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2.
李超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毛堂芬  徐涵 《种子》2004,23(6):68-70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的F1代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在NLN-13培养基中诱导胚状体发生,将胚状体放置于含有多菌灵和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①20mg/L浓度的多菌灵和链霉素可以提高胚状体的成苗率.②将胚状体接种于含有0.05mg/L 2,4-D和0.01mg/L6-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愈伤组织能快速分化形成不定根和丛芽.  相似文献   

3.
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某些培养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余凤群  刘后利 《作物学报》1997,23(2):165-168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转到固体培养基上可直接发芽成苗或继代1~2次后成苗。直接成苗率与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有关,与胚状体放置方式无关。(保604×Topas)F_2较DH保604直接成苗率高;1/2MS 0.1mg/L 6-BA较B_5 0.1mg/LGA_3利于胚状体直接发芽。胚状体转到固体培养基上经10℃低温培养5天或10天可提高直接成苗率,且10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石刁柏幼胚胚状体发生与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来自国外的石刁柏品种(C.IL,PURPLE和APOLLO)为试材,研究不同基因型以及培养基中添加2,4-D、KT、6-BA和NAA等生长物质对石刁柏幼胚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在MS 2,4-D 1.0 mg/L KT 0.5 mg/L 6-BA 2.0 mg/L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产生体细胞胚.降低2,4-D的浓度,将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组织块继代培养2~3次可诱导产生出米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继而有胚状体的发生.胚性细胞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经球形胚、梨形胚、长形胚、子叶分化期到成熟胚,其发生的胚状体与单子叶合子胚形成具有相似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太子参种子特性及种胚离体诱导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学观察和无菌诱导培养技术研究太子参种子特性并离体诱导培养种胚。结果表明:太子参种子由外种皮、内种皮、外胚乳和胚构成,胚由子叶、胚芽、下胚轴和胚根组成,其中胚芽非常细小;种子具休眠特性,需要后熟过程才能自然萌发;种子的外胚乳对胚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剥去种皮和外胚乳的裸胚在培养基MS+6 BA 1.0 mg/L+NAA 0.2mg/L中能很快被诱导萌发生长,萌发率78.3%。说明太子参种胚通过离体诱导培养,可有效解决种子的休眠现象,这为实现太子参无病毒种苗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新途径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1)F1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2)在F1杂种花粉可育率为30%~43%的范围内,F1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3)供体植株年龄对高胚产量的材料无明显影响,对低胚产量的材料有明显影响.(4)提出用花药颜色来选择适合的小孢子培养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玉米幼胚生长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基因型可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H99×A188的诱导率最高(45.28%);N6培养基适合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时也适合继代培养;激素组合为MS+6-BA 1.0 mg/L+KT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出苗率和转化率最高,易成活;1/2MS培养基附加IBA1.0 mg/L和1.0 g/L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8.
以3个来自国外的石刁柏品种(C.IL,PURPLE和APOLLO)为试材,研究不同基因型以及培养基中添加2,4-D、KT、6-BA和NAA等生长物质对石刁柏幼胚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在MS+2,4-D 1.0 mg/L+KT 0.5mg/L+6-BA 2.0 mg/L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产生体细胞胚。降低2,4-D的浓度,将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组织块继代培养2-3次可诱导产生出米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继而有胚状体的发生。胚性细胞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经球形胚、梨形胚、长形胚、子叶分化期到成熟胚,其发生的胚状体与单子叶合子胚形成具有相似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的成熟胚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糯玉米成熟胚为外植体作离体培养,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硝酸银及有机物等对玉米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愈伤继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阶段,N6+6-BA 0.2mg/L+2,4-D 2mg/L的培养基诱导率最高,愈伤质量好;在继代培养阶段,MS+6-BA 0.2mg/L+2,4-D 2mg/L +AgNO310mg/L或CW (Coconut Water) 10%的培养基可改善胚性愈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083-5091
