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氧化氮(NO)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合成途径已成为研究焦点。文章综述了近10年来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水温骤降后(A组(25→22℃)、B组(25→19℃)、C组(25→16℃)、对照组(25℃))6、24 h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 ei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一氧化氮合成酶(n 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并在水温变化后24 h用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 olyticus对对虾进行人工感染,以评价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温骤降后6 h,各试验组对虾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溶菌酶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温骤降后24 h,B组对虾血清中N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两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对虾血清中NOS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对虾血清中的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用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对虾的死亡率C组为58.3%,与对照组(33.3%)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水温大幅度急剧下降后,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NOS活性、溶菌酶活力下降,因而导致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精胺/一氧化氮加合物(SPER/NO)释放NO的因子及园艺产品吸收NO的特性,为SPER/NO应用于园艺产品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合成SPER/NO,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介质、湿度、添加物等对SPER/NO释放NO的影响以及园艺产品吸收NO的特性。【结果】SPER/NO在高湿度酸性介质中能快速释放一氧化氮,添加淀粉能延缓一氧化氮的释放。园艺产品能快速吸收SPER/NO释放的NO,其吸收速率氮气氛围高于空气氛围;【结论】SPER/NO与柠檬酸的混合物在高湿度环境中能释放NO,园艺产品可快速吸收所释放的NO。  相似文献   

4.
肿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健康问题,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一氧化氮(NO)供体型药物在这方面引人注目。一些NO供体药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显示出其应用潜力和价值。通过控制NO在适当的部位释放并杀死肿瘤细胞,实现药物的靶向性,是NO供体类药物治疗癌症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将综述NO供体型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简要介绍新型NO供体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年家兔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组织的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的影响,旨在为视网膜移植提供抗氧化的保护方法。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40眼),分成4组.Ⅰ(新鲜视网膜组)、Ⅱ(常规培养液组)、Ⅲ(高浓度bFGF液组)、Ⅳ(低浓度bFGF液组).将Ⅱ~Ⅳ组视网膜组织块放入相应培养基中培养1周。4组视网膜取材后进行NO、NOS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Ⅰ~Ⅳ组视网膜组织NO、NOS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Ⅳ组NO、NOS值显著增高;与Ⅱ组相比.Ⅲ、Ⅳ组NO、NOS值显著降低;Ⅲ组与Ⅰ组NO值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Ⅲ组与IV组比较.NOS值降低明显。结论:bFGF有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并且高浓度bFGF较低浓度bFGF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组织抗氧化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抑制MAPK通路活化,观察其对脓毒症大鼠组织和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以及循环变化.方法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ligation puncture,CLP),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CLP脓毒症组和SB203580治疗组.采集组织和血清并测定组织iNOSmRNA表达水平,NO检测试剂盒(酶法)检测组织和血清NO含量;同时分别监测上述各时间点的脉搏和平均动脉压.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LP后各时间点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和血清iNOS mRNA、NO含量均升高明显;而MAP下降明显、脉搏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组与CLP组相应时间点相比,iNOSmRNA表达在肺和血管多个时间点降低;而肺和血管及血清NO含量下降;血压和脉搏均显著好转(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和肺组织iNOSmRNA与NO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5和0.74;肺、血管组织iNOS mRNA与血清NO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9和0.65(P<0.05),MAP与血管、肺和血清NO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5、-0.86和-0.90(P<0.05).