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苦瓜品种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选用14个代表性的苦瓜品种,分析其果肉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含量及其单体酚类的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DPPH (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和ABTS+•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差异,同时分析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14个不同苦瓜品种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157.58—382.92、6.46—54和175.27—413.79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23.50%、61.04%和21.58%,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1.34%,结合态酚含量仅占总含量的8.66%;14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8.97—18.22 mg C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2.80%;苦瓜中主要单体酚类物质香草醛酸、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亦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间的变幅分别为1.83—9.29、35.17—114.52和0.91—4.53 mg/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43.85%、26.97%、33.09%。FRAP抗氧化能力为272.16—713.32 mg T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7.67%;DPPH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11.43—34.14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35.10%;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21.57—119.71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63.75%。总酚含量与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和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苦瓜品种间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其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酚类物质是苦瓜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苦瓜品种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选用14个代表性的苦瓜品种,分析其果肉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含量及其单体酚类的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DPPH (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和ABTS+·(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差异,同时分析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14 个不同苦瓜品种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157.58~382.92、6.46~54和175.27~413.79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23.50%、61.04%和21.58%,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1.34%,结合态酚含量仅占总含量的8.66%;14 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8.97~18.22 mg C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2.80%;苦瓜中主要单体酚类物质香草醛酸、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亦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间的变幅分别为1.83~9.29、35.17~114.52 和0.91~4.53mg/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43.85%、26.97%、33.09%。FRAP抗氧化能力为 272.16~713.32 mg TE/100 g DW,变异系数为 27.67%;DPPH 清除能力的 IC50值为 11.43~34.14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35.10%;ABTS+·清除能力的 IC50值为 21.57~119.71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 63.75%。总酚含量与 FRAP 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和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14个不同苦瓜品种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 157.58~382.92、6.46~54 和175.27~413.79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23.50%、61.04%和21.58%,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 91.34%,结合态酚含量仅占总含量的 8.66%;14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8.97~18.22 mgC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2.80%;苦瓜中主要单体酚类物质香草醛酸、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亦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间的变幅分别为1.83~9.29、35.17~114.52和0.91~4.53 mg/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43.85%、26.97%、33.09%。FRAP抗氧化能力为272.16~713.32 mg TE/100g DW,变异系数为27.67%;DPPH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11.43~34.14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35.10%;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21.57~119.71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63.75%。总酚含量与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和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 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1ity of plasma,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7种乳酸菌发酵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桂圆肉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总酚含量增加0.4%-11.9%,结合态总酚含量下降14.4%-41.4%;游离态总黄酮含量增加2.8%-19.6%,结合态总黄酮含量下降19.6%-70.6%。但不同菌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释放桂圆肉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使游离酚含量增加11.9%,结合态酚含量下降41.4%,游离态总黄酮增加19.6%,结合态总黄酮下降70.6%。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单体酚(没食子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高儿茶酚、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异槲皮苷)含量影响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发酵后的游离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增加8.6%-69.8%和0.4%-29.5%,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下降80.0%-88.3%和45.6%-73.9%。而乳酸菌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与发酵前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11.8%和59.1%。