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青钱柳硬枝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探讨激素配方对不同阶段硬枝扦插插穗营养物质、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生根率的影响。【方法】配制10种激素配方处理插穗,根据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分别于扦插第30、45、60 d取样测定插穗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CAT和POD酶活性,并于90 d统计插穗的不定根数、不定根长、根径和生根率。【结果】不同激素配方显著影响青钱柳硬枝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P <0.05),其中T3激素配方生根率仅为0.2%,而T6激素配方生根效果最佳,其插穗生根率达到44.1%,不定根数2根,不定根长4.3 cm,根径1.9 mm。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插穗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POD、SOD及CAT活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POD活性对外源激素处理反应较敏感,T6激素配方处理插穗的POD和CAT活性变异幅度明显高于其他激素配方。相关分析表明,膨大期、愈伤期和生根期插穗中可溶性糖含量与90 d的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但仅在膨大期插穗中淀粉含量和POD活性与90d的生根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的粗壮主侧枝为实验材料,采用600 mg·L~(-1)的ABT1溶液预先处理5 min,以m(黄泥土)∶m(泥炭土)=1∶1混合为基质,进行扦插,研究不同扦插时期大头典竹生根特性和扦插生根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00 mg·L~(-1)的ABT1处理对扦插生根具有重要影响,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最高可达69.84%。大头典竹侧枝扦插生根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具体过程分为根的诱导时期(0~14 d)、表达时期(14~21 d)和伸长时期(21~35 d)3个阶段。扦插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则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定根诱导时期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表达形成期,POD、PPO活性下降,IAAO活性急剧上升,SOD活性保持稳定;在不定根的伸长时期,IAAO和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油茶组培苗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茶组培苗生根机理,提高油茶组培苗生根率,以"湘林1号"油茶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组培苗属皮部生根类型;油茶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POD活性在根原基诱导和表达期较低,而在不定根诱导和表达期迅速升高,PPO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内源IAA含量呈"M"型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内源ABA含量呈现"W"型变化趋势,ZR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G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外源生长物质对紫叶李扦插生根的影响,以2 a生紫叶李当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了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其扦插生根及其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3)对紫叶李生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愈伤组织形成期(15 d)降低,在不定根形成期(20 d)不断积累,在不定根大量生成后(25 d)再次降低;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基本一致,说明不定根形成需消耗大量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为其提供能量。愈伤组织形成期(15 d),POD与PPO活性最高;紫叶李插穗中GA_3含量在根原基诱导与不定根发生初期较低,在不定根伸长期较高;IAA的含量在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期快速上升,说明较高的GA_3与IAA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与伸长。综合各因素可知300 mg/L IBA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紫叶李插穗成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扦插繁殖的方式研究花椒无性繁殖过程中的生根和生长特性,探索激素促进花椒根系发生和发育的生理机制,为花椒优良品种的繁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3年生‘狮子头’花椒实生苗嫩枝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扦插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持续观测花椒扦插苗的生根进程,测定生根关键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关键生物酶(SOD、POD、PPO和IAAO)活性。【结果】花椒插穗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不定根形成期、不定根伸长期、生根后期4个阶段。IAA和IBA处理中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插穗的成活率和生根效果指数最高,NAA处理中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有利于花椒插穗生根。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皮部SOD和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形成期上升,在不定根伸长期和后期下降;POD和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上升,在不定根形成期和生根后期下降。【结论】对比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处理后发现,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对花椒扦插苗的根系发生与发育有促进作用,并可通过促进生根关键酶活性的提高以及诱导生根物质含量的变化对根系发生进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糙叶杜鹃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糙叶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NAA和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以及茎段扦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全氮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 000 mg·L-KNAA+2 000 mg·L-KIBA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达到78.65%.在扦插生根过程中,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糙叶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需要消耗一定的内源ZR;在生根过程中IAA/ABA比值较小,这可能是糙叶杜鹃扦插难生根的主要原因之一;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氮素含量的降低均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生成.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SOD,POD,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上升,愈伤组织形成后略有下降,其中POD,PPO活性在不定根的形成期上升;生根后期糙叶杜鹃的CAT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木瓜属优良观赏品种绿宝石当年生枝条为试材,用500mg/L浓度的IBA处理进行扦插对比试验,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过POD、PPO、IAAO 3种酶活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生根能力提高,生根周期缩短7d;在插穗生根过程中,POD活性活性出现缓慢上升、下降、急剧上升、下降的趋势,PPO活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峰值出现提前了7d;IAAO活性在处理组中出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组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此外,POD、PPO活性的升高能够促进不定根的形成,IAAO活性降低有利于木瓜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8.
