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是南方种植较为广泛的豆科绿肥作物。对光叶紫花苕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从细胞水平上研究其染色体特征,为揭示野豌豆属的染色体进化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根尖染色体制片法,对供试材料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光叶紫花苕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4L+4M2+2M1+4S,数目为2n=2x=14,核型公式为2n=14=14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9%,染色体类型为"1B"型。【结论】光叶紫花苕臂比指数主要集中在中部着丝粒m,属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轮作与减量施肥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优化牧草-烤烟轮作施肥量。【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3种栽培模式,分别为烤烟单播连作(A0)、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Rothvar)-烤烟(A1)和光叶紫花苕+燕麦(Avena sativa)-烤烟(A2);3种不同基肥施肥量,分别为牧草地施羊粪7 500 kg/hm2(B1)、烟草地单施烟草专用肥600 kg/hm2(B2)和牧草地施羊粪3 750 kg/hm2-烟草地施专用肥300 kg/hm2(B3)。【结果】A2B3牧草产量最高,较同年产量最低处理(A1B2)增产31.62%%~42.07%;轮作土壤pH较试验前降低15.87%,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也较试验前分别增加4.58%、16.08%、13.78%、23.81%、51.09%、17.92%和24.78%。【结论】合理的牧草-烤烟轮作施肥(A2B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广东地区杂交狼尾草草地冬播速生型冷季牧草对杂交狼尾草翌年春季产量和品质的 影响。【方法】在刈后冬季休眠的杂交狼尾草行间,补播速生型冷季牧草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箭筈豌 豆(V. sativa)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perenne),以不补播为对照,在翌年春季刈割时测定杂交狼尾草的产量 及营养品质。【结果】补播后翌年春季杂交狼尾草产草量和品质均有提高,11 月补播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 多花黑麦草和 12 月补播多花黑麦草的杂交狼尾草产草量依次为 11 .85、8.85、8.83、7.54 t/ hm2(DM),比不 补播对照分别提高 65.5%、23.6%、23.3% 和 5.3%;杂交狼尾草粗蛋白质含量以补播光叶紫花苕处理最高。【结论】 补播光叶紫花苕对杂交狼尾草生产性能的综合影响效果最好,其次是 11 月补播多花黑麦草、箭筈豌豆,12 月 补播多花黑麦草效果欠佳,综合效果低于不补播对照。  相似文献   

4.
用光叶紫花苕、肥田萝卜+光叶紫花苕(混播)等5种绿肥聚垄种植玉米省工省肥,增产效果明显,尤其以光叶紫花苕作为绿肥还土种玉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耕层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明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对象,研究连续种植不同绿肥对耕层土壤团聚体组成、直径的影响。【结果】连续种植光叶苕子主要提高 5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2~0. 2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肥田萝卜主要提高5~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蓝花苕子和毛叶苕子主要提高2~0. 25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加有利于水稳性大团聚体的积累,其中肥田萝卜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连续种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耕层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的提升,而光叶苕子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直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越大,土壤结构的团聚度越高。【结论】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聚体( 0. 25 mm)的形成,对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影响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混播绿肥压青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小区定位试验设计,设置不种植绿肥(对照)、单播黑麦草(Lolium perenne)、单播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混播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混播绿肥压青)4个处理,连续定位2年后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混播绿肥压青土壤的细菌总数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是对照的2.25~3.62倍和1.60~3.11倍,是单播黑麦草的1.31~1.76倍和1.43~2.92倍,是单播光叶紫花苕的1.25~1.88倍和1.08~1.27倍;混播绿肥压青土壤的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大田前期分别为单播绿肥的1.13~2.00倍和1.02~1.93倍,大田中后期均低于单播绿肥;大田后期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烟株不同生育时期混播绿肥压青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也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单播黑麦草和单播光叶紫花苕。由此可知,混播绿肥压青有利于改善植烟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可作为植烟土壤保育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深度与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贵州福泉黄壤烟区的耕作深度与绿肥品种,为该烟区培肥改土及保障优质生态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旋耕深度(浅耕与深耕)和翻压绿肥(油菜、光叶紫花苕、黑麦草)后的0~20 cm耕层烟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无绿肥土壤为对照,采用Illumi...  相似文献   

8.