【结论】乳酸菌发酵能提高桂圆肉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同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植物乳杆菌在发酵桂圆肉的过程中,其释放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乳酸菌,其发酵后桂圆肉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桃果肉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桃果肉中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桃的品质育种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蜜桃、蟠桃和油桃3种类型共15个品种的桃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品种中的酚类物质,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3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并利用相关性分析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供试品种总酚与总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35—2.54 mg CHA·g-1 FW和0.08—3.32 mg RE·g-1 FW。整体上蟠桃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高于水蜜桃和油桃,‘早露蟠桃’的含量最高。3种类型桃果实中共检测到酚酸6种(没食子酸、香草酸、原儿茶酸、阿魏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类黄酮4种(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在桃果实中的含量最为丰富,不同类型桃果实的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明显不同。其中,水蜜桃以表儿茶素和绿原酸为主,变异范围为37.57—105.49μg·g-1和40.19—49.8μg·g-1;蟠桃以表儿茶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分别为35.94—297.32μg·g-1、36.14—80.57μg·g-1、1.45—29.26μg·g-1和0—44.64μg·g-1;油桃以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为30.97—48.05μg·g-1和9.22—53.73μg·g-1。DPPH清除速率、ABTS和FRAP值分别为0.21—7.01μmol TE·g-1 FW、0.66—8.57μmol TE·g-1 FW和0.59—5.60μmol TE·g-1 FW,综合抗氧化指数依次为:蟠桃水蜜桃油桃。供试品种中,‘早露蟠桃’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最高。总酚、总黄酮、新绿原酸、表儿茶素与DPPH清除速率、FRAP及ABTS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不同类型桃果实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表儿茶素和绿原酸是水蜜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是蟠桃的主要酚类物质,绿原酸、儿茶素是油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蟠桃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水蜜桃和油桃,表儿茶素和绿原酸在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细胞抗氧化能力(cellular antioxidant ability,CAA)4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比较这4个成分群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可以分为F1、F2、F3和F4共4个酚类成分群,其中F2的得率高达36%,其他成分群得率分别为18.71%、16.79%、21.12%;各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介于218.86—499.78 mg GAE·g~(-1) DW、414.94—1 285.45 mg RE·g~(-1) DW、83.35—483.43 mg CE·g~(-1) DW。4个成分群中F2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相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0.31%、54.24%、72.06%,均高于其余3个成分群的贡献率;其次是F3和F4;F1的最低。经HPLC分析和鉴定发现F2成分群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单体酚,F3仅含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一种单体酚,F4中含有芦丁等。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4个成分群的FRAP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F2F3F4F1;DPPH消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00、9.76、19.41和16.25μg·m L~(-1),其中F2的IC50值最小,即DPPH消除能力最强,其次是F4、F3,F1最弱;ORAC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CAA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其中F2的ORAC和CAA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36 mmol TE·g~(-1)DW和190.71μmol QE·g~(-1) DW,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ORAC和CAA值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0.42%和84.91%。【结论】荔枝果肉4个酚类成分群间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成分群的单体酚组成亦各有特点,其中F2成分群的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好,是荔枝果肉抗氧化作用的最主要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光照处理对发芽燕麦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燕麦籽粒分为光照组和黑暗组,浸泡后分别在光照(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发芽,在发芽24,48,72和96 h时取样,提取样品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黄酮含量及肉桂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这5种主要酚酸的组分变化。测定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与3种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光照处理下发芽燕麦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黑暗组。游离态多酚提取物中,光照组样品中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在发芽过程中总体高于黑暗组,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总体低于黑暗组;5种酚酸的总量在发芽前期(发芽24~48 h)光照组略低于黑暗组,发芽后期(发芽72~96 h)显著高于黑暗组。结合态多酚提取物中,除肉桂酸外,其余4种酚酸的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均表现为光照组显著高于黑暗组;在发芽过程中,光照组5种酚酸的总量显著高于黑暗组。光照组样品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组。2种处理下,除游离态黄酮外,发芽燕麦中的多酚、结合态黄酮均与其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光照处理可有效提高发芽燕麦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红肉苹果红满堂、红色之爱成熟果实为试材,以红富士为对照,对各品种苹果果皮、果肉中的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肉品种红满堂、红色之爱果实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均极显著高于红富士对照,且红满堂极显著高于红色之爱;各品种果皮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果肉;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红满堂果实具有高的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高类黄酮加工型品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10大名柚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测定了重庆市10大名柚成熟果实囊衣、汁胞、种子3个部位的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同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FRAP)、2,2-朕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硫酸)二铵盐(ABTS)共3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质量分数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的部位分别是汁胞和种子.囊衣、汁胞、种子三3个部位总酚质量分数最高的分别是琯溪蜜柚、真龙柚3号和真龙柚3号;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的分别是琯溪蜜柚、梁平柚78-8和渝北沙田柚.其次,该研究还发现,抗氧化活性与检测方法有关,用DPPH,FRAP,ABTS共3种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分别是汁胞、汁胞和囊衣.