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刺槐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开展刺槐遗传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育种历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刺槐速生良种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第2阶段是刺槐用材林无性系定向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第3阶段是刺槐观赏、饲用等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作者概括了每个阶段开展刺槐育种研究的单位及取得的成就,列出了每个阶段选育的刺槐良种名录,全国10余个省市区的林业科研、教学单位共选育了100余个优良无性系、14个优良家系和3个优良次生种源。总结了我国剌槐良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刺槐育种发展策略和创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开展林木无性系育种的可能性和潜力,开辟林木树种改良的新途径。针对世界集约经营林业的发展对传统林木育种的冲击,笔者1974年首先提出了“有性杂交创造变异和无性系选育利用”、“群体基础上的无性系选择和无性系选择基础上的群系利用”的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研究了杉木、白榆、刺槐、油茶等树无性系选育策略和应用技术。历经15年,取得了显著的遗传增益:刺槐、白榆优良无性系材积生长超过对照40—70%;油茶亩产油量成倍增加;多无性系造林60万亩,证明林木无性系选种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开始于1974年,1983年成立了省刺槐良种选育攻关协作组,制订了刺槐良种选育的统一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了刺槐无性系的扩大繁育、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刺槐无性系测验林的营造、观察和优良无性系的区域性试验等工作。经过6年的观察比较及试验研究,选育出豫刺1号、豫刺2号、豫刺3号及豫刺4号四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豫刺1号(8048)是由南阳地区林技站1979年选育出的表型优树。树冠圆锥形,主干明  相似文献   

4.
为研制刺槐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作者对该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通过广泛检索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开展国内实地调查研究,汇总得到刺槐属共有14种,4个种间杂交种,刺槐种内有24天然变种和变型。国外刺槐属人工育种研究成绩显著的国家有匈牙利,培育的板材柱材、蜜源及饲料品种达110多个;韩国研发培育出了四倍体饲料品种;我国选育鉴定的刺槐速生用材无性系达90多个。本文根据选择确定的刺槐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性状及其表达状态,对我国引种、选育或者尚未引种但文献记载详细的刺槐属种、变种、变型、品种、无性系及授权植物新品种建立数据库,录入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和测试性状表达状态,为刺槐属植物品种鉴别和新品种DUS审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刺槐无性繁殖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无性繁殖是刺槐无性系育种和良种推广的重要手段,随着优良无性系的出现,生产上所需优良无性系苗木越来越多,因此刺槐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从1984年开始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先后完成了休眠期繁殖方法和生长期无性繁殖方法,形成了无性繁殖配套技术。使刺槐无性繁殖达到了工厂化,系列化育苗。  相似文献   

6.
四倍体刺槐是韩国山林厅林木育种研究所应用植物倍性育种技术,通过人工诱变使刺槐体细胞染色体加倍(2n=20;4n=40)选育成功的刺槐优良无性系。由于多倍体的作用,使该品系相对于普通二倍体刺槐表现出生长迅速,叶片肥大,生物量大,茎叶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高的特点,非常适宜作为营造优质饲料林(养殖牛、羊、兔、鹿等食草动物)及营造速生非产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1997年由北京林业大学引人我国,2000年底白银市引进了四倍体刺槐2号和四倍体刺槐5号,定植于不同立地条件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7.
刺槐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刺槐是我省阔叶树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营造用材林、防风固沙林、保持水土林、蜜源林和饲料林的优良树种。我所从1983年开始进行刺槐良种选育工作,经过优树选择、收集、保存、无性系测定等程序评选出9个优良无性系。鉴于材料少、扦插不易生根,无法大面积快速推广。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繁殖此优良无性系,使刺槐优良无性系在我省迅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因其木质坚硬,色泽纹理美观,耐磨耐腐蚀,抗弯抗压及抗剪强度高,是制造地板、家具等产品的优质木材[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刺槐进行遗传改良,先后在次生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选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5],选育出了一大批生长表现良好的优良无性系[6-7],特别是于2002年在河南省选育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生长快,主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托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杉木良种选育进程,从早期选择是无性系选育的必要步骤;以家系为基础的选择是无性系育种的有效方法;已有杉木遗传研究成果的利用策略和现有杉木种子园的利用;以及综合育种体系的组建等问题,论述了杉木近期良种选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邱蓉  王锐  韩宇 《陕西林业》2007,(2):32-32
窄冠速生刺槐是中国林科院1992年起从刺槐类型中选育的一种优良无性系,于2002年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良种选育研究成果鉴定,先后在全国22个省市进行了区域试验,2006年列入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窄冠速生刺槐与普通刺槐相比,具有生长快、  相似文献   

