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探寻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栽培途径,以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研究灌浆期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特性、物质积累及转运等指标以探究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灌浆期喷施1%尿素、1%尿素硝酸铵和1%尿素+0.3%磷酸二氢钾均可显著提高济麦4...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15-419
为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小麦3叶期、起身期和挑旗期喷施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叶面肥增加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和次生根数,且起身期喷施吨田宝效果较好,配合喷施叶面肥促进旱地小麦根系发育,且3叶期+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更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单施叶面肥增加了植株干物质量,且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显著增加叶片、穗轴+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量,配合喷施叶面肥显著增加了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且3叶期+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效果最佳;单施吨田宝较磷酸二氢钾提高了小麦产量,且挑旗期喷施效果较好,配合喷施可提高产量,尤其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通过影响穗数使小麦增产效果显著。总之,起身期配施吨田宝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可显著增产10.49%。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锌源叶面肥喷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开展不同叶面肥喷施试验。小麦季设置去离子水(CK1)、尿素(CK2)、尿素+纳米氧化锌(U+ZnO)、尿素+壳聚糖纳米锌(U+ZnCNP)、尿素+普通七水硫酸锌(U+Zn)5种叶面肥处理;玉米季增加尿素与锌铁硒多元混合喷施处理(U+Zn/Fe/Se)。结果表明:各叶面肥喷施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锌源与尿素混合叶面肥对小麦籽粒锌含量强化效果由弱到强依次为U+ZnCNP-1增加至40.52 mg·kg-1)、籽粒植酸与锌(PA/Zn)摩尔比显著下降42.1%,使籽粒锌生物有效性(TAZ)显著提高74.5%。对于玉米,与CK2处理相比,处理U+Zn/Fe/Se使籽粒锌含量提高32.3%(从14.93 mg·kg-1增加至19.60 mg·kg  相似文献   

4.
喷施叶面肥对花后干旱春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喷施叶面肥对花后干旱胁迫下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宁春4号为材料,不喷施任何肥料的处理作为对照CK,叶面肥分别设置喷施清水、2%尿素、2%磷酸二氢钾、8%微肥、10%SOD叶面肥、10%复合氨基酸、2%富硒肥、8%旱地龙和4%农家宝共8个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结果】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增加了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经济系数。说明喷施叶面肥能有效缓解花后干旱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论】以喷施2%尿素、2%磷酸二氢钾及4%农家宝效果较好,其中净光合速率和千粒重分别增加41.93%、24.57%、27.98%和30.32%、26.92%、27.67%。  相似文献   

5.
以冬小麦为试材,清水CK处理为对照,设置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喷施4个处理,于2013—2014年和2015—2016年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和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分别进行雨养和灌溉试验,研究0.1mg/L LG-C施用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开花期LG-C处理使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速率增加了70.5%,拔节+开花期LG-C处理使小麦籽粒产量提高了4.92%。在雨养条件下,拔节+开花期喷施LG-C处理使小麦籽粒产量、沉淀值、面筋指数、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分别增加了23.74%、6.00%、3.49%、30.00%、26.87%。因此,拔节+开花期LG-C处理可协调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产量,并且在雨养条件下能改善冬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小麦的高产稳产,以小麦品种新冬20为供试材料,于2014-2015年在新疆泽普县小麦育种家基地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氨基酸水溶性化控叶面肥,研究其对冬小麦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产量等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吨田宝均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4.14%~11.59%,其中,起身期、灌浆前期分别喷施吨田宝750mL·hm~(-2)、750mL·hm~(-2)处理(即750+750)叶绿素含量最高,为53.9mg·kg~(-1);不同浓度吨田宝处理均能降低植株高度,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能提高次生根数、穗长及小麦群体总茎数,各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加5.27%~14.56%,其中,450+450处理产量最高,为8 227.2kg·hm~(-2)。综合分析小麦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后确定,起身期、灌浆前期分别喷施吨田宝450mL·hm~(-2)、450mL·hm~(-2)处理(即450+450)最佳。  相似文献   

7.