绿竹侧枝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生长素处理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扦插苗生根机理的影响,为绿竹扦插育苗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绿竹粗壮侧枝为实验材料,采用600 mg·L~(-1)的ABT1号先处理5 min,以黄泥土:泥炭土(1:1)为扦插基质,进行扦插试验,研究绿竹插条生根特性和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00 mg·L~(-1)的ABT1号处理对扦插生根具有影响,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可达57.25%;绿竹扦插生根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具体过程分为根的诱导时期(0~14 d)、表达时期(14~21 d)和伸长时期(21~35 d)3个阶段;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在不定根诱导期(0~14 d),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在表达期(14~21 d),POD和PPO活性下降,IAAO活性上升,SOD活性保持稳定;在伸长期(21~35 d),IAAO和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略上升。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金雀花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IAA(900 mg/L)与清水(CK)处理插穗,分析了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生根进程与内源物质之间节奏变化的关联性,旨在为揭示金雀花扦插生根机理、建立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处理对金雀花扦插生根时间及生根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处理将不定根发生时间缩短了5 d,各生根性状(生根率79.97%,平均根数13,平均根长71.68 mm)提高为CK的1.5~3.2倍。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各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表明,各指标的峰值或谷值的出现时间与生根进程高度契合,这反映了生根形态与其生理代谢之间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在生根进程中,处理和CK的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分别呈"V"、"V"和"Λ"的变化趋势,但处理加速了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消耗速度及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速度(三指标含量的谷值或峰值到达时间均比CK提前了10 d,谷值或峰值大小分别比CK提高了6.2%、86.1%和11.2%);处理与CK的POD、PPO和SOD的活性均分别呈现"V"、"Λ"和"Λ"形变化趋势,然而处理显著提高了三种酶的活性(三指标活性的峰值或谷值到达时间均比CK提前了5 d,谷值或峰值大小分别比CK提高了8.7%、4.4%和7.8%)。综上所述,外源激素处理显著加快了营养物质代谢速度和抗氧化酶(POD、SOD和PPO)的合成进程,缩短了插穗生根周期,从而促进了不定根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麻楝扦插生根进程中形态、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麻楝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以麻楝6个月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在扦插后每隔10 d取一次样,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及测定基部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观测证实麻楝嫩枝插穗生根类型主要为皮部生根型,少量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中间生根型;其生根进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皮孔萌动根原基诱导期(0~20 d)、不定根表达发生期(20~40 d)和不定根伸长发育期(40 d以后)。外源激素处理组麻楝插穗生根进程研究发现,内源激素IAA含量、IAA/ABA值、IAA/ZR值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GA和ZR含量的变化相似,均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中,处理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结论】麻楝插穗生根过程中,外源激素IBA的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插穗内源激素IAA、GA、ZR的含量及IAA/ABA、IAA/ZR的比值,降低ABA的含量。较高浓度的IAA和较为稳定的低浓度ZR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低浓度的ABA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同时较低水平的IAA和GA对插穗根系伸长生长有益。较高比值的IAA/ZR和IAA/ABA有利于麻楝嫩枝插穗生根。外源激素处理加快了麻楝插穗内各营养物质的代谢进程,对插穗生根有利;各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也较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与麻楝插穗生根的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率和成活率的影响,探讨金叶银杏的生根机制,为金叶银杏苗木扦插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通过NAA和IBA处理金叶银杏硬枝插穗,检测它们对插穗的生根状态、生根指标及IBA对扦插过程中插穗皮部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激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结果】1)金叶银杏插穗愈伤组织诱导期和形成期、不定根发生期和形成期分别在插后的20~26、26~42、42~53、53~79 d。2)800 mg·L^-1 IBA和400 mg·L^-1 NAA+400 mg·L^-1IBA(混合)处理的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期及生根率与根数都较其他相应处理的效果好,其中生根率分别达64.4%和51.1%;不定根数分别达8.6条和9.3条。3)插穗生根过程中(500 mg·L^-1 IBA处理)基部韧皮部的SOD、PPO活性在插后40、60 d达到高峰,均比对照提前20 d达到峰值;插穗的POD活性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趋势,插穗可溶性糖也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但时间点不一致;而淀粉的含量出现下降-上升的趋势。4)生根期间插穗基部韧皮部的IAA含量出现了2个峰值和一个谷值;而ZR含量在第4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G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ABA含量在插后的前期高后期低,且值都低于同期对照。IAA/ABA比值在插后的第40天(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谷底,后又上升(不定根形成期)。IAA/GA在插后的40~60 d内快速上升,80 d后又开始大幅下降;IAA/ZR值在扦插愈伤组织形成期(40 d)呈下降趋势,到60 d时(不定根发生期)又急剧上升到峰值。【结论】高活性的SOD和POD有利于插穗初期愈伤组织的形成(40 d),高活性的POD与PPO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60 d)。较高的IAA含量是保证愈伤组织形成(20~40 d)的必要条件,不定根形成期(60 d)需要较高的IAA/ZR、IAA/ABA、IAA/GA比值。本研究为金叶银杏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及金叶银杏苗木的快速繁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北美香柏嫩枝插穗为材料,用ABT2和GGR6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插穗,在其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出现峰值。ABT2处理的插穗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对照的含量相对较低,推测可溶性总糖对生根起促进作用。插穗氮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的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能是低氮的条件更有利于生根。