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伟霞  李福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30-1331,1334
[目的]探讨海洋真菌HZ-01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和部分性质。[方法]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出1株几丁质酶高产真菌HZ-01,以该菌株为材料,进行不同碳源、氮源以及温度对菌株发酵产生几丁质酶的影响试验,研究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将粗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温60 min后,取样测定几丁质酶活力,分析几丁质酶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结果]海洋真菌HZ-01菌株产几丁质酶的最佳碳源为几丁质,蛋白胨为最佳氮源;以1.0%的几丁质作为碳源,0.1%的蛋白胨作为氮源,温度为30℃时,其产生的几丁质酶活力最高,且随着温度的上升,该酶活力下降;该酶的酸碱稳定性较差,只在pH值6~8具有较高活性。[结论]该研究为规模化生产几丁质酶初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粉拟青霉几丁质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筛选的产几丁质酶的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RCEF0622,进行单因子试验以研究其产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适宜条件是胶体几丁质浓度为1.5%,培养基初始pH值7.0,接种量6%,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19℃,培养时间36 h.  相似文献   

3.
薛静  陶树兴  田泽英  苏蕊  丛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6-8830
[目的]筛选脂肪酶高活性菌株作为脂肪酶生产菌株和脂肪酶基因的供体菌。[方法]从油脂厂等地采集26份含菌样品,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对样品进行初筛,以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摇瓶复筛,获得1株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9-7-1,经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该菌株产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性质。[结果]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碳源为0.5%的可溶性淀粉,氮源为0.2%的酵母膏,培养温度为32℃,发酵液pH为5.2,该菌株最初发酵液中酶活力为13.164 U/ml,优化后酶活力达24.112 U/ml,是最初酶活力的1.83倍。该菌株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7.0;酶液在60℃保温90 min后,活性损失较少,pH为5.5~10.0内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脂肪酶生产和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两次平板透明圈筛选,结合液体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产几丁质酶细菌,命名为CCB-1.该菌株产几丁质酶不需要几丁质诱导,而且高浓度的葡萄糖不抑制该菌株产几丁质酶,因此该菌株是组成型产几丁质酶.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CCB-1是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在250 mL摇瓶中研究了氮、葡萄糖浓度、pH值、培养温度、几丁质类型和培养时间对CCB-1生长及产酶的影响.CCB-1菌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37 ℃;pH 6~pH 7之间;起始葡萄糖浓度8g/L;0.4%的有机氮(如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0.3%的胶体几丁质或细粉几丁质.CCB-1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60 h产酶最高,达4.23 U/mL.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芽孢杆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株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Na+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乳糖含量为1.20%,牛肉膏含量为0.63%,蛋白胨含量为1.04%时,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酶活可达3.68 U/ml。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45℃,接种量为2%,振荡培养17 h,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最高,为5.49 U/ml。[结论]该菌株在高温条件下生长旺盛,适宜生长pH值范围广,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几丁质酶菌株发酵产酶活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筛选得到的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254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产酶活的影响响应面试验利用,以菌株发酵所产酶活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工艺条件。[结果]菌株G-254发酵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8%,牛肉膏料5%,硫酸镁0.0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几丁质酶活为6.86U。[结论]该研究提高了菌株发酵产几丁质酶酶活,为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两次平板透明圈筛选,结合液体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产几丁质酶细菌,命名为CCB-1.该菌株产几丁质酶不需要几丁质诱导,而且高浓度的葡萄糖不抑制该菌株产几丁质酶,因此该菌株是组成型产几丁质酶.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CCB-1是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在250 mL摇瓶中研究了氮、葡萄糖浓度、pH值、培养温度、几丁质类型和培养时间对CCB-1生长及产酶的影响.CCB-1菌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37℃;pH 6-pH 7之间;起始葡萄糖浓度8g/L;0.4%的有机氮(如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0.3%的胶体几丁质或细粉几丁质.CCB-1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60 h产酶最高,达4.23 U/mL.  相似文献   

8.
