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从金银花叶片中筛选获得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旨在为金银花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合适的菌种资源,为金银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方法】以金银花叶片为材料,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纯化内生芽孢杆菌;采用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离心管温浴试验评估拮抗菌株对叶斑病菌形态的影响;通过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检测拮抗菌株脂肽类抗生素粗提液对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评估拮抗菌株对金银花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结果】从金银花叶片中共分离得到120株内生芽孢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4株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4株菌株对金银花叶斑病菌的拮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随机选取菌株HC-14开展后续研究。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菌株HC-14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其抑菌率为49.38%。离心管温浴试验结果,菌株HC-14的上清液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鱼腥草内生放线菌的杀菌生物活性。[方法]以新鲜鱼腥草为材料,从其根、茎和叶部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放线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7株内生菌发酵产物进行杀菌活性筛选。[结果]这7株内生放线菌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编号为K3和K15的2株内生菌发酵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禾谷镰刀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抑菌活性,其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玉米小班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90%以上。进一步研究K15和K3菌株的抑菌活性可知,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3.71和14.97 mg/ml;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保护和治疗效果均高于70%,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7.46%和66.55%。[结论]K15和K3菌株发酵产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特别对小麦白粉病菌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抗金银花白粉病菌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其快速大量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合分生孢子萌发和平板对峙试验,分析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活性。【结果】HC-8菌株最适基础培养基为酵母蛋白胨培养基(YSP);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0 g/L、酵母膏25.0 g/L、麦芽糖10.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6.0、转速180 r/min、接种量0.100%、装液量20 mL/3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15%,显著高于优化前的74.65%(P<0.05,下同);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0.66%、59.03%和65.32%,显著高于优化前的54.31%、55.24%和59.17%。【结论】优化后的方案可提高HC-8菌株的发酵产量,并增强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效果及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发酵HC-8菌悬液。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沈阳、丹东、东港、吉林等地采集土样,采用土壤稀释法分离得到73株细菌,经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叶药效试验筛选出8株对小麦白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8个菌株对小麦白粉病的生防效果,其中菌株SN1、SN11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3.81%、73.53%,预防效果分别为91.72%、87.78%。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花生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菌株。【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花生青枯病有拮抗 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菌株,利用盆栽试验筛选防治效果好的细菌菌株。【结果】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的 300 余 株细菌中筛选获得 7 株对花生青枯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 Ab、A27 和 A38 的抑菌直径超过 10 mm, 且其分泌物对该菌有抑制效果。将这 3 个菌株进一步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A38 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 52.72%。通过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 A38 菌株鉴定为绿脓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结 论】筛选到一种花生青枯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生防细菌,鉴定为绿脓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禾谷镰刀菌具有高拮抗活性的微生物菌株,探索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方法】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及平板对峙法从24份取自河南郑州近郊、信阳、新乡、商丘、开封等地区发生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土样中分离、筛选禾谷镰刀菌的拮抗菌株。【结果】从24份土样中分离纯化到65株菌株,对峙实验发现其中8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Jc-07的拮抗效果最佳。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Jc-07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抑菌实验表明,菌株Jc-07发酵滤液明显抑制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使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Jc-07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具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 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 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 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 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主要病害内生拮抗真菌的筛选及拮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miyabe与苹果树炭疽病菌Glomeralla cingalata的内生拮抗真菌,并研究其抑菌效果。【方法】分离发病地区健康苹果树的根、茎及其根际土壤中的拮抗内生真菌,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树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发酵培养试验检测其内生真菌中抑菌物质的耐热性。【结果】分离到的18株内生真菌分属3个属,其中茎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对峙试验表明,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抑菌率高于60%的有8株,其中菌株J2、J16、J17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抑制率分别为82.75%、84.31%和82.35%,菌株T1对苹果树菌株炭疽病的抑制率为80.67%。拮抗真菌J2、J16、J17、J24、T1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不小于39.55%,最高达69.75%;在121℃时,J11和T1无菌滤液的热稳定性较好,而J2无菌滤液在100°C时就失去了生物活性。【结论】拮抗真菌J2、J11、J16、J17、T1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及苹果树炭疽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可为开展这2种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福建、四川、陕西等地耕作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芽孢杆菌。【方法】随机采集福建、四川、陕西等地耕作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芽孢杆菌,以番茄灰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芽孢杆菌;检测拮抗芽孢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73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芽孢杆菌LW-6-1,LW-6-1菌株无菌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34%和92.56%,EC50分别为10.18和10.84mL/L;对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3.98%和92.09%,EC50分别为2.03和2.67mL/L。