及其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生产需要的优势杂交种为案例,系统回顾与总结“适时调整或制定西南玉米区不同生态区域育种目标;引进不同生态区域育种所需优良种质,发掘特异优良基因;集成创新技术路线,高效定向培育骨干自交系,选育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新品种;打造与推广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玉米新品种群,推动四川及西南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与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中非国家布隆迪高、中、低3个生态区开展了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筛选.结果表明:与当地对照种相比.南校9665和云瑞6号2个品种在3个试验区平均增产38.1%和153.9%:南校18号在低、中海拔区增产38.1%、64.6%:农大95等3个品种在中、高海拔区增产率35.1%-130.5%;云瑞8号、南玉5号等12个品种在中海拔区增产31.7%~125.8%:迪卡008等3个品种在高海拔区增产41.3%~63_2%。来自我国南方及西南区选育的品种在当地适应性相对较好.引种品种在布隆迪非洲条纹病毒病疫区感病。此外.当地玉米种植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为发挥引进品种产量潜力需配套开发适应当地生产水平和种植方式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心优势产区玉米生产效率增长及其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参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利用2001~2008年的玉米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中国核心产区的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核心产区玉米生产率增长比较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核心产区玉米单产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源泉,为单产增长贡献了69.3%的份额,其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贡献了60.7%。东北优势区主要是技术效率提高的作用,黄淮海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主要是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在我国现有的耕地中,玉米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1/5.玉米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25%以上.年总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区.年玉米产量达到1.2亿t.播种面积和玉米产量都处于世界第2位;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西南稻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西南稻区“寡日照、高湿度、小温差”的生态条件,周开达院士等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反复实践,提出发展“重穗型”杂交稻是西南稻区实现水稻超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西南稻区重穗型杂交稻发展现状,列举了可用于重穗型杂交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因资源,提出了重穗型杂交稻的分子设计育种策略,以期为培育新的高产优质“重穗协调型”品种提供参考,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