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测试了12个具有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根冠细胞对棉花黄萎病毒素的敏感性,以孢子悬浮液苗期接种和毒素醮根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根冠细胞死亡率与苗期接种病指和幼苗萎蔫指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与0.816,试验证明,利用离体根冠细胞对毒素的敏感差异鉴定品种抗性,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于大批量鉴定.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省不同地区分离并鉴定33株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并进行了致病力和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别占48.5%、21.2%、30.3%。河南省同一地区内不同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萎病菌强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强,弱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弱,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离物在72h时对棉苗的平均致萎指数分别为63.82、52.38、45.83。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不同分离物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黄萎病菌分离物分泌的粗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其所致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纯化的棉花黄萎病菌毒素(PLPC)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了PLPC特异性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A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了病菌培养滤液、人工接种幼苗和大田病株不同组织中的毒素,结果表明:不同产毒能力菌株(VD 8和VD-5)在25℃下振荡培养3d后就能在培养滤液中检测到毒素,这比生物测定要早2~3d。将VD-8菌株的孢子以灌根方式接种泗棉3号幼苗5d后,就能从接种幼苗的茎杆和叶柄中检测到毒素,这比幼苗自然发病显症要早3~5d。在测定的30份大田病株茎杆、叶柄、叶脉样品中,阳性样品率为100%。这些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菌株产毒能力的测定和大田棉花黄萎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多于N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在对照中未观察到凋亡现象.还记载了玉米根冠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5.
间接ELISA法检测棉子携带黄萎病菌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花黄萎病菌Bp2培养液中毒素蛋白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所制备的毒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204800,对毒蛋白的最低检测量达7.81μg.L-1。可以与江苏省各地采集到的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液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它致病菌培养液反应呈阴性。用该方法对81份江苏省抽样的棉子进行检测,12份呈阳性反应。取检测为阳性反应的这些棉子培养液针刺接种棉苗也全都发病。这些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棉子携带黄萎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菌与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简要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及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各地的棉花黄萎病菌均存在致病力的分化 ,其致病机理是病菌侵入棉花后菌丝及孢子在导管内大量繁殖 ,同时刺激邻近的薄壁细胞产生胶状物质及侵填体而堵塞导管 ,使水分和养分运输发生困难 ,更重要的是病菌在棉株体内产生的糖蛋白毒素作用的结果。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方式争论较大 ,但一般在温室由单一菌系接种鉴定时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单基因遗传 ,而在田间病圃或用多菌系混合鉴定时 ,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多基因遗传。由于陆地棉内缺乏高抗黄萎病资源 ,给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带来一定困难 ,但 90年代以来 ,已育成 86 - 6、川 73 7、川 2 80 2、豫棉 1 9号、豫棉 2 1号等一些抗黄萎病的新品种。上述抗黄萎病品种在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治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新疆植棉面积大,长年连作导致病菌累积,黄萎病已成为新疆棉区生产中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经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结合对3个团场不同地块的田间调查,研究了深翻60 cm对黄萎病防治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60 cm后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病情指数明显降低,且在重病田的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58.5%。棉花黄萎病发病时间晚于常规翻耕25 cm(CK),发病过程呈现缓慢的由低到高的趋势,在9月6日达到发病高峰,且病情指数低于常规翻耕。连续2年的产量实测结果表明,深翻60 cm的技术措施能够提高棉花产量,增产范围在51~61 kg/667 m2,收益256.2~318.2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该项技术对抑制干旱地区重病田黄萎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齐俊生  李怀方 《棉花学报》2006,18(4):228-232
用针在棉花叶片表面0.5 cm2的面积上刺15~20个小点,然后将黄萎菌毒素溶液涂抹于针刺部位,观察记载处理部位的萎蔫程度,由此检测黄萎菌毒素对棉花致萎性的强弱。利用层析纯化的黄萎菌V991毒素对棉花的致萎性试验表明:棉苗的子叶为最佳接种部位,毒素对陆地棉感病品种鄂荆3号的致萎下限为7.3μg,接种24 h即可表现萎蔫症状。用8个不同致病力黄萎菌系的培养滤液(简称滤液)针刺涂抹3个不同抗病性陆地棉品种,同时设置相应毒素浸泡参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培养滤液,即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滤液的致萎力强弱,该方法既可用于棉花品种资源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又可用于比较黄萎病菌的不同生理型。  相似文献   

9.
黄萎病菌胁迫条件下棉花叶片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以陆地棉低酚棉品种豫无620为材料,在接种黄萎病菌后24 h、48 h和72 h提取叶片蛋白质,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棉花在黄萎病菌胁迫条件下叶片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苗在黄萎病菌胁迫下,24 h、48 h和72 h三个时间的叶片蛋白质图谱与未接种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病菌胁迫下的棉苗叶片被诱导产生大量新的蛋白质,而且在三个时间均出现了DB1、DB2和DB3差异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发现DB1、DB2和DB3分别与DEAD/H box RNA helicase、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ODR-3蛋白具有70%、42%和85%的同源性,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在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求能够充分发挥草茎点霉粗毒素活性的最佳培养条件,笔者利用有机溶剂萃取草茎点霉发酵液,获得粗毒素,采用针刺法、种子萌发法确定草茎点霉毒素合适的提取条件及对鸭跖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草茎点霉胞外毒素活性较高,3种有机溶剂中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产毒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14天、培养方式为150 r/min震荡培养。粗毒素浓度在1000 μg/mL时种子萌发抑制率为26.09%,病斑面积达到6.85 mm2。萃取毒素采用有机溶剂的种类以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方式对草茎点霉粗毒素的活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江力  李俊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10):108-110,114
以山药为材料,研究了鲜切加工加速组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鲜切加工提高了山药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促进了HO和丙二醛22(MDA)的积累,加速了抗坏血酸(ASA)的损失,加强了膜脂过氧化作用。统计分析表明,HO含量,MDA含量22和ASA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H2O2促进大豆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士敏  白珍明  秦家顺 《种子》2007,26(8):32-35
研究了H2O2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0.1%过氧化氢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率高峰值以及活力指数均最高。0.1%处理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最高;0.01%处理的种子,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0.01%处理明显提高种子的电解质外渗率。  相似文献   

13.