11.
窄冠刺槐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选自河南省淮阳县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过程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无性系繁殖与育苗方法以及无性系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了研究.多点测定结果表明:窄冠刺槐生长快,在不同栽培条件下4~8年生时,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5~I.8 m,胸径2.1~2.5 cm;干形好,树干通直,形率达0.7~0.8;树冠窄,紧凑而圆满,分枝角度<35°;托叶刺少或无.窄冠刺槐无性系是营建速生丰产用材林、生态防护林、农林复合系统以及园林绿化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刺槐是优良蜜源树种,刺槐蜜味道好且结晶慢。为选育出花量多、花期长、花含糖量高的刺槐无性系,于1976~1977年在山东、河南、江苏和辽宁4省26个刺槐人工林中,选择优树31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兴城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经十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花量与花期呈显著正相关,花量与含可溶性总糖量相关不显著。并选育出山东38号和江苏10号高蜜源刺槐无性系2个,花期分别为17.0和15.3天,3年平均花量1240和1150穗,含可溶性总糖量为15.14%、14.06%。  相似文献   

13.
刺槐无性系早晚期相关和早期选择年龄分析吴德军张敦论张振芬李善文(山东省林科所,济南250014)研究林木早—晚期生长相关关系并进行早期选择,是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的主要途径。我们以11年生刺槐无性系测定林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其早—晚期生...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刺槐嫁接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倍体刺槐是韩国山林厅林木育种研究所应用植物倍性育种技术 ,通过人工诱变使刺槐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2 n=2 0 ;4n=41 )选育成功的刺槐优良无性系 ,由于多倍体的巨体作用 ,使该品系相对于普通二倍体刺槐表现出生长迅速 ,叶片肥大 ,生物量大 ,茎叶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高的特点 ,非常适宜作为营造优质饲料林 [1 ] (养殖鹿、羊、兔等食草动物 )及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引进我国后 ,生产上大多采用根段扦插育苗 ,此法繁育系数较低 ,成苗慢。为加快良种苗木的繁育进程 ,探索育苗新途径 ,从 2 0 0 0年开始我们在陕西关中…  相似文献   

15.
“七五”期间,刺槐选育协作单位选出了A_05等11个优良无性系,为便于推广,分别介绍了各无性系的生长适应性、生长稳定性、材积增益和形态特征,并划分出各无性系的生态区。  相似文献   

16.
五、无性系选育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成果 从1974年,我们提出我国林木良种化要走林木无性系育种和发展无性系林业的见解后,经13年的共同努力,不仅为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做了大量理论宣传,也取得巨大实用性成果,显示了无性系育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综述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切实加强计划管理… …………一………………………·(1·1)饶阳试区综合防护林体系总体效益分析… ……………………………………(2·1)山茱萸在河北省生长情况的调研报告…… ……………………………………(3·1)引种育种白杨无性系引种试验初报……………(1·4)刺槐优良无性系选育的研究…………(2·5)油松不同类型的研究及其应用价值…(3·6)山茱萸引种栽培试验初报……………(4·1)育苗造林飞播造林应用ABT生根粉试验初报……… ……………………………………(1·7)刺槐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l·儿)…  相似文献   

18.
基于SSR的刺槐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山东省刺槐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为刺槐新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中国其他省市刺槐遗传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SSR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仪进行检测;利用所得结果分析49个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指纹图谱;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基于亲缘关系的无性系聚类分析。【结果】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2~15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375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不同位点的PIC值变化范围很大,在0.092~0.879之间,平均PIC值为0.509 8。使用组间平均数联结法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9份无性系没有严格按照不同区域聚类到一起,无性系分组与现有栽培区没有明显的规律。来自临沂的‘鲁刺8’和‘鲁刺13’、青岛的‘鲁刺40’和‘鲁刺42’以及日照的‘鲁刺10’和‘鲁刺86’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所使用的9对引物中,其中2对Rply109和rops16可以区分开45份无性系,鉴定率达到91.84%。检测到22个刺槐无性系在1个或者2个位点得到3个等位基因,表明这些无性系可能是发生自然变异的多倍体。【结论】山东省刺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无性系分组与现有栽培区没有明显的规律。引物Rply109和rops16对49份无性系的分子鉴定率为91.84%,可作为刺槐指纹图谱构建和分子鉴定的高效分子标记。利用SSR标记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为刺槐遗传资源管理、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刺槐的引种和遗传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刺槐是重要的造林树种,随着良种选育工作的开展,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刺槐无性系,造林增产效益显著。但如何提高优良无性系的繁殖系数,是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1982—1984年进行了细根段催芽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使繁殖系数从13提高到80以上。当年苗平均高2米以上,现将试验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加速杉木无性系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水平,作者总结了15年来采穗圃经营和扦插育苗的经验,提出了杉木无性系育种的选育程序和方法及育苗增殖技术,供林业生产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