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槟榔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关系,在海南槟榔种植园采集槟榔与相应土壤样品,包括槟榔不同生产管理水平、正常结果和黄化槟榔区,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水平和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槟榔营养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与叶片全N、P、K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槟榔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间存在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槟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对槟榔叶片N、P、N含量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福建武平烟区205个土壤样本的质地、pH值及土壤养分状况,并对不同质地土壤各肥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武平烟区植烟土壤砂土占37.07%,壤土占58.05%,黏土占4.88%.(2)不同质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钾达到显著水平,并表现为黏土含量最高,砂土含量最低.壤土全磷含量最高,砂土最低,pH值表现为砂土最高,黏土最低.砂土pH值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全氮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全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壤土pH值与全磷和全钾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和全磷,有效磷与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磷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黏土pH值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砂土各肥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而壤土和黏土各肥力因子间的相互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对宝鸡烟叶主产区207个土壤样品的主要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68 g/kg,总体上处于适宜水平;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总体上处于适宜或较高水平;速效磷相对缺乏,96.6%的植烟土壤缺磷;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针对土壤养分含量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伊犁河谷雨养旱地栗钙土区麦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田间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探索研究栗钙土旱作麦田耕层肥力指标的变化,研究新疆雨养旱地栗钙土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差异,为新疆雨养旱作区土壤肥力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田与中产田的表土层和稳定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下降趋势明显;不同产量水平栗钙土耕作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不明显;速效养分含量差异在耕作层随土层加深明显加大,高产田表土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62.2%、40.3%、34.5%,稳定层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50.6%、48.4%,犁底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80.8%、124.6%、70.5%;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冬小麦产量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EC、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升伊犁河谷雨养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不同产量水平地块犁底层土壤肥力和改良低产田耕层土壤肥力性质,尤其是增加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及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于2003~2006年采集山东苹果主产区烟台、威海主要县市110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分布,并研究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东半岛苹果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14%、碱解氮含量为74.9 mg.kg-1、速效磷含量为40.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22.7mg.kg-1土壤养分特征为有机质偏低、碱解氮呈两极分化、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不同主产县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栖霞有机质偏低、碱解氮中等、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文登有机质较高、碱解氮两极分化总体偏高、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较高;环翠有机质很低、碱解氮总体偏低、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很低.对栖霞248个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在测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质含量可增加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小于100、70和15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而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高产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园,与低产园相比,高产园磷钾增幅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氮磷钾肥比例为1:0.65:1.34.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种植园土壤为材料,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以及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皆处于较低水平。槟榔土壤养分含量随槟榔产量降低而下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下降,高产组槟榔土壤全氮、有机质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低,高产组槟榔土壤全磷和全钾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高;而槟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上升,高产组槟榔土壤碱解氮增加量比低产组的偏高,高产组槟榔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比低产组的偏低,除了全氮含量差异表现不明显,黄化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正常结果槟榔土壤和对照土壤的低。此外,黄化(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比黄化(轻)的低。槟榔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低对槟榔产量有很大影响,低含量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槟榔黄化病发生和恶化。  相似文献   

7.
于不同时间采集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内3个典型样地的4个不同土层土壤,定量测定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析土壤各养分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有机质含量与速效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艾比湖湿地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为0.23%~4.27%;碱解氮平均含量为32.08 mg/kg,处于较低水平,与土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速效磷平均含量为24.21 mg/kg,处于中等水平,与采样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含量达246.07 mg/kg,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艾比湖湿地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沼泽和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兴凯湖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的含量变化存在明显规律,其中土壤pH的均值分布特征是玉米田沼泽;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沼泽玉米田;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是沼泽玉米田,其中速效钾含量,沼泽约为玉米田的1.9倍。土壤养分的含量具有较大空间分异,其中沼泽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土壤有机质变异性较高;玉米田土壤不同土层间变异系数速效磷最高,其他较低。Person相关分析表明,沼泽土壤碱解氮与Ni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田有机质与Zn和Cr间呈显著负相关,碱解氮与Zn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与重金属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条件下桑园土壤肥力变化及其与桑叶产量的关系,为桑园土壤养分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近15年未植桑的田块为对照(CK),测定连作5、10和15年桑园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等土壤参数,并分析其与桑叶年产量的关系.[结果]与CK相比,连作5和15年的桑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pH和速效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显著提高(P<0.05,下同);连作10年,桑园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显著降低.桑园土壤养分整体以连作15年最高,连作5年次之,连作10年最低;桑叶年产量以连作10年最高,达40050 kg/ha,连作5年次之,连作15年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养分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pH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桑叶年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植桑的桑园土壤养分含量与桑叶年产量密切相关.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桑园土壤有机质,也有助于均衡提高土壤养分及改善土壤pH.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特色马铃薯‘红宝石’土壤养分及全生育期降水量、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逐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各因子对其产量形成的影响,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不同开厢宽度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适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形成;块茎生长-膨大期土壤温度偏高,全生育期光合有效时数偏长以及降水前少后多,不利于马铃薯增产,为主要限制因子。气温、土壤温度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呈负相关,p H与全磷为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速效钾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全磷与全钾为极显著负相关。