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玖功缓释肥和五禾丰控释肥为供试肥料,研究了缓控释肥对水稻苗期秧苗成活率,茎蘖动态、叶龄进程、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玖功控释肥前期氮肥投入量大,倾向于控释肥运筹,五禾丰控释肥趋近于普通肥料运筹;玖功缓释肥用作基肥,与五禾丰控释肥相比,提高了水稻秧苗的成活率,水稻株高略高,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较低,而穗下节间长与穗长度均较高;玖功缓释肥处理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和实际产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高于五禾丰控释肥处理。玖功控释肥价格高于五禾丰控释肥,其它费用基本持平,玖功控释肥最终收益增加52.98元/667m~2。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品种特性,研究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有机缓控释肥、控释水稻肥和配方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16%、1.08%、0.59%,其中以木质素缓释肥的增产率最高,但与习惯施肥相比较,增产效果均不显著。经济效益以配方肥处理最好,缓控释肥的增产增效情况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3.
施瑾  马彩婉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19-2220
在田间进行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的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2.3%~8.5%;施用缓释肥的水稻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氮肥表观利用率为24.7%~30.5%,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的18.3%~20.1%。表明缓释氮肥可以用于水稻一次性施肥。  相似文献   

4.
研究玖功控释肥在苏北沿海地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玖功控释肥能够适当延长水稻的生育期,有效增加最高茎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等,进而使水稻产量有所提高,并且能够大量减少用工量,进而减少用工成本,使净收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的节肥增产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邱家店镇黄沟岗村设置不施氮(CK)、常规氮优化施肥(OPT)及5种缓控释肥一次性施入7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增产显著。(2)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OPT处理增产11. 4%和10. 2%;高塔有机硅缓释肥处理则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3)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但秸秆生物量差异较明显,以鲁西脲甲醛复合肥处理最高。(4)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比OPT处理分别增加37. 3%和35. 3%。本试验条件下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及小麦栽培使用的缓控释肥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不同缓释肥配方的小区试验,探讨施用缓释肥料在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施用不同配比及类型的缓控释肥,与TCK相比,头季和再生季株高无明显差异,分蘖数略有提高,表明减少施肥次数并未影响水稻的生长。与TCK相比,缓释肥配方T_1、T_2、T_3、T_4处理产量均有一定提高,头季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4.7%、16.7%、23.5%、17.5%,再生季产量分别提高了6.3%、5.8%、7.4%、8.1%,两季水稻产量增幅在10.8%~16.1%之间,表明缓释氮和速效氮肥的合理配施可满足再生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施用缓控释肥可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综合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及缓释肥料成本,优选T_3配方,即基蘖肥施用脲醛型缓释氮肥,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缓释氮肥。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在单、双季晚稻上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氮素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缓释肥能显著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肥料相比,单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在氮肥用量减少56.00%情况下,产量仅减产0.89%,且高于水稻配方肥及金正大控释肥。木质素缓释肥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及金正大控释肥,虽然经济效益略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但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双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氮素农学效率达23.95%,但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减少5.61%、3.49%,也低于金正大控释肥处理。综合相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表现,木质素缓释肥在单季晚稻上施用效果较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稳产,并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传统多次追肥模式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量,其中沃夫特缓释肥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其他3种新型肥料则与传统施肥无显著差异。不同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时期和释放速率存在差异,造成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情况不同,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施肥处理;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和千里马缓控释肥处理显著提高籽粒中P吸收量;新型肥料处理籽粒中K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氮素收获指数最高,达67.92%。【结论】与耗时费工的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省时省工,提高玉米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且产量无显著变化,二者更适合在贵州黄壤区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甬优1540产量为脲甲醛缓释肥处理>稳定性肥料处理>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水稻配方肥处理>木质素缓释肥处理,脲甲醛缓释肥处理和稳定性肥料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1%和1.2%。水稻株高以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最高,有效穗以脲甲醛缓释肥处理最多,每穗实粒数以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最多,千粒重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经济效益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667 m2效益可达465.6元。不同缓控释肥的施用对水稻生产有省时省工的作用,施氮量和缓控释肥氮素前期(水稻分蘖期)释放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缓控释肥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0.
稻田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控释掺混肥在水稻的应用上进行了研究.与普通肥相比,水稻控释掺混肥不同养分配比、不同肥量处理增加了水稻秸秆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23%、7.7%~11.7%、5.5%~26.6%;控释掺混肥能提高水稻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水稻籽粒增产率14.1%~16.7%,差异显著;不同控释掺混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达42.84%~90.48%;不同处理水稻收获时叶绿素、株高、籽粒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缓控释肥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地块不同水稻品种在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一基二追常规施肥(NPK)、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T1)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20%尿素(T2)条件下,单季晚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点水稻籽粒产量平均表现均为T2>T1>NPK>PK>CK,尽管PK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K,T2、T1和NPK也比PK增产显著,但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缓控释肥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尤其是秸秆中氮含量和吸氮量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月山下村和企石村T1和T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4.5%~60.4%和45.3%~49.7%。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料一次基施的水稻籽粒产量与常规一基二施相近,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鼓励发展缓释、控释肥料,然而究竟什么是缓释肥,什么是控释肥,哪些产品是缓释肥,哪些产品是控释肥,二者到底又有何不同,人们并不太清楚,这无疑会影响缓释、控释肥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为此,本刊特邀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范国灿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785-1787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稻坚强控释掺混肥适宜在研究区水稻田施用,667 m2产量可达635.5 kg,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667 m2增产63.3 kg,增效244.84元;好乐耕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也较适宜在研究区施用,667 m2产量达600.2 kg,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667 m2增产28.0 kg,增效125.24元。建议2种缓释肥可在舟山地区与研究区地力状况相近的区域选用。  相似文献   

