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春季干旱低温是影响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冷凉灌区啤酒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目前生产上因栽培方式及种植密度混乱对啤麦产量的影响,我们开展了啤酒大麦覆膜穴播与露地条播及不同密度研究。研究表明覆膜穴播是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啤酒大麦首选的种植方式,播量以450-520万粒/hm^2最佳,如采用露地条播则播量以600675万粒/11m^2为益。覆膜穴播啤酒大麦具有明显的增温和蓄水保墒作用,能有效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作用,在沿山冷凉灌区啤酒大麦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两种方式,研究地膜覆盖对大豆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大豆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增收效果。其中:覆膜穴播方式比对照增产50.6%,膜际条播方式比对照增产23.4%;地膜大豆生育期间耗水总量与露地对照相近,因此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4.8%和26.1%。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覆膜模式不断改进。通过设置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垄作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4种覆膜模式和不覆膜露地条播(对照)5种方式种植大豆,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播栽培产量最高,达3364.7kg/hm2,较对照增产47.5%,为陇东旱地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垄沟种植、膜侧0.4cm、膜侧0.6cm、起垄不覆膜、露地条播(CK)等6种覆膜栽培方式对苗期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垄沟种植处理的糜子幼苗株高与干物质重量最高、叶面积最大;光合速率全膜平作穴播最大,全膜垄沟种植处理次之。说明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垄沟种植更有利于糜子苗期的生长和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5.
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及节水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但由于覆膜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改变了插秧密度,导致膜上密度增大,抑制了水稻分蘖,造成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覆膜栽培降低了盐碱地稻田表层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有利于水稻植株前期的生长,以分蘖期为例,覆膜栽培处理表层(0~10 cm)土壤pH值较常规栽培处理下降了0.3个单位,电导率(EC)下降了0.35~0.48dS/m。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可较常规栽培节水17%,提高了水分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具有培肥土壤的作用,但也造成追肥困难,容易出现后期脱氮现象。因此,盐碱地水稻种植既要充分发挥覆膜栽培节水、抑盐的作用,也要全面考虑覆膜后合理移栽密度和肥料的有效供应,才能真正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1)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比常规栽培在不同播期生育进程都有所提前,全生育期提早1-3天;个体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和穗籽数均有所增加;主茎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长度都有所增长;产量提高3.87%-17.67%,但过早与过晚播种产量提高的均相对较少。(2)覆膜穴播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21日至10月16日;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12粒/穴。  相似文献   

7.
为给大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甘啤4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及平作条播栽培模式对大麦农田土壤温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全膜穴播>垄作沟灌>平作条播,全膜穴播处理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平作条播。拔节后,土壤温度表现为垄作沟灌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同层全膜覆土穴播和平作条播处理,大麦垄作沟灌栽培可以增加表层0 cm和5 cm处的土壤温度;全膜穴播栽培可以增加清晨5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并且降低土层5 cm以下温度变化。全膜穴播处理产量较平作条播和垄作沟灌分别高出10.9%和15.31%。  相似文献   

8.
为给大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甘啤4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及平作条播栽培模式对大麦农田土壤温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全膜穴播>垄作沟灌>平作条播,全膜穴播处理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平作条播。拔节后,土壤温度表现为垄作沟灌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同层全膜覆土穴播和平作条播处理,大麦垄作沟灌栽培可以增加表层0 cm和5 cm处的土壤温度;全膜穴播栽培可以增加清晨5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并且降低土层5 cm以下温度变化。全膜穴播处理产量较平作条播和垄作沟灌分别高出10.9%和15.31%。  相似文献   

9.
《种子》2020,(7)
以陕西佳县产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播种方式(撒播、条播和覆膜穴播)和自制种衣剂包衣育苗,测定黄芪苗期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和病虫害发生率,当年育苗结束后测定种苗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在3种播种育苗方式中,覆膜穴播的黄芪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均优于撒播和条播,种衣剂对黄芪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可显著降低黄芪幼苗病虫害发生率。撒播和条播的黄芪种苗产量和苗数高于覆膜穴播,但其优质种苗率和优质种苗数远低于覆膜穴播。因此,渭北黄土旱塬地区黄芪育苗采用覆膜穴播的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0.
高寒冷凉旱地玉米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有庆 《作物杂志》2002,18(5):21-22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法对青海西宁地区旱地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覆膜穴播比垄上覆膜穴播更利于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条件,增加旱地土壤水分,使玉米生长发育良好,经济性状改善,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