综合抗氧化能力指数表明,琯溪蜜柚囊衣、梁平柚78-8汁胞、渝北沙田柚种子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囊衣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与ABTS的相关性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汁胞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与DPPH,FRAP,ABTS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子总酚质量分数与DPPH,FRAP,ABTS,总黄酮质量分数与FRAP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不同草莓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研究山西晋中地区草莓不同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为草莓栽培、育种、加工利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 Folin-Ciocalteu 法测定总酚含量,Folin-Denis法测定单宁酚含量;正丁醇-盐酸法测定原花色素含量;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花青素含量;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铁还原值三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结果】结果表明:枥乙女的总酚、单宁酚、花青素、原花色素含量均为最高;综合3个抗氧化性指标,枥乙女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基本概括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主要信息,其累积贡献率为92.59%。【结论】16个草莓品种中,枥乙女综合评分最高,是促进草莓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重要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品种葡萄柚(Citrus paradis Macfad.)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为柑橘育种及葡萄柚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主栽的9个葡萄柚品种为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检测分析各品种果肉酚类物质的组成、含量与分布情况,用自由基清除(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s, DPPH)、铁离子还原(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和自由基抗氧化(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 ABTS)3种方法对各品种果肉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供试葡萄柚总酚含量变异范围为6.93-21.18 mg·g-1 DW,‘四倍体马叙’葡萄柚的总酚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变异范围为5.56-23.24 mg·g-1 DW,‘四倍体马叙’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葡萄柚中的黄烷酮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为主,柚皮苷含量变异范围为1 180.58-3 065.33 μg·g-1 DW,‘火焰’葡萄柚的柚皮苷含量最高,新橙皮苷含量变异范围为94.05-637.24 μg·g-1 DW,‘鸡尾’葡萄柚的新橙皮苷含量最高。多甲氧基黄酮以橘皮素为主,其变异范围在0.56-4.66 μg·g-1 DW之间,‘奥罗勃朗卡’的橘皮素含量最高。酚酸以没食子酸为主,其变异范围为60.42-385.53 μg·g-1 DW,‘四倍体马叙’没食子酸含量最高。‘鸡尾’含有丰富的圣草次苷(111.23 μg·g-1 DW),‘马叙’含有丰富的橙皮苷(130.90 μg·g-1 DW),‘火焰’‘瑞红’‘四倍体马叙’和‘红马叙’含有丰富的没食子酸(>300 μg·g-1 DW),‘鸡尾’含有丰富的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供试葡萄柚的综合抗氧化指数(an overall 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 index, APCI)变异范围大,在36.70-97.50之间,除‘奥罗勃朗卡’和‘鸡尾’外,其他葡萄柚的APCI都比较高(>80)。柚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川陈皮素、橘皮素和绿原酸与果实抗氧化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中国主栽的9个葡萄柚品种多酚含量丰富,变异范围大,具有明显的组成和含量特点。柚皮苷、橘皮素和没食子酸是中国主栽葡萄柚的主要多酚类物质,各品种间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差异。‘火焰’‘瑞红’‘四倍体马叙’和‘红马叙’是没食子酸的良好来源,而‘鸡尾’是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良好来源。总体上,在这些供试葡萄柚品种中,‘粉红汤姆逊’‘马叙’‘火焰’‘瑞红’‘四倍体马叙’和‘红马叙’不仅多酚含量极其丰富,而且抗氧化能力也高,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及生物药品基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这两种干制方式所得沙田柚果渣粉膳食纤维(DF)和黄酮的组成、含量及理化功能特性,为沙田柚副产物在功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沙田柚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通过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制方式,得到沙田柚果渣粉,分别测定两种果渣粉可溶性DF(SDF)和不溶性DF(IDF)的含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沙田柚果渣粉的微观结构,测定其持水力、持油力和吸水膨胀力;采用福林酚法及硼氢化钠/氯醌比色法测定沙田柚果渣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其单体黄酮组成,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热风干燥沙田柚果渣粉总DF(TDF)含量(46.10 g/100 g DW)显著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P<0.05),两种干制方式得到的沙田柚果渣粉IDF/SDF比值较为均衡,分别为1.5和1.6,热风干燥果渣粉持水力((7.55±0.43)g·g-1 DW)和持油力((1.94±0.08)g·g-1 DW)略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但后者的吸水膨胀力(12.25 mL·g-1 DW)显著高于前者(P<0.05);沙田柚果渣粉中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占总酚含量的95%以上,热风干燥果渣粉总酚含量(5.54 mg GAE·g-1 DW)显著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P<0.05),但二者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13.11和11.45 mg CE·g-1 DW;与其他柑橘属水果主要单体黄酮为柚皮苷不同,沙田柚果渣粉主要单体黄酮为柚皮苷和melitidin,占其总黄酮含量的70%以上;热风干燥果渣粉较冷冻干燥果渣粉显示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其ORAC、ABTS和FRAP值分别为141.28、4.63和20.98 μmol TE·g-1 DW。【结论】沙田柚果渣粉同时富含DF和黄酮,且其DF的水合性质和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常见的水果副产物,是良好的DF和黄酮补充剂,适合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杨桃的酚类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可及性与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杨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含量、生物可及性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杨桃的鲜食消费和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广州红杨桃(GZ)、香蜜杨桃(XM)、台湾蜜丝杨桃(TW)3个品种的果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杨桃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选用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两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采取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分析各杨桃品种果实在消化过程中消化液总酚、总黄酮、单体酚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计算其酚类物质生物可及性。 【结果】 从杨桃果实提取物中检测到了3种酚酸(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和3种黄酮类物质(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异槲皮苷),其中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是含量最高的单体酚。供试杨桃品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34.41—293.30 mg GAE/100g FW和165.75—278.97 mg CE/100g FW。