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优异耐旱种质资源鉴定及耐旱指标筛选研究对于挖掘耐旱基因和提高耐旱育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2019—2020年以30份谷子种质为试材,采用随机不完全区组设计(alpha-格子设计),设干旱胁迫(DS)和正常供水(CK)2个处理,考察了谷子农艺性状的耐旱系数,通过综合评价指标耐旱性度量值D对供试谷子材料的耐旱性进行鉴定。联合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水分环境和基因型显著影响谷子农艺性状,而且基因型与土壤水分环境的互作显著影响谷子生长性状,但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千粒重除外)。t测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效果显著(千粒重除外)。主成分分析将11个单项耐旱评价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1.27%。第一主成分相当于5.866个原始指标的作用,可以解释53.327%的方差,其中株高、倒二叶叶面积、茎叶干重、穗长、穗重、穗粒重指标载荷系数绝对值较大;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穗颈长和穗粒数指标;第三主成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茎节数、千粒重和产量指标。依据D值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将供试谷子材料耐旱性分为5类。判别分析表明株高和穗重可作为谷子全生育期耐旱性鉴定首选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确定耐旱性评价指标D值,通过D值可对谷子全生育期耐旱性进行有效可靠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于2020—2021年在水稻拔节期(T1)、孕穗期(T2)、齐穗期(T3)测定顶部3片叶的SPAD值,依据盆栽试验(试验1和试验2)的数据资料建立SPAD值衍生指标与稻米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大田试验(试验3)数据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氮肥试验中A8水平(氮素施用量362.07 kg·hm-2)稻米蛋白质含量较A1~A7水平(A1~A7氮素施用量分别为0、51.72、103.45、155.17、206.90、258.62、310.35 kg·hm-2)分别极显著增加34.55%、27.44%、26.39%、22.19%、18.07%、14.39%、12.23%,而A8水平食味值较A1~A7水平分别极显著降低8.10%、5.06%、4.99%、4.10%、3.45%、2.96%、2.28%,2021年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变化趋势与前者相同。两年品种试验6个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比较中,C6品种(三江6号)蛋白质含量较C5(龙粳21)、C4(垦粳8号)、C3(龙稻203)、C2(松粳16)、C1(松粳22)分别极显著提高2.99%、12.23%、10.43%、5.04%、15.63%,C6食味值较C5、C4、C3、C2、C1分别极显著降低1.17%、12.09%、3.54%、2.89%、7.93%。品种差异及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顶部3 片叶的SPAD值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但水稻冠层叶片出现的两次“黑黄交替”现象不受品种的影响,其中单片叶的SPAD值受品种差异的影响,与蛋白质含量不存在相关性,借助指标SPAD(L1+L2+L3)/3、SPADL2×L3/mean可有效降低品种及环境差异对蛋白质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指标SPAD(L1+L2+L3)/3与蛋白质含量在T1~T3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24X-1.94 ,R2为0.75**Y=0.25X-1.69,R2为0.74**Y=0.27X-2.45 ,R2为0.72**;SPADL2×L3/mean拟合方程分别为:Y=0.22X-1.05 ,R2为0.75**Y=0.27X-2.43, R2为0.72**Y=0.26X-2.24,R2为0.72**Y为蛋白质含量,X为SPAD衍生值),拟合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稻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评分变现为线性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4.21X+113.32(Y为食味值,X为蛋白质含量),拟合优度R2=0.93**,达到极显著水平。综上,借助指标SPAD(L1+L2+L3)/3和SPADL2×L3/mean能够实现快捷、无损和实时预测稻米蛋白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出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优劣,达到按质收获以及对品质实时监测的要求,促进优质寒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品红花卉上烟粉虱的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立红 《植物保护》2007,33(4):74-76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在花卉一品红上的为害十分猖獗,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烟粉虱在一品红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的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x-回归方程为*m=-9.05+2.26x-,相关性极显著(0.799 1);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下限为T0(n)=7n+2 5.39n,T0(n)=7n-2 5.39n,截止线为T(n)=α+1/(D02-β-1/n),D0=0.15。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改进的纹枯病菌接种法,对当前我国南方稻区17个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测定和分析了各材料的纹枯病病级(RD)、相对病斑高度(HR)及株高(HP)。