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94年甘薯天蛾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甘薯天蛾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张广义,王登甲,惠祥海,詹召芳,孙明海(邹城市植保站273500)甘薯天蛾(HerseconvolvuliLinnaeus),又名族花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该虫喜高温。主要发生在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  相似文献   

2.
甘薯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涛 《福建农业》2006,(9):23-23
甘薯疮痂病是我市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近年来甘薯植株发生严重时,发病率常达50%以上,不但造成甘薯产量损失,而且病薯中淀粉含量减少,品质降低。为了摸清甘薯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并提供科学的防治技术依据,我校于2004—2005年对郊区几个乡镇甘薯主产区进行监测研究,现将其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薯大象甲又称甘薯长足象,属鞘翅目,象甲科。该虫危害包括大豆、桃、柑桔等10科25种植物,在我市主要危害甘薯,且有逐年加重趋势。甘薯一般株被害率5%—18%,严重的达45%。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包括喙)11.9—14.1毫米,近长卵形,黑或黑褐色(少数红褐色)。体表披灰褐色、灰色、土  相似文献   

4.
甘薯小象虫又称甘薯蚁象,幼虫俗称“蛀心虫”等,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有的地方耕作粗放,对该虫失去警惕。田间虫口开始回升,为害日趋严重。一般田块常年受害损失达10%-15%,严重的损失30%以上,个别田块损失可达70%以上,已成为连江县甘薯生产重要的害虫。  相似文献   

5.
闽东南地区甘薯小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小象甲属鞘翅目蚁象甲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一些省市,福建省是甘薯小象甲发生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沿海各县市为害损失更大。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薯蔓和薯块为主,是甘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重要害虫,损失率一般为10%~30%,严重田块可达40%以上,甚至绝收。甘薯小象甲是钻蛀性害虫,生命力强,寿命长,世代重叠,单一防治效果都不理想,综合治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综合治理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导致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回升,损失日益严重。其中没有完善的测报技术是使防治指导陷入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梨小食心虫,又称桃折梢虫,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桃、梨、苹果等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尤其喜食桃树新梢和桃果。深州蜜桃在我市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每年因梨小食心虫危害造成的蛀果损失达30%~40%,严重影响了蜜桃的产量和品质。因其寄主种  相似文献   

7.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它分布广,是一种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主要为害甘薯、大豆、花生、烟叶等;在蔬菜中主要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类蔬菜,也能为害芋、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瓜类、豆类等,能为害的植物达99个科290多种之多。随着我区经济作物栽培种类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斜纹夜蛾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1.5万亩,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年甘薯小象虫严重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加强检疫措施、健全监测技术、农业防治、诱杀、以菌治虫、化学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甘薯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薯小象甲又名甘薯小象鼻虫、甘薯蚁象等,常造成甘薯产量损失20%~30%,严重田块高达40%以上。农户应根据甘薯小象甲的发生特点,加强防治,确保甘薯优质高产。1危害特点甘薯小象甲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在薯块内和粗蔓中取食,形成隧道,并将  相似文献   

10.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蛾科,是梨树上主要虫害之一。2010年梨小食心虫在我市部分果园暴发成灾,使果农遭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市香梨栽培面积2.78万公顷,结果面积1.54万公顷。在我市12个香梨种植区,梨小食心虫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甘薯小象虫主要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小象虫成虫俗称“伪蚁”、“甘薯猴”和“臭虫”等;幼虫俗称“蛀心虫”、“臭香虫”等,是国际和国内的植物检疫对象。在莆田市甘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沿海薯区受害十分严重,是影响甘薯优质高产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实施大面积的甘薯“五改”综合配套技术,使此虫发生为害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甘薯持续增产。但近年来,由于对此虫失去警惕,放松防治,各地田间虫口开始回升,有日趋严重为害之势,应引起十分注意。笔者经过多年对此虫的观察及各地试验示范结果,把甘薯小象虫的主要生活习性和甘薯小象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粟负泥虫Oulematristis(Herbst)又名粟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是豫北旱作区谷子上的主要害虫,主要分布在豫北一带。为了尽快摸清粟负泥虫的发生规律,控制其危害,近年来我们对粟负泥虫的发生和防治作了一些观察和探索。1材料及方法1.1室外笼...  相似文献   

13.
对叶菜型甘薯常见害虫甘薯大象虫、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甘薯麦蛾、甘薯小绿龟甲识别的主要特征及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俗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疸虫、麦蛆等。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幼虫金黄色,体长2.5毫米,成虫体长2毫米。小麦抽穗期,成虫在麦穗的颖壳内产卵,随着小麦的灌浆,幼虫吸食籽粒内的浆液,造成麦粒空秕。一般被害麦田减产30%~40%.重者70%~8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甘薯小象虫严重发生的现状,根据甘薯小象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开展性诱剂和以茵治虫等科学试验,探索综合防治新技术,经多年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 麦叶蜂为小麦食叶害虫,俗名齐头虫、小粘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端部为害,把叶片咬成缺刻或吃掉叶尖,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小麦灌浆。此虫在我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且发生时间较常年提前,广大农户应高度警惕。 1 形态特征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成虫体长8.6~9.8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稻螟蛉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螟蛉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双带夜蛾、粽子虫、稻青虫、三角虫、青尺蠖、量步虫等。该虫为内源性害虫,在江苏20世纪30年代初期已有间歇成灾的报道。50年代初,局部地区仍较严重,秧苗被害损失一般在5%~10%,个别地区高达50%左右。60年代,通过化学防治基本控制了稻螟蛉的发生。进入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屏南县山地综合开发规模的逐年扩大,锥栗栽培面积逐年增多,而广大果农缺乏栗瘿蜂的科学防治知识,以致造成该虫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加剧。据调查统计,一般损失产量20%-30%,多者损失40%-50%(表1),已成为制约栗树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1998—2005年对该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观察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该虫在我市所辖20个乡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晋州镇城区内绿地中晋州市园林公司绿地、土地局绿地、国税局绿地、气泵厂绿地以及向阳路、中兴街、东胜路、和平路四条市主要干道上的悬铃木为害最为严重,叶片为害率达92%。该虫在我市5月28日左右便有幼虫大量孵化,并开始为害叶片。刚孵化的小幼虫群集于孵化处,在蓑囊内将叶片吃成网状,大约1周左右时间,幼虫从囊中爬出,吐丝下垂,借风飘落到其他叶片上,继续为害。随着虫龄的增大,蓑囊也随之增大,当幼虫长到3龄时,食量急剧增大,大量啃食叶肉,有的叶片仅剩下叶脉,形同网状,造成树体营养不良,树势衰弱,严重损坏了晋州市城区的市容市貌,使我市的城区绿化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俗称狗跳蚤、菜蚤、地蹦子等,主要为害白菜、萝卜、芥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随着东山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订单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该虫已成为东山县蔬菜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面积2000hm^2,一般受害损失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近年来,东山县植保植检站对该虫进行测报观察和综合防治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