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素花党参干物质量、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党参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42.8%;缺氮和缺钾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处理,对党参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在整个生育期,党参茎叶、根部干物质累积量先升高后降低,施肥处理以NPK干物质累积量最高,NK次之,NP最低。随着生育期推进,党参根部氮、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规律,磷含量表现为降低-升高-升高,整个生育期内党参根部氮、磷、钾含量为氮钾磷。因此,素花党参苗期需肥不多,可适当少施,盛花期吸收量剧增,应适当补施氮、磷、钾肥以满足根部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2.
素花党参多糖的超声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素花党参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用超声提取素花党参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测得素花党参中多糖含量为30.49%,平均收回率为99.24%,RSD=2.32%(n=6)。[结论]甘肃素花党参中多糖含量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超声提取是一种有效的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和川党参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养血、和脾胃、生津清肺等功效。主治气短无力,津伤口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清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5、10、15、20、25、30℃恒温光照及15/25℃、20/30℃光照黑暗交替变化条件下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寻温度条件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素花党参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33%~96.33%,发芽势变幅为1.33%~50.33%,发芽指数变幅为0.08%~21.52%,活力指数变幅为9.22%~53.52%;25℃、20℃光照条件下和15/25℃光照黑暗交替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尤其25℃恒温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5℃恒温光照条件为素花党参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5.
党参为桔梗科(Platycodon)植物素花党参Codonopsis(pilosula Franch.)Nannf.或川党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的干燥根,每年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即成商品;党参为多年生草本,家种、野生兼有,在全国大多数省区均可以栽培.  相似文献   

6.
党参     
《天然产物分离》2005,3(4):40-40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或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vat.modesta),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以干燥根入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  相似文献   

7.
阐述党参的药用价值和党参的原植物与药材性状。党参主要原植物有4种,即素花党参、党参、川党参和管花党参;药材品种常见的有5种,即西党、条党、潞党、东党和白党。板桥党(即条党)以泥鳅头、鸡皮皱、糙米色、菊花心、味芬香的性状特征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很好声誉,已成为恩施州主要出口商品。  相似文献   

8.
药典中规定,中药材党参的来源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试验对产自5个省市的8份党参材料的种子质量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评价,并对幼苗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肥平衡施用对素花党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党参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建立氮、磷和钾肥肥料效应模型,以素花党参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和钾肥平衡施用对素花党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党参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29.7%;缺氮和缺钾处理其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处理,对党参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钾磷;氮、磷及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任一因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党参氮(N)、磷(P2O5)和钾(K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97kg/hm~2、140kg/hm~2和298kg/hm~2,适宜的氮∶磷∶钾为10∶7∶15。  相似文献   

10.
<正>党参为桔梗科植物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是常见的平补类中药材。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党参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种植前景看好。陇西县是甘肃最大的传统药材产区,是党参、柴胡、黄芩、甘草等中药材的道地产区,然而陇西县党参栽培过程中,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和农户不规范的栽培方式,使得种植期间党参病害影响加大,以下结合陇西县党参栽培病害防治实际,将党参常见的4种病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归纳,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纹党因其根体过半生长有致密横纹而得名,现普遍认为其是桔梗科植物素花党参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文县.该文概述了纹党的生物学特性、药理学、化学成分、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纹党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产地中药党参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依据,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两个指标,计算并建立所测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同时结合二阶导数谱进一步放大分析,探讨不同产地和品种党参的相似度并进行快速鉴别.结果表明:4种不同产地的川党参共有峰率均大于71.4%,5种不同产地党参共有峰率最高达到83.3%,最低为55.0%;川党参与党参之间共有峰率最高达到94.4%,最低为59.1%;素花党参与不同产地的川党参与党参的共有峰率均大于65.0%.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党参随着种质资源的变化,化学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中均有差异,在具有高分辨力的二阶导数谱1 800~400cm-1波段区分更加明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能从整体上分析谱图特征峰的变化规律,可以解决中药品质差异和产地归属的问题,为党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出白条党参栽植的最佳土壤深松深度,进行了本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深松深度栽植对党参生育期影响不大,深松35 cm时出苗率最高,深松深度对党参产量、根长、根直径和药材一级品率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特点基本一致,大小顺序为25 cm35 cm45 cm≥15 cm。最终得出在陇西自然环境条件下,栽植党参最佳深松深度范围为25~35 cm。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党参进行打尖,来研究党参地上部分留20 cm、25 cm和30 cm与不打尖时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打尖后地上部分留25 cm时,产量最高,其次为地上部分留30 cm、20 cm和不打尖。  相似文献   

15.
对党参进行1 cm、2 cm、3 cm、4 cm、5 cm不同定植深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定植深度为2 cm,党参出苗率最高为74.92%,成活率最高为68.00%,根长最长为27.66 cm,折合产量最高为4 580.0 kg/hm2.  相似文献   

16.
在陇西县进行了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 cm×25 cm条件下,白条党参根长26.9 cm,根直径0.83 cm,一等品率41.56%;折合产量最高,为9 370 kg/hm2。可以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党参50 cm地膜露头栽培最佳株行距为5 cm×25 c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陇西县党参旱地30 cm白地膜露头移栽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苗选择、移栽、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党参旱地30 cm白地膜露头移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生长期对潞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产量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5日对党参地上部分割除,地上部分距离地面保留20cm,10月20日-11月20日采挖,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产量较对照增加率最高,产量提高5.71%;10月20日根长增加最多为19.68%,10月30日根径增加25.67%,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19.
3种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市售化控叶面肥对党参成药期地上部的影响,选用膨根宝(G)、党参奇肥(Q)和甲哌鎓(M)叶面肥,以清水为对照(CK),在党参始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研究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叶面肥均可抑制党参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抑制效应因叶面肥种类和党参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与CK相比较,叶面肥对党参植株的矮化效应大小依次为G>Q>M,喷施G和Q使党参株高分别显著降低4.3 cm和4.0 cm,藤长分别极显著缩短43.1 cm、30.3 cm,节间长分别缩短5.33 mm和9.98 mm,盛花期花蕾数分别极显著减少51枚和57枚,单果产种量分别极显著减少  79.8%和79.0%。G、Q和M均显著提高了党参叶绿素含量,较CK分别提高23.0%、15.8%和  19.2%。G和Q较CK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5.4%和19.8%,M对党参地上部抑制作用较小,对光合促进效应也较弱。叶面肥对党参增产效应依次为Q>G>M,喷施G和Q使党参鲜产量分别提高  36.3%和23.2%,浸出物和炔苷含量降低,灰分含量升高,M对党参的增产效应不显著。说明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的抑促效应明显,使党参植株矮化,繁殖系数降低,光合特性改善,根部产量提高,但降低了药材品质,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的效应,为了确保中药材品质及生产源头安全性,不提倡在中药材生产上施用,建议通过选育株型优异的新品种和生态有机栽培调控途径提高党参栽培成效。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地区党参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中草药种植技术的攻破,中草药种植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各个地区分别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来发展中草药种植。贵州地区由于其本身具有高海拔的优势,地域土壤环境以及当地的气候(海拔2500以上)比较适合种植党参,贵州所出产的党参由于品相好,质量高,在全国地区都享有盛誉。本文以贵州为例来详细地分析高海拔地区党参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期能够为其它地区种植党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