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锌与猪肠上皮细胞抗应激和抗炎症能力的关系。试验以体外培养的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细胞系)为模型,考察在有、无脂多糖(LPS)条件下,不同水平氧化锌(0、0.05、0.10 mmol/L和0.15 mmol/L)在不同培养时间0.5、1.5、4.5 h和24 h对细胞HSP70 mR NA表达和IL-10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猪肠上皮细胞与氧化锌共培养较长(1.5 h和4.5 h)和长时间(24 h),HSP70 mR NA表达随氧化锌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1),且高剂量氧化锌(0.10 mmol/L和0.15 mmol/L)显著促进HSP70 mR NA表达(P<0.05),并维持其长期稳定性。高剂量短时间和低剂量长时间的氧化锌处理,显著提高细胞培养液中IL-10水平(P<0.05)。表明高剂量氧化锌可通过促进HSP70基因表达和IL-10分泌,提高猪肠上皮细胞抗应激和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鸡肠上皮细胞感染锌指蛋白A20基因siRNA病毒和A20基因腺病毒,探究锌与A20基因对缓解脂多糖(LPS)诱导的鸡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LPS可显著上调鸡肠上皮细胞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8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作用的最佳剂量和时间分别是10 ng/mL和6 h。体外添加25μmol/L锌可显著缓解LPS诱导的鸡肠上皮细胞IL-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产量的提高以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转录激活。肠上皮细胞感染A20基因siRNA病毒后,A20的蛋白产量显著下调(P<0.05),IL-1β、IL-8和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产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加剧LPS诱导的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和IL-1β、TNF-α蛋白产量的提高(P <0. 05)。相对于对照组,加锌可促进胞浆中A20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并下调磷酸化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在进行A20基因沉默后,导致胞浆中A20、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和磷酸化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上调以及胞核中磷酸化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升高,而加锌并不能改善。与感染空白腺病毒组相比,肠上皮细胞感染A20腺病毒可极显著提高A20的基因表达水平(P<0.01),并极显著降低IL-1β、IL-8的基因表达水平(P<0.01),且可极显著降低添加LPS导致的IL-1β、IL-8和TLR4基因表达水平的上升(P <0. 01)。锌添加可显著降低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NF-κB p65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锌可通过A20-NF-κB p65信号通路缓解LPS诱导的鸡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实验主要探讨了GW9662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拮抗作用,以及PPARγ被拮抗后共轭亚油酸(CLA)对淋巴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的影响。实验1设置5个处理: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GW9662添加量分别为0、5、10、20μmol/L和40μmol/L。实验2设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20μmol/L的GW9662组、CLA处理组(c9,c11-CLA或t10,c12-CLA各100μmol/L)、CLA(c9,t11-CLA或t10,c12-CLA各100μmol/L)+20μmol/L GW9662处理组。结果表明:淋巴细胞PPARγ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地被GW9662抑制(P<0.05),而TNF-α和IL-6的分泌则随GW9662添加剂量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这种变化随着培养体系中CLA的添加而得到缓解,即与20μmol/L GW9662处理组相比,CLA+GW9662处理组TNF-α和IL-6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而与CLA处理组相比,TNF-α和IL-6的分泌量则无显著变化。从本实验可得出,PPARγ活性被GW9662抑制后,添加CLA同样可抑制淋巴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PYY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PYY预处理后,以LPS刺激。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YY1-36(10-9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PYY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PYY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LC n-3 PUFA)对肠上皮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为模型,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脂多糖(LPS,1μg/mL)、LPS(1μg/mL)+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00 μmol/L)和LPS(l μg/mL)+二十碳五烯酸(EPA,100μmol/L),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孔为1个重复.细胞先用DHA、EPA或等量二甲基亚砜(DHA和EPA的溶剂,对照)预处理48h,再用LPS处理3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LPS极显著上调了细胞中TNF-α、IL-1 β和IL-6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1),EPA均极显著或显著削弱了细胞内LPS诱导的TNF-α(P<0.01)、IL-1β(P <0.01)和IL-6的基因mRNA水平(P<0.05)的上调,而DHA仅显著削弱了细胞内LPS诱导的IL-1β的基因mRNA水平的上调(P<0.05).结果提示,LC n-3 PUFA在肠上皮细胞中具有抗炎作用,且在本试验条件下EPA的抗炎效果要优于DHA.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在LPS(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 line,DF-1)炎症模型中对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e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对炎症信号通路NF-κBp65和p38MAPK的调节机制。将DF-1细胞分为对照组(C)、LPS组(L)、APS组(A)以及APS+LPS组(A+L),分别在LPS刺激后6,12,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IL-1β、TNF-α、NF-κBp65、p38MAPK和SOCS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LPS终质量浓度为2 mg/L时可诱导DF-1细胞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而APS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为本试验最佳抗炎浓度。与对照组相比,APS组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在6~72 h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PS+LPS组SOCS3 mRNA表达在6~72 h均显著升高(P<0.05),NF-κBp65、IL-1β和TNF-αmRNA表达在6~72 h均显著降低(P<0.05),而p38MAPK变化不显著(P>0.05)。