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杧果畸形病是国际上为害杧果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也未发现抗病品种。目前,此病在攀枝花市零星种植或失管的杧果园发病较为严重,成片的杧果基地也有零星发生,且呈蔓延扩展趋势。国内有关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方面的报道较多,但无田间防治研究的报道。本文采取重度回缩修剪、结合其他措施对杧果畸形病进行防控研究。结果表明,与修剪处理前相比,处理1第1年发病率降低64.4%,单株产量增加10.28 kg;第2年发病率降低60.1%,单株产量增加36.31 kg;第3年发病率降低79.2%,单株产量增加28.79 kg。处理2第1年发病率降低71.6%,单株产量增加6.89 kg;第2年发病率降低62.8%,单株产量增加29.94 kg;第3年发病率降低84.5%,单株产量增加25.17kg。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月5~25日晚播条件下花生生长发育研究表明,每晚播5d,单株果数分别降低7.79%、10.79%、13.19%、20.36%;单株果重分别降低4.72%、10.24%、14.96%、26.77%。对出米率影响不大。减产率18.78%~66.28%,达极显著水平。7月15日以前播种,可获得70%以上的产量,且能正常成熟,7月20日后播种,仅能获得低于50%的产量,且不能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3.
控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鲁棉研28号为材料,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CK2相比,不同控释氮肥处理的棉花最终果枝数、果节数及单铃重无显著差异。100%控释氮肥处理对棉花前期生长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苗期的单株叶面积、倒四叶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6月17日的株高均显著降低(P〈0.05),但苗期叶片数和中后期(7/20—9/15)棉花株高无显著差异;单株结铃数增加0.77个(P〈0.05),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6.2%和6.4%(P〈0.05)。50%速效与50%控释氮肥基施处理,苗期倒四叶叶面积和7月2日果节数显著增加,苗期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不同时期的株高均无显著变化;衣分显著降低,籽棉和皮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无显著变化。控释棉花专用BB肥对棉花苗期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棉花早现蕾,从而增加了中后期(7/20-9/15)棉花株高,单株结铃数增加0.84个,籽棉产量增加5.0%,均差异极显著;但衣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维大力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分别在河南省南阳社旗、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3地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组为维大力1 mg/L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对照组为等量清水喷施2次,分别在花生成熟期调查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果重.结果表明,在南阳社旗,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干重显著优于对照,单株分枝数、饱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1542.45 kg/hm2,增产率达33.64%.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的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各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产量分别增加375.15和625.35 kg/hm2,增产率为14.29%和12.82%.花生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1 mg/L维大力,可起到控旺效果,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30%爱苗乳油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以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为对照农药,以喷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在易感稻曲病的水稻品种甬优6号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每667m^2(下同)用药量30ml(分2次喷施)水稻稻曲病发病率为1.5%,产量为548kg;5%井冈霉素用药量300g(分2次喷施)稻曲病发病率为4.0%,产量为513kg;30%爱苗乳油用药量15ml(1次喷施)稻曲病发病率为4.1%,产量为518kg;对照(喷清水2次)稻曲病发病率为8.1%,产量为472kg。其中,30%爱苗乳油用药量30m1分2次施用的处理防效、增产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枝修剪矮化杨梅树体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不同时期大枝修剪对12年生晚稻杨梅树体矮化的效应,其中夏季效果最好。夏季大枝修剪后第2年,树冠高度为3.72m,比对照降低了76.88%;平均单果重12.6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1%,株产量86.2kg,站立采摘量75.9kg,分别比对照增加15.30%,11.20%,29.62%,236.45%。杨梅树体矮化,产量增加,品质提高,采摘带来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叶面喷施硼钼肥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花生叶面喷施硼钼肥试验,结果表明:单钼处理花生的单株果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单硼处理花生荚果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0.80%;硼钼处理较对照增产3.28%;与对照相比,单硼处理提高蛋白质含量2.18%,硼钼处理及单钼处理粗脂肪分别增加0.59%与0.37%。  相似文献   

8.
