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夏芳×秋白是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育成的夏秋蚕品种。1994年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适宜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长江流域蚕区夏秋季饲养推广,截止1998年底,已累计在四川省、重庆市等地推广200万盒以上。 1 原种性状 1.1 秋白 日本系统二化性四眠夏秋用品种。卵色灰紫色,卵壳乳白,间有淡黄。春制一蛾产卵450—500粒,秋制种每蛾产卵400—450粒,  相似文献   

2.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方法,将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夏秋用素斑(姬蚕p)家蚕品种夏芳、秋白改育成2个斑纹限性家蚕品种,从而可依据2个品种雌、雄幼虫差异明显的斑纹,使蚕种生产过程易于鉴别雌雄。经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育成的2个斑纹限性家蚕新品种蜀63、限16的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夏芳、秋白,并组配成春秋兼用双限性杂交组合蜀63×限16。经四川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蜀63×限16具有健康好养、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春季虫蛹率96.65%,茧层率23.76%,万蚕收茧量20.02 kg,茧丝长1 206 m,解舒率76.11%,洁净93.1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11%、3.77%、2.07个百分点,洁净也优于对照品种。秋季虫蛹率94.07%,茧层率23.10%,万蚕收茧量18.31 kg,茧丝长1 140 m,洁净93.0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相当,解舒率、洁净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02个百分点、4.69分。蜀63×限16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四川省及西南蚕区的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3.
李小英 《四川蚕业》2008,36(3):37-37
家蚕夏秋用推广品种夏芳×秋白,自1994年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以来,在四川省、重庆市等地呈规模推广,对蚕丝业健康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近年来,该品种在繁育过程中,发现华系夏芳母种、原原种、原种,蛾间、蛾内出现卵色驳杂的变异现象,表现出较大比例淡颜色卵(肉色)。该类卵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孵化不整齐,严重地影响了该品种的实用经济价值。采用传统的母种继代时单一淘汰变异卵的方法,连续几年未能解决问题,在种性维持中遇到了难题,2000年代方银、朱勇等对夏芳变异卵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在探明变异卵遗传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选除变异卵的纯化品种性状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刘俊凤  杜周和  张剑飞 《四川蚕业》2006,34(3):57-58,60
1303×130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十·五”期间在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下选育出的优质强健夏秋用双限性蚕品种。这一对蚕品种具有健康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等特点,且该品种为限性品种,具有常规品种所不具备的特殊的经济价值,能早期识别雌雄蚕,完全符合现代养蚕技术体系的要求。该品种于2002年秋季、2003年秋季分别以781×7532、洞庭×碧波作对照在室内进行杂交种饲育鉴定和茧丝质鉴定(成绩见表1、表2);于2004年秋、2005年秋以夏芳×秋白为对照参加了由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安排的四川省级共同鉴定(成绩见…  相似文献   

5.
以高抗BmNPV家蚕品种"秋丰N""白玉N"为育种素材,以优良家蚕品种"川山""蜀水"为载体,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川丰×蜀华)"。该品种在四川省家蚕新品种鉴定中表现良好,对BmNPV的抗性强、强健好养、茧丝质优。2021年3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夏秋蚕期使用。  相似文献   

6.
夏芳X秋白是西南农业大学和重庆市蚕桑站等单位协作选育的夏秋用蚕品种,1994年3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目前已作为夏秋用当家品种在重庆市、四川省大面积推广.普种以其“好养、高产、优质”深受蚕农和缫丝厂欢迎.1994~1998年在我校繁育母种、原原种、原种.该品种在繁育过程中表现出纯种孵化整齐、眠起齐一、健康性好、抗高温能力强、老熟快而整齐、茧色白、丝质优、发蛾集中、交配容易、产附较好、繁育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7.
"川山×蜀水"是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选育,200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品位多丝量家蚕品种,春秋兼用,具有健康性好,所产蚕茧可缫5A-6A生丝,适合四川、云南、陕西等蚕区饲养,已在四川、云南、陕西、海南等省的蚕区累计推广饲养近200万盒蚕种,成为我省农村主要饲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川蚕18号(923·925×928·92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十·五”期间培育的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2005年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春季以菁松×皓月为对照进行省级室内鉴定,万蚕收茧量21·90kg,比对照种提高10·94%  相似文献   