经鉴定,LW-6-1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结论】筛选到的拮抗芽孢杆菌LW-6-1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大蒜鳞茎中抗番茄灰霉病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拮抗番茄灰霉病的内生菌菌株,研究其生防效果,为开发有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平板对峙法从大蒜鳞茎内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测定拮抗菌株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胚根和盆栽植株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7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的63株候选菌株中获得了22株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其中有4株内生菌(D6,D10,D21,Y3)对番茄灰霉病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最高可达77.5%。4株拮抗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和胚根上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92%,71.13%和70.3%;对盆栽植株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6.2%;这4株菌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n f.sp.vasinfectum)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制率最高达83.1%。【结论】大蒜鳞茎中的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内生菌在番茄灰霉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生防应用潜力的拮抗菌株。【方法】从河南省南阳桐柏山景区采集土壤样品,先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细菌纯培养,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获得1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稳定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TB17。【结果】试验分别测定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将菌株TB17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B17对苦瓜枯萎病菌生长抑菌率为49.03%,其稀释5倍和10倍的无菌发酵滤液对苦瓜枯萎病菌生长抑制率为63.96%和54.95%。拮抗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B17对苦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等7株靶标菌都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结论】菌株TB17可以促进苦瓜生长,并对苦瓜枯萎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76.92%。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潜在生防菌的筛选与控病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1-2004年从山东,河南等11省采集土样78份,通过稀释平板法共分离菌株282株,其中真菌138株,细菌72株,放线菌61株。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小麦离体叶病害抑制试验的初步筛选,共得到12株防效较好的菌种。将所筛选的12个菌株进行温室盆栽苗病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菌种PE4、C26、C27与真菌菌种P17-1对小麦白粉病抑制能力较强。防治效果分别达74.96%、70.1%、67.33%和64.71%。并对不同处理的小麦株高和千粒重进行方差分析。其中菌株PE4、C26、GE11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3.57,42.21,41.57g,与对照千粒重(29.22g)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从温室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细菌菌株692株。经室内平板拮抗性筛选和盆栽防治试验,筛选出菌株Bs-18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盆栽防效达82.22%。对菌株Bs-18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测序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枸杞根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solani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枸杞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比较不同培养液处理的内生真菌对F.solani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106株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F.Solani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编号YBG8,经鉴定其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YBG8原液体积分数为20%时,对F.solani菌丝生长抑制率最强,达70.49%,且具有浓度依赖性;YBG8滤液体积分数50%时,对F.solani孢子萌发抑制率最大,达82.4%;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先接种A.alternata再接种F.solani,可有效降低枸杞根腐病的发病率,其相对防效可达50%。研究结果可以为有效利用内生真菌防治枸杞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辣椒青枯病菌生防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丰富辣椒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为生防制剂的研发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湖南长沙青枯病发病区采集健康的辣椒植株样品,通过平板稀释分离和划线纯化方法获得内生细菌后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拮抗作用测定,筛选出拮抗青枯病菌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然后通过菌体的形态结构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筛选出一株对青枯病菌拮抗作用效果好的内生细菌L009,通过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淀粉8%、豆饼粉6%、Na Cl 0.5%、Ca CO30.5%、K2HPO40.08%、p H 7.0、72h、28℃、180 r/min转速。【结论】L009菌株对辣椒青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具有作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C-2、C-3、C-4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以来,从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鞍山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菌株252株.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小麦离体叶病害发酵液抑制法筛选出C-2、C-3、C-4 3株放线菌,对小麦白粉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能力.利用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2、C-3、C-4 3株菌株的发酵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在75%以上:对小麦离体叶病害的治疗作用分别为84.36%、65.1%和67.91%;田间小区试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1%、56.9%和62.07%.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以丰富烟草青枯病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等,并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拮抗活性及其对烟株的促生作用。【结果】在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TBWR1,序列基因登录号为EF562603,菌株TBWR1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C849252和Bacillus subtilis MN062963在同一分支上且同源性达85%,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生防效果达71.1%,并能显著促进烟草株高、叶长、茎围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增加。【结论】枯草芽孢杆菌TBWR1可作为烟草病害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在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拮抗菌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菌株和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植物病理实验室保存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拮抗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筛选出对棉花红腐病菌和辣椒根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2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这12种菌株中,菌株H×20对棉花红腐病和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68%和77%,菌株Y41对棉花红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1%,菌株棉根Ⅰ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