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太泊湖、芸湖等天然水域,是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研究所经过7年多时间从野生彭泽鲫中6代的精心选育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由于彭泽鲫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个体大、易运输、养殖效益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淡水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近年来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引进彭泽鲫这一品种,并利用"上农下渔"池塘进行了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正柱 《齐鲁渔业》2006,23(8):32-32
去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引进彭泽鲫利用“上农下渔”池塘进行了高产养成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们在垦利县进行了“上农下渔”池塘养殖罗非鱼试验。同时为深入探讨滨海地区“上农下渔”池塘养殖罗非鱼的高产技术,我们进行了不同规格、不同密度的高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引进彭泽鲫品种并利用“上农下渔”池塘进行了高产养成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选择在垦利县垦利镇左家村“上农下渔”池塘,池塘3只,分别编号为1#、2#、3#,每只池塘面积为5亩,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能保证1.5米水深,每个池塘配备一台3.0千瓦增氧机。2.准备工作在投放苗种前对池塘清整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只保留10厘米即可,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进行干法池塘消毒,尽量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混合均匀,彻底杀死野杂鱼…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滨海地区荒碱地的高效利用模式,提高"上农下渔"池塘的利用率,促进渔农增产增收,2005年我们在垦利县进行了"上农下渔"池塘养殖罗非鱼试验。同时为深入探讨滨海地区"上农下渔"池塘养殖罗非鱼的高产技术,我们进行了不同规格、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试验从2005年4月10日~10月7日,共养殖180天,  相似文献   

6.
孙兴涛  仲雷 《内陆水产》2006,31(2):35-35
“上农下渔”是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区实施的特色农业配套工程。为充分利用“上农下渔”池塘,发挥其巨大效益,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在西宋乡组织实施了“北方盐碱地区淡水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取得成功,667 m2产淡水鱼0.7 t,平均产值5 000 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兴涛  仲雷 《齐鲁渔业》2007,24(6):41-41
“上农下渔”是黄河人海口盐碱地区实施的特色农业配套工程。为充分利用“上农下渔”池塘,发挥其巨大效益,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在西宋乡组织实施了“北方盐碱地区淡水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取得成功,每667 m2产淡水鱼0.7 t,产值5 0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秀文 《齐鲁渔业》2006,23(4):32-33
为探索滨海地区荒碱地的高效利用模式,2005年我们在垦利县进行了“上农下渔”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并获得了每667 m2产量275 kg,利润3021元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中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比例,提高“上农下渔”池塘的产出,我们于2005年5月在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淡水鲨与当地花白鲢进行了小面积混养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养殖池1口,面积为3 333m~2(5亩),水深1.7m,泥  相似文献   

10.
苏秀文 《内陆水产》2006,31(6):28-29
为探索滨海地区荒碱地的高效利用模式,2005年笔者在垦利县进行了“上农下渔”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每667m2产虾275kg,利润3021元,为加快宜渔荒碱地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养殖中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池塘的开挖建造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垦利县永安镇政府举办了全市2005年度首期渔民科技培训班开班仪式暨“上农下渔”塘养殖技术培训班,拉开了去冬今春集中开展渔民科技培训的序幕。本次培训班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授课,讲解传授广大养殖户所需的先进技术。东营市各县区海洋渔业部门及有关乡镇分管领导、水产站长、渔民代表等15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  相似文献   

12.
"上农下渔"是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区实施的特色农业配套工程.为充分利用"上农下渔"池塘,发挥其巨大效益,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在西宋乡组织实施了"北方盐碱地区淡水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取得成功,667m2产淡水鱼0.7t,667m2产值5000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东营市"上农下渔"开发面积达到2.33万hm~2(35万亩),自2001年以来,南美白对虾已成为"上农下渔"池塘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最近几年由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部分养殖户效益低下,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寻求适宜盐碱地低盐水养殖的新品种,充分利用现有的"上农下渔"池塘,增加水产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彭泽鲫是江西省九江市水产研究所选育的优良鲫鱼新品种。它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抗病力强、生长快、食性广等优点,是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优良品种。1999年,我们从九江市水产研究所引进彭泽鲫乌仔20万尾,当年培育成一龄优质鱼种。2000年进行商品鱼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1 池塘条件选择东西走向的标准鱼池8.5亩,池底平坦,淤泥厚50厘米,平均水深1.9米,水源为城湖湖水。2 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20天,将池水排净,用生石灰150~200公斤/亩彻底清塘,杀死有害细菌和各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15.
<正> 彭泽鲫原产于江西彭泽湖,经过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研究所七年六代的选育,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3倍以上,遗传特性稳定,具有食性广、易繁殖、抗病害、肉味鲜美等优良性状。1991年5月,陡河水库渔场从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引进彭泽鲫夏花2万尾,4a来在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网箱养  相似文献   

16.
彭泽鲫     
《海洋与渔业》2008,(2):37-37
[品种来源]彭泽鲫是我国第一个直接从野生鲫鱼中人工选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彭泽鲫开展了系统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09,(4):25-27
彭泽鲫【品种来源】彭泽鲫是我国第一个直接从野生鲫鱼中人工选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彭泽鲫开展了系统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彭泽鲫与兴国红鲤杂交优势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彭泽鲫 (CarassiusauratusofPengze)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等小型湖泊中 ,具有个体大、食性杂、抗逆性强 ,肉味鲜美等特点。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1 983- 1 989年对彭泽鲫进行了连续 7年的系统选育 ,达到预期选育目标[1] 。 1 991年我校水产研究所从江西省引进彭泽鲫开展选育研究及推广养殖工作 ,至 1 994年建成了广东省最大的彭泽鲫繁育基地 ,在广东省 46个县市推广养殖彭泽鲫 ,使彭泽鲫逐步成为广东省主养鲫品种之一[2 ,3] ;为了进一步发挥彭泽鲫生产优势 ,我们从 1 994年开始进行了彭泽鲫与兴国红鲤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9.
[品种来源]彭泽鲫是我国第一个直接从野生鲫鱼中人工选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彭泽鲫开展了系统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20.
[品种来源[彭泽鲫是我国第一个直接从野生鲫鱼中人工选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彭泽鲫开展了系统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