在土壤温度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中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马铃薯产量与累计降水量、全磷、有效磷为正相关。针对不同开厢宽度进行的各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1. 0 m开厢更适宜试验地点该种马铃薯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土壤养分的变异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辽宁省不同地区与土地利用方式下土样100个,进行土壤养分变异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属中等水平,全氮属中等稍丰富水平,全磷总体水平稍丰富,全钾属中等稍高水平,碱解氮属稍缺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达丰富水平,土壤总体呈中性。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有较大变异性,CV在80.04%~99.92%,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全钾有中等变异性,CV在28.21%~36.85%,pH值有弱变异性,CV为5.60%。碱解氮和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和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豫中烟区土壤物理性状与养分特性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豫中烟区8个主要植烟县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特性,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中植烟土壤的物理性状较稳定,粒级以粉粒为主,沙粒次之,黏粒含量最低,其中粉粒以粗粉粒细粉粒中粉粒;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布为30%~60%,属于中壤土和重壤土;容重分布范围为1.05~1.17 g·cm~(-3),均适宜烟株根系生长;总孔隙度分布范围39.40%~70.15%,2.28%的偏低,40.57%偏高,其中禹州、郏县和叶县均值偏高。养分特性以pH值中性偏碱,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氯离子含量适宜,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适宜,但是除pH值为弱变异外,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为中等变异,速效磷、速效钾和氯离子含量为强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粗沙粒、黏粒、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沙粒和粉粒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沙粒、粉粒呈极显著负相关;全钾、碱解氮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沙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粗沙粒呈极显著负相关;氯离子仅与粒级0.5~0.1 mm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茂兰喀斯特森林1.28 hm~2固定样地内,按10 m×10 m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测定了128个土壤氮磷钾养分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6种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89.95%)、全钾(55.04%)、全氮(40.58%)、有效钾(40.15%)、碱解氮(33.02%)、全磷(30.75%),属于高中等程度变异.(2)土壤养分的空间依赖性(Moran′I指数)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全磷、有效磷、全钾对空间的依赖程度较大,空间结构相似,全氮和碱解氮依赖程度较小.(3)土壤养分有效磷半方差模型为线性模型,全氮、全钾为指数模型,全磷、碱解氮为高斯模型,有效钾为球面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68以上,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养分的空间结构特征.(4)土壤养分全钾、全氮、有效钾、有效磷的空间分布呈带状,中部、南部含量高,北部含量低.碱解氮、全磷分布呈块状,破碎化程度较高,中部含量高,东西方向含量较低.(5)全氮与碱解氮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全磷与碱解氮、全钾与有效磷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海拔、碱解氮与海拔、全磷与坡度、全钾与坡向均呈显著负相关,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受地形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4种种植方式(净作、连作、混播、套作)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半夏土壤养分的差异,测定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指标。结果表明,净作、轮作、混播土壤pH值为中性或弱酸性,连作土壤酸化严重;轮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在4种方式中最高,分别为48.98 g/kg、2.27g/kg、194.00 mg/kg;混播土壤全磷、有效磷、缓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27 g/kg、22.99 mg/kg、265.77 mg/kg;连作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为17.27 g/kg;轮作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81.50 mg/kg。 pH值与缓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磷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4种种植方式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排序为:轮作(0.13)>混播(-0.01)>净作(-0.02)>连作(-0.07)。从半夏生长对土壤养分需求和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看,轮作在4种种植方式中最适宜。  相似文献   

15.
潼关县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13年渭南市潼关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测定的土壤p 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数据,对潼关县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当地合理施肥、提高粮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潼关县土壤p H值为8.47,属于碱性,呈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56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2.02、16.26、149.98 mg/kg,其中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处于低肥力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肥力水平。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均与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从空间分布来看,潼关县土壤p H值总体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由南向北递减,且西南角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总体表现为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分析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为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安塞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坡度、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地形湿度指数和河流动能指数等5个地形因子,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这些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为14.14%~26.84%,块金效应值为16.45%~45.87%。(2)研究区西南部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北部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3)坡度与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曲率与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地形湿度指数与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安塞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均具有中等变异性,速效钾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坡度较小、土壤水分较多、水土流失较轻微的地区,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在施肥时,应增大研究区北部氮、磷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方法,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围垦王竹垦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块金基台比介于7.9%~19%之间,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值、全氮、全钾、速效钾的块金基台比值介于29.8%~49.9%之间,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值、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分布呈带状,以较大区域变异为主;碱解氮、速效钾的空间渐变性稍差,以中等大小区域变异为主;有机质、速效磷的空间分布呈团状,以较小区域变异为主.土壤各养分的空间分布图可直观表示出各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丰歉程度,样区有机质含量处于中低水平,碱解氮含量极低,速效钾、速效磷含量较高.建议多施氮肥和有机肥,少施或不施钾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18.
对桂中、桂北油茶主要产区10个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取样点的土壤属于强酸或极酸性土壤,8个取样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4个取样点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全部取样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以及6个取样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缺乏水平;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与土壤中p 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但叶片中全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全磷含量能较好的反映土壤中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9.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槟榔不同混交模式对叶片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田间设置槟榔×菠萝蜜、槟榔×面包果、菠萝蜜、面包果、槟榔5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槟榔×菠萝蜜混交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pH值、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较槟榔×面包果混交模式更显著。槟榔×菠萝蜜对菠萝蜜叶片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槟榔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也无显著影响。而槟榔×面包果显著降低了面包果叶片对磷素的吸收,也降低了槟榔叶片对氮、磷、钾、镁素的吸收,但增加了对钙素的吸收。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叶片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槟榔×菠萝蜜对提高土壤养分的综合效果较槟榔×面包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