为建立稳定高效的落叶松体细胞胚再生体系,本研究以长白落叶松未成熟合子胚作为外植体材料,选择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依次通过液体培养基A,半固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三种成熟培养基诱导体细胞胚形成。其中,愈伤诱导培养基为S培养基+2,4-D 1.0 mg/L+6-BA 0.5 mg/L+KT 0.3 mg/L,蔗糖20 g/L,琼脂3 g/L;继代培养基为S培养基+2,4-D 0.15 mg/L+6-BA 0.05 mg/L+KT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成熟培养基A为S培养基+PEG-4000 100 g/L+ABA 15 mg/L+Ag NO310 mg/L,蔗糖45 g/L的液体培养基;成熟培养基B和C分别为添加了2 g/L和10 g/L琼脂的成熟培养基A。该方法体胚成熟时间为32 d左右,同步率为78.0%,正常形态体胚比例为83.0%。正常形态体胚形成效率可达223.0个/g胚性愈伤,体细胞胚萌发率可达47.2%。相较于单一成熟培养基,缩短成熟时间,使体胚生成更同步,并提高了体胚产量和质量。为落叶松体胚再生的商业化提供了途径,为大规模化育种繁殖、生理生化研究和转基因改良带来极大的方便,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适合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离体培养体系,本实验用14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基因型的小麦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研究,通过培养基激素的变化,寻找最适合遗传转化的基因型及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中09P200和SH905在小麦离体培养中反应较好,幼胚愈伤组织绿原基分化率和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0mg/L水解酪蛋白、100mg/L脯氨酸和2.0mg/LKT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成苗效果较好,所有供试基因绿原基分化率、成苗率平均分别为31.93%和14.42%;另外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继代次数的改变,筛选各外植体最适合遗传转化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幼胚继代两次、成熟胚继代三次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绿原基分化率,且此时的愈伤组织是遗传转化较理想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幼胚大小、培养基类型及培养基添加物对2种甜玉米(2-105和2-118)自交系幼胚愈伤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培养基类型、幼胚大小及不同浓度脯氨酸和2,4-D处理对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影响差异均显著。2种基因型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且2-118的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显著高于2-105。幼胚在1.5~2.0 mm时,2-105和2-118的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均最高,分别在77%和51%以上。2-105和2-118在脯氨酸浓度分别为650 mg/L、750 mg/L时幼胚的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2个水平。2种基因型在2.5 mg/L的2,4-D诱导下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水平。本研究获得了2种甜玉米自交系的再生体系,为甜玉米遗传转化和分子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引起的休眠问题,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百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的方法对大百合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百合种子变温层积90天后加入6-BA 50 mg/L浸泡24 h 能促进胚生长,胚率为45.873%(层积120 天后)、萌发率45.33%(从第1粒种子萌发开始30天后统计萌发率),发芽时间较空白对照提前6天,同样层积条件下加入6-BA 20 mg/L的胚率为23.008%,萌发率为30.33%,加入SNP 13.9 mg/L 的胚率为27.163%,萌发率为31.33%;空白对照胚率为16.741%,萌发率为26.67%。综合胚率、萌发率和发芽时间筛选出层积90 天后加入6-BA50 mg/L浸泡24 h有利于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并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苦瓜常规育种获得纯合株系耗时长、成本高,通过离体雌核培养途径获得单倍体可加速苦瓜育种进程。为建立苦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再生体系,本研究利用苦瓜未授粉子房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接种方式、激素配比、胚囊发育时期、预培养处理对胚状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 0.5 mg/L+NAA1.00 mg/L+2,4-D 1.0 mg/L+TDZ 0.04 mg/L培养基胚状体的诱导率最高,为19.60%;在8个苦瓜品种中,2个植株生长势强的品种‘桂农科3号’和‘泰国山’苦瓜胚状体诱导率较高,适合作为离体雌核诱导的实验材料;开花当天的子房去除表皮后横切成2 mm的薄片可有效降低愈伤组织的形成,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在黑暗和33℃条件下热激3 d有利于子房的转绿和出胚。本研究对苦瓜未授粉子房的胚状体诱导关键因子进行优化,为创制苦瓜单倍体育种材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连香树授粉120 d后未成熟种子子叶胚为外植体,开展胚性愈伤诱导增殖和悬浮培养体系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连香树胚性细胞悬浮系与植株再生体系。将连香树未成熟子叶胚接种在添加0.5 mg/L6-BA+1.0 mg/L NAA+1.0 g/L AC的1/2 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在0.1 mg/L 6-BA+0.1 mg/L NAA+0.5 g/L AC的1/2 MS固体培养基上进一步增殖培养。将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添加5%聚乙二醇6000的1/2 MS的悬浮培养液中进行振荡培养,建立起细胞均一、增殖较快、稳定性较强的细胞悬浮系;将悬浮培养获得的胚性材料接种到添加5%香蕉汁的0.1 mg/L 6-BA+0.1 mg/L NAA+0.5 g/L AC的MS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可分化出的子叶期体胚,将获得的子叶胚转接到添加1.0 mg/L IBA的WPM固体培养基中,体胚萌发再生成植株。  相似文献   

16.