8种叶面喷剂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2%蔗糖溶液、0.05%硫酸锌溶液、清水、3.5 mg/L吲哚乙酸溶液)对小麦叶片SPAD值、籽粒灌浆特性、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剂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粒重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喷剂种类的增产效果不同,喷施8种叶面喷剂的小麦增产率为3.96%~18.94%,其中,喷施0.1%黄腐酸溶液、0.1%醋酸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5%硫酸锌溶液和2%蔗糖溶液小麦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用Logistic模型描述籽粒灌浆进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显示,叶面喷剂处理延长了到达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使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延长了快速灌浆的持效期;从光合机理的角度看,叶面喷剂处理提高了灌浆后期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是光合产物增加、粒重提高的源基础。喷施叶面喷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后期抗干热风的能力作用明显,是抵御干热风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谢辉  韩守安  王敏  张雯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9):1610-1623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遮阴程度对间作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主干分层形(DC)、开心形(OC)、高干形(HS)和小冠半圆形(SC)等树体结构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的4个树形为处理,以大田为对照。于冬小麦抽穗期、花旗、灌浆期和乳熟期4个关键生育时期对不同处理不同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响应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产量构成指标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扁桃-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等指标受树形和间作区域的共同影响,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小冠半圆形(SC)、高干形(HS)、开心形(OC)和主干分层形(DC),与单作相比降幅分别达到18.24%、33.00%、35.43%和63.68%;灌浆期不同树形处理叶绿素a/b比值均降低,扬花期和灌浆期4个树形对应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单作相比扬花期和灌浆期降幅分别在18.24%~48.88% 和15.55%~56.38%;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小麦旗叶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小麦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籽粒产量降低与间作导致旗叶光合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安阳柏庄试验基地进行了小麦生长关键期喷洒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可增加小麦株高和单株分蘖数,吨田宝在小麦生长早期喷施效果明显,磷酸二氢钾则相反;冬前分蘖期喷施吨田宝和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增加小麦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系数,且效果最为明显;在小麦生长关键期喷洒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的产量均高于喷施清水,最高分别达5104.95,4488.45 kg/hm~2,吨田宝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叶面施肥对小麦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及小麦生产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NH_4NO_3、NaH_2PO_4、KH_2PO_4和K_2SO_4叶面喷施,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叶面喷施硝酸铵(N)、磷酸二氢钾(PK)对旗叶抗氧化酶的活性有积极影响,POD酶活性在15~25d内平均上升2.8U/d,SOD酶活性同期内下降2.65U/d,会减小旗叶的衰老速度,也对小麦籽粒灌浆期的灌浆速度和粒重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作用,同期内分别为1.99g/d和1.93g/d,喷施磷酸二氢钾(PK)对小麦产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喷施磷酸二氢钠(P)能提高花后SOD酶活,在第35天时酶活为85U,远高于其他4组,对POD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喷施硫酸钾(K)对SOD、POD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磷酸二氢钠和硫酸钾处理均对灌浆速度影响不明显,但硫酸钾处理对籽粒千粒重影响明显。【结论】喷施叶面肥能改善小麦生长状况,对产量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闫军营  裴瑞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872-2873,2876
[目的]探讨了喷施叶面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同时探索了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方法]选择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作为试验区,研究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在喷施6种不同叶面肥后的变化规律。[结果]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水溶肥降低了小麦叶片SPAD值,而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肥和喷施宝则提高了其SPAD值;6种叶面肥均增强了小麦的光合效率,且以磷酸二氢钾的效果最好;在小麦抽穗期,6种叶面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Fv/Fm参数,而在小麦灌浆期,除磷酸二氢钾明显增加了Fv/Fm值,其他5种叶面肥均明显降低了Fv/Fm值。小麦产量在喷施6种叶面肥处理下均有所提高,且在磷酸二氢钾处理条件下提高幅度最高,为6.43%,其次喷施宝和含氨基酸水溶肥,分别为5.88%和4.66%。[结论]在小麦灌溉区,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增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进程、旗叶光合色素、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有机肥替代25%化肥(CF+M25)、有机肥替代50%化肥(CF+M50)、有机肥替代75%化肥(CF+M75)5种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配施有机肥可提高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但过高的有机肥配比不利于籽粒质量的增加。在0%~50%有机肥配施处理可增加快增期最大灌浆速率,在有机肥替代75%化肥时快增期最大灌浆速率减缓。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与CF处理相比,CF+M25和CF+M50处理使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增加,CF+M75处理产量降低10.1%。综上,合理范围内有机无机配施可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及时有效地供应氮素可以延缓叶片衰老,改善籽粒灌浆特性,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控氮比例控释肥对夏玉米衰老特性、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适合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的适宜控氮比例,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肥同播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1年,选用中早熟品种登海518(DH518)和中晚熟品种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氮肥类型为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掺混、普通尿素。设置10%(T1)、20%(T2)、30%(T3)、40%(T4)和50%(T5)5个控氮比例处理,以普通尿素(CK)处理为对照,探讨不同控氮比控释肥对夏玉米衰老特性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控氮比控释肥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其中,30%控氮比的控释肥效果最佳。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控氮比控释肥均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SPAD值,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改善籽粒灌浆特性。