H2O2浸种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H2O2浸种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O2浸种浓度为0.1 mg/L和0.3 mg/L时,幼苗植株发芽率、发芽势、鲜重、干重、根长和苗高均显著提高,呼吸速率也极显著提高到对照的2.25倍和1.60倍。0.1 mg/L浓度的H2O2浸种是提高幼苗根系活力的最佳浓度,根系活力为对照的550.5 mg/(g.h)。浓度为0.3 mg/L的H2O2浸种处理电导率最低,仅为对照的71.79%。实验还表明,用H2O2浸种后幼苗对P的吸收没有影响,但在0.1~0.5 mg/L范围内,幼苗N和K含量极显著提高,浓度为0.5 mg/L时,N为对照的1.15倍,浓度为0.1 mg/L时,K为对照的1.12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当浓度超过0.7 mg/L时,羽衣甘蓝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几个生理指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津春四号黄瓜种子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对黄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其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能显著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提高黄瓜幼苗在低温胁迫后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提高脯氨酸、过氧化氢酶的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从而提高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5.
Cu2+、Zn2+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发芽和出苗试验,设置单一重金属铜锌及复合污染胁迫浓度,研究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铜、锌对黄瓜种子发芽率、根的伸长、幼苗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芽初期,低浓度Cu2 、Zn2 刺激种子萌发,当溶液中铜和锌的浓度达到20mg/L和80mg/L时,黄瓜的根芽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在单一重金属胁迫条件下,当溶液中铜和锌的浓度分别达到80mg/L和20mg/L时,幼苗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同时,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重金属浓度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应上升.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下外源ABA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长宁  农倩  李杨瑞 《作物学报》2010,36(5):863-870
以抗旱甘蔗品种ROC22为材料,调查水分胁迫及胁迫加喷施脱落酸(ABA)对甘蔗内源ABA合成及相关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及干旱加外施ABA的条件下,甘蔗内源ABA合成水平上升,但干旱加ABA处理增幅更显著,甘蔗叶内的脯氨酸(Pro)、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而ABA处理能缓解MDA的积累,使其含量处于低水平,ABA处理能防止叶绿素降解并对干旱引起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实际量子效率(ΦPSII)下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干旱条件下,H2O2的积累伴随着抗氧化作用的酶CAT、GPX、GR和APX的活性提高,而ABA处理能进一步提高这些相关酶的活性而逐渐降低H2O2的含量,表明干旱条件下,外施ABA能增强甘蔗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以香蕉品种‘巴西蕉’为材料,用H2O2、CaCl2、H2O(CK)喷洒香蕉幼苗植株,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低温胁迫,观察香蕉幼苗对低温的反应,研究外源H2O2、CaCl2对香蕉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对低温敏感,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幼苗冷害症状加剧严重,膜透性加大,叶绿素降解加剧;和对照(CK)相比,低温胁迫下,外源H2O2、CaCl2能够提高7℃低温胁迫期间香蕉叶片脯氨酸含量和POD、CAT活性,降低MDA的积累。外源H2O2、CaCl2能有效降低香蕉幼苗叶片膜透性,减缓叶绿素的降解,减轻冷害程度,提高香蕉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8.
铜、镉、铅、锌对4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和研究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的前提.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Cu2+、Cd2+、pb2+和Zn2+单一重金属对4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Cd2+、pb2+和Zn2+浓度的增大,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 L.)、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的发芽率、发芽势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但在Cu2+<300 mg/L处理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并没受到明显抑制,反而有不同程度地促进;在Cd2+处理下,25 mg/L浓度对柠条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柠条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Pb2+对柠条和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的发芽表现为“低促高抑”.Cu2+、Cd2+、pb2+和Zn2+对4种植物根系生长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Cu2+、Cd2+、pb2+和Zn2+离子浓度的增大,红豆草、白三叶、柠条和胡枝子种子萌发后形成幼苗的根长和苗长都呈降低趋势,对4种植物均表现为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番茄枯萎病抗性基因I-2的显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番茄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f.sp.lycopersici)的发生和蔓延使番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培育抗枯萎病的番茄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根据I-2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以不同抗病基因型的番茄为材料,扩增I-2基因3 132~3 640 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基因型为I-2/-的材料均特异地扩增出一条509 bp的条带,而基因型为i-2/i-2的材料均无扩增条带.从而可建立了I-2基因的显性标记,对I-2基因进行分子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标记对16个主要番茄品种进行了I-2基因鉴定,其中8个品种含有I-2基因.另外,本研究通过一次PCR和一次HindⅢ酶切建立了I-2和Tm-22双基因检测体系,为多基因鉴定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沿海农田防护林主栽树种木麻黄的种子为材料,研究Cd^2+、Pb^2+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木麻黄的萌发生长及其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Pb^2+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浓度的增大,木麻黄种子萌发率、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明显降低,而MDA含量和SOD活性均随Cd^2+、Pb^2+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研究表明,Cd^2+、Pb^2+单一及复合污染都会对木麻黄的初期生长造成伤害,Cd^2+、Pb^2+胁迫在木麻黄种子萌发生长上表现出协同效应,在对生物体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生理反应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