探讨夏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为旱地麦田休闲期绿肥种植及合理施氮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开展裂区试验,以“普冰151”为对象,主区为麦后夏休闲(W-A)、麦后复种麦黑豆[Glycinemax(L.) Merr, W-B]、麦后复种毛叶苕(Vicia villosa Roth, W-C)和麦后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W-D)4种绿肥还田种植模式;副区设置3个氮肥用量(0、140、280 kg/hm2),分析了不同种类的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后茬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年度内,在W-C-N1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收获后的土壤含水量提升幅度最大;种绿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干物质量和产量,在绿肥复种模式中,施氮140 kg/hm2(N1)处理的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与施氮280 kg/hm2(N2)处理差异性不显著,以W-C-N1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较W-A-N0处理干物质量平均增加18.18%...  相似文献   

9.
【目的】植物的营养分配可反映其物质和能量策略,但测定植株各器官营养分配模式较为繁琐。基于各器官间含量相关性可构建估测模型,利用易采样测定器官估测单株的营养含量,为快速评估苗木氮磷钾含量提供途径。【方法】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按根、茎、针叶3种器官进行生物量、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测定,以易采样器官——针叶为变量,构建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Mp)、单株氮储量(NRp)、单株磷储量(pRp)和单株钾储量(KRP)估测模型,分析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缩放关系,阐明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ML)经对数转换后能很好地拟合单株生物量(R2=0.9988,P<0.01),单株生物量Mp=ML+10-0.235ML-0.300+10-0.334 M0.59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施用磷酸钾对酸化茶园土壤pH及其交换性阳离子的影响,以探索便捷高效的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方法。【方法】分别选取pH 3.53和pH 4.16的茶园土壤,以磷酸钾作为钾肥,分别设置4种不同浓度水平的施钾处理(50、100、150、200 mg/kg),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每隔1、5、10、20、30、45、60 d取出1次土样晾干并测定土壤pH、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H+、Al3+、铵态氮、硝态氮。【结果】(1)在2种受试土壤中,添加磷酸钾均可显著(P<0.05)提高酸化茶园土壤pH和交换性K+含量,提高幅度与磷酸钾的添加量呈正比,其中添加200 mg/kg磷酸钾处理对土壤pH和交换性K+的增幅最大,与CK相比,2种受试土壤pH分别提高0.17、0.19个单位,交换性K+的增幅分别为26.84%~104.97%, 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高海拔地带海拔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的影响规律。【方法】以亚高山-高山3 2504 098m不同海拔生境下原位培养的均质化重装土柱为研究对象,测定04 098m不同海拔生境下原位培养的均质化重装土柱为研究对象,测定010cm和1010cm和1020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及碳氮比的季节变化。【结果】低温季节(11月-3月)亚高山-高山土壤表层与表下层MBC仍处于较高水平(均高于1.3g/kg),且MBC沿海拔升高而降低,而5月-9月高海拔的MBC高于低海拔土壤;对于不同深度的土壤MBC季节差异,低温季节所有海拔均是下层(1020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及碳氮比的季节变化。【结果】低温季节(11月-3月)亚高山-高山土壤表层与表下层MBC仍处于较高水平(均高于1.3g/kg),且MBC沿海拔升高而降低,而5月-9月高海拔的MBC高于低海拔土壤;对于不同深度的土壤MBC季节差异,低温季节所有海拔均是下层(1020cm)MBC高于表层(020cm)MBC高于表层(010cm),7月所有海拔土壤MBC均是表层高于下层,季节转换的5月和9月,海拔3 250m和3 438m均是表层低于下层,而高海拔处则是表层高于下层;沿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变化明显,9月、11月和3月各海拔010cm),7月所有海拔土壤MBC均是表层高于下层,季节转换的5月和9月,海拔3 250m和3 438m均是表层低于下层,而高海拔处则是表层高于下层;沿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变化明显,9月、11月和3月各海拔010cm和1010cm和102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多低于4;在5月和7月,仅低海拔(3 250m和3 438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仍低于4。【结论】川西亚高山-高山土壤MBC季节动态,在海拔梯度上、土壤深度(02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多低于4;在5月和7月,仅低海拔(3 250m和3 438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仍低于4。