C/N值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可溶性总糖、C/N值与生根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可溶性总糖和C/N值可能是调控插穗生根的主要因子,且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刺槐当年生嫩枝插条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探讨扦插基质、无性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刺槐插穗生根的影响及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扦插生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因素对生根指标的影响排序为:无性系激素浓度激素种类,其中无性系山农选3号、用1 500mg/L的IBA处理刺槐插穗基部的愈伤率达到86%,生根率达到75%,平均根长达到8.10cm,最大不定根长达到10.85cm,生根效果指数为4.42,为处理组中最优组合;(2)随着扦插时间的增加,PPO、POD和IAAO先增加再降低,在根源基诱导期最大,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酶活性增加和降低的幅度;(3)插穗酶活性对刺槐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排序为,IAAOPPOPO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杜仲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解剖结构特征,探讨内源激素、氧化酶、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杜仲扦插不定根发育机制及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华仲6号’杜仲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生根部位IAA、GA3、ABA及ZR的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IAAO、POD、PPO的活性;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法和凯氏定氮法主要测定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全氮含量。【结果】1)杜仲不定根是由形成层外的薄壁细胞诱导分化形成,属于皮部诱导生根型。其生根过程可划分为诱导期(扦插0~12天)、启动期(扦插12~22天)、表达期(扦插22~32天)和伸长期(扦插32~53天)。在表达期可观察到插穗基部有幼小白色不定根突破皮层。2)经杜仲专用生根剂处理的插穗每根平均生根数量可达25.6根,比对照多约20根;平均根长为8.41 cm,约为对照组2倍;生根率为85.3%,提高60%。3)在杜仲扦插生根过程中IAA起到关键作用。POD和PPO活性先升后降,IAAO...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插穗生根的关系,以清水为对照,用IBA、ABT6、NAA生根粉处理插穗,并对油茶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部分营养指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生长激素提高了插穗生根率,改善了生根性状,其中以IBA处理为最优;处理组与对照插穗的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升高—下降"趋势,处理组出现的峰值均比对照早且高;总氮质量比变化呈"升高—下降—升高"趋势,处理组全氮含量在根的表达期均低于对照,但生根率均高于对照; C/N值呈现"下降—升高—下降"变化趋势,处理组C/N值变化曲线的峰值显著高于对照,C/N值越高的处理,其生根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以欧榛品种巴塞罗娜为材料,进行基质和生长素的对比试验,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基质试验中,只有混合基质能够提高插穗生根率;在生长素试验中,IBA处理的插穗生根率达到60%,α-NAA 和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只有15%和20%,而对照不生根.榛子硬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诱导期、表达期和伸长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呈上升趋势,伸长期下降,在第20天和60天各有1个高峰;PPO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上升,伸长期下降;IAAO活性在诱导期缓慢上升,表达期急剧上升,伸长期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铁线莲品种Clematis ( Andromeda)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 NAA)和吲哚丁酸( IBA)进行处理,清水作对照,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铁线莲的扦插生根能力和生根过程中POD、SOD、 PPO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为32.27%,明显高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铁线莲扦插生根过程中POD、SOD、 PPO酶活性也随扦插生根不同表现出升高或降低的动态变化,其中对照组插穗的酶活性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青钱柳采穗圃中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K系生根诱导剂对插穗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的插穗在生根过程中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青钱柳插穗从扦插始期至大量生根期,插穗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模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V字型’模式;SOD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模式,峰值、谷值均出现在大量愈伤期。不同生根剂浓度各处理间的营养物质含量及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降后升’模式,谷值出现在600mg/L的浓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SOD酶活性变化则呈一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湖北林业科技》2015,(6):17-19
为了探讨冬藏对插穗内含物的影响,寻找宁夏枸杞扦插的适宜采条时期,为宁夏枸杞扦插育苗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设冬藏与留树两种处理,并研究不同处理对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单宁等8个内含物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冬藏会降低插穗内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等的含量和POD、PPO、IAAO等酶的活性,增加单宁含量。因而会降低插穗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插穗留树有利于插穗的成活和新梢快速生长。研究表明宁夏枸杞硬枝扦插适宜的采条时期是春季萌动前。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扦插生根过程相关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马尾松嫩枝扦插苗生根特性进行观测,研究其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PPO,POD,IAAO)活性、黄酮类物质和营养物质等內源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用适宜含量的生根剂GGR6处理马尾松插穗能显著提高其生根率和根系质量,且能改变內源物质的变化动态。在马尾松嫩枝扦插过程中,大部分內源物质均成规律性变化,其中PPO和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上升,在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高峰,在根系形成期下降;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根系形成期均出现高峰。內源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扦插初期逐渐下降,30~50天又急剧升高,在愈伤组织大量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且黄酮含量的变化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有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高峰值总是对应着黄酮含量的最低值。可溶性糖含量在扦插后逐渐升高,插穗大量生根时达到高峰值,然后又逐渐下降。总氮含量在整个扦插过程中变化规律不明显,且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