花生品种     
粤油7号:珍珠豆型。春植全生育期126天。超高产,国家花生新品种区试荚果平均亩产286.83公斤。仁产量亩产201.35公斤,增产达显著水平,荚果产量和仁产量均居区试第一位。单株果数14.1-15.7个,饱果率79.6%,双仁果率82.2%-85.2%.荚果大。百果重194.8~205克,  相似文献   

9.
蜜汁和紫珍香葡萄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湖南葡萄的品种花色,在长沙地区引种了蜜汁、紫珍香葡萄,观测了其物侯期、果实产量和品质及其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蜜汁和紫珍香适应长沙地区气候条件;蜜汁、紫珍香定植后第三年单株产量分别为6.8kg,7.2kg,分别比对照(5.3kg)提高28.3%,35.8%, 品质较好,蜜汁的品质更佳,可在湖南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越橘北陆为试材,进行多年生主枝修剪试验,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对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和树体枝条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越橘单株坐果数和产量随着多年生主枝留枝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修剪后果实品质较对照有所提高,以T5处理即单株留4条主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3)多年生主枝的修剪对北陆树体更新复壮起到促进作用,留1~5条主枝树体更新复壮效果依次降低,但6个处理均优于对照(不修剪)。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夏季遮荫、冬季保温、喷雾、修剪等因素对鹤望兰切花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遮荫对切花产量与一级花率影响不显著,但比对照二、三级花率提高28.6%;冬季保温栽培能显著提高12月—翌年3月切花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182.4%,二、三级花率也提高19.1%;对大于25株/丛、10年龄的植株采用留10 ̄19株的修剪方式全年产量比对照降低了15.1%,但能显著提高切花质量,一级花率比对照提高105.2%;采用修剪结合夏季遮荫、冬季保温、喷雾等处理措施既能提高鹤望兰切花年产花量,比修剪后露地栽培提高30.0%,也能提高切花质量,其中一级花率提高37.3%。  相似文献   

12.
以燕明、替码珍珠、紫珀、北京8号、大青杆和燕山魁6个板栗品种为试材,2005~2007年连续3 a对板栗密植园幼树嫁接后进行了四季修剪技术试验,研究四季修剪技术对树高、冠径、单位面积树冠投影抽生果枝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季修剪能加快栗树的整形速度,促进结果,且控冠效果显著。其中,四季修剪的树,产量第2 a就与只进行冬季修剪的树(对照)产生了明显差异;第3 a树体丰满紧凑,平均产量为1 293.3 kg/hm^2,较CK增产133.9%;第4 a平均产量为2 542.8 kg/hm^2,较CK增产133.0%。而对照第3 a整形尚未完成,但新梢已部分搭接,第4 a开始郁闭。6个板栗品种中,以燕山魁栗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不同重茬年限下微生态制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产质量提升水平,明确适宜内蒙古重茬田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施用量,2015-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了微生态制剂不同施用量(0、30、60、90、120kg/hm~2)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根腐病防治和产质量提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重茬年限的增加,重茬年限负效应逐渐增加,造成微生态制剂的防效逐年降低,甜菜的发病率、死株率呈大幅度增加,产质量水平显著降低,年际间以重茬3 a的改善效果最佳,处理间以施用量为90 kg/hm~2和120 kg/hm~2 2个处理较好。重茬3 a施用量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分别较0 kg/hm~2甜菜死株率降低7.76%、17.15%、23.18%和32.38%;发病率降低16.97%、41.84%、45.75%和56.09%;产量提高10.12%、12.51%、18.12%和19.19%;产糖量提高11.14%、15.45%、23.74%和25.98%,且各处理间基本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因此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与产质量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根腐病是重茬甜菜的主要障碍因子,开展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研究,对内蒙古甜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纺锤形SH6矮化中间砧富士苹果幼树至结果初期树体结构和产量的形成动态,为苹果矮砧树整形修剪和早果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方法】以2005年春季栽植的矮化中间砧富士(宫藤富士/SH6/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2006—2011年连续6年调查树体生长、枝类组成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4年生前,树体高度和干周粗度增加迅速,第4年树高和覆盖率分别为3.05 m和33.64%;第2—7年间总枝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4年和6年生平均枝条总量分别为26.54×104条/hm2和45.74×104条/hm2;优质短枝以种植后第3和4年间增加最多,随着树龄的增长和结果,不同类型枝条的数量发生变化,30 cm以上的长枝数量逐渐减少;优质短枝比例第2—4年间随树龄增长而增加,第4年后其比例稳定在30%以上,而30—60 cm长枝的比例降至10%以下;种植后第3年结果,第4—6年的产量分别为10.8、22.9 和39.6 t•hm-2;第7年时树冠果实平均单果质量为299.79 g,着色面积达97.