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盐水解酶主要是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能.克隆植物乳杆菌中的胆盐水解酶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从植物乳杆菌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胆盐水解酶全长基因序列(EU477374)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技术得到植物乳杆菌中胆盐水解酶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结...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微生态制剂,将乳酸菌与地方特色资源新食品原料如枇杷叶等相结合意义显著,本研究通过单菌落分离、显微观察、半固体穿刺等方法分析了枇杷叶粉对于植物乳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期判断植物乳杆菌在该环境下的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枇杷叶粉浓度下,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在20 g·L-1时抑制作用最强,在枇杷粉培养基中添加额外的碳源、氮源能够更好地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对猪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PEC-J2细胞)的黏附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处理IPEC-J2细胞,结合显微镜观察和黏附计数方法评估其黏附特性;评价其在竞争、排阻和置换3种方式下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影响.【结果】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均能黏附于IPEC-J2细胞,其中活菌体对IPEC-J2细胞的黏附指数较热灭活菌体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活菌体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竞争抑制和置换抑制率显著高于热灭活菌体(P<0.05);两种生物学状态的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排阻抑制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均能黏附于IPEC-J2细胞,并可通过竞争、排阻和置换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且其活菌体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竞争和置换抑制效果优于热灭活菌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特性和最适培养条件,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了温度、培养基初始p H值、供氧水平和培养周期等参数对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9℃、最适p H为6.0,适宜在低溶氧量的环境中培养。研究证实鼠李糖乳杆菌适宜在偏酸性的厌氧环境中生长,在39℃下培养6 h活菌量可达108.5cfu/m L,上述结果对于鼠李糖乳杆菌的规模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培养基营养水平对一株植物乳杆菌生长以及对菌液保存过程中活菌数的影响,为植物乳杆菌的发酵生产和保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仪测定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并确定在培养基不同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的对数生长末期、平稳期中期、平稳期末期,用硫酸-蒽酮法测定相应的残糖含量和活菌数,并测定液体振荡培养后静置保存过程中的活菌数。【结果】在30 h的液体振荡培养中,植物乳杆菌在富营养、正常和寡营养三种营养水平条件下,该菌的生长曲线都经历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未见到衰亡期。寡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最大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达到1012cfu/m L以上。在静置过程中,三种发酵培养液中活菌数持续下降。在静置30 d时,三种水平下的活菌数都保持在1010cfu/m L以上。在此之后,寡营养和正常水平培养基中活菌数快速下降,而富营养培养基中活菌数仍处于较高水平,直至静置60 d后仍保持在1010cfu/m L以上。【结论】三种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类似,在寡营养水平下,发酵液中的活菌数最高,富营养水平则更有利于发酵液中活菌的长时间保存。在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时,可以采用寡营养水平,以利于提高活菌数;发酵完成后可补充营养利于活菌的保存。  相似文献   

6.
对3个发酵批次的红茶菌发酵液进行宏基因组序列分析,采用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红茶菌发酵液中存在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食窦魏斯氏菌、发酵乳杆菌、戊糖乳杆菌、融合魏斯氏菌、罗伊氏乳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类植物乳杆、副干酪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等具有益生功能的细菌。宏基因组注释到的功能基因共有76 512个,其中与代谢过程注释到的功能基因数最多,且这些代谢途径上注释得到的菌株多数是益生菌株,主要参与了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等;与氨基酸代谢相关主要有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的研究方法,旨在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得到植物乳杆菌V02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菌粉。【方法】以植物乳杆菌V02为试验菌种,冻干存活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不同保护剂的种类及质量分数进行筛选和复配,得到优化后的复配保护剂质量分数配比,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当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2.23%的脱脂乳粉,9.00%的麦芽糊精和6.50%的D-海藻糖时,复配保护剂对植物乳杆菌V02的冻干保护率可达到99.88%,相比空白组的冻干存活率提高了90.51%。【结论】经响应面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V02保护剂配方可有效保护菌体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菌体存活,此配方对于植物乳杆菌V02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用于生物防癌细菌的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尿链球菌,在不同pH值条件培养基中进行了耐酸性及产酸生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菌株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酸,使环境pH值降低。植物乳杆菌的耐酸性最强,酸性环境中生长快;乳酸片球菌在中性及偏碱性的条件下生长速率最高;屎链球菌在偏碱性的条件下生长速率达到最高。这样利用3种菌株进行生物防腐时,可以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起到产酸防腐效果。并可互相协调,相辅相承。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合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生长条件。[方法]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最适生长温度为42℃,最适p H为6.5,最适发酵时间为72 h;代谢生成D-乳酸的适宜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7%、接种量10%、装液量125 m L/250 m L,在上述条件下发酵该菌种,D-乳酸产量达37.8 g/L。[结论]试验结果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D-乳酸条件摸索及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鲢鱼鱼糜中分别加入植物乳杆菌-15,干酪乳杆菌-1.001,木糖葡萄球菌-12及其混合菌种和辅料后,于30 ℃、湿度为8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48 h.试验表明,发酵剂迅速降低了鲢鱼肉香肠的pH值,促进了蛋白质的分解,抑制了香肠中TVB-N值的增加及原料鱼糜中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终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1.
