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基质、钵形毯状、麻地膜、营养土毯状育秧4种模式,考察了株高、叶龄、假茎宽、干物质、根冠比等参数,明确不同育秧模式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模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采用麻地膜育秧和钵形毯状育秧能显著增加秧苗的物质积累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叶龄,秧苗综合素质更佳。  相似文献   

2.
对比考察了早稻机插秧盘垫麻地膜与不垫麻地膜育秧的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与秧盘不垫麻地膜相比,秧盘垫麻地膜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机插质量和效率,产量比秧盘不垫麻地膜增加了20.4%.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稻麻地膜垫盘育秧对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示范对比了早稻机插育秧用麻地膜垫盘与不垫盘秧苗素质、机插漏蔸率、机插密度、成熟率及产量。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垫膜与不垫膜育秧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秧盘垫麻地膜比不垫麻地膜产量提高了11.9%,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易起苗,不易散,机插漏蔸率降低。[结论]该研究为麻地膜用于早稻垫盘机插育秧的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近几年的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的实践,针对早稻机插秧秧龄短、秧苗素质差、不易起苗、易散、季节紧、机械作业受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进行了探索,总结了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制定了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
麻地膜降解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麻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以及麻地膜降解后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分别在春、夏、冬3个季节条件下观测RC麻地膜、JC麻地膜和塑料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JC麻地膜分别设2层(JC2)、4层(JC4)、8层(JC8)、12层(JC12)、16层(JC16)、塑料地膜4层(P4)、8层(P8)、12层(P12)共9个处理,另设未使用地膜作对照(CK),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麻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在土壤中能充分降解,温度升高可加速其降解;麻地膜降解可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三相比例,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培肥土壤。麻地膜埋入明显促进红麻根系生长,改善根冠比,提高了植株的养分积累量;红麻的日生长量、株高、茎粗、皮厚以及干物质量均高于对照,红麻干皮产量均明显高于CK,并且有随着麻地膜埋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之势。塑料地膜的埋入则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影响了红麻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因此,麻地膜的埋入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麻育秧膜是一种用于水稻机插盘育秧的新型膜材料,大量的应用实践表明在机插育秧盘底面垫铺麻育秧膜可显著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秧苗素质,然而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检测分析了麻育秧膜的微观形态特征,通过直接测定秧盘底面氧浓度,结合模拟演示方法,探索了在水稻机插育秧盘底面垫铺麻育秧膜对盘底氧供应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盘底垫铺麻育秧膜可迅速补偿盘底面氧气消耗,外界氧气进入盘底小孔后,依赖麻育秧膜进行微孔扩散,转移到整个育秧膜面并与底层根系表面直接接触,最终显著增加可直接接触到氧气的根系数量,进而增加根系摄氧,从而达到类似于增氧栽培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早稻机械化育插秧,由于秧龄短、播种密度大、易散盘成为早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现针对早稻麻地膜垫盘育秧对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示范,对比早稻机插育秧用麻地膜垫盘与不垫盘秧苗素质、机插漏蔸率、机插密度、成熟率及产量,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垫膜与不垫膜育秧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该试验方法和结论在指导实践生产中,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早稻育秧技术要求,考察了不同育秧工艺对早稻育秧期生长和插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质育秧(T1)秧苗密度和根系伤流量较大,个体干物质重、茎重与株高比值较小,30 d时秧苗叶绿素SPAD值较低;以营养土铺垫麻基膜育秧(T2)比不铺膜(CK)处理的30 d秧苗密度大,个体根系发达,根系伤流量大;不覆盖处理(T3)死苗率较高,漏插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不符合水稻田间机插秧质量要求,其余处理均符合要求。基质疏松易于秧苗扎根、供肥迅速,但较营养土保肥性差,育秧时应在后期视苗期补施氮肥;麻基膜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不覆盖不利于秧苗扎根固定,盘内成苗不均,田间机插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探讨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常规稻‘湘晚籼13’和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麻育秧膜的应用对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发育和根系呼吸酶活性带来的变化。研究表明,与无膜对照处理相比,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处理的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态氮含量,伤流强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铺膜处理秧苗根系的整体呼吸代谢水平显著上升,乙醇脱氢酶(A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和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湘晚籼13号’秧苗各项生理指标和‘Y两优1号’的品种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常规稻‘湘晚籼13’和杂交稻‘Y两优l号’为材料,研究了麻育秧膜的应川对水稻秧苗地l上部生长发育和根系呼吸酶活性带来的变化 研究表明,与无膜对照处理相比,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处理的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态氮含量,伤流强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铺膜处理秧苗根系的整体呼吸代谢水平显著上升,乙醇脱氢酶(A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和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湘晚籼13号’秧苗各项生理指标和‘Y两优l号’的品种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证明残膜积累影响土壤和马铃薯试验研究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发现"地膜残留阻碍根系的生长,耕层的根长和根重随地膜残留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一观点并不全面,研究表明:0~15 cm土壤中,地膜残留具有刺激马铃薯根系生长的作用,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重均随地膜残留量的增加而增加;在15~40 cm土壤中,地膜残留阻碍根系的生长,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重随着上层土壤中残膜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这是由上层根系过度消耗水分和养分,向下层根系输送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肥力保持和农作物增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可降解麻地膜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番茄成熟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麻地膜和塑料地膜处理下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地膜处理对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影响,而塑料地膜处理显著降低了水解氮、有机磷和速效钾含量。