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规模化稻鸭生产对早稻病虫害变化规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病虫害的消长变化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I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平均虫量较水稻单一种植(CK)分别下降54.4%,48.8%,73.6%和96.1%,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株率分别降低78.9%和48.5%;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C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量分别下降18.2%,9.5%,7.0%和0.82%,纹枯病病株率降低35.5%,稻瘟病病株率升高8.0%。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飞虱和二化螟对水稻危害株率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分别降低52.9%和6.9%。试验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虫峰迟现,持续危害时间短;纹枯病蔓延危害期缩短10~14d;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壳率降低,产量最高。规模稻鸭生态种养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分别增收1024.32,1370.61元/hm2,增幅44.47%和70.03%。因此,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可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生态控制,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生态栽培配套频振式诱蛾灯物理杀虫技术应用示范表明,该项技术对稻田有害生物控效明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及纹枯病都未出现危害高峰期,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更为显著,免去了除草剂的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与传统的栽培方式比较,早、晚稻增产率分别为5.7%和5.6%,两季合计每公顷增收4 665元.  相似文献   

3.
五种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五种农药对防治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的试验表明,在五种农药中,16%力克螟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最佳,可取代甲胺磷,但需要与防治时期和方法相配合。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其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农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都有防治效果,其中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的有防治效果最好, 氟虫腈次之.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高达97.3%,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达94.8%,可以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蔡国梁 《中国稻米》2006,12(2):49-50
近几年单季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种植制度的改变,使迁入代稻纵卷叶螟的生存与转化的桥梁条件大为改观;其次是农药品种的改换使大部分农民用药失时和喷药技术不适当,控制效果差;还有就是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峰次长.针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情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兴农 《中国稻米》2004,(2):46-46
江苏省镇江市自2000年率先引进日本稻鸭共作技术,2003年已发展到上万亩。这项技术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瓶颈环节是水稻的大株距栽插问题,传统的手工栽插习惯很难适应稻鸭共作的大株距要求。为了适应稻鸭共作面积不断扩大对水稻栽插机械化的新要求,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承担完成了“稻鸭共作机械化栽植技术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危害严重.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成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药剂,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在里下河地区持续大发生,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随着剧毒、高毒农药禁止生产、销售,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2006年我们与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用该公司最新研制的31%三拂微乳剂农药,在田间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赶蛾、雌蛾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10-2011年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1961-1976年、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高峰日和高峰日蛾量,分析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消长的差异性。1)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一年可发生6个世代,早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晚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8月底至9月上旬;2)明确了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3)在1961-1976年和2000-2011年两个时间段之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早稻和晚稻田间蛾量高峰日差异不显著,但2000年以来早稻田间高峰日平均蛾量却显著高于20世纪60-70年代;4)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的最高峰在早稻期间的出现频率高于晚稻,早稻和晚稻的主害代分别为第3代和第6代,但个别年份第2代、第7代稻纵卷叶螟也会暴发成灾。可见,2003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以来,前期迁入蛾量的成倍增加直接导致了粤北地区早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而秋季回迁虫源则受北方稻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防治因素的干扰,与前期迁入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水稻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研究进展李马谅(泉州农校,泉州,362000)水稻的卷叶性食叶害虫是多个属、种的复合体,以稻纵卷叶螟cnaphaloercismedinacis为主,包括稻显纹纵卷叶螟susumiaexigua及倒须野螟属MacrsasmiaS...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中国水稻育种面临的遗传资源利用范围狭窄这一主要问题,从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角度,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13.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知97和Kenta 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讷河市2003年后期高温多雨,致使水稻稻瘟病大发生,造成大面积地块绝产,使农民蒙受重大损失。针对此情况,为农民2004年的水稻种植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Franklin Southworth 《Rice》2011,4(3-4):142-148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now spoken mainly in peninsular India, form one of two main branches of the Zagrosian language family, whose other main branch consists of Elamitic and Brahui. Proto-Dravidian, the oldest reconstructible form of Dravidian, shows a society whose economy is based mainly on herding. While the speakers of Proto-Dravidian had some agricultural knowledge, they do not appear to have brought cereals with them when they moved from western Iran to the borderlands of South Asia in the fourth millennium BCE. Linguistic evidence shows that they had contact with Indo-Iranian speakers, and some groups of Dravidian speakers entered the Indus Valley before or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Harappan civilization. Dravidian-speaking group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rding and agriculture during that period and later, and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to cultivate rice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Indus Valley.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7,(1):1-4
介绍了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有色稻、两系不育系材料、糯稻、异常生殖器官水稻、生态远缘材料、特异中间材料、抗稻瘟病材料和矮秆材料等特异水稻种质资源选育杂交水稻亲本的成功经验,认为今后应加强籼粳中间型材料、特异原始材料的利用,并重视不同类型优良亲本间的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概述了我国水稻花药培养的基础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传统育种技术与水稻花培技术相结合已育居并推广常规稻品种10多个,并为杂交稻育种提供大量恢,保新材料,花培获得的恢复系蜀恢162所配杂交稻组合Ⅱ优162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花培与水稻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结合预示着水稻花药培养在未来的水稻育种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