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和宁夏地区UV-B辐射增强对小麦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比分析了南京地区和宁夏地区UV—B辐射增强对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小麦比中高海拔地区小麦对UV—B辐射增强敏感,南京地区UV—B辐射增强抑制小麦生长、减小LAI,抑制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宁夏地区UV—B辐射增强抑制株高,抑制生殖生长时期LAI和干物质累积,增加营养生长时期LAI和干物质累积,使经济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减少。  相似文献   

2.
UV-B增强对菠菜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大田栽培试验方法在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增强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菠菜的干重、叶面积、绿叶数、株高生长均呈降低趋势,而且UV—B越强,降低程度越大;UV—B辐射增加,菠菜叶片类黄酮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光合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连续两年模拟UV—B辐射(280~315nm,5.00kJ/m^2)增强对8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UV—B辐射对割手密叶片MDA含量有显著的影响,8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MDA含量对增强UV—B辐射存在种内差异。5个无性系叶片MDA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分别为Ⅰ91—97,Ⅰ91—38,Ⅱ91—116,93—25,90—22;1个无性系MDA含量变化不明显(Ⅱ91—93),2个无性系MDA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分别为Ⅱ91-98,92~11。UV—B辐射对割手密叶片MDA含量的影响具有年际间差异。UV—B辐射对割手密叶片MDA含量的影响存在生育期之间的差异,为伸长期〉成熟期〉分蘖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短时间不同剂量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应答短时间紫外线照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15和30μW/cm^2的uV—B照射强度对冬小麦幼苗进行短时间照射处理,并测定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结果]UV—B处理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含水量都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30μW/cm^2处理的降幅大于15μW/cm^2;UV—B辐射处理对类胡萝卜紊含量的影响与花青素相同,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种剂量间差异不大;2种剂量的UV—B处理均抑制了PSⅡ的电子传递,尤其是处理2h的抑制作用最大,4、6和8h的抑制作用有所缓解,且存在剂量效应;2种剂量的UV-B辐射均抑制了叶片的光合速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加大;高剂量UV—B处理对膜系统的损伤较大,低剂量UV—B处理结果不明显。[结论]短时间UV—B辐射处理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高剂量比低剂量的作用效果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受害程度有所减轻,该结果与长时间UV—B照射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台农一号芒果盆栽苗离体幼叶为试材,研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芒果幼叶的损伤和保护反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使芒果幼叶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h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损伤加重。UV—B辐射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保护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UV—B辐射处理叶片VtiC含量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叶片,表明增强UV—B辐射可诱导叶片细胞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积累保护色素来直接吸收部分UV—B辐射,从而提高抗增强UV—B辐射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测定了12种苏仙岭不同生活型的亚热带植物叶片中的UV—B吸收化合物。结果表明,叶片能积累UV—B吸收化合物,抵御UV—B辐射损伤作用,其中UV—B吸收化合物含量顺序为乔木〉灌木〉草本。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加对10个割手密无性系伸长期株高和茎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割手密耐性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敏感无性系的株高和茎径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2)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年际、生育期之间的差异,在伸长初期和中期最敏感。(3)割手密无性系90—15的耐性最强,无性系Ⅱ91—93最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短时间不同剂量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应答短时间紫外线照射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15和30μW/cm^2。的UV—B照射强度对冬小麦幼苗进行短时间照射处理。测定指标包括:①反射光谱值。用Unispec光谱仪测定反射光谱,并计算所得参数,评价UV—B处理前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分含量以及光合强度的变化,每处理测定10片叶;②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牛血清蛋白作为对照;③荧光参数(Fn/Fm):将待测叶片暗反应20min后,用OS-30P荧光仪测定部位同叶色,每处理测定5片叶;④相对电导率。采用Martineau等的方法测定;⑤丙二醛(MDA):采用邹琦的方法测定。测定项目②~⑤均重复5次。[结果】UV—B处理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含水量都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30μW/cm。的降幅大于15μW/cm^2;UV—B辐射导致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下降,尤其是处理后2h下降幅度最大,2种剂量的UV—B处理间差异不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花色素苷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30μW/cm。处理的略高于15μW/cm。处理。UV—B辐射处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与花青素相同,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种剂量间差异不大;2种剂量的UV—B处理均抑制了PSⅡ的电子传递,尤其是处理2h的抑制作用最大,4、6和8h的抑制有所缓解,且存在剂量效应;2种剂量的UV-B辐射均抑制了叶片的光合速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加大;MDA和相对电导率在照射2h后明显增加,说明高剂量的UV—B处理对膜系统的损伤较大,低剂量的UV—B处理结果不明显。[结论]短时间的UV—B辐射处理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高剂量比低剂量的作用效果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受害程度有所减轻,该结果与长时间UV—B照射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0nm)增加对40个割手密无性系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处理条件下,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主要表现为下降,而且分别在成熟初期、分蘖期和伸长期降幅最大。36号和38号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在3个时期下降显着。(2)UV—B处理.也会导致一些无性系在不同的时期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或放线菌数量上升,但没有一致的变化,其中以9号、19号上升较明显。(3)UV—B处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高,以分蘖期变化最大。细菌的变化对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大。部分无性系的多样性指数下降,24号降低明显。UV—B辐射增加可导致割手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UV-C辐射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UV—C辐射(254nm)增强对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0.5~1h)的uV—C辐射增强使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增强,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羧化效率(CE)增加,但随着辐射时间延长各项指标开始降低;在UV—C辐射情况下,CO2补偿点的变化则是先降低随后升高。UV—C辐射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随后降低,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降低。结果表明UV—C辐射增强引起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导致光合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