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猪高热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中兽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在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期间从治疗的猪高热综合征病猪中随机选取64头用于此次研究,试验分为两组,包含32头病猪为常规组,实施西医药物治疗,32头病猪为联合组,应用中兽医治疗,并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病猪治愈率为68.75%,联合组病猪的治愈率为93.75%,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此外,联合组病猪的复发率为0,与常规组病猪的37.5%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猪高热综合征的病猪临床主要症状为高烧不退,采用中兽医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病情进展,且能避免疾病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分析清热解毒注射液对猪热性疾病的效果;针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全州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进行治疗的60例猪热性病猪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干预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措施,干预组进行清热解毒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干预组病猪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病猪的63.33%(P0.05);干预组的病死率、复发率均为0.00%,较参照组的13.33%、23.33%低(P0.05);干预组病猪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热程均低于参照组的(P0.05);猪热性疾病使用清热解毒注射液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并探讨中西药结合在治疗猪高热综合征方面的实际效果,并为养殖户治疗猪高热综合征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以某肉猪养殖场为例对比,160头猪高热综合征病猪共有147头被治愈,治愈比例为92.5%(148/160).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猪高热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研究金丝桃素联合用药治疗猪高热病的疗效。方法:选取80头患有高热病猪,按盲目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头与对照组40头。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青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金丝桃素与黄芪多糖、清瘟败毒、清解合剂治疗。两组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45%,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金丝桃素联合用药,对猪的高热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死亡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猪无名高热又称猪无名高热综合征。该病的特点是全群发病,病猪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缺乏或废绝,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眼分泌物增多;部分下痢或呕吐;少数患猪皮肤毛孔有出血点。死亡率高达50%~90%,该病在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均可发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6.
郭建英 《吉林农业》2013,(3):240-240
目的:对猪高热病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取高热病猪100头为研究对象,均由本地养殖大户饲养,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50头,分别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药联合治疗,对两组病猪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后,观察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病猪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病死率大幅降低,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猪高热病效果确切、且优于单方治疗,值得在兽医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 58 例诊断为泻痢的患病犊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病犊牛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病犊牛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为缩短(P < 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比对照组所需花费更少(P <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组间在总有效率、治疗时间、费用和复发情况比较中差异均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具有用时短、疗效稳定、花费少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治疗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荆防败毒散治疗虚寒型感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虚寒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180虚寒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以中医荆防败毒散治疗,对照组(90例)以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以3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1%,显效10.8%,有效1.0%,无效0,白细胞由低转正常;对照组的治愈率10.0%,显效20.0%,有效37.8%,无效32.2%,白细胞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荆防败毒散治疗虚寒型感冒明显优于西医组。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乌梅散加减方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效果。试验选用120头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头。治疗组病猪采用乌梅散加减方水煎液灌服,1剂/d,连用5d;对照组病猪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和硫酸庆大霉素,剂量分别为20mg/kg·体重和1~2mg/kg·体重,2次/d,连续5d。结果,乌梅散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复方乌梅散加减方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用于临床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健脾温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温肾方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Bristo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S-QOL、SF-36)、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随访的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治疗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istol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QOL、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为34.5%,治疗组为1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健脾温肾方能显著缓解IBS-D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大便性质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健脾温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温肾方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Bristo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S-QOL、SF-36)、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随访的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治疗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istol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QOL、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为34.5%,治疗组为1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健脾温肾方能显著缓解IBS-D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大便性质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养肺消积分期疗法对晚期(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标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6例,其中综合治疗组82例,单纯西医组74例,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养肺消积分期疗法按阶段治疗,以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PFS)、中位生存期(MST)为主要观察指标,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肿瘤控制率(DCR)、不良反应等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 综合治疗组第1年、第2年总生存率分别较单纯西医组提高了23.9%、14.6%(P<0.05);与单纯西医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均提高了3个月(P<0.01);综合治疗组瘤体控制率比单纯西医组提高13.2%(P<0.05)。结论 养肺消积分期疗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增加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小,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按照猪高热病的治疗原则,以具清热解毒、杀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强心通便等功效的加味清瘟败毒散配合西药治疗猪高热病,结果表明:单纯的中药或西药治疗该病,效果都不明显;而中西医结合则疗效明显,治愈率可达75%,且没有病猪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纳入研究组的86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甲硝唑凝胶治疗,观察并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状积分、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7%高于对照组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治疗玫瑰痤疮起效快,疗效好,维持疗效时间长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将 58 例诊断为泻痢的患病犊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病犊牛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病犊牛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为缩短(P < 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比对照组所需花费更少(P <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组间在总有效率、治疗时间、费用和复发情况比较中差异均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具有用时短、疗效稳定、花费少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治疗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泻黄散合消风散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脾胃湿热型糜烂性唇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符合糜烂性唇炎(脾胃湿热型)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泻黄散合消风散加减,唇部外用除湿止痒软膏;对照组单纯使用除湿止痒软膏局部外涂。两组疗程均为4周。以患者唇部皮损面积大小、充血水肿、局部瘙痒灼热感、糜烂流水及结痂作为观察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积分情况,同时对治愈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8%,低于对照组的55.6%(P<0.05)。结论 泻黄散合消风散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脾胃湿热型糜烂性唇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鲫鱼冬瓜皮汤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按照临床等效剂量予以鲫鱼冬瓜皮汤,连续14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检测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24 h尿蛋白及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组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对照组远端小管排列较紧密,组织间可见少量炎性渗出;治疗组较对照组减轻。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治疗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鲫鱼冬瓜皮汤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体质量比,减少其24 h尿蛋白及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用补肾活血针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JOA)及直腿抬高检测评价3个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JO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直腿抬高检测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32.5%、87.5%,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猪养殖提供参考。选择猪养殖场中的80头患有气喘病的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A、B两组,每组40头,其中A组接受西药治疗,B组接受中药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患猪的治疗情况。结果通过实施西药治疗A组中的病猪治愈70头,治愈率达87.5%,B组中的病猪治愈62头,治愈率达77.5%。表明采用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都可以治疗猪气喘病,但作者强调要做好养殖过程中的预防工作,尽量将气喘病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 ~ 56日龄青铜火鸡雏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 × 3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为2个能量水平(12.13 和12.53 MJ·kg-1)和3个蛋白质水平(22%、24%和26%);选体重相近的青铜火鸡雏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常规饲养至20日龄,21日龄正式开始试验,为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56 d火鸡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蛋白质水平为26%组56 d火鸡体重和ADG显著高于22%组(P < 0.05),蛋白质水平为26%组火鸡F/G显著低于22%组(P < 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56 d火鸡体重和ADG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素(UA)和总胆固醇(TC)含量有显著性影响,26%组雏火鸡血清中UA含量显著高于22%和24%组(P < 0.05),蛋白质水平为22%组血清TC含量显著高于26%组(P < 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血清中球蛋白(GLB)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3)饲粮能量水平对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 < 0.01),能量水平为12.53 MJ·kg-1组血清中IGF-1的含量显著高于12.13 MJ·kg-1组;饲粮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地影响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蛋白质水平为22%组血清中GH含量显著高于24%和26%组(P < 0.01);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血清中GH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4)饲粮能量水平为12.13 MJ·kg-1,蛋白质水平为26%时,火鸡的经济效益最好。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21 ~ 56日龄青铜火鸡最适宜的饲粮能量水平为12.13 MJ·kg-1,蛋白质水平为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