刘冬  季石美  汪成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49-19950,19953
[目的]筛选出宽pH和宽温度适应范围的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方法]采用初筛与复筛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菌株,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Amano改进滴定分析法测定酶活,经划线培养纯化获得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结果]试验测得该菌株产过氧化氢酶的适宜pH值为6.0~8.0,适宜温度为40~50℃,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7.0和50℃,最高酶活可达160 U/ml,且其pH值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较好。[结论]该试验筛选得到的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所产的过氧化氢酶具有宽泛的pH值和温度适应范围,对进一步将该过氧化氢酶基因克隆和重组到模式黑曲霉菌中进行过氧化氢酶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产几丁质酶菌株发酵产酶活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筛选得到的1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254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产酶活的影响;进行响应面试验,以菌株发酵所产酶活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工艺条件。[结果]菌株G-254发酵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8%,牛肉膏料5%,硫酸镁0.0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几丁质酶活为6.86 U。[结论]提高了菌株发酵产几丁质酶酶活,为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chi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取几丁质酶基因chiA,将其与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HSG连接,构建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检测培养液中的几丁质酶活性。[结果]扩增得到几丁质酶基因chiA大小为2.5 kb。构建的重组菌对底物[4-MU-(GlcNAc)3]显示出一定的水解活性,培养液酶活约为2.8 U/ml,而pHSG空质粒转化子在同样条件下其培养液没有明显酶活。该重组酶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50℃,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自身产生的几丁质酶性质一致。[结论]几丁质酶基因chiA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成功分泌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Enterobacter sp. LY402在好氧条件下对氯丹的降解能力。[方法]将多氯联苯高效降解菌株Enterobacter sp. LY402运用到氯丹的好氧降解中,系统考察了LY402在好氧条件下降解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不加入其他碳源的情况下,对1.0 mg/L氯丹混合物的4 d降解率达到94%,对于浓度高达10.0 mg/L氯丹混合物总降解率也能达到61%以上。降解体系的温度和pH值对氯丹的好氧降解率有一定影响,pH值5.0~8.0,温度30~40℃对氯丹的好氧降解有利。[结论]Enterobacter sp. LY402具有很强的好氧降解氯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植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组成型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嗜热真菌(Thermomyces sp.)中扩增到去除信号肽和内含子后约1.4 kb的phyT基因编码区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克隆的植酸酶基因无信号肽和内含子,与报道的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植酸酶基因相似性最高,DNA序列相似性为95%。从验证后的转化子筛选得到了表达嗜热真菌植酸酶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p-phy T,SDS-PAGE分析显示其分子量约为45 kD,重组毕赤酵母成功表达植酸酶。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结果显示重组植酸酶酶活性提高了12.6%,最适温度65℃,75℃仍有64%以上酶活活性;最适pH值为5.5。[结论]嗜热真菌植酸酶基因用组成型质粒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德庆贡柑果汁生产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果胶酶制取德庆贡柑果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 4个因素对德庆贡柑出汁率的影响。[结果]在酶添加量0.06%、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45℃、酶解pH 4.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德庆贡柑的出汁率最高可达到70.03%。[结论]该研究为德庆贡柑果汁的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最佳反应条件。[方法]以里氏木霉Rut C-30为发酵菌种,在30℃、摇床转速170 r/min条件下培养8 d,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用盐析技术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了纤维素酶的提取工艺条件。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为指标,对该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时间为16 h、盐析饱和度为70%、pH值为4.8。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值为4.8、温度为60℃。酶在pH 3.6~7.0时较稳定,在78℃保温30 min下的残留酶活为50%。[结论]该研究为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贾君  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05-13607
[目的]对红曲霉JF-02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不同农副产品、氮源对发酵液中红曲霉色素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红曲霉菌种产色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200 g/L、番薯粉30 g/L、葡萄糖10 g/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锌0.1%,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发酵时间72 h。但是24-L发酵罐培养时,培养时间延长到84 h。[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曲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戴德慧  胡伟莲  李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543-2545,2547
[目的]研究培养条件对嗜热芽孢杆菌HU1产酶的影响,为工业化发酵生产酶及壳寡糖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摇瓶培养方式,对嗜热芽孢杆菌HU1产几丁质降解酶及脱乙酰基酶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最佳诱导碳源为粉末几丁质,其最适添加量为3.5%;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添加量为1.0%;初始pH值为6.0时,有利于产酶;Cu2+对酶的合成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Ca2+则能有效增加产酶能力。Mg2+及Zn2+对嗜热芽孢杆菌HU1 2种酶的合成无显著影响;培养72 h,产酶量达到最高。以粉末几丁质为底物,对粗酶液的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其12 h的水解产物主要集中于分子量为六糖以下的壳聚糖。[结论]利用粗酶液制备小分子壳寡糖工艺流程简单,为后期进一步开发保健品、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