通过试验,将17个骨干亲本分为抗病、中等抗病、中等感病和感病4种类型;筛选出了3个抗病亲本(明恢63、蜀恢527、广恢128)和3个中抗亲本(绵恢725、珍汕97B和协青早B);供试亲本的平均RD为4.78,平均HR为0.52;通过分析,发现纹枯病病级(RD)和相对病斑高度(HR)呈极显著正相关(y=8.373x+0.435,y=RD;x=HR)、株高和病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重庆稻区稻瘟病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4年采用全国统一的鉴定方法和稻瘟病统一鉴别品种,对重庆稻区34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和19个水稻主栽品系进行抗瘟性监测明确,重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复杂多样,优势种群突出,优势小种不明显,主推水稻品种(系)抗性水平低。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及微电脑技术,探讨稻瘟病常发重病区种植优质丰产感病品种(系),纯氮施用量X1、栽插密度X2、施药次数X3三因素五水平对其病情和产量的效应,建立了穗颈瘟病指(Y1)和产量(Y2)同可控栽培因子间的数学模型:Y1=18.122 4+0.560 1 X1-0.695 5 X3+0.529 4 X32±0.739 8,Y2=386.604 3+9.368 1 X1+6.163 4 X2+15.407 8 X3-6.270 8 X12-8.620 8 X22±7.821 1,并提出了适合当地水稻控害丰产的优化组配技术。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我国一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分离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石屏、建水不同种植模式的6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测定,同时以日本8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对供试菌株进行基因分析。测定结果为B9、B13、B15、B27、B29、B31、C9、C11、C15、D1、E3和G112个生理小种,其中粳型小种占60.29%,籼型小种占39.71%。此结果与以往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趋势相吻合。供试的68个菌株进行毒性基因分析表明Av-Ks+和Av-i+频率毒性基因较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耐盐碱性分析 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的耐盐碱性,筛选适宜松嫩平原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以250 mmol·L-1高浓度NaHCO3胁迫模拟松嫩平原盐碱环境,对4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主栽燕麦品种进行研究。试验测定了2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燕麦的株高(X1)、根长(X2)、地上部鲜重(X3)、地下部鲜重(X4)、地上部干重(X5)、地下部干重(X6)、地上部含水量(X7)、地下部含水量(X8)、根冠比(X9)9个指标,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SATC) 作为衡量耐盐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燕麦品种耐盐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各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X4、X7、X8 3个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86.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份燕麦品种分为3类,其中草莜1号、张燕7、T7等3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HLJ 1、白燕2号等41个品种为中度耐盐碱品种,三分三、坝莜13号等5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34份青稞品种(系)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芽期的耐盐性鉴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青稞材料进行了多指标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较强的材料是XQ0478、白玉青稞、XQ0792、XQ0198和N4-1等;耐盐性相对较弱的材料有矮黑六、矮六密、9718和9803-2。用综合指标值(D)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4份青稞品种(系)聚为三类: A类的青稞材料有8份,其D>0.5,代表耐盐性较强的品种(系);B类的青稞材料有4份,其D<0.3,代表耐盐性较敏感的品种(系);C类的青稞材料有22份,其0.3≤D≤0.5,为中度耐盐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用AMMI双标图分析西瓜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分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AMMI模型分析了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于基因效应和环境效应,但是也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且基因型的效应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环境效应。不同西瓜品种在各试点的品种稳定性和不同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品种G4(09-N2)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15.53360),G7(09-N9)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2.56881);8个西瓜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G2(09-N1)和G1(09-N7),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品种是G4(09-N2)和G6(09-N12),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8(CK,09-N15),产量低而稳定的品种是G7(09-N9),产量一般且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3(09-N5),产量一般稳定性差的品种是G5(09-N8);在4个参试点中,甘肃兰州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强,宁夏中卫试点和宁夏中宁试点对西瓜品种的分辨力一般,宁夏海原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温室内用5个指标(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WD、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子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测定了10个小麦品种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结果表明,Amigo最不适于麦二叉蚜在其上取食,抗性最好,Batis抗性较好,其他品种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 