在DF-1细胞中,APS单独处理可以促进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而增强免疫;APS和LPS共处理时,APS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高表达的SOCS3对NF-κBp65过度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黄芩苷的抗炎作用,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1.0±1.2)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黄芩苷剂量分别为按体重25,50,100 mg/kg添加)6组。饲喂7 d后,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提前0.5 h肌肉注射给药,然后与LPS组一起按体重0.1 mg/kg腹腔注射LPS,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 6 h后再次给药1次。检测注射LPS后3,24小时时猪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并于注射LPS 24 h后检测血管和腹膜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刺激仔猪3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能显著抑制血清中IL-6含量的升高(P0.05),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LPS刺激仔猪24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氟尼辛葡甲胺对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升高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100 mg/kg黄芩苷能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1),显著抑制IL-1β含量的升高(P0.05)。LPS刺激24 h后,仔猪血管和腹膜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管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表达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抑制腹膜中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上调(P0.05)。说明黄芩苷能有效地抑制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分泌及血管和腹膜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PYY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PYY预处理后,以LPS刺激。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YY1-36(10-9-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PYY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PYY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木犀草素和槲皮素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观察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RAW264.7)分泌NO、TNF-α、IL-1β、IL-6以及IL-10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效果。试验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选对数生长期细胞,设对照组、LPS组、木犀草素5、2.5、1.25μg/mL组,槲皮素10、5、2.5μg/mL组。药物预处理4h后致炎24h,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以及IL-10的含量。试验数据表明,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均可极显著地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后NO、TNF-α、IL-1β以及IL-6含量的升高(P0.01),且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硒是否影响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发挥的抗炎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别经10μg/m L DHA、10μg/m L DHA+0.05μmol/L亚硒酸钠、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0.05μmol/L亚硒酸钠诱导24 h,同时设置无添加的正常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结果显示,添加亚硒酸钠(0.05μmol/L)不仅显著或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 264.7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mRNA表达(P0.05)和IL-1β生成(P0.01)的抑制作用,还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264.7细胞中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P0.01)。由此提示,硒可增强DHA在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加5、10、20μg/mL的AAEO,预处理1 h,再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以及TNF-α、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显著(P 0.05)。与LPS组相比,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NO、TNF-α、IL-6和MCP-1含量以及IL-6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IL-1β含量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由此可见,AAEO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起到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AAE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miR-142-5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因子释放以及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经LPS诱发炎症反应,分别经miR-142-5p模拟物或抑制剂处理,检测细胞TNF-α、IL-1β、IL-6和IL-8的释放水平,AKT/p65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TNF-α、IL-6、IL-1β、IL-8分泌水平显著上调(P<0.05),p-AKT和p-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G0/G1期细胞比率上调,S期细胞比率降低,细胞增殖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抑制剂组上述检测数值变化减弱(P<0.05),而LPS+模拟物组上述检测数值变化则进一步增强(P<0.05),LPS+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和LPS+模拟物阴性对照组上述检测数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miR-142-5p可能通过激活AKT/p65信号通路,促进炎性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并抑制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仔猪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白细胞介素-1(IL-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取仔猪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APS和LPS处理,分完全培养液组、APS组、APS LPS组和LPS组四个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NF-α基因表达,TNF-α和IL-1蛋白含量采用放免法,NO含量采用Griess法测定。结果:完全培养液组、APS组、APS LPS组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低于LPS组(P<0.05或P<0.01)。完全培养液组、APS组、APS LPS组上清液中TNF-α、IL-1和NO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LPS组(P<0.05或P<0.01)。