9.
龚大刚  鲜跃荣  冯光强 《蚕业科学》2017,43(6):1039-1044
以体质强健好养、茧丝优质高产、蚕种易繁育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对蚕茧产量高的家蚕品种锦7进行纯系分离育成新品种锦,将茧丝品质优的家蚕品种绫14与绫4杂交育成新品种绫,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7与限1杂交育成新品种苑,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8与限2杂交育成新品种州,并将4个新品种组配成具有幼虫斑纹限性特色性状的春秋兼用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锦·苑×绫·州。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实验室共同鉴定中的成绩良好:春季饲养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6.42%,全茧量2.10 g,四龄万蚕产茧量20.86 kg,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分别提高0.33个百分点、0.06 g、0.67 kg;秋季饲养的茧层率23.68%,四龄万蚕产茧量18.16 kg,鲜茧出丝率17.89%,与对照夏芳×秋白比较,分别提高0.51个百分点、0.4 kg、0.4个百分点。此外,利用限性斑纹性状在幼虫期区分雌雄,可节省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蛹鉴别用工成本及提高杂交率。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10.
川山×蜀水是四川省南充蚕种场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春秋兼用高品位茧丝蚕品种。介绍了家蚕品种川山×蜀水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和饲育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饲养成绩表明:川山×蜀水体质强健,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特别是洁净优,所产蚕茧能缫5 A~6 A级生丝,适合四川、云南、陕西等蚕区饲养。该品种200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四川、云南、陕西、海南等省的蚕区累计推广饲养100余万盒蚕种。  相似文献   

11.
家蚕新品种923·925×928·9214(川蚕18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十·五"期间结合四川省春季气候、叶质等条件,培育的1对具有抵抗高温多湿恶劣条件的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2005年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强健性好、产量高、茧丝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
《四川蚕业》2017,(1):42-44
<正>"芳·绣×白·春"是西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家蚕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2月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对茧丝特长、纤度特细、净度特优、高产易繁的高品位原料茧丝的春用蚕品种,适合于四川省川西、川南和攀西蚕区春期饲养,川中、川北蚕区春季、秋季及晚秋饲养。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4,(2):24-25
<正>川蚕27号(芳·绣×白·春)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在引进育成高品位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的基础上,利用其亲本0801、0802,与强健性蚕品种夏芳、秋白组配成的四元杂交种组合,该组合充分利用0801、0802的高品位细纤度茧丝特性,夏芳、秋白的强健性特性,同时克服了原亲本品种蜀绣×渝春、夏芳×秋白繁殖较难的问题。该品种2012-2013年参加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18,(1):54-58
正芳·绣·×白·春(川蚕27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育成的强健、生产高品位茧丝、二化性四眠四元杂交家蚕品种,适用于四川、重庆及长江流域春、秋季饲养,2014年2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审定证书号:川蚕品审(2014)02号。1原原种性状及饲育要点1.1芳中国系统,含多化性血缘二化性,四眠。越年卵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催青湿度过低,易出现生种和再出卵。蚁蚕黑褐色,克蚁  相似文献   

15.
"蜀芳×川白"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选育的二化性四眠双限性家蚕品种,具有健康性好、单产高、茧丝质优等特点,适合四川省各蚕区夏、秋季饲养。该品种于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8年秋季在三台、邛崃、旺苍、中江、仪陇等地示范推广,蚕农和丝厂反映良好,符合品种特性。为了更好推广该品种,现对该品种的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保护、冷藏和浸酸技术处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夏秋用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夏月×秋玉”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夏秋用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夏月×秋玉。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新品种不仅具有强健好养、发育整齐、可根据幼虫体色和斑纹区分雌雄的特点,而且产茧量高,丝质优,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对照品种。新品种的万蚕产茧量达19.66kg,一粒茧丝长1241.29m,解舒丝长941.99m,解舒率75.87%,鲜茧出丝率17.07%,洁净94.03分。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17.
<正> 7632×781是四川省蚕研所从引进原种中选配两成的夏秋用新品种。1973年1月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正式推广使用,到目前为止已推广200余万张,成为我省当家品种之一。1986年推广量达79.3万张,占夏秋用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蚕业》2010,31(1):96-97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春·兰×玉·帛(川蚕22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根据西部蚕区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强健、高产为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筛选出的优良蚕品种。该品种于2003-2008年进行了试验室鉴定,2007-2008年参加了四川省新蚕品种室内共同鉴定和全国联合鉴定,2009年3月15日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蚕品审(09)02号]。  相似文献   

19.
春、秋兼用蚕品种781·881×782·882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春、秋兼用蚕品种781.881×782.882是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承担的“九、五”国家攻关子专题。1998~1999年二年春、秋季参加了四川省级和全国七省(市)联合鉴定,认为该品种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产茧量、产丝量高、丝质优等特点,适合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春、秋季饲养。2000年4月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0年10月,该课题被“九、五”国家攻关课题验收组评为优秀子专题。  相似文献   

20.
家蚕耐氟新品种“桂蚕F95”的主要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新品种“桂蚕F95”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广西“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育成耐氟性强的强健性夏秋用新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氟性。2007年4月,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文详细介绍该品种主要性状,供蚕种生产、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