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0.5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301份冬小麦品种(系)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培养,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数、根长、苗高和胚芽鞘长度测定的基础上,应用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各指标测量值较对照均下降,且各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分析,发现不同小麦品种(系)间表现出较大差异,D值的变幅为0.08~0.95。通过聚类分析,将材料按抗旱性强弱分为5类:藁城8901等8份品种(系)为高度抗旱型,周麦22等29份品种(系)为抗旱型,鲁麦8号等116份品种(系)为中等抗旱型,石4185等83份品种(系)为干旱敏感型,烟农18等65份品种(系)为干旱高度敏感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发芽指数、根长和根数在萌发因子、伸长因子和根部性状因子中的载荷量分别为0.96,0.88和0.91。不同抗旱类型麦区间的分布表明,8份高度抗旱型小麦品种(系)均来自国内,其中5份来自北部冬麦区。综合评价得到萌发期高度抗旱型种质分别是川麦44、皖麦33、藁城8901、CA9719、周8425B、宁冬10、新麦37和CA0958。发芽指数、根长和根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北部冬麦区可作为挖掘抗旱关键种质的重点麦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同源分析,在脱水素wzy1-2基因序列中选择298bp的cDNA序列作为干扰片段,将其插入高效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TCK303的多克隆位点,成功构建含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轰击2512个郑引1号小麦的幼胚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26株,对其T_0代再生植株进行特异引物PCR检测,获得6株阳性植株,阳性转化率为0.24%。对脱水素wzy1-2基因实时定量分析发现,小麦中目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表达模式,选取2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陕合6号和郑引1号),分别在小麦4个不同生长时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析脱水素wzy1-2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小麦WZY1-2蛋白的表达量升高;苗期小麦WZY1-2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它3个生长时期。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陕合6号和郑引1号的非特异性条带单一,表明小麦脱水素wzy1-2是干旱诱导型基因。  相似文献   

13.
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效率,筛选抗旱优异种质,以具有代表性的79份油菜为研究材料,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盆栽苗期干旱存活率试验,分析油菜苗期在干旱胁迫下鲜重、干重、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12个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抗旱系数和抗旱度量值(D值)为衡量指标,对油菜材料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抗旱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地上鲜重和叶面积平均降幅分别为69.5%和57.9%,过氧化物酶(POD)和脯氨酸(Pro)平均增加67.2%和294%。利用抗旱性度量D值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筛选出39个干旱敏感品种、8个抗旱品种、32个中度抗旱品种。D值与相对含水量(0.221~*)、地上鲜重(0.297~(**))、地上干重(0.253~*)、地下鲜重(0.321~(**))、地下干重(0.3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276~*)、POD活性(0.496~(**))和Pro含量(0.745~(**))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挖掘优质抗旱的大麦种质资源,以4份不同基因型大麦(2个高抗品种ZDM5430和ZDM5458,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7DCADA和IL-12)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综合分析不同品种大麦的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对不同品种根系进行PIPs实时定量分析,研究水通道蛋白AQPs基因与干旱胁迫之间的应答关系。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会使大麦生长变缓,各处理苗长、根长、叶含水量和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4个品种的大麦叶含水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下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其降幅分别为29.14%、52.64%、21.67%和72.15%。