模拟胃消化后,杨桃消化液中生物可及性多酚和黄酮的总含量分别为151.57—180.45 mg GAE/100 g FW和113.06—164.45 mg CE/100 g FW,总酚和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54.05%—76.98%和47.58%—93.88%。进一步经肠消化后,释放入消化液中的生物可及性酚类成分有所减少,生物可及性多酚和黄酮的总含量分别为116.64—155.76 mg GAE/100 g FW和78.47—148.44 mg CE/100 g FW,总酚和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46.57%—66.45%和40.12%—84.75%。胃消化释放入消化液的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分别达到56.60%—87.54%和65.33%—85.92%,而胃肠消化液中检测到的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杨桃果实提取物的51.90%—80.94%和32.81%—37.50%。杨桃胃消化液的ABTS和ORAC抗氧化值分别为杨桃果实提取物的97.56%、102.42%、92.36%和122.73%、118.50%、107.14%,而经进一步肠消化后消化液的ABTS和ORAC值分别降低12.33%—26.60%和37.95%—43.28%。 【结论】 杨桃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包括原儿茶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异槲皮苷,其中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酚类物质。杨桃果实经模拟胃液消化后消化液中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而肠消化过程使生物可及性的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玫瑰柑果实理化性质及其有机酸、总黄酮、总酚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不同组织部位的活性成分,为玫瑰柑的品质评价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2020年9月20日—2021年1月20日)玫瑰柑果汁中总糖含量,总酸含量采用氢氧化钠中和滴定法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生长时期果皮、果渣和果汁中主要黄酮化合物以及果汁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并采用DPPH、FRAP和ABTS 3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9月—次年1月,随着果实的发育,玫瑰柑果实的单果重、果汁pH、糖酸比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逐渐增加;果汁中柠檬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苹果酸含量显著上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蔗糖含量则上升了4.03倍;果皮、果渣和果汁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均呈下降趋势,玫瑰柑果实的总酚含量依次为果皮>果渣>果汁,果皮中总酚含量从1.84 mg GAE/g降至0.89 mg GAE/g,橙皮苷、香蜂草苷、桔皮素、甜橙黄酮和川陈皮素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在果汁和果渣中未检测到甜橙黄酮、川陈皮素和桔皮素,橙皮苷和香蜂草苷含量依次为果渣>果皮>果汁;果皮的总抗氧化能力是果渣的1.34倍,果汁的2.16倍。【结论】随着玫瑰柑果实的成熟,蔗糖含量显著增加,果糖、葡萄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降低。不同生长时期玫瑰柑果实理化性质、主要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玫瑰柑果实品质调控及不同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甘薯叶综合开发和干燥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薯品种‘台农71’和‘胜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60℃/50℃/40℃热风干燥共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总酚、总黄酮、绿原酸类成分、β-胡萝卜素、维生素D3、维生素E、抗坏血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和外观色泽(叶绿素、色值)的影响,并分析各功能成分间及功能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甘薯叶中检测到的游离酚酸主要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中功能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冷冻干燥下,‘台农71’叶片中游离酚酸总量最高,达到38.4 mg·g-1DW,是其在60℃热风干燥下含量的25.6倍。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叶片中总酚、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差异相对较小,但都显著高于60℃/50℃/40℃ 3种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下,两个材料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3种热风干燥的1.7—5.3倍和1.7—3.8倍。抗坏血酸在真空冷冻干燥下有较好的保留(175.3—441.1 mg/100 g DW),而在热风干燥中含量极低(3.4—5.7 mg/100 g DW)。维生素D3α-生育酚在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甘薯叶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的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显著高于3种热风干燥。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总黄酮、总绿原酸、维生素D3α-生育酚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甘薯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各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留甘薯叶中总酚、绿原酸及衍生物、黄酮、维生素D3α-生育酚、抗坏血酸等功能成分,使叶片干燥后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蒸干结合热风干燥具有成本低和耗时短的优势,是实际生产应用中干燥保留甘薯叶多酚和黄酮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The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 in the fruit tissues(peels,pulp residues,seeds,and juices)of 19 citrus genotypes belonged to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were evaluated and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y was tested by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s(DPPH)method and 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method.The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and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y varied in different citrus fruit tissues.Generally,the peel had both the highest average of total phenolics(27.18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g~(–1 )DW)and total flavonoids(38.97 mg rutin equivalent(RE)g~(–1) DW).The highest antioxidant capacity was also the average of DPPH value(21.92 mg vitamin C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VCEAC)g~(–1 )DW)and average of ABTS value(78.70 mg VCEAC g~(–1) DW)in peel.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different citrus fruits tissues ranged from 0.079 to0.792,and from–0.150 to 0.664 for the total flavonoids.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fruit tissu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phenoilc content and flavonoid content except in case of the peel.In addition,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varied in different citrus genotypes.Manju and Karamandarin were better genotypes with higher antioxidation and the phenolic content,however Shagan was the poorest genotype with lower antioxidation and the phenolic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