结论抑制MAPK通路活化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和组织iNOSmRNA及NO合成,并改善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诱导调节NO在鲍体内的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诱导调节NO在鲍体内的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选择 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1 ) EH患者血浆 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 ;且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 ,血浆 ET升高及 NO降低均越明显 (P<0 .0 1或 <0 .0 5)。 (2 )经治疗后 EH患者的 ET浓度明显降低(P<0 .0 1 ) ,NO浓度明显升高 (P<0 .0 1 )。 (3) EH患者血浆 ET与 NO呈负相关 (r=- 0 .51 4 6,P<0 .0 1 )。结论 :ET和 NO均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血浆 ET和 NO变化可作为判断 EH患者病情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NO与Ca2+和钙调素(CaM)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Ca2+鳌合剂、Ca2+通道阻塞剂和CaM拮抗剂预处理均抑制了水分胁迫诱导的NO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提高,同时也能抑制水分胁迫诱导的叶片线粒体NO产生,而对叶绿体NO产生并没有影响;NO清除剂羟基2苯基4,4,5,5四咪唑1羟基3氧化物(2-4-carboxypheny 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能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Ca2+和CaM的产生以及CaM1基因表达,但对水分胁迫最初诱导的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原生质体Ca2+和玉米叶片中CaM1基因表达以及CaM含量增加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NO和Ca2+/Ca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作为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参与的生理调节和信号转导功能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关NO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在植物根系中NO的合成和产生、NO调节植物根系生长和发育的详细具体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本文对植物根系中NO的产生方式、NO在调节植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猪苓多糖 (P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 (NO)生成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Griess反应、荧光法和DTNB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剂量的PPS作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NO生成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活性及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 (GSH)含量的变化。结果 :PPS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增加 ,i NOS活性增高 ,并呈作用剂量依赖关系 ;PPS在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合成同时 ,伴有细胞内GSH水平的降低 ,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PS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NOS活性 ,增加NO合成 ,消耗细胞内的GSH。提示细胞内GSH可能起到调节巨噬细胞NO生成和保护宿主细胞免受NO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NO)在鸡感染柔嫩艾美球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感染柔嫩艾美球虫 (Eimeriatenella)的雏鸡日粮中添加NO前体物L Arg或在饮水中添加iNOS抑制剂Dex ,探讨NO在鸡感染柔嫩艾美球虫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未感染组鸡的血浆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 ,感染组鸡则明显升高 ,第 6天达到峰值 (P <0 0 1或P <0 0 5 ) ;加喂L Arg组鸡与不添加的对照组NO水平基本一致 (P>0 0 5 ) ;添加Dex组鸡则明显高于不添加的对照组 (P <0 0 5 )。NO水平与卵囊感染数无相关性。加喂L Arg组鸡死亡率最低 ,增重明显 ,每克粪便卵囊数 (OPG)低 ,血粪堆数少 ,病变轻 ;而添加Dex的感染鸡 ,出现负增重和严重死亡。提示 :日粮中添加L Arg对感染球虫的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而Dex的添加不但不能降低血浆中的NO水平 ,还使鸡对球虫的易感性增强。表明NO在球虫感染过程中可杀伤或抑制球虫 ,但NO生成过多会使宿主产生免疫病理效应而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饮水剂的抗球虫作用机制,将120只14日龄海兰褐蛋公雏,随机分为对照组(I)、感染组(Ⅱ)和中药饮水剂组(Ⅲ),每组40只。除I组外,其余每只鸡口服感染8.0×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0、3、6、9、12 d后,每组随机取鸡5只,心脏采血,用于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iNOS)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感染后3 d,各组血清NO含量和iNOS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感染高峰期(6 d),Ⅲ组血清NO含量及iNOS活性较Ⅱ组分别降低了36.17%和14.25%,差异极显著(P<0.01),与Ⅰ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至感染后9 d,虽然Ⅲ组血清NO含量及iNOS活性与Ⅱ组差异不显著,但仍较其降低了12.53%和13.51%;至感染后12 d,Ⅱ组血清NO含量及iNOS活性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果提示:中药饮水剂通过抑杀球虫,以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宿主细胞内iNOS活性及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表皮条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外源NO(nitric oxide)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气孔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NO浓度的增大,气孔关闭的效应也逐渐增大。