 真菌诱导子是一类诱导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有真菌菌体、菌液浓缩物、菌丝和菌液提取物、菌丝体高温处理后的可溶性成分、细胞壁降解成分、肽类和蛋白质等。该文对真菌诱导子对植物培养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真菌诱导子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真菌诱导子是一类诱导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有真菌菌体、菌液浓缩物、菌丝和菌液提取物、菌丝体高温处理后的可溶性成分、细胞壁降解成分、肽类和蛋白质等.该文对真菌诱导子对植物培养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真菌诱导子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试验根据泡菜汁的营养条件以及乳酸菌的营养要求,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确定了泡菜用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纯菌种接种发酵试验,测定了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确定TVJ培养基在生产上要优于MR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虹鳟肠道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一株乳杆菌用于鱼类口服疫苗的活载体,研究从健康养殖的虹鳟肠道分离出58株形态特征不同的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触酶反应筛选出18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再通过生化反应筛选出5株表型不同的菌株。经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5株均为植物乳杆菌。在8%NaCl ,0.5%胆盐,pH 3.0,7 g·L-1胰蛋白酶,10 g·L-1胃蛋白酶,60℃处理10 min时,几乎不影响菌体存活。5株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菌活性。通过荧光分子探针cFDA-SE标记细菌,分离株L1212在15 d的检测期内能在虹鳟肠粘膜定植,并有继续繁殖倾向。因此,植物乳杆菌L1212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虹鳟口服疫苗载体及鱼类饲料添加剂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生长繁殖快、产酸能力强且耐酸的乳酸菌,以获得制备果渣青贮发酵剂的优良菌株。【方法】通过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特征、产酸速率和生长曲线进行供试乳酸菌的筛选,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研究其生长温度范围、酸碱耐受性、耐盐性,最后对菌株发酵液进行酸度滴定和有机酸组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R7、R3、Rg和Re 4株优良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R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3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Rg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Re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4株菌均可在15~50℃生长。菌株R7生长最快,降酸能力最强,发酵液乳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95.40%,在pH值3.0条件下可以旺盛繁殖,同时可耐受质量浓度0.08g/mL NaCl。Re、R3生长及产酸仅次于R7,酸碱耐受性较强。Rg在50℃生长良好,可耐受高温。【结论】菌株R7、Re、R3、Rg具有生长快、产酸能力强、耐酸、产乳酸含量高等优良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果渣青贮饲料添加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外源添加植物乳杆菌在罗非鱼、斑马鱼幼鱼肠内的代谢情况,用104cfu/m L、105cfu/m L、106cfu/m L及107cfu/m L 4个浓度植物乳杆菌JCM1149分别浸浴罗非鱼、斑马鱼幼鱼3 d后取全肠,另外用107cfu/m L植物乳杆菌JCM1149分别浸浴罗非鱼、斑马鱼幼鱼7 d,在浸浴结束后0 h、4 h、12 h、1 d、2 d、3 d、4d、5 d取全肠。将各肠道样本匀浆处理涂板计数,比较罗非鱼与斑马鱼幼鱼肠内植物乳杆菌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浸浴3 d后,对比不同浓度下肠内植物乳杆菌绝对丰度变化,当浓度大于105cfu/m L,罗非鱼肠内植物乳杆菌绝对丰度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斑马鱼肠内植物乳杆菌绝对丰度随浸浴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以107cfu/m L浸浴7 d后,罗非鱼与斑马鱼肠内植物乳杆菌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斑马鱼表现更为迅猛,24 h时降低2个数量级,罗非鱼则只降低1个数量级。上述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鱼类肠内代谢存在明显的宿主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两株植物乳杆菌作为潜在益生菌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评价两株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与KLDS1.0706作为益生菌的潜在能力,包括对酸和胆盐的抗性、免疫活性以及安全性评价。采用活菌计数法测量其在低酸和胆盐条件下耐受性,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剂量活性和热致死乳杆菌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影响,采用哥伦比亚血平板测定两株植物乳杆菌溶血性,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抗生素抗性。结果表明,两株植物乳杆菌均对酸和胆盐有较好耐受性;活性、热致死植物乳杆菌均能促进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活性植物乳杆菌作用效果较热致死乳杆菌更为明显;两株植物乳杆菌均无溶血性,对万古霉素与链霉素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细菌培养、菌体鉴定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分离到的乳酸杆菌(简称乳杆菌)进行属种的鉴定.结果显示:从3份乳扇中分离得到8株乳酸杆菌,将8株乳酸杆菌编号为001至008,其中编号001、002、003、005、006等5株乳酸杆菌为植物乳杆菌,编号004、007、008等3株为弯曲乳杆菌.然后用0.1 mol/L NaOH滴定发酵液测定其产酸量,测得001~ 008酸度分别为0.017 2、0.015 4、0.016 7、0.013 2、0.015 3、0.015 7、0.013 9、0.013 6°T.说明植物乳杆菌的产酸量均比弯曲乳杆菌的高,为乳扇中乳杆菌种类及优势种群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试验,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而确定植物乳杆菌在肉鸡生产上的最佳添加剂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乳酸菌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整体来看,以2.0‰植物乳杆菌添加组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假单胞杆菌BS1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其最适碳源、接种量、温度、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装液量进行研究,发现假单胞杆菌BS1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液体石蜡,生长最适接种量为3%,温度30℃,pH 7.0,NaCl浓度0%,250 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量为130 mL。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假单胞杆菌BS1生长曲线是0~48 h为菌体生长延滞期,48~156 h为菌体快速生长繁殖期,156~240 h为菌体生长稳定期,240 h后为菌体衰亡期。通过对假单胞杆菌BS1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