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0%。【结论】4年生前树冠总枝量少、覆盖率低是导致早期产量低的主要因素;通过增加栽植密度和改进修剪方法(多留枝)等使第4年的树体高度达到3 m以上、覆盖率60%、总枝量50×104—80×104条/hm2、优质短枝比例稳定在30%—35%,大于30 cm的长枝比例为5%—10%是高纺锤形矮砧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夏黑葡萄在福建省葡萄主产区福安市引种栽培,通过实施双十字“水槽”型的整形修剪、小拱棚避雨栽培、控产提质的花果管理、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第2年每667 m2产量536.5 kg,第3年产量1332 kg,利润上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在2.7%~10.6%。其中秸秆全量还田(500kg/667m^2)配施碳铵14kg/667m^2+碳酸钙20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553.4kg/667m^2,比对照每667m^2增产10.6%;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配施碳铵14kg/667m^2的处理,667m^2产547.8kg,比对照667m^2增产9.5%;秸秆全量还田+施碳铵6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低,增产率为2.7%。同一调查日期内各处理株高相近。处理4对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的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发病率降低20%,抗倒伏和抗早衰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穗粒数、空瘪率呈递增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碳铵施用量与产量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处理4比处理3每667m^2增产水稻18.3kg,增产率为3.4%。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长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越夏整枝。为了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对越夏栽培辣椒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种整枝处理,即处理1(再生整枝)、处理2(四干整枝)和处理3(多干整枝),以不整枝为对照(CK)。结果表明,采取多干整枝法最有利于辣椒的越夏生长,能使植株保持获得高产的良好株型,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为害,提高辣椒果实的商品性,椒果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15.8%和19.0%。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树木行间两侧不同距离断根的方法,研究了断根措施对I107杨和沾化冬枣的生长调控作用。杨树断根以促进生长为研究目的,而冬枣断根以抑制过旺营养生长,提高果实产量为目标。试验结果表明,两侧8倍胸径距离断根显著提高了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在处理后短期内(35 d),杨树叶片N、P、K和生长素质量分数显著减少,降低了叶片光合速率;但是随着根系生长的恢复,在161 d时上述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提高。对冬枣断根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侧3倍胸径距离断根能够显著降低枣头二次枝的长度和数量,没有明显影响到当年冬枣产量,次年则使产量显著提高了8.73%,同时果实Vc和可溶糖质量分数也得到显著增加。3倍和5倍胸径断根虽然降低了冬枣叶片的N、P和K质量分数,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断根在短期内促进了枣头二次枝IAA质量分数的增加,在161d时IAA质量分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石灰、石灰氮、百解酸、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对榨菜产量、病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壤改良剂都能提高土壤pH,增加榨菜产量,减轻病害的发生。石灰氮100 kg/666.7 m2处理产量最高,根肿病发病株数最少、发病最轻,产量达到了4210.0 kg/666.7 m2,比对照增47.79%。其次是生石灰100 kg/666.7 m2,产量达到了4099.1kg/666.7 m2,比对照增产43.9%,发病率也明显降低;石灰氮处理改酸效果最好,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20.
四川攀西地区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3年对四川攀西地区芒果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为:病害46种,害虫共33种,分属8目20科,发现国内未见报道的芒果新害虫榕母管蓟马。分析阐述主要病虫害炭疽病、白粉病、畸形病(丛芽病)、细菌性黑斑病、幼果果肉生理性褐变黑果病、主干裂皮病、低温、蓟马、桔小实蝇、叶瘿蚊、介壳虫的危害情况;当前严重威胁攀西芒果产业发展的危险性病害为芒果畸形病(又称丛芽病)、芒果猝死病(又称速死病)和芒果果实象甲。编写"攀西地区芒果病虫害名录",并提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