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茎黄芪离体快繁及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其离体快繁技术,并在无菌繁殖条件下探索了秋水仙碱溶液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扁茎黄芪的诱变效应。快繁研究结果显示,扁茎黄芪的发芽培养基为MS,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5mg/L,平均增殖系数达到4.5,平均苗高达3.5cm;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05mg/L,生根数为4~6条,生根率达到100%。采用浸泡法将扁茎黄芪的茎尖在0.1%,0.3%和0.5%不同秋水仙碱溶液浓度下分别处理1,2,3和4d,并对诱导处理后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鉴定,得出以0.3%秋水仙碱溶液浸泡3d为诱导多倍体的最佳处理组合,诱导率达40%。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原根茎型优质草种“青海扁茎早熟禾”的驯化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青海湖地区野生采集的扁茎早熟禾为材料,以适应性强、抗寒、耐旱、饲用价值较高、生产性能好为驯化选育目标,经多年混和选择,驯化选育而成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L. var. ancepsGaud. cv. Qinghai)。选育的青海扁茎早熟禾根茎发达、抗寒、耐旱、适应性强、饲用价值较高;与野生栽培扁茎早熟禾相比,具有产量高、成熟早、青绿期长、种子脱落少等优点;青海扁茎早熟禾适宜在青藏高原海拔2000~4200 m,年降水量400 mm的高寒地区旱作种植,且能安全越冬,青海扁茎早熟禾营养丰富、草质柔软,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开花期平均风干草产量达4484.8 kg/hm2,成熟期平均种子产量达422.1 kg/hm2。  相似文献   

4.
天祝斜茎黄芪是针对高寒地区驯化选育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试验旨在通过多年的栽培试验观测,对天祝斜茎黄芪在不同海拔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草品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在2 500~2 700 m高海拔寒冷地区,播种当年天祝斜茎黄芪的越冬率在96%以上,第2年起可完成整个生育期且收获成熟种子,第2~4年一茬草平均干草产量在7 000 kg/hm~2以上,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7.16%,异黄酮含量0.83%。说明天祝斜茎黄芪不仅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和饲用价值,而且合理利用对家畜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留茎高度对干旱山区黄芪根长、根粗、根重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依据留茎高度30 cm、40 cm、50 cm设计T1、T2、T3 3个处理,以自然生长不剪茎为对照(CK),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小区面积30 m~2。结果:在黄芪株高长至80 cm进行剪茎,并控制留茎高度40 cm时,药材的根长、根粗及根重明显增加,产量可提升约17%。结论:剪茎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地上部分营养消耗,抑制茎的徒长,同时可以提高旱地土壤水肥利用率,缩短黄芪移栽后的生长周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芪药物资源的利用往往仅限于黄芪的根部,而黄芪茎、叶却被大量废弃,造成了药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试验旨在采用益生菌发酵黄芪,研究黄芪根、茎、叶中黄酮类、皂苷类及黄芪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以期高效利用黄芪。采用从鸡肠道分离保存的一株益生菌(FGM),用于发酵黄芪的根、茎、叶。结果显示,经FGM发酵后,黄芪根、一年生茎、两年生茎、一年生叶、两年生叶中粗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77.46%、227.27%、207.11%、170.61%、182.28%;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55.67%、33.68%、30.04%、-8.17%、-6.57%;总皂苷含量分别提高68.50%、55.91%、55.71%、40.93%、46.13%。以上结果表明,利用益生菌发酵可使黄芪各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提高,这对高效利用黄芪、进一步开发传统中药资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牧草型‘雅安'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Ya'an')和草坪型‘H055'扁穗牛鞭草(H.compressa‘H055')为材料,用~()60Co-γ射线分别照射种茎,研究其形态变异及变异的适宜射线剂量.旨在为扁穗牛鞭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基本信息。结果表明:诱变材料的存活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降低,‘雅安'扁穗牛鞭草种茎适宜诱变剂量为80~1 00 Gy,‘H055'扁穗牛鞭草种茎适宜诱变剂量为70~90 Gy;辐射当代材料在植株形态性状上发生了较明最变异,其变异频率分别为47.5%和37.5%。并获得75%叶片变小、株高变矮、茎变细的草坪型‘H055'扁穗牛鞭草优异种质和10%植株变高的牧草型‘雅安'扁穗牛鞭草突变体,表明辐射育种方法更适合于草坪型扁穗牛鞭草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青海野生型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是否存在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本试验采用植物组织表面消毒法对斜茎黄芪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观察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种属,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薄层层析法对斜茎黄芪和优势菌发酵液中的苦马豆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斜茎黄芪中共分离出26株菌株,分属于5纲、5目、7科、7属,4株未定属。其中由根中分离的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是斜茎黄芪的优势菌属,分离率为23.08%。从薄层层析结果可以看出,斜茎黄芪和优势菌发酵液中均未检测到苦马豆素。上述结果表明,野生型斜茎黄芪不属于疯草类有毒植物,这为该植物的后续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藏沙蒿和茎直黄芪的相对产量及竞争平衡指数分析,研究两者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藏沙蒿的相对产量、竞争平衡系数均显著高于茎直黄芪,并随种植密度增加两者间的差异也逐渐增大。在8株/盆和12株/盆种植条件下,茎直黄芪混种与单种相比单株总生物量降低了16.9%和24.5%且差异显著,而藏沙蒿混种处理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单种处理。说明藏沙蒿与茎直黄芪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作用,对茎直黄芪有强烈的抑制,在较高密度的种植条件下,经过长期的竞争演替,茎直黄芪有可能被藏沙蒿取代。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斜茎黄芪化学成分组成和评价其营养价值,本试验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和专项预试,以及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的野生型斜茎黄芪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型斜茎黄芪地上部分含有强心苷、生物碱、黄酮类、醌类、酚类、皂苷、有机酸、挥发油、氨基酸等,不含香豆素类、氰苷和硝基化合物;野生型斜茎黄芪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分别为91.15%、11.80%、1.28%、47.22%、29.87%、7.39%、40.81%、1.03%和0.16%。另外,矿物质元素镁、铁、锰、锌、铜和硒含量分别为1 803.62、250.06、25.62、25.60、4.98、0.02mg/kg。结果表明,野生型斜茎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可利用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总皂苷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探索LSA-1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芪茎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黄芪茎总皂苷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黄芪茎总皂苷样品液对DPPH·、·OH的清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黄芪茎总皂苷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以生药浓度为0.015 g/ml的黄芪茎样品液进行试验,吸附时间为4 h,样品液用量/树脂质量的比值为15 ml/g,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为85%,解吸液用量/树脂质量的比值为15 ml/g,解吸时间为1 h。在上述试验条件下黄芪茎总皂苷样品液的平均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0.68%和93.13%,纯化后的干浸膏总皂苷含量由5.94%提高到12.66%;黄芪茎总皂苷样品液对DPPH·、·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因此,LSA-1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芪茎总皂苷具有富集作用,其优化的纯化工艺条件比较稳定;黄芪茎总皂苷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其清除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扁穗牛鞭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穗牛鞭草多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地中海沿岸至亚洲温带,东南亚及我国两广、福建等地也有野生种、逸生种分布.扁穗牛鞭草茎节在接触湿润土壤的条件下极易生成不定根,以其茎节作为种茎建植草地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扁穗牛鞭草茎叶柔嫩无异味,牛、羊、兔、鱼等均喜食.  相似文献   