17.
为思南县水稻施用缓释肥参考,进行了缓释BB肥不同用量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株高、穗长、最高分蘖数、穗粒数等均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产量随着水稻缓释BB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用60公斤/亩的产量最高,为720.04公斤/亩。生产上水稻施用缓释BB肥以60公斤/亩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在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应用的缓控释肥,特进行了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纯氮用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用缓控释肥的水稻产量均优于施用常规复合肥的水稻,其中,以施用缓释肥恩倍力(N:P:K=25:10:15)的肥效较好,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生产中为了达到简化施肥步骤及增产的目的,本研究选用几种常见的缓释肥(汉枫1、汉枫2、玖功1、玖功2、撒可富),进行常规施肥、不施肥和5种缓释肥处理比较试验,以研究在小麦季中施用缓释肥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对照相比,玖功1、玖功2和汉枫2 3个缓释肥处理能够提高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在抽穗至成熟期,缓释肥处理大都能提高小麦的生物量;从产量结构方面来看,除撒可富缓释肥处理外,其余处理的小麦穗长都高于对照,但有效穗都低于对照,实粒数和结实率在汉枫2、玖功1和玖功2这3个缓释肥处理中都得到提高,不施肥处理最高千粒重,表明在穗期追施尿素能够提高小麦的实粒数和结实率,对千粒重影响不大;从经济效益来看,汉枫1、汉枫2和玖功1处理的小麦净效益高于对照,且在玖功1处理最高,这与产量高及成本较低有关,而撒可富处理的净效益偏低与产量低和成本高有关。综上,小麦季一次性基施玖功1缓释肥后,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强,能够促进地上部的生长,且后期实粒数和结实率得到提高,进而使产量增加,高产量及低成本导致其净效益与常规相比增长幅度最大。因此,在小麦生产中推荐一次性基施750 kg·hm-2玖功1缓释肥。  相似文献   

20.
缓释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在生产上的应用正在兴起。为给优质食味稻常香粳1813的推广应用寻求最佳的缓释肥施用量,以水稻专用缓释掺混肥为试验材料,常香粳1813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缓释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食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常香粳1813的生育期明显延迟,有效穗数和株高增加;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产量的增加主要源于有效穗数的增加;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而食味值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不受影响。综合产量及食味品质指标考量,缓释肥施用量在600~75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