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粟、甘蔗、茭白、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我市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茎、茎杆中越冬.由于耕作制度变化,近年二化螟发生在我市呈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二化螟是对我市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茎秆对水稻进行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一、试验目的近几年水稻二化螟在尚志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虫源基数较高,宿主植物多,食物种类不同,造成越冬代羽化期极不整齐,使危害期延长,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性诱剂诱杀螟虫的原理是利用螟虫雌性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今天,利用性诱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 危害症状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代二化螟主要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穗期被2代二化螟为害后,以虫伤株为主,受害严重植株,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防治上应掌握在2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幼虫未侵入前施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粟、甘蔗、茭白、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我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茎、茎杆中越冬。南于耕作制度变化,近年二化螟发生在我省呈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又称钻心虫,长期以来一直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1、危害症状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二化螟每年发生4代,第1代危害早稻,第2代危害迟熟早稻和中晚稻,第3代危害一季晚稻及双季晚稻,第4代危害迟熟晚稻。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二化螟每年发生4代,第1代危害早稻,第2代危害迟熟早稻和中晚稻,第3代危害一季晚稻及双季晚稻,第4代危害迟熟晚稻。  相似文献   

9.
<正> 二化螟别名蛀秆虫、蛀心虫。在我国各稻区都有分布。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和取食其他禾本科杂草。越冬后,部分幼虫还为害麦子、油菜、蚕豆和紫云英等。水稻被幼虫为害,在其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相似文献   

10.
<正>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害会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会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会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等作物。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发现水稻二化螟幼虫后  相似文献   

11.
高萍 《现代农业》2005,(7):19-19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危害症状分蘖期受一代幼虫危害,造成枯心苗和枯梢;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枯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受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多,易倒折。二、发生特点在辽北一年二代,幼虫在稻茬和稻草内越冬,于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2~3寸的叶梢上;6月中旬见一代幼虫蛀食叶梢,出现枯梢,7月…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二化螟的有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i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麦类等作物。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俗称蛀心虫、钻心虫、枯心虫、蛀秆虫等。是我国水稻主要虫害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约5%,严重时可达30%以上。一、危害症状二化螟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取食,造成枯鞘,后分散蛀茎为害,在分蘖期蛀入形成苦心苗;孕穗期蛀入造成枯孕穗;露穗到扬花期咬断穗颈,形成白穗;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二、识别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0~31毫米,头、胸部黄褐色。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外缘有7个黑  相似文献   

16.
一、发生规律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甘蔗、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一代左右。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天。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二化螟从1995年以来在吉林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危害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矮缩、白穗,幼虫有转株危害的特点,危害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并且由于气候因为,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期、羽化期逐年提前,且显不规律变化;2008年6月25日在万昌镇靠近屯边的田块出现了水稻枯鞘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盐城稻区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两代,亦间有不完全的三代。近年来,随着水稻布局的变革,杂交稻的扩种,二化螟的威胁更趋严重,尤以二代为突出,一般可造成中籼稻白穗和枯孕穗0.5~3%,虫伤株25~40%,重者全田倒伏,减产二、三成,对发展水稻生产影响甚大。正确估价二化螟“二代多发型”的危害性,对制定防治策略、控制螟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四唑虫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探讨了新型杀虫剂四唑虫酰胺通过秧盘用药、茎叶喷雾等方式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以期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g/L四唑虫酰胺SC在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茎叶喷雾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同时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很好的兼治效果.二化螟枯心危害定型后,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对二化螟枯心防效达94%以上;第2次用药14d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达97%以上.另外,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秧盘用药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防治二代二化螟在卵孵盛期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14d;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期施药1次;施药剂量为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  相似文献   

20.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