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内蒙古特有的珍稀树种,种子生产受到大小年、倒春寒及重齿小蠹等虫害的严重影响,有性繁殖受到阻碍。本研究以沙地云杉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调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成熟胚接于培养基中培养,5 d后子叶和胚根部位膨大,10 d后胚根均明显愈伤化,40 d后愈伤呈水渍状,60 d后愈伤呈白色丝状;胚性愈伤的发生始于非胚性愈伤的表面,且长成的胚性愈伤呈细胞核大、细胞排列紧密的特点;研究结果明确了沙地云杉胚性愈伤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变化过程。(2)确定了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和最佳激素组合。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为LM,激素组合为2,4-D 6 mg/L、6-BA 2 mg/L和KT 0.5 mg/L最佳培养条件为暗培养,且胚性愈伤诱导率46%。沙地云杉胚性愈伤诱导的成功可为沙地云杉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疆阿魏离体胚培养中,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pH值及低温层积、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处理等因素对胚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胚萌发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pH值为5.5-6.0)+1mg/L GA3+0.1mg/L6-BA+3%蔗糖;光照对胚的萌发势差异不明显(P=0.334),但存在显著的温度差异(P=0.000),其中20、25、30℃较适宜;离体胚的萌发率随种子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推测新疆阿魏种子产生休眠效应的部位可能在胚以外的种皮或胚乳。本研究能有效克服新疆阿魏种子抑制物或种皮本身限制,萌发率可达94%。不仅为新疆阿魏人工培育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种子低温层积打破休眠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468-6475
为提高现代月季的抗逆性和多样性,建立月季远缘杂交未成熟胚培养体系,本研究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现代月季品种‘犹太花环’‘メアリローズ’‘夏日芬芳’和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为母本,以抗逆性强的野生蔷薇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以杂交后的未成熟胚为材料进行胚挽救,分析不同消毒方法、胚龄、胚剥离方法以及培养方法对未成熟胚挽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季远缘杂交未成熟胚用0.1%氯化汞对胚珠进行消毒效果最好且不影响胚的萌发;胚挽救的最早胚龄为30 d,未成熟胚可以在添加1 g/L活性炭的培养基MS+GA_3 0.5 mg/L+NAA 0.05 mg/L+6-BA 1.0 mg/L上萌发,其萌发率与杂交组合相关,所有杂交组合中,‘犹太花环’×黄刺玫萌发率最好,可达46.7%;去除果皮有助于胚的萌发,去除全部果皮未成熟胚萌发率最高,可达46.7%;采用两步培养法能提高月季未成熟杂交胚成苗率。月季远缘杂交未成熟胚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培育性状优异、抗性突出月季新品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平贝母根尖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合的胚性愈伤组织及胚性细胞复合体诱导、体细胞胚烫发育及植株再生的培养基,建立了平贝母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结果表明,平贝母根尖胚性愈伤组织及胚性细胞复合体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为:ER(Eriksson,1965)+6-BA 1.0 mg/L+IAA2.0 mg/L+2,4-D 0.1 mg/L,诱导率为95%;体胚发育及植株再生最适宜的培养基为:ER+6-BA 1.00mg/L+IAA 0.10mg/L,体胚萌发率为100%,萌发的体胚在发育培养基上继续培养40d后全部发育成完整植株.对不同阶段培养材料的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了平贝母体细胞胚胎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银鹊树未成熟种子为试材,对银鹊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银鹊树胚性细胞悬浮系与植株再生体系。将银鹊树未成熟种子子叶胚接种在添加1.0 mg/L 2,4-D、0.5 g/L活性炭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将诱导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添加0.2 mg/L 6-BA、0.05 mg/L NAA和3 g/L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上振荡培养,由此建立了增殖速度快、分散程度好、稳定性较强的胚性细胞悬浮体系。将悬浮培养获得的子叶胚转到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固体培养基中,可以长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