但该效应可被c-PTIO逆转。此外,就内源NO在光、暗调控的气孔运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试验探究了将亚硝态氮(NO_2~-)还原转化为一氧化氮(NO)气体与化学发光法检测NO相结合的方法(气相转化-化学发光法,简称NC法)对土壤NO_2~-含量测定的适用性。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浓度为50%的冰醋酸提供酸性条件,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将NO_2~-还原为NO气体,生成的NO被高纯氮气载入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的NO检测通道,实时记录NO信号值并积分信号峰面积,通过已知NO_2~-浓度系列的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的NO_2~-浓度。结果显示:NO信号值的峰面积与样品的NO_2~-浓度显著正相关(P0.01),线性检测范围为2~500μg·L~(-1)(以纯N计,下同),检出限为2μg·L~(-1),对土壤NO_2~-浓度的检出限为10μg·kg-1(以水土比为5∶1计),优于比色法的检出限15μg·kg-1;重复测定10次50μg·L~(-1)标准溶液的峰面积变异系数为1.2%,精度为1.2μg·L~(-1)(95%置信区间),对应的土壤NO_2~-浓度检测精度为6μg·kg-1,优于比色法的检测精度11μg·kg-1;检测已知浓度NO_2~-的回收率为90%~97%。与比色法相比,NC法测定酸性土壤NO_2~-浓度的准确度相当,精度更优,但该方法测定碱性土壤NO_2~-浓度的结果偏高,可能是碱性土壤中大量的Ca~(2+)、SO_4~(2-)和CO_3~(2-)对测定有干扰,而且NC法测定NO_2~-浓度的分析时间较比色法长,单个样品需8~15 min。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对昆明白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的影响。初情期前的昆明小鼠注射PMSG促进发情,注射hCG促进排卵,并在注射hCG前后各3h注射L-NAME。注射hCG后18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输卵管冲卵。统计排卵数及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情况发现,注射L-NAME后排卵数明显减少,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异常,大部分排出的卵母细胞处于MI期;PB1的排出率降低,形态异常或退化死亡的卵母细胞数增加。结果直接证明:在体内,NO可促进小鼠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恢复;NO对于小鼠排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NO对小鼠卵母细胞质的成熟有重要影响;抑制NO合成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对宰后牦牛肉品质的影响,为牦牛肉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5岁去势甘南牦牛肉为材料,取其背最长肌,剔除筋膜、脂肪等,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8 cm×8 cm),用20 G针均匀穿刺,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对照组)和1、10、100 mmol·L -1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在4℃条件下1﹕1(V/m)浸泡肉样1 d,然后在4℃条件下成熟,测定成熟期间(0、1、3、5和7 d)NOS活性与一氧化氮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pH、色度等指标。【结果】NOS抑制剂处理后的牦牛背最长肌NOS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的NOS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30.9%、43.6%、74.7%,一氧化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4.7%、12.5%、21.5%。处理后的牦牛肉pH显著降低,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8%、5.7%、15.2%,其中10和100 mmol·L -1 NOS抑制剂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显著降低了牦牛肉羰基含量,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4.1%、19.0%、22.2%。此外,处理组MFI显著上升,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31.1%、23.3%、9.6%。处理组牦牛肉总巯基含量显著上升,第7天时,对照组比NOS抑制剂处理组分别低3.2%、3.7%、2.7%。成熟过程中,NOS抑制剂处理使肉色a *值显著降低,肉色L *值显著升高,第7天时,处理组的肉色a *值分别比对照组低7.1%、40.2%、30.7%,肉色L *值分别比对照组高1.1%、2.0%、1.1%。【结论】一氧化氮促进宰后牦牛肉蛋白质氧化,抑制牦牛肉嫩化,使肉色L *值降低,a *值升高,对宰后牦牛肉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而NOS抑制剂能降低肌肉中NOS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在中性粒细胞淋球菌感染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在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上培养3h,A组加入空白培养基,B组加入淋球菌菌液,随后在0、3、8、12h分别以实时定量荧光PCR测定iNOS mRNA表达,用镉还原法检测NO浓度。结果B组中iN08mRNA表达和NO水平均较A组升高(P〈0.01),NO浓度在8h达到高峰。结论中性粒细胞淋球菌感染模型可成功模拟该菌体内微氧感染环境,可用于研究淋球菌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NO对蒜薹的保鲜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O对蒜薹采后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苔苞直径、失重率以及外观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间,各处理对蒜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保鲜效果不明显。0.1mmo·lL-1SNP处理保鲜效果与对照相比,保鲜效果不明显,10mmo·lL-1SNP处理保鲜效果较好,但对蒜薹有轻微的毒害作用,1mmo·lL-1SNP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明显地延缓蒜薹失重率的增加,抑制蒜薹苔苞膨大,抑制蒜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有效减慢叶绿素降减速率,保持其固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