13.
海棠 《草地学报》2004,12(3):214-218
在灌溉区及旱作区,对草原二号杂花苜蓿和直立型扁蓿豆的株高、茎重、叶重、分枝数、花序重等产草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按对产草量贡献率的顺序,在旱作区杂花苜蓿为茎重>株高>分枝数>叶重>花序重,扁蓿豆为分枝数>叶重>茎重>株高>花序重;在灌溉区杂花苜蓿为分枝数>叶重>茎重>株高>花序重,扁蓿豆为株高>茎重>叶重>分枝数>花序重。  相似文献   

14.
对选自中国和美国的12份豆科牧草材料/品种在内蒙古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旱作条件下进行了牧草产量试验的和分析。来源于内蒙古当地的豆科牧草产量显著优于引自北美的供试品种。在干旱地区,直立黄芪、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和牛枝子适应性较好,其中直立黄芪牧草产量最高。在半干旱地区,沙打旺牧草产量最高,但稳产性低于扁蓿豆和达乌里胡枝子,来源于北美的供试材料在内蒙古干旱地区不能收获牧草,在半干旱地区降水丰年播种可收获一  相似文献   

15.
茎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 Grah ex Benth)属豆科黄芪属植物,该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地广。据报道,其中茎直黄芪是有毒植物中对家畜危害性较大的一种,主要是引起马、牛、绵羊、山羊和猪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茎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种群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对采自西藏工布江达县的茎直黄芪样品,运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其种属,并计算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从茎直黄芪424个组织块中分离到内生真菌336株,分属7纲、9目、10科、13属,其中Alternaria tenuissima分离率最高为32.14%,是优势种属,其次是Undifilum oxytropis,分离率为19.05%;多样性指数显示,茎直黄芪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不同,花中内生真菌香农-维纳指数(2.16)及辛普森指数(0.154)及均匀度指数(0.80)均最高,表明其多样性最高,叶次之,茎最低。表明茎直黄芪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数量、种属组成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花是内生真菌定植的主要部位,且其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扁穗牛鞭草根、茎、叶水浸液对潜在混生种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根、茎、叶水浸液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大体包括延迟和抑制萌发2种方式;不同浓度的化感物质对幼根和幼苗伸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或多种作用并存,0.100%和0.200%浓度的茎、叶水浸液使白三叶幼根扭曲畸变,0.200%浓度根水浸液使紫花苜蓿叶片变小皱缩。经初步试验表明,扁穗牛鞭草较理想的混生种是红三叶。  相似文献   

18.
邓蓉  张定红 《四川草原》2005,(2):27-27,30
津澳林作为扁穗雀麦的去雄剂,在30%和35%剂量时杀雄效果为100%,25%的剂量杀雄效果为93%;扁穗雀麦的株高和穗茎长与化学去雄剂的剂量有明显的关系,并随着剂量的增加植株高度和穗茎长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5龄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Gaud.cv.Qinghai)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进行不同梯度磷添加试验,探讨施磷对其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开花期施磷,增加了穗干物质转运和穗部生物量,进而提高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产量(3%~28%)。施磷量在60kg/hm 2(P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255.08kg/hm 2。开花期施磷显著影响青海扁茎早熟禾繁殖分配,施磷量在P2时,繁殖分配达到最大,为5.47%。建植5年的青海扁茎早熟禾在繁殖策略上倾向于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因此,试验区域种子生产最佳施磷(P 2O 5)梯度为60kg/hm 2,以提高种子产量和繁殖分配,为高寒地区根茎型牧草种子增产稳产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茎直黄芪中药复方解毒散的安全性,进行了茎直黄芪中药复方解毒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得茎直黄芪中药复方解毒散对小鼠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为(176.91±22.70)g/kg,95%可信限为156.60-202.00 g/kg,属低毒;采用经口灌胃法对小鼠连续给药7 d,7 d后对小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茎直黄芪中药复方解毒散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行为、体质量、饮食状况、生理和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7 d后各给药组小鼠肾脏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种酶指标与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茎直黄芪中药复方预防解毒散毒性极低,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