【结论】川西亚高山-高山土壤MBC季节动态,在海拔梯度上、土壤深度(010cm和1010cm和1020cm)上差异显著,而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的变化规律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CK、G+100%F、G+85%F、G+70%F、G+55%F),研究翻压光叶紫花苕减施化肥对玉米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翻压量为15 t/hm~2时,化肥减施量在45%以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量的积累和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最佳的减施配比为G+85%F;玉米各器官的生物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玉米产量提高了24.6%;土壤肥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提升了1.24%~1.86%,全氮增加了2.91%~8.75%,碱解氮增加了1.23%~2.17%,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高出0.76%~1.71%、0.11%~0.79%,土壤容重降低了12.4%~14.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等高反坡阶整地措施对坡耕地酸化土壤改良效果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滇中迤者流域试验区已实施等高反坡阶的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原状坡耕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实验及经典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试验样地土壤pH、交换性阳离子(Ca2+、Mg2+、K+、Na+、H+、Al3+、Fe3+)、阳离子交换量(CEC)及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探究土壤酸化及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坡耕地等高反坡阶措施可显著降低致酸阳离子(H+、Al3+、Fe3+)含量(P<0.05),使得交换性H+降低20.00%,交换性Al3+和交换性Fe3+含量分别减少25.64%和69.29%。提升土壤pH 9.46%~13.25%、增加交换性盐基离子(C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程度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生长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重金属Cd污染(干土中含0、2、5 mg·kg-1 Cd)NaCl型(干土中含0、1.5 g·kg-1 Na+)盐渍化土壤(Cd0Na0、Cd0Na1.5、Cd2Na0、Cd2Na1.5、Cd5Na0、Ca5Na1.5),研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对Cd和NaCl胁迫下小果白刺的菌根侵染、元素吸收、离子平衡、生物量、Na+和Cd含量与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重金属Cd和NaCl胁迫下,接种F. mosseae的植物根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12.68%~21.90%。与不接种CK相比,接种AM真菌使不同处理小果白刺总干质量增加101.35%~215.29%;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增加47.55%~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施钾对苜蓿根冠生长与苜蓿抗蓟马的影响。【方法】选用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 3)(G3)和甘农9号紫花苜蓿(M. sativa Gannong No. 9)(G9)为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对象,在网室盆栽条件下,设置0.4、0.6、0.8、1.2 g (K2O)/10 kg土4个钾处理,以不施钾为对照,评价了不同钾处理下苜蓿的受害程度,并测定了两个苜蓿品种的根冠植物学特性和生物量变化。【结果】施钾后,苜蓿的受害指数显著下降,苜蓿的叶面积增大、株高升高、分枝数和侧根数增多,茎粗、根颈直径和主根直径增粗,根、茎和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受害14 d,G3和G9叶生物量在K2处理最大,分别为0.112 9 g和0.118 6 g;茎和根生物量在K3处理最大,分别为0.119 7 g、0.104 8 g和0.121 7 g、0.108 4 g;叶、茎和根生物量的增加率大小依次为根>茎>叶,根冠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受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厨余生化机产物腐熟度及Na+、小分子有机酸与种子发芽指数(Seed germination index,GI)的关系,促进厨余生化机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推广,同时,开拓固碳于土壤达到碳中和目标的新技术途径。【方法】利用萝卜Raphanus sativus种子测定厨余生化机产物的GI,并模拟不同浓度Na+、小分子有机酸溶液,分析其对GI的影响。【结果】厨余生化机产物的GI为1.53%,不满足堆肥基本腐熟的标准(GI≥50%),厨余生化机产物浸提液稀释10倍时,溶液中Na+质量浓度为75.25 mg/L,GI为43.73%。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随着Na+浓度的升高,GI呈下降趋势,当Na+质量浓度为1 200 mg/L时,GI为52.86%。随着小分子有机酸浓度的增加,GI呈下降趋势,当乙酸和乳酸质量浓度高于100 mg/L、丙酸和丁酸质量浓度高于50 mg/L时,GI小于50%。丙酸、丁酸对GI的影响强于乙酸、乳酸。【结论】厨余生化机产物的GI未达到堆肥基本腐熟的标准,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耕作深度和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烟区培肥改土及保障优质生态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旋耕深度(浅耕和深耕)和翻压绿肥(油菜、光叶紫花苕和黑麦草)后的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无绿肥土壤为对照,采用Biolog-Eco技术及化学法研究不同时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与土壤氮素循环相关的主要酶活性,分析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耕作深度翻压绿肥后植烟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绿肥翻压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整体上表现为光叶紫花苕>黑麦草>油菜>无绿肥对照,绿肥翻压后30~60 d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基质的频繁时期.