控氮比为30%的控释肥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MDA)积累量,延缓叶片衰老;显著提高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在时间上同步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原则,根据小麦生长需肥的阶段性特点,基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小麦生产管理模式,研究了冬小麦春后弱苗在中后期氮肥以及磷钾硼肥综合调控措施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响应。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区为习惯追氮(返青期一次性追施氮肥120 kg/hm)2和优化追氮(返青期追施氮肥40 kg/hm2、拔节期追80 kg/hm)2,副区为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5月15日和22日各喷施1次0.1%磷酸二氢钾+1%尿素溶液)、硼肥+尿素+磷酸二氢钾(在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处理的基础上,5月2日扬花期增加了1次喷施硼肥)、清水(在前述喷施叶面肥的时候喷施清水)3个因素,研究了冬小麦中后期不同养分调控处理对春后弱苗冬小麦生长动态、产量和养分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冬小麦春后弱苗,采取春后优化追氮方法能够提高穗粒数,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延长叶片持绿时间,提高小麦籽粒产量4.60%;春后无论是优化追氮还是习惯追氮,在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条件下,扬花期喷施硼肥对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在优化追氮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后期叶面补充氮磷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其增产效应可能被追氮后移的增产效应所掩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喷施不同浓度调节剂和叶面肥对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及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新疆灰枣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灰枣为材料,以赤霉素、硼酸和氨基酸叶面肥3种药剂复配8个配方进行叶面喷施,测定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果实外观品质等指标。【结果】 灰枣喷施调节剂和叶面肥可显著提高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和果实品质;T3处理后的灰枣叶片Pn值和Tr值显著高于CK对照处理;T3处理下灰枣叶片WUE值最高,比CK高4.35%;T4处理对坐果率提升最高,比CK对照处理提高4.81%;T3处理下灰枣果实平均单果重、果肉重和横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CK对照处理,T4处理后灰枣果实纵径达到最大值,处理T1~T7均降低了灰枣果实的果形指数,各处理在果实可食率方面相差不大。【结论】 对灰枣喷施20~30 mg/L赤霉素、0.2%硼酸和1 000倍氨基酸叶面肥,有助于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灰枣产量和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不同有机氮源和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在西南丘陵区仁寿县进行,以中筋冬小麦品种川农30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120、180 kg/hm~2)和不同种类有机肥(T1生物有机肥,T2普通有机肥)下,设置有机无机氮不同配比(R0为100%尿素、R25为25%有机肥+75%尿素,R50为50%有机肥+50%尿素,R75为75%有机肥+25%尿素,R100为100%有机肥)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品质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两个施氮量(120 kg/hm~2到180 kg/hm~2)下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增施氮肥(180 kg/hm~2)导致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有机肥种类对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生物有机肥相较于普通有机肥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单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单施化肥均不利于产量提升,有机氮与无机氮1∶1比例可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无显著影响。【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丘陵旱地中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施肥量及配比为120 kg/hm~2水平下有机氮∶无机氮=1∶1,有机氮源推荐使用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叶面肥在开州金翠李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类型的叶面肥处理,研究金翠李叶绿素、光合参数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能够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其中T4处理的光合参数最高。喷施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金翠李单果重、单株产量和亩产,和对照相比产量增加4.67%~21.61%,叶面肥处理改善了金翠李品质,提高了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结论】综合比较,含腐殖酸水溶肥对金翠李光合作用的提升增产和品质改善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含氨基酸水溶肥,可在金翠李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小麦生长的水分亏缺敏感期和合理施氮量。【方法】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11个水分亏缺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影响。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7.70%,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4.95%和7.56%;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3.69%,15.88%,产量显著降低了5.69%,8.0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但耗水量显著减少了5.44%,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8.02%。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拔节期、返青期+抽穗期、返青期+灌浆期、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抽穗期+灌浆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和产量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7.44%,17.57%,产量显著降低了11.60%和14.52%,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了8.02%和7.5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氮处理(0.3 g/kg,N2)冬小麦产量最高,耗水量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结论】冬小麦对拔节期、抽穗期、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很敏感,中氮处理具有最高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新型尿素在冬小麦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Urea)、控失尿素(LC Urea)、海藻酸尿素(H Urea)、聚能网尿素(N Urea)、含锰尿素(Mn Urea)、控失尿素一次施肥(LC Urea 1)、普通尿素+等量锰(Urea+Mn)和不施肥(CK)对冬小麦产量、叶片SPAD、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的小麦拔节期叶片SPAD分别显著提高1500%和1300%,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增加3304%和2076%,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2609%和2174%,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439%和123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575%和3902%。N Urea和Mn Urea处理与Urea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显著增产1449%和1333%。控失尿素和海藻酸尿素能够有效提高穗数,改善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在豫北潮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