干旱胁迫对大麦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持续干旱后,抗旱品种ZDM5430的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在胁迫7、14、21 d时较CK分别增加了4.92%、42.86%和21.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其中ZDM5430和ZDM5458较对照组降幅较小,说明抗旱品种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通过PIP...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农田CO_2排放以及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作物管理措施对CO_2排放影响的敏感性差异,本文基于DNDC模型,结合定西试验区旱作春小麦农田定点连续监测的CO_2排放通量等数据,检验该模型模拟不同耕作措施下CO_2排放的适宜性,并对其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对不同处理下CO_2排放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即传统耕作(R=0.836、n=48、P0.01)、传统耕作+秸秆覆盖(R=0.791、n=48、P0.01)、免耕(R=0.758、n=48、P0.01)、免耕+覆盖秸秆(R=0.843、n=48、P0.01),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农田CO_2排放;而模型敏感分析显示,年平均温度是模拟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农田CO_2排放的敏感参数,其变化程度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于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两个生长季,在杨凌抗旱棚(DS)、杨凌农作一站(YAS)和乾县试验站(QX)3个环境下分别测定了43份和20份小麦高代系的8个农艺性状及8个产量性状,通过计算抗旱指数评价各性状对小麦抗旱指标的贡献率,同时利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筛选抗旱性强的小麦高代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环境(DS)下,小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基于各性状对小麦抗旱指数的贡献度,筛选出生物量、产量、小穗数和千粒重等作为评价小麦抗旱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和聚类分析将供试小麦品种(系)分为高抗旱、抗旱、中等抗旱、干旱敏感和干旱高敏感5个等级,两年度鉴定出21-1、21-34、21-39、21-18、21-2和22-17共6份高抗旱小麦品系。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旱相关指标综合评价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0份棉花资源为材料,在大田对棉花花铃期进行干旱胁迫,于胁迫第10天测定光合指标,并分别取样测定叶片丙二醛(MDA)、叶绿素(Chl a+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等的变化,吐絮后测定农艺性状;同时采用抗旱系数、抗旱指数、灰色关联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抗旱性度量值(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30份材料聚类为4个类型,高抗旱型品种有贝尔斯诺、川98、库克C310-5100、KK1543、中R2015;中等抗旱型品种有新陆早49、新陆中8号、中R773-1等13个品种;抗旱型品种有新陆早47、辽18、富依德998等8个品种;干旱敏感型品种有军棉1号、中R2009、新陆早26、新陆中58。通过灰色关联分析,16个指标与D值的紧密程度依次为有效铃数、总铃数、有效果枝数、Gs、Tr、果枝数、MDA、叶绿素总量、Pn、叶绿素b、株高、WUE、叶绿素a、Pro、Ci、SOD。在受到干旱胁迫时,棉花农艺性状表型指标敏感,同时MDA、叶绿素总量这2个指标反应较其它生理生化指标敏感,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相对其它光合指标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份转ABP9基因春小麦株系UC4-1~UC4-9及其受体亲本宁春4号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对这些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和抗旱性度量(D)值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相关抗旱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份转基因小麦的抗旱性较受体亲本宁春4号增强,3份材料的抗旱性较非转基因春小麦品种定西35增强;各农艺性状和生化指标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株高、单穗粒重、穗长、SOD活性、穗粒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POD活性、千粒重、脯氨酸含量、MDA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干旱变化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评判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灌区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干旱演变下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灌区冬小麦实际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Z=7.6482),气候产量呈不明显减少趋势(Z=-0.5686);(2)灌区总体干旱化趋势明显(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这种趋势在春、夏、秋三季都达到了显著水平;(3)干旱存在16 a的年代际周期波动,4~5 a的年际周期;(4)播种前7—9月份和播种后的10、11月的干旱情况对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作物气候产量的关键期;(5)SPI3-9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关系最密切,可以解释46.21%的产量变异;(6)随着干旱的年代际周期变化,SPI3-9与冬小麦气候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0.44上升至0.74,干旱对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