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以广东连南茶树资源具有代表性的三处地方:涡水、黄连和大龙为研究对象,对连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叶片表型性状(66份茶树资源)和新梢生化特性(45份茶树资源)进行了鉴定和评价,为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南66份茶树种质资源24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1.86%,其中叶基变异系数最大(92.90%),侧脉与主脉交角最小(12.02%)。24个叶片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0,多样性系数均较大,叶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其值为2.08,叶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59。(2)连南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平均变异指数高达49.88%。其中CG和ECG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3.45%和105.95%;最小的是水浸出物含量,为12.14%。本项目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显著特异的茶树资源,其中,氨基酸含量5%的特异资源有4份,高茶多酚资源(34%)有13份,低咖啡碱(1%)的是黄连22号;在高水浸出物资源中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的资源有12份,其中涡水茶树群体中有10份,黄连茶树群体中有2份。  相似文献   

2.
芸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18份芸芥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有1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稳定一致的RAPD谱带,每个引物扩增出2~17条谱带,共扩增出91条谱带.采用UPGMA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0.1333处,将18个芸芥材料分为2类8组,揭示了芸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标记分析咖啡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物筛选获得18条RAPD多态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72份咖啡种质资源进行RAPD扩增,共扩增出14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性位点为84.6%。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632的水平下可将72份资源聚为3个大类,其中A类群包含了所有的中粒种资源(Coffea canephora Pierre)及一份由云南德宏所选育的中小粒种杂交种(阿拉伯斯塔),共34份咖啡种质资源;B类群包括了6份查理种(Coffea excelsa Chevalier)和大粒种(Coffea liberica Bull ex Hiern);C类群由小粒种(Coffea arabica.Linne)咖啡组成。结果说明咖啡种质的遗传关系种间容易划分,在种的分类水平上存在遗传关系多样性,部分资源的分类学地位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技术,对75份国内现有的腰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利用45个随机引物对75份腰果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40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94条,多态率达72.24%,表明75份腰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75份国内现有的腰果种质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0.936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841;通过UPGMA法建立了75份腰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当D=0.79时,将75份腰果种质划分成16个类群。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武夷山84份武夷山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用39条ISSR引物进行样品扩增筛选,从中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16条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8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7条,多态性比率达88.78%。84份名丛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平均Nei's基因多态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39、0.532,表明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84份名丛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34-0.93之间,平均值为0.70。根据Jaccard相似系数平均值,利用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的84份名丛分成六大类群,并绘制亲缘关系树状图,揭示了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84份名丛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以期为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SCoT标记对不同来源的28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36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28份木薯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7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3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1.9%。经NTSYS-pc2.10e软件计算分析,28份木薯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31~0.93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的结果显示:在系数0.68处,木薯材料分为2大类,品种BRA354单独成为一类;在系数为0.734处,28份木薯种质资源主要聚为5大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有一定相关性。SCoT标记能在木薯种质间检测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可为木薯遗传育种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遗传多样性评价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筛选的9对SSR引物对17份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标记在17个品种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56个,PIC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4和1.07,参试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D)在0.14~0.78;当D=0.19时,可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4类,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茶树优良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橡胶树抗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RAPD和ISSR技术对20份橡胶树抗寒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RAPD引物和12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条带113和101条,多态性条带指数(PPB)分别为61.1%和63.4%。据Nei-Li相似系数,ISSR标记在相似系数约0.74处,可将20份材料分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RAPD标记在相似系数约0.70处,也可将供试材料分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类,但只有XJ002420为野生种质。对2种标记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APD和ISSR所检测的遗传相似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2。以上结论表明,RAPD和ISSR标记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鉴于ISSR较RAPD有更强的多态性检出能力,ISSR技术应作为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首选单引物标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ISSR和RAPD标记,对60份红麻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9条引物共扩增出455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有368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6.24条带,多态带的比率为80.9%。当在GSC=0.871处作切割线L1时,45份栽培品种分成一大类群,15份野生半野生品种聚为另一大类群;在GSC=0.882处作切割线L2时,45份栽培品种构成的大类群可再细分为四个亚群。60份供试材料间的GSC在0.457-0.971之间,栽培种内的GSC在0.821-0.971之间;说明不同地域的种质的选择在遗传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RAPD技术对45个不同抗旱程度的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15条随机引物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然后对45个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共扩增出86条片段,其中同源片段17条,占带总数的19.8%,多态性片段69条,占片段总数的80.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片段6.9条,大部分片段介于200~2000 bp之间.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和遗传距离(GD),45个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818~0.9038之间.在GD=0.38处,将45份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分成3大类,第一类有40个品种,占品种总数的90%,第二类包含2个品种,分别是低抗旱的6178和不抗旱的大白眉,第三类有3个品种,分别是不抗旱的Fayette、牛毛黄和90~1105.在GD=0.29处,第一大类群又按照抗旱性的高低分别聚成高抗旱、中抗旱、低抗旱、不抗旱等10个亚类群.聚类结果反映出品种间关系与地理起源、表型形态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