光叶紫花苕深耕处理对糖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基质利用效率较高,AWCD均值分别为0.67、0.69和0.77,多样性较高且种群相对丰富;无绿肥对照对所有碳源基质利用效率都较低,AWCD均值为0.46,多样性和种群丰富度较低.胺类、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不同耕作深度下翻压绿肥的植烟土壤间差异的敏感碳源.耕作深度和翻压绿肥提高了土壤中与氮素循环相关主要酶的活性,翻压光叶紫花苕处理不同时期土壤谷胺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均处于最高水平,且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多样性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耕作深度和翻压绿肥能有效提高贵州黄壤烟区植烟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及与氮素循环相关主要酶的活性,以深耕优于浅耕,光叶紫花苕深耕处理在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方面表现较佳,可作为一种有效耕作与栽培模式在贵州烟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土水势的影响,为引洪灌水胡杨幼龄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沿岸2~4年的胡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水量(20、40、60 L/m2)处理,采用WP4C露点水势仪、TPSBR-SZL传感器测定胡杨叶水势、土水势,采用WET型土壤三参数速测仪测定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温度、电导率。【结果】胡杨叶水势与土水势均呈现出60 L/m2>40 L/m2>20 L/m2>CK的规律,胡杨叶水势日变化整体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单峰“V”型特征;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而土壤温度、电导率均低于CK,40和60 L/m2处理的叶水势与土水势日变化均小于20 L/m2与CK;土壤含水量多少影响胡杨幼树水势的高低,土壤电导率与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土壤盐分。【结论】多次灌水对干旱区胡杨幼树的生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叶水势与土水势日变化差异为60 L/m2<40 L/m2<20 L/m2<对照;2年生、3年生、4年生胡杨最优的灌水量分别为60、40、20 L/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牡钙酸清土壤调理剂在油菜上不同用量试验效果。【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0m2。处理1:不施肥;处理2:配方施肥(CK);处理3:配方施肥+土壤调理剂(1500kg/hm2);处理4:配方施肥+土壤调理剂(3000kg/hm2);处理5:配方施肥+土壤调理剂(4500kg/hm2)。各小区除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不同外,其他施肥及田间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该土壤调理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结荚数及千粒重;2.油菜产量随着该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当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为4500kg/hm2时油菜产量最高;3.施用该土壤调理剂,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养分含量,以及降低土壤可交换酸度,改善土壤酸化;降低土壤有效态铅含量,当调理剂用量为3000kg/hm2时,土壤有效态铅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其他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各处理间无明显及规律性变化;【结论】虽然施用土壤调理剂均提高油菜产量,但由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蒲蒲公英和科根橡胶草2个品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对不同Ca2+浓度的响应,分析其种子及根部对Ca2+的响应特征。【方法】以新疆当地黄蒲蒲公英、科根橡胶草为材料,2020年设置室内试验。设0(CK)、0.04、0.08、0.12、0.16 mol/L 5个Ca2+浓度处理。【结果】与CK相比,0.04 mol/L Ca2+处理未显著影响黄蒲蒲公英和科根橡胶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其余Ca2+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参数均随着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根系参数与种子萌发参数表现一致,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随着Ca2+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科根橡胶草的细根长度(直径(d)<0.5 mm)在0.04、0.08 mol/L Ca2+浓度处理下大于黄蒲蒲公英。【结论】黄蒲蒲公英和科根橡胶草在不同的Ca2+浓度处理下的根系生长适应性不同。尤其在0.04、0.08 mol/L Ca2+浓度处理下科根橡胶草细根长度要大于黄蒲蒲公英,发芽率也要大于黄蒲蒲公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