覆膜处理未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麻地膜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节细菌属、糖霉菌属和鞘脂菌属等与土壤碳降解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土壤碳循环过程;塑料地膜显著降低了节细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和丰佑菌属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覆膜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麻地膜和塑料地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而麻地膜处理显著增加了支顶孢属等抑菌真菌的相对丰度,抑制了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繁殖。土壤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麻地膜可以增加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改善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对宁夏旱作区土壤性状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通过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麻地膜和秸秆4种材料,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温、养分状况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0~10cm土层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高1.3℃和2.2℃,而秸秆和麻地膜处理略低于对照;麻地膜和秸秆处理对玉米生育前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的保水保墒效果显著,较对照分别提高38.1%和34.4%,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次之。在麻地膜、秸秆处理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玉米生育前期,麻地膜、秸秆处理分别比对照提前7d和8d进入大喇叭口期。麻地膜、秸秆处理玉米前期株高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而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麻地膜和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降温和保水保墒效果,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农丰乐拌种和苗期喷施试验,研究了农丰乐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农丰乐能较好促进秧苗期分蘖发生,增加多蘖秧苗的比例;农丰乐能促进叶片生长,提高秧苗叶面积,提高秧苗的光合作用能力;农丰乐还能增加根系数量和根重,提高重高比,达到壮苗的效果;播种前用农丰乐300倍液拌种或秧苗期喷施农乐丰1000倍液2次均能较好地提高水稻秧苗素质,达到培育壮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环保型麻地膜保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保型麻地膜具有强度较高,在土壤中降解性能良好,无污染的特点,是塑料地膜良好的替代产品,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保水是麻地膜覆盖作物增产的重要机理之一,研究麻地膜覆盖对田间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和麻地膜覆盖秋玉米的节水效果,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能增加土壤对降雨的储蓄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麻地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环保可降解,削减传染。塑料薄膜要超越100年才能降解,并且降解过程当中制造新的毒素,阻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而麻地膜当季就能纯粹降解,全天然、无残留。麻地膜还有一些显著的特性:透气保湿、使用麻地膜的蔬菜地少有烧苗与潮湿烂根情形,病害也比较少。番茄、辣椒、西瓜、萝卜等蔬菜瓜果的增产效果尤其明显。麻地膜的弱势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比较了瓠瓜、黄瓜、西瓜和南瓜四种瓜类作物麻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效果。参试瓠瓜品种为短棒型瓠瓜浙蒲9号,黄瓜品种为水果类型黄瓜美奥6号,西瓜所用品种为黑晶小果型西瓜,南瓜所用品种为雅丽2号,旨在了解麻地膜覆盖对瓠瓜、黄瓜、西瓜和南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麻地膜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而瓠瓜播种时间较晚,已过低温期,因此,对保温性要求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麻地膜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给可降解地膜材料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了2种可降解地膜(麻地膜、液态膜)、普通塑料地膜和露地栽培对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的效应及对蚕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麻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蚕豆生长的影响与普通塑料地膜相当,均使0~20 cm 土壤水分含量、地表及地下5 cm、10 cm 土壤温度、碱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有机质、叶绿素含量等明显高于露地对照(p <0.05),使蚕豆出苗率提高,生育进程加快,株高、有效枝和单株荚数增加,产量比对照提高21.65%;液态地膜在蚕豆生长前期地膜效应显著,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受到环境影响较大,降解加快,保温、保水效果差,与露地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麻地膜与普通塑料地膜在土壤保水、保温、养分增加及对蚕豆生长的影响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且相互间没有明显差异,降解麻地膜可以替代普通塑料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选用5个超级稻组合,探讨育秧方式、播种量、施肥方式、秧田水分管理4个栽培因子对超级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盘育秧的超级稻秧苗素质显著优于水育秧;一般生产上以25 d秧龄移栽和播量75~150 kg·hm-2为佳;秧田肥料应深施;秧田期深水状态不利于根系生长,无水层能提高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20.
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香稻农香18为材料,采用常规旱育秧的方式,设计了30、60、90、120 g·盘-1的播种密度及是否施用壮秧剂处理.【结果和结论】在播种密度介于30~120 g·盘-1时,增加播种密度显著降低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及根系干质量.不论是否施用壮秧剂,D1处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秧苗茎基宽、总根长、根系表面积以及根系总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壮秧剂相比,施用壮秧剂显著增加了秧苗SPAD值、秧苗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根系干质量以及叶片比叶质量,每百株秧苗的根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以及秧苗POD和SOD活性也显著增加,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和MDA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秧苗素质的评价时,应将茎鞘较粗壮(茎鞘干质量较大、茎基部较宽以及单位苗高干质量较大)、根冠比和叶片干质量较大等作为选择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其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