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赵恒军 《防护林科技》2016,(11):115-116
文章根据丹东凤城地区农户自留山的五味子仿野生栽培技术,总结了栽培技术要点,从五味子的分布、栽培密度、架式、管理方法、主要特性和关键栽培技术等若干方面进行重点总结,可为从事这方面研究和生产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藤本植物,是我省的乡土种,发展五味子栽培是山区群众致富的的一条新途径。本文讲述了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和发展五味子栽培、加工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在林间沟谷小台地栽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作者近5 a在林间沟谷小台地培育五味子的经验,总结了五味子无公害培育的技术要点,从选地、种子处理、育苗到整个栽培技术环节都做了介绍,可作为林区无公害栽培五味子参考。  相似文献   

4.
伊春天然五味子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文章根据五味子生物学习性与生态学习性介绍天然五味子林地选择、人工补植、修剪、施肥等人工改造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是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以果实入药。根据对五味子各种生态因子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总结出比较实用的五味子栽培技术,经多年栽培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五味子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其药用、食用价值极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基于此,探讨了疏林地下五味子的育苗及栽培技术,以期为五味子的种植与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野生五味子就地保护抚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野生五味子的用途及市场开发前景。阐述了就地保护抚育管理措施。同时介绍了五味子抚育管理方法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南五味子GAP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需求,从培育壮苗、科学栽植、栽后抚育管理和野生南五味子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南五味子GAP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园址的选择到园地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北五味子保护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Bail)属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地区,也是长白山区重要的中草药之一。但近几年来,由于长白山区林业资源的开发以及人们缺乏对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措施,野生五味子被大量抢收,杀株取果,野生五妹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本着野生保护与行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从1991年开始对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种子处理技术、育菌技术、苗木移栽技术、修枝整形高产技术、裸地栽培技术及野生资源保护开发技术等做了进一步系统的…  相似文献   

11.
红松果林复合经营中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松果林复合经营中亟需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通过多年在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月见草、穿山龙、北五味子在红松果林中的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北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sis (Tuncz .) Baill .]也称五味子,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因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而得名。北五味子主产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俄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韩国和日本东北部也有分布[1]。北五味子属约30种,主产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约有19种,美国东南部有1种分布。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有2种五味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 .]及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前者收载为五味子(俗称北五味子),后者收载为南五味子。《本草纲目》中记载:“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者为良”[2]。北五味子自古以来就受到我国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以果实和种子入药,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萜类、有机酸、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北五味子具有降酶保肝、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抗爱滋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等作用[1,3]。北五味子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为第三代新兴果品,其果实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新兴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4]。北五味子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是解决扩大北五味子资源量的措施之一。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越来越大的生产需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始重视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研究,系统地开展了规范化栽培、资源收藏评价、新品种选育研究;并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北五味子无性系新品种“红珍珠”[5]。因为没有成熟的无性繁殖体系,这一优良品种得不到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五味子又名北五味子,木兰科五味子属。落叶藤本,为优良的攀援植物,其浆果甘、酸、麻、辣、涩五味俱全,可作调味剂,亦可药用,即“五味子”,不但可降低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提高人的视力、听力,而且可使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繁殖技术 五味子种皮坚硬光滑而有油层,透水性弱,不易出苗,用水浸泡3~4昼夜,去除秕粒及杂物,晾干后与湿润的河沙混合贮藏催芽。一般在4月份,当种子裂口露出胚根时,即可取出播种。当有1/3幼苗出土后,应分批盖草,同时  相似文献   

14.
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和品种选育经2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已初具规模,但是,因园址选择栽培技术或气候条件等因素,致使北五味子有低温伤害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晚霜的伤害,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产。为了避免或减轻低温伤害所造成的损失,观介绍几种低温伤害及防护措施。1吕冻11晚霜春季北五味子萌芽后,若气温急剧下降,水气凝结成霜而使北五味子的幼嫩部分受冻,也有的北五味子园因选在霜道上,或是选在冷空气容易积聚的沟底谷地,而易受晚霜的危害。防护措施:①烟熏:在北五味子萌芽后,要注意收听当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4种木脂素,在不同采收期分别在五味子种子和果肉中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在9月中旬含量达到最高值。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属于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人工栽培条件下营养生长非常旺盛,采用传统剪枝技术管理的五味子树体枝叶非常繁茂,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增加生产成本,严重制约了五味子产业发展。依据五味子营养生长旺盛和主蔓第二年结果的特性,通过对结果枝条进行往复平茬剪枝的五味子更替剪枝方式,可以有效调节五味子植株主蔓的每年或隔年结果,该技术不仅可以极大简化剪枝技术,显著减少剪枝的用工成本,更能有效控制植株的生长和形态,增强通风透光效果,有助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采摘效率。更替修剪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也为今后实现五味子生态化和标准化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欢迎,其价值高而且市场的潜力大。人工栽培的北五味子种植广泛。因此,如何对人工栽培的北五味子进行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北五味子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人工北五味子进行了概述,同时分别对人工北五味子常见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对龙牙楤木、北五味子进行不同环境和条件下植株适应性、表现型的观察测定及北五味子野生丛群改造的结果表明:龙牙楤木经济林最适合种植在疏林地北坡的下部;北五味子人工栽植需经过3年时间才可以少量结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北五味子野生群丛经过科学改造后,第2年即可结果,产量较改造前可平均提高61.1%。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五味子的生境及分布范围进行调查研究 ,指出了北五味子的用途 ,提出了保护、利用北五味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华中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木脂索类,有明显的促进肝糖元生成、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与果实中木脂素的代表物质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均含有五昧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其中根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最高,分别达1.464%和1.644%,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甲索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201 3%和0.117 4%)、新梢愈伤组织(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47 45%和0.021 48%)、新梢(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366 2%和0.0183 1%)、1~2年生藤茎(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26 97%和0.010 75%)与叶.五味子甲素及乙素在根中的含量远高于果实,根作为果实的替代入药部位具有可利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