结论:APS抑制仔猪巨噬细胞TNF-α表达及分泌炎性因子,这可能是APS维持仔猪健康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分析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抗体芯片技术对不同处理组(APS组、LPS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8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APS和LPS处理树突状细胞后均可对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产生影响,且和对照组细胞因子表达具有显著差异;APS组和LPS组细胞因子表达谱相似,均高表达IL-8、IL-12和TNF-α,低表达IL-4、IL-6、IL-10和TGFβ1,不同之处在于LPS组高表达IL-1β,而APS组低表达IL-1β。说明APS和LPS均具有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并调控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IL-12和TNF-α表达的关系,试验采用不同浓度LPS以不同时间体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和肺泡巨噬细胞(AM),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IL-12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用2μg/mLLPS刺激TEC,其分泌IL-12的量于24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着LPS浓度的增加,TEC分泌IL-12的量逐渐增大,当LPS浓度增加到20μg/mL时IL-12的分泌量达到峰值。用10μg/mLLPS刺激AM,AM分泌TNF-α的量于2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随着LPS浓度的变化,TNF-α分泌水平有明显不同。说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IL-12和TNF-α的分泌量与LPS呈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但随着LPS刺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IL-12和TNF-α的分泌量逐渐减少;不同浓度的LPS与细胞因子的产生效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功能, 这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有关;此类抗生素对炎性细胞合成及分泌细胞因子有双向调节作用,显著抑制由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的细胞因子,其机制可能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制了TNF-α、IL-1β基因的转录、翻译及释放的一个或多个环节, 而IL-10 的升高可能与TNF-α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79-385
为了探究菊苣酸(chioric acid,C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牦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炎性相关因子分泌及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用Ficoll法分离牦牛PBMC,体外将PBMC与LPS和CA共同培养,通过CCK-8法筛选LPS最佳刺激浓度,ELISA试剂盒检测CA对炎性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CK-8法筛选的LPS最佳致炎质量浓度为1.0 mg/L。与对照组相比,CA处理组显著提高IL-10的含量(P<0.05),LPS处理组显著提高IL-6和IL-1β的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IL-8、TNF-a和INF-γ的含量(P<0.01);与LPS处理组相比,CA+LPS处理组IL-6、IL-8、IL-1β、TNF-a和INF-γ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CA处理组显著降低IL-1βmRNA表达(P<0.05),显著升高IL-10 mRNA表达(P<0.05),LPS处理组极显著升高IL-6、IL-8、IL-1β、INF-γ和TNF-αmRNA表达(P<0.01);与LPS组相比,CA+LPS处理组IL-6、INF-γ和TNF-α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IL-8和IL-1β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IL-10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说明,CA可通过调节牦牛PBMC炎性因子的分泌及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在小鼠LPS致炎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中药方剂清温消热饮的抗炎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12例用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治疗过程中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抗炎因子(IL-10)含量。与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组比较:清温消热饮组在18、24 h血清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清温消热饮组在6、12、18 h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6、18 h差异显著(P0.05),12 h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血清中的PGE2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在6、18、24、36 h时血清中的PGE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在18、48 h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清温消热饮组与地塞米松组在各时间段血清中TNF-α、IL-1β、IL-10、PGE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清温消热饮在急性炎症模型中能有效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含量水平,提升抗炎因子(IL-10)含量水平以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脂多糖对大鼠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对大鼠乳腺上皮细胞中αs1-酪蛋白(CSN1S1)、β-酪蛋白(CSN2)和乳清蛋白(α-LA)3种主要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研究在催乳素诱导作用下,0、100、500、1 000、5 000和25 000 ng/mL的LPS作用于HC11细胞3和24 h对酪蛋白基因(CSN1S1、CSN2和α-LA)、葡萄糖转运因子1(GLUT1)、葡萄糖转运因子8(GLUT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LPS作用于HC11细胞,均显著抑制了CSN2基因的表达;作用3 h时,500~1 000 ng/mL的LPS显著增加了α-LA基因的表达量(P0.05),作用24 h时,所有剂量的LPS均显著抑制了α-LA基因的表达(P0.05);500~25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和所有剂量的LPS作用24 h时均显著增加了CSN1S1基因的表达量(P0.05);LPS显著增加了TNF-α基因的表达量(P0.05);1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和100~25 000 ng/mL的LPS作用24 h时,均显著增加了IL-6基因的表达量(P0.05);500~25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显著增加了IL-1β基因的表达量(P0.05);从时间效应来看,总体趋势是3种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在作用24 h时的基因表达量均高于作用3 h时。大于5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显著增加了GLUT1基因的表达量(P 0.05),所有剂量LPS均显著抑制了GLUT8基因的表达(P0.05)。综上,在大鼠乳腺上皮细胞中,LPS对不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的影响,LPS能抑制